- 年份
- 2024(10717)
- 2023(15233)
- 2022(12841)
- 2021(11683)
- 2020(10084)
- 2019(23088)
- 2018(22646)
- 2017(44104)
- 2016(23310)
- 2015(26240)
- 2014(25970)
- 2013(25742)
- 2012(23704)
- 2011(21246)
- 2010(21193)
- 2009(19728)
- 2008(19202)
- 2007(17147)
- 2006(14860)
- 2005(13210)
- 学科
- 济(115814)
- 经济(115722)
- 管理(70966)
- 业(69301)
- 企(57278)
- 企业(57278)
- 方法(48980)
- 数学(43413)
- 数学方法(42917)
- 财(28468)
- 农(27094)
- 中国(26390)
- 地方(24189)
- 业经(22644)
- 学(21765)
- 技术(21172)
- 制(18883)
- 农业(18655)
- 贸(17948)
- 贸易(17940)
- 易(17370)
- 务(16417)
- 财务(16365)
- 财务管理(16326)
- 企业财务(15470)
- 银(15465)
- 银行(15423)
- 理论(15347)
- 和(15191)
- 地方经济(15081)
- 机构
- 学院(337243)
- 大学(336261)
- 济(151344)
- 经济(148565)
- 管理(132369)
- 理学(114623)
- 理学院(113438)
- 研究(112830)
- 管理学(111527)
- 管理学院(110879)
- 中国(84521)
- 京(68861)
- 科学(67290)
- 财(66479)
- 所(56102)
- 财经(53398)
- 农(53081)
- 中心(52257)
- 研究所(50967)
- 江(50127)
- 业大(48501)
- 经(48488)
- 经济学(48066)
- 经济学院(43209)
- 北京(42748)
- 范(41776)
- 农业(41487)
- 师范(41335)
- 院(40495)
- 财经大学(39566)
- 基金
- 项目(226138)
- 科学(179626)
- 基金(166100)
- 研究(164017)
- 家(144496)
- 国家(143358)
- 科学基金(124176)
- 社会(107298)
- 社会科(101918)
- 社会科学(101892)
- 省(88765)
- 基金项目(87633)
- 自然(79485)
- 自然科(77745)
- 自然科学(77726)
- 自然科学基金(76341)
- 教育(75436)
- 划(73776)
- 资助(67841)
- 编号(64639)
- 成果(51263)
- 重点(51078)
- 部(50550)
- 发(49437)
- 创(49137)
- 创新(46205)
- 国家社会(45361)
- 课题(44311)
- 教育部(43824)
- 科研(43628)
共检索到494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帮喜 夏锦清 曾嘉庆
本文通过建立存在两类生产者的新卡莱茨基模型,探讨技术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对均衡利润份额以及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本文发现技术结构的变动使得利润份额与经济增长呈现反向关系;生产者储蓄与投资对经济变化的敏感程度高(低)时,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者占比扩大会产生刺激(抑制)的效应。技术进步会实现利润份额的增长能够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当前要坚持供给侧改革,利用国有企业来支持偏向劳动者的分配安排,以完成保持经济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双重任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峰 陈宝林 章永辉 季雷
本文运用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对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总需求的长期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马克思-凯恩斯-卡莱茨基"(MKK)理论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为工资拉动型,但是包括净出口在内的总需求体制为利润拉动型。(2)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对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净出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和国企主导的"逆周期"投资和非利润导向型投资。(3)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民间投资占比提升,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有向利润拉动型转型的趋势。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需求体制更偏向于利润拉动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彪 赵晓楷
本文考察了两部门新卡莱茨基增长与分配理论中需求体制存在的逻辑问题。新卡莱茨基学者在两部门模型中从行业的角度重新定义了需求体制的概念,即工资导向型、利润导向型和混合型需求体制。本文认为两部门框架下总量需求体制并不确定,同时两部门模型下的收入分配会受到有效需求的影响。此外,当存在技术选择问题时,收入分配变化会导致需求体制转轨或"再转轨"。这些问题表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需求体制。尽管新卡莱茨基理论为研究分配与需求(增长)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框架,但在利用该理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时需要注意其假设合理性、逻辑一致性和中国经济的特点。
关键词:
两部门模型 收入分配 需求体制 再转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伟 朱恒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帮喜 夏锦清
新卡莱茨基经济学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个重要流派,其以"有效需求决定产出"为基本理念,重点分析功能性分配如何影响宏观经济演进。自21世纪以来,它将其分析对象扩展到金融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一系列经济现象与经济议题中,给出了一整套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本文认为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引申和扩展,可为政府调节当前收入分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给经济增长动能转化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子联
在投资和外贸出口都面临发展约束的情况下,提升消费、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升作用成为新形势和新格局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前提则在于理清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传导关系。本文尝试选择一个新颖的视角,即基于需求的研究框架,综合分析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主要思想综合为:收入分配在给社会总需求带来"激励效应"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抑制效应",其经济影响取决于两者的净效应。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需求视角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红利 王菁娜
库兹涅茨倒"U"曲线是对发达国家经验的总结,在欠发达国家中没有得到实证检验,当今欠发达国家如果重复发达国家以往的模式将是非常危险的。不平等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国家积累不足,同时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压力,阻碍经济的长期增长绩效;富人的消费以奢侈品为主的消费结构制约了社会生产结构和非熟练劳动力需求,从而导致初始不平等的自我强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旭东 田国强
赫维茨是现代经济学发展史上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学说内核。赫维茨的经济理论和思想谱系中既有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也得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的启发和影响,但后者长期以来被学术界所忽视。本文主要研究奥地利学派与赫维茨经济思想的学术关联,并从知识信息与理性认知、建构理性与演化理性、自由放任与政府作用等不同视角,对两方面的经济思想进行异同比较及鉴别判断,探讨其对于中国深化改革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镜鉴,尤其是对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
关键词:
赫维茨 哈耶克 奥地利学派 机制设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段雨晨 赵峰
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基础,卡莱茨基系统地讨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经济的长短期动态及其决定因素问题。其投资理论和经济动态理论强调投资总量和结构在增长中的作用、投资的风险递增原理、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以及在面临多重制约因素下增长率和投资率的选择问题,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对卡莱茨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借鉴能够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内容,为在新时期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处理好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关系、协调投资总量与投资结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等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小鲁
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举办的以"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第7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于2014年11月1~2日在海口举行。本刊征得张军扩、王一鸣、吴晓求、宋立、倪红日、曹文炼、刘尚希、王小鲁、汪玉凯、张占斌、郑新立、郭濂、欧阳康、李实、薛澜等专家学者的同意,编发该组演讲论文。文章在"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的背景下,纵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涵盖中国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与增长前景;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城镇化新趋势;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财税改革的目标、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兴经济体 经济改革与发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书华 孔祥毅
Kuznets提出了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假说,对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发现,由于经济中显著的二元经济结构,我国金融资源的分布也存在非均衡性:经济发达区域占有较多的金融资源,而经济落后区域的金融资源则相对较少。对数据的分析显示,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与金融资源分布结构密切相关,占有金融资源较多的发达经济区域,衡量其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较低,金融发展对其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影响力较弱,而金融资源分布较少的经济欠发达区域基尼系数较高,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居民收入
关键词:
金融资源分布 收入分配 二元经济结构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秦蒙
卡莱茨基主义被普遍视作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有着显著的亲缘性。近年来,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已经成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增长与分配问题的标准范式之一。这一增长模型以有效需求原则为理论基石,从总需求角度分析了增长与分配这一宏观经济学经典问题。20世纪50年代"新剑桥学派"为构筑这一增长模型作出了最早尝试;80年代初,以罗桑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建立了标准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这一模型综合了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观点;90年代,巴杜里和马格林在批判继承标准卡莱茨基主义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并被广泛接受。本文对比分析了20世纪80—90年代建立的标准卡莱茨基主义模型和后卡莱茨基主义模型,并在强调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重要性的同时,试图指出这一增长模型的局限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碧松 张少杰
收入分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一直是经济学中相当重要的问题。通过对收入分配——消费需求——经济增长这一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表明收入分配将会通过消费需求这一渠道影响经济增长。采用1990~2007年中国经济的相关数据对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收入分配调整将会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产生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收入分配政策的分类和选择范围,并对部分收入政策工具的效果进行了模拟。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恒 龚六堂 邹恒甫
本文运用一个政治经济模型,研究在财政支出同时具有生产性和消费性,同时进入总生产函数和代表性个人的效用函数时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在经济均衡时,增长率与税率呈倒U型关系。随着税率增加,经济增长率先升后降;在政治均衡时,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实际资本税率就越高,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政治经济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文 张金良 谭忠富 王东海
本文利用1995—2005年我国GDP、能源消费和资源税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分析了征收碳税对我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能够提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规模,同时对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具有抑制作用,但扩大了大部分地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这说明,现阶段我国应该分地区、分税率进行碳税征收,以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保持经济增长和体现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碳税 收入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