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33)
- 2023(22488)
- 2022(19078)
- 2021(17647)
- 2020(14708)
- 2019(33401)
- 2018(33044)
- 2017(62465)
- 2016(34081)
- 2015(38218)
- 2014(38400)
- 2013(37654)
- 2012(34694)
- 2011(31444)
- 2010(31746)
- 2009(28906)
- 2008(28247)
- 2007(24985)
- 2006(22127)
- 2005(19720)
- 学科
- 济(146927)
- 经济(146772)
- 管理(96556)
- 业(90741)
- 企(73731)
- 企业(73731)
- 方法(58632)
- 数学(50328)
- 数学方法(49679)
- 中国(41256)
- 农(38411)
- 地方(34345)
- 财(32872)
- 学(32361)
- 业经(32170)
- 农业(26264)
- 制(25521)
- 贸(24864)
- 贸易(24847)
- 技术(24137)
- 易(23991)
- 理论(23954)
- 环境(22420)
- 银(21944)
- 银行(21866)
- 和(21667)
- 融(21038)
- 金融(21034)
- 行(20898)
- 务(20189)
- 机构
- 学院(486042)
- 大学(484914)
- 济(194365)
- 经济(189985)
- 管理(184303)
- 研究(168712)
- 理学(158330)
- 理学院(156424)
- 管理学(153396)
- 管理学院(152525)
- 中国(125614)
- 科学(106750)
- 京(104803)
- 财(87350)
- 所(86414)
- 农(84419)
- 研究所(78521)
- 中心(76528)
- 业大(75115)
- 江(73782)
- 财经(69430)
- 范(66482)
- 北京(66358)
- 农业(66042)
- 师范(65715)
- 经(63001)
- 院(61502)
- 州(59631)
- 经济学(58718)
- 技术(54243)
- 基金
- 项目(328432)
- 科学(256330)
- 研究(236286)
- 基金(235024)
- 家(207400)
- 国家(205667)
- 科学基金(174900)
- 社会(147997)
- 社会科(140182)
- 社会科学(140143)
- 省(129725)
- 基金项目(124356)
- 自然(114514)
- 自然科(111831)
- 自然科学(111803)
- 自然科学基金(109741)
- 教育(109656)
- 划(109512)
- 资助(96659)
- 编号(96350)
- 成果(77691)
- 重点(74552)
- 发(72763)
- 部(70865)
- 创(67916)
- 课题(67599)
- 创新(63466)
- 科研(62501)
- 国家社会(60775)
- 大学(60328)
- 期刊
- 济(220757)
- 经济(220757)
- 研究(143281)
- 中国(99241)
- 学报(81780)
- 农(76378)
- 科学(73718)
- 管理(68956)
- 财(66963)
- 大学(61317)
- 教育(58432)
- 学学(57764)
- 农业(52189)
- 技术(45720)
- 融(42356)
- 金融(42356)
- 业经(35806)
- 经济研究(35174)
- 财经(33874)
- 经(29244)
- 问题(29143)
- 业(27230)
- 图书(25592)
- 技术经济(24447)
- 科技(24349)
- 版(23826)
- 资源(21882)
- 商业(21843)
- 理论(21647)
- 现代(21590)
共检索到729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坤焘 徐煜辉
技术进步是塑造经济体系的关键力量,并以重大通用目的技术创新促进了技术经济范式变迁。范式变迁重新定义了资源稀缺性,扩展了分工,决定着国家与城市区域的命运,进而影响空间演化。当前,在信息技术经济范式下,城市区域的分工水平不断跃升,带来产业空间重构及集群化发展,深刻影响着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与形态。大都市区的形成过程,就是在技术经济范式限定空间交易成本的前提下,空间交易成本与本地化收益递增效应的权衡的结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康盈 桑东升 李献忠
针对我国城市对于大都市区、都市带、城镇群等相关概念混淆不明、都市区外围大量"灰色空间"缺乏空间管制、交通和经济产业联系匮乏、运作效率不高等现状问题,以《重庆大都市区空间范围划定研究》为例,通过开展相关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重点借鉴了巴黎、东京、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都市区的空间圈层关系,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实际,采用区域联系强度(关联度)综合数据叠加分析法,通过识别重庆主城与周边区县在用地空间拓展、功能关联度、交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为重庆市划定大都市区的范围和空间层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也为我国其他城市编制大都市区规划和相关的城镇群规划,提供一定的实例参考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耿
以广佛都市区的同城化为例,分析都市区经济背景、发展路径、经济联系和规划思路,在此基础上探讨同城化下消费的可能走势。随着广佛都市区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跨境居住-就业行为日渐普遍,消费空间也必然随着消费关系的变化而悄然变化。同时,随着武广高铁和广珠轻轨的建成和通车,广佛同城化处于一个更加开放的区域环境之中。借助中心-边缘理论对同城化之后的广佛关系进行解读,广佛既可能在一体化之后整合成一个相对于都市区之外而言更大的核心区,也可能在一体化之后分化出都市区内部新的核心区,这些趋势将复合影响着都市区消费空间的整合或分化。
关键词:
消费空间 广佛同城化 核心-边缘 规划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振华
经济全球化带来一种新的地域现象,即全球城市区域。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也许并不能像发达国家早期的国际大都市那样“单独”地形成与发展,而是内生于全球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因此,加强全球城市区域中的合作与协调,将对我国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形成积极的影响,并提高整个全球城市区域的竞争能力和促进其经济效益。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全球城市区域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存友 汤建中
文章从经济网络和城市节点两个层次出发,对长江三角洲15座城市的分布、中心职能强度、经济联系度和外向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分析,并把经济网络和城市节点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作者给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的两个整合方向为网络城市和跨国型城市的观点,同时还提出了四条整合建议:加强城市间的协作,加快快速通道网络的建设,整合区内产业结构以及寻求新的内外整合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1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推动了全球城市和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19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体系中的传统制造业部分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勇,朱磊
文章首先论证了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此基础上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已经进入大都市区形成和发展阶段,分析了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大都市区有序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城市化 长江三角洲区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毛广雄
在体制转型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在与市场化、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中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传统城市化迫切需要转型发展。历史考察和现实经验表明,大都市区化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也必然成为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发展路径的转型。提出了推进大都市区化、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路径转型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都市区化 城市化路径 新型工业化 转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沛 王超深
我国超大城市的空间拓展已进入都市区阶段,出行时耗明显延长,利用常规地铁制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市域快轨的诞生有一定的实际需求,但最高运行速度为140-160公里/小时的轨道制式在实践中却鲜有应用。对其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国内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深入。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市域快轨发展现状、制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及市域快轨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主要滞因包括发展政策和建设机制不明晰、地方政府缺少建设动机、都市区土地开发模式及规划设计理论不完善、客流风险大等诸多不利条件;市域快轨是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对我国大都市区而言有着更强的建设必要性,在法定规划和轨网规划中应预留建设空间以降低建设成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沛 王超深
我国超大城市的空间拓展已进入都市区阶段,出行时耗明显延长,利用常规地铁制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市域快轨的诞生有一定的实际需求,但最高运行速度为140-160公里/小时的轨道制式在实践中却鲜有应用。对其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国内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深入。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市域快轨发展现状、制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及市域快轨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主要滞因包括发展政策和建设机制不明晰、地方政府缺少建设动机、都市区土地开发模式及规划设计理论不完善、客流风险大等诸多不利条件;市域快轨是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严雅琦 田莉 郭旭
我国大都市区集体土地“权利赋能”与“管制限权”相互交织,对其相互关系的梳理有助于理解乡村空间重构的内在机理。研究首先从“发展权—控制权”视角构建了大都市区乡村空间重构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以典型大都市为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个阶段空间重构特征与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1)大都市区乡村空间发展经历了从“无序扩张”到“有序无序并存”再到“有序而失语”的演变过程,其逻辑是乡村土地的权利、权力关系经历了从“强发展权—弱控制权”向“弱发展权—强控制权”转变的过程;(2)土地“发展权—控制权”的消长变化是地方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权利赋能”的选择性执行与土地开发“管制限权”运动式推进的结果。最后,对大都市区乡村土地“发展权—控制权”的平衡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晓萍 赵坚
大都市区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阶段,我国主要大城市已经呈现出大都市区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大都市区多中心格局的形成,体现人口、产业城市功能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空间规模的扩大能够提供专业化分工所需的市场规模。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与完善为多中心结构提供了空间支撑,在扩展城市集聚经济边界的同时,提高了大都市区多个集聚中心的可达性与连通性,维护了市场的完整性,为多中心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提供必要条件。通勤铁路在建设成本、运行速度、运送能力等方面的技术经济特性和经济优势,使之成为连接中心城区与郊区新城最理想的交通方式。东京大都市区的通勤铁路系统在其空间组织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洪世键 张京祥
政治"碎化"是大都市区发展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看待大都市区政治"碎化"的态度及其解决方案,文章将大都市区管治理论演进轨迹划分为三次"潮流":主张建立大都市政府的传统区域主义、主张多中心管治结构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主张网络化地方合作的新区域主义,进而分别阐述不同理论"潮流"的核心思想及其应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培源 叶丽云
空间相互作用力和空间分布轴线是决定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要素。利用引力模型和断裂点公式分析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环泉州湾和厦门市已成为两大增长极,漳州市区和南安市则是重要的增长点,该大都市区核心区呈"J"字型发展;由于各县市间的锁定效应与屏蔽效应,城市发展偏心化严重。因此,厦漳泉大都市区不仅要注重其"J"字型发展轴,也要强调多中心理念,规避屏蔽效应,降低空间不平衡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屠启宇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大都市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地和创新源,研究其对创新驱动的空间响应,有利于推动大都市创新空间的塑造与优化,提升大都市的整体创新能力。本文从创新型企业在纽约、伦敦等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出发,构建"新成本收益曲线"探讨创新型企业在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的经济理性,并基于Logit模型以美国大都市区间和大都市区内为例,对影响创新型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量化研究。研究表明,中心城区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收益"改变中心城区集聚的成本收益预期,让中心城区成为创新型企业新的可能区位选择,而原有创新型企业集聚水平、生活便利状况、风险资本和文化服务等因素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