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2)
- 2023(15992)
- 2022(13172)
- 2021(12105)
- 2020(10020)
- 2019(22286)
- 2018(22144)
- 2017(40714)
- 2016(22052)
- 2015(24520)
- 2014(24239)
- 2013(23506)
- 2012(22019)
- 2011(20017)
- 2010(20474)
- 2009(18665)
- 2008(17971)
- 2007(16378)
- 2006(14614)
- 2005(13084)
- 学科
- 济(98006)
- 经济(97891)
- 管理(64497)
- 业(61579)
- 企(50667)
- 企业(50667)
- 方法(33452)
- 数学(28404)
- 数学方法(28141)
- 中国(26416)
- 农(24524)
- 学(22922)
- 地方(22396)
- 技术(22243)
- 业经(21297)
- 财(20663)
- 制(18442)
- 农业(16745)
- 贸(16082)
- 贸易(16071)
- 融(15716)
- 金融(15709)
- 银(15578)
- 易(15572)
- 银行(15498)
- 理论(15282)
- 行(14906)
- 地方经济(14238)
- 体(14189)
- 环境(14099)
- 机构
- 学院(316482)
- 大学(316396)
- 济(132812)
- 经济(130044)
- 研究(117505)
- 管理(115261)
- 理学(98473)
- 理学院(97246)
- 管理学(95497)
- 管理学院(94927)
- 中国(87286)
- 科学(74066)
- 京(68232)
- 农(61962)
- 所(61673)
- 财(58589)
- 研究所(56312)
- 中心(52486)
- 业大(51259)
- 江(49718)
- 农业(49077)
- 财经(45907)
- 北京(43174)
- 院(42351)
- 范(41953)
- 经(41677)
- 师范(41307)
- 经济学(41096)
- 州(38528)
- 技术(37103)
- 基金
- 项目(213250)
- 科学(166080)
- 基金(152305)
- 研究(151115)
- 家(137972)
- 国家(136500)
- 科学基金(113888)
- 社会(95730)
- 社会科(90603)
- 社会科学(90576)
- 省(85087)
- 基金项目(80225)
- 自然(74190)
- 自然科(72479)
- 自然科学(72452)
- 划(72128)
- 自然科学基金(71182)
- 教育(69103)
- 资助(60777)
- 编号(59094)
- 重点(49306)
- 创(49103)
- 成果(47882)
- 发(47341)
- 部(45757)
- 创新(45235)
- 课题(43048)
- 计划(41122)
- 科研(40456)
- 国家社会(40152)
共检索到489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哲
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酝酿,技术经济范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兴技术呈现群发性和融合性特征,需要更加稳定、包容的公共研发平台;全球产业分工的结构性变化将导致企业竞争压力明显增加,需要由核心企业主导的更加敏捷、低成本的创新网络;创新资源配置主体和方式多元化,需要更加多元、协同的创新治理结构;个性化定制需求逐渐旺盛,需要更加前瞻、深刻的用户参与;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步减弱,需要更开放、宽松的人才"红利"释放机制。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建立完善过程中,也必然需要新的政策设计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这体现在适应创新主体变化、夯实基本创新制度、强化创新链后端政策、关注技术制度互动等方面。
关键词:
技术经济范式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哲
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酝酿,技术经济范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兴技术呈现群发性和融合性特征,需要更加稳定、包容的公共研发平台;全球产业分工的结构性变化将导致企业竞争压力明显增加,需要由核心企业主导的更加敏捷、低成本的创新网络;创新资源配置主体和方式多元化,需要更加多元、协同的创新治理结构;个性化定制需求逐渐旺盛,需要更加前瞻、深刻的用户参与;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步减弱,需要更开放、宽松的人才"红利"释放机制。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建立完善过程中,也必然需要新的政策设计完善国家创
关键词:
技术经济范式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晓鹏
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追溯到18世纪德国民族主义经济学家李斯特,但对创新问题的系统研究却是始于20世纪的熊彼特。并且,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创新体系才被正式引入到学术界。由此可见,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尚且年轻的学术命题。值得注意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由此,争论和分歧也时常发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试图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研究做一梳理,尝试剖析不同观点的差异,并从实践的层面围绕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重大命题,提出笔者的基本看法。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启示 模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海源
美国在国家创新体系方面制定了《全国合作研究与生产法》《美国竞争再授权法案》等多部法律。2017年6月1日由美国总统签署生效的《创新与竞争力法案》是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立法的集大成者,该法案在基础研究、行政减负、STEM教育、公民科学、成果转化等方面创设了一系列新制度。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立法应借鉴美国经验,遵循以法治引领创新体系建设的立法思路,构建以"研发-转化"保障为核心,覆盖人才、金融、环境等内容的综合性法律体系,强化政府激励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创新引领和保障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唯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通讯的高度发展,创新活动在近几年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从而要求各国创新政策也要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本文探讨了在国家创新体系下的创新政策的最新变化趋势,结合中国创新政策目前主要存在的系统性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政策 发展趋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檀慧玲
高等教育在芬兰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广泛多样化的责任,并与区域发展政策密切相关。作为芬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不仅为其输送了大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而且在其中扮演着知识创新者角色,并为其提供智力支持。我国高等教育同芬兰大致相同,基本属于政府驱动型发展模式。因此,深入探究芬兰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角色与作用,对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芬兰 高等教育 国家创新体系 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俗子
80年代以来韩国推出一系列国家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借鉴韩国的经验 ,对建设面向 2 1世纪的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韩国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震
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织者。对此,国外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成功机制。本文通过论述国家创新体系思想的形成,表明政府在其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对国外政府在制度环境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中小企业扶持、政府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的积极措施进行了系统总结。最后提出这些机制措施对我国政府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政府 国际经验 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哲 杨洋 胡志坚
过去几十年,中美两国科技经贸合作共同塑造了“中—美创新体系”。中美创新体系正在经历从“互补型”转向“竞争型”,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斗争型”倾向。这种转型既有技术革命、数字化转型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稳定“分离”,也有科技发展规律、世界经济结构、市场机制和全球挑战等催生的“双赢”与合作的稳定因素。从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周期看,中美创新体系内部围绕科技创新而产生的制度冲突、调整、适应仍将持续。保持中美创新体系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创新发展。对此,双方应着眼长远,坚持开放、合作、包容等原则,从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创新资源开放等方面共同促进体系良性发展。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中美科技关系 国际科技合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镇柔
本文作者综合了最近报刊登载有关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的文章观点,简单介绍了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着重联系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提出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当前应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看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长春
文章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出发,概述了国家创新体系思想的由来、特征、目标等,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构建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国家创新体系 构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玲
从政府、企业和市场机制三个层面分析韩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总结如下:韩国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进行计划引导和设立法律规范、制定和管理政策以及明确政府部门职能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不断加大研发领域的投资力度、建立企业研究机构和强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助推器,加速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进程。最后提出韩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政府要营造适合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环境,制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扶持政策等;企业要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自身科研成果的转化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忠德 冯晓莉
中外不同地区在发展信息产业时依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对中外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同特点的研究,力图寻求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为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完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
国内外 信息技术创新体系 特点 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明 喻景 李优
产业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竞争力,唯有坚持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本文首先研究了日韩两国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日韩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要素有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日韩两国的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韩日两国的成功主要源于明晰的宏观战略、完善的政策法规、强劲的科技投入、良性的组织结构、优质的人力资源和高效的中介服务。最后从宏观战略的角度针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