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2)
- 2023(14390)
- 2022(12457)
- 2021(11732)
- 2020(9661)
- 2019(21867)
- 2018(21939)
- 2017(41826)
- 2016(22337)
- 2015(24706)
- 2014(24231)
- 2013(23643)
- 2012(21297)
- 2011(18976)
- 2010(18794)
- 2009(17268)
- 2008(16221)
- 2007(14022)
- 2006(12022)
- 2005(10108)
- 学科
- 济(82254)
- 经济(82165)
- 管理(69594)
- 业(67917)
- 企(57543)
- 企业(57543)
- 方法(38648)
- 数学(32810)
- 数学方法(32428)
- 农(25226)
- 技术(22562)
- 中国(22127)
- 财(20763)
- 业经(20287)
- 学(17460)
- 贸(17273)
- 贸易(17262)
- 易(16826)
- 地方(16081)
- 理论(15919)
- 农业(15853)
- 制(14441)
- 技术管理(14179)
- 和(13819)
- 务(13676)
- 财务(13605)
- 财务管理(13582)
- 环境(13197)
- 企业财务(12837)
- 划(12749)
- 机构
- 学院(304939)
- 大学(303028)
- 管理(126362)
- 济(118139)
- 经济(115544)
- 理学(110546)
- 理学院(109414)
- 管理学(107617)
- 管理学院(107060)
- 研究(95099)
- 中国(69524)
- 京(63195)
- 科学(59609)
- 财(51863)
- 农(46014)
- 所(45874)
- 业大(45647)
- 中心(44089)
- 江(42899)
- 财经(42364)
- 研究所(42002)
- 范(40226)
- 师范(39876)
- 北京(39356)
- 经(38600)
- 农业(36113)
- 州(35497)
- 院(35079)
- 经济学(34370)
- 技术(34277)
- 基金
- 项目(215853)
- 科学(170935)
- 研究(161312)
- 基金(155755)
- 家(134758)
- 国家(133617)
- 科学基金(116246)
- 社会(100836)
- 社会科(95578)
- 社会科学(95555)
- 省(85930)
- 基金项目(83254)
- 自然(75446)
- 教育(74451)
- 自然科(73745)
- 自然科学(73732)
- 自然科学基金(72413)
- 划(71437)
- 编号(66814)
- 资助(62512)
- 成果(52731)
- 创(49302)
- 重点(47737)
- 部(46960)
- 发(45852)
- 课题(45335)
- 创新(45220)
- 项目编号(41677)
- 科研(40792)
- 国家社会(40708)
- 期刊
- 济(125297)
- 经济(125297)
- 研究(86063)
- 中国(56089)
- 管理(46680)
- 学报(44916)
- 科学(42698)
- 农(41735)
- 教育(38666)
- 财(38295)
- 大学(34347)
- 学学(32143)
- 农业(30039)
- 技术(29708)
- 业经(23037)
- 融(21889)
- 金融(21889)
- 经济研究(20165)
- 财经(19452)
- 科技(17683)
- 图书(16793)
- 经(16605)
- 技术经济(16209)
- 业(16053)
- 问题(15809)
- 理论(14824)
- 商业(14063)
- 现代(13854)
- 实践(13811)
- 践(13811)
共检索到429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硕 李荣荣 乔亚丽
[目的/意义]如何识别具有创新性的技术组合、发挥技术间组合效应,对于企业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从技术组合进化视角出发,结合SAO语义挖掘、K-Shell分解算法和网络模体算法,提出产品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获取与产品相关的专利信息建立产品—专利数据库;其次,提取SAO语义结构,以与技术或产品相关的S(Subject)/O(Object)概念层级实体作为网络节点,A (Action) 作为网络连边,构建SAO语义网络;再次,借助K-Shell分解算法与网络模体算法对上述语义网络进行挖掘,识别产品—技术间组合模式;最后,以结直肠癌领域产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产品创新机会实证研究,验证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应用结果表明,技术组合进化理论的引入为产品创新机会识别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的方法能够考虑产品—技术间组合效应,为企业精准高效地推进产品创新活动提供坚实的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乾瑞 郭俊芳 朱东华
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兴技术大量涌现。如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快速捕捉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演化路径,分析未来技术创新机会等成为实现技术问题突破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基于SAO(subject-action-object)语义分析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模型。该方法是在通过提取文献标题及摘要中的SAO结构的基础上,识别解决新兴技术产业重大研究问题的技术方案,并构建技术路线图,追踪技术演化路径,进而识别有潜力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机会。最后,选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领域开展实证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结论对提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义 王文彦 毛荐其
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产生了不同的创新机会,创新决策者通过对外部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来实现对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文章阐释技术创新机会识别的理论观点,分析创新机会识别过程的影响因素构成以及基于信息分析的创新决策者创新机会认知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创新机会识别过程模型。
关键词:
信息分析 技术创新 机会识别 企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鹏 闫煜析 冯立杰 王金凤
[目的/意义]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以引导企业高效开展产品创新,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此,开展了用户需求导向下基于三级技术功效矩阵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研究。[方法/过程]首先,针对目标产品领域进行用户评论数据与专利数据的收集及预处理;其次,利用LDA主题模型对评论数据进行主题聚类以挖掘重点用户需求;再次,运用Stanford Parser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专利数据中提取SAO结构,从中识别技术词与功效词并分别进行主题聚类,以构建技术功效视角下的三级语义知识库;最后,以重点用户需求导航,并以三级语义知识库为数据源,构建三级技术功效矩阵,识别具有较高创新价值的产品创新机会。[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构建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能够为企业精准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立杰 王文豪 王金凤 张珂 张世斌
为把握核心技术、精准高效研判技术机会,提出一种基于LDA-SNA和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核心技术主题及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采用LDA-SNA方法提取技术主题及要素并筛选核心技术主题;其次,依托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对核心技术主题要素进行归维处理,并选取创新法则依据维法耦合原理生成基于核心技术主题的技术创新机会;最后,以钛白粉浆料制备技术为例,检索并搜集到1 962条专利为数据集。研究结果识别出6个核心技术主题的7个创新机会,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机会识别以高效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于东平 段云龙 张新启 逯相雪 朱林
为厘清企业家一般人力资本要素与创新机会识别关系,阐释已有的迥异性研究结果,运用问卷调查法,提出并检验了企业家既有知识、乐观程度、创造性思维等一般人力资本要素与创新机会识别间的复杂关系假设。结果显示:就总体样本而言,企业家既有知识、乐观程度、创造性思维等一般人力资本要素与创新机会识别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就分组样本而言,女性企业家既有知识与创新机会识别间无显著关系,其乐观程度与创新机会识别间存在倒U型关系,其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机会识别呈显著U型关系;男性企业家乐观程度及创造性思维均与创新机会识别存在显著倒U型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钰华
数字技术重构了创业的时空边界,颠覆了创业的底层逻辑,驱动了创业机会的持续进化,但数字创业机会进化的过程和机制有待深入探索。借鉴Herbert Simon的人工科学理论,基于人工物视角对创业机会的内涵、要素和特征进行界定;明确创业机会进化概念,并基于人工物视角提出创业机会进化的内在动因;阐述数字技术驱动下创业机会进化的过程和类型,明晰数字技术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围绕内在逻辑、基本作用路径和作用机制等,构建数字技术对创业机会进化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柯烨 孙建军 张力 赵源
[目的/意义]随着技术迭代周期缩短,技术机会识别对于企业创新、国家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管理和决策意义。[方法/过程]受弱链接理论启发,构建一个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基于弱链接突变的技术机会识别框架,将技术网络中链路状态由弱变强的技术组合关系识别为技术机会。首先,构建IPC共现网络并利用链路强度指标识别技术弱链接;然后,采用集成学习算法预测弱链接中具备突变潜力的有效弱链接;最后,将预测结果重构为技术机会网络,并采用社区检测算法得到未来技术机会发展主题。[结果/结论]以生物医药领域1950年至2020年4104839篇专利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1)大部分技术弱链接在技术演化过程中被淘汰,只有少部分技术弱链接有机会突破成为技术强链接;(2)弱链接的链路强度、节点同配性是预测弱链接有效性的关键特征,表明技术弱链接并非越“弱”,其创新效率就越高,而是要经过充分论证并且与当前技术热点形成联动,才有可能实现突变;(3)集成学习模型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各技术阶段的有效弱链接预测精度,还可以有机融合各技术发展阶段的弱链接突变规律为预测未来技术机会提供可靠线索。最终,经过生物医药领域的多源技术发展报告验证,证实所识别4个技术机会主题均符合技术实际发展情况且具备前瞻性,证明该框架的有效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秀霞 邵作运
[目的/意义]学科领域的离群主题词可为创新机会发现提供新颖、稀缺的信息,离群主题词跨学科组合能催生新的知识,产生突破性学术创新机会。[方法/过程]以情报学和政治学为例,利用LDA提取不同学科文献的主题,以概率分布低的主题词为数据对象,利用Word2vec和PCA技术将题名和摘要中包含文本语义的主题词表示为低维稠密向量,根据主题词在二维空间的分布发现学科内的离群主题词;利用余弦相似度计算不同学科离群主题词之间的语义相似度,将相似度高的不同学科的离群主题词组合视为具有创新潜能的组合。根据设计的需求度指标进一步筛选离群主题词组合,最终确定未来具有研究潜力的学术创新机会。[结果/结论]将主题提取与语义分析相结合,充分考虑了离群主题词的价值和语义环境;将离群主题词跨学科组合的语义相似度与需求度结合,能够兼顾学术创新的新颖性和有用性特征。研究表明,此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发现学术创新机会,为科研指导、知识服务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
语义相似度 需求度 创新机会发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忠辉 王枭扬 罗均梅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新机会识别的促进因素这一观点可能夸大了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好处而忽视了其潜在的成本。为此,关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机会识别过程中的“黑暗”面,并将信息扫描频率引入创新机会识别过程,基于145名中国创业者的调查数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考察创业自我效能感、信息扫描频率、创业经验与创新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信息扫描频率有负向影响,而信息扫描频率的降低不利于创新机会的识别;信息扫描频率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新机会识别的关系中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而创业经验可以缓解信息扫描频率的负向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新创企业管理者应正确看待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新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创业者应积极进行信息扫描并更好地利用创业经验等对策建议,以此启发创业者在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创新机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金凤 吴敏 冯立杰 翟雪琪
准确识别技术创新机会对企业、行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基于专利挖掘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技术机会识别路径,在形成问题导向的技术创新方案基础上,从技术与市场价值角度出发,选择新颖性、技术实现可能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4项指标,以计算技术创新方案的潜在价值。同时,为验证构建方法的可行性,文章以煤层气开采为例,识别了该领域6种技术机会,以期为企业准确识别目标领域技术机会、提升技术创新效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立杰 秦浩 张珂 王金凤 刘鹏
[目的/意义]鉴于离群专利所蕴含的技术创新重要信息能够为企业高效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一手数据,故依托多维技术创新地图构建基于离群专利识别技术机会的路径。[方法/过程]首先,运用BERT-LOF算法(Local Outlier Factor)提取候选离群专利,并通过新颖性、应用范围和发展能力等指标筛选出离群专利;其次,运用BERTopic主题建模技术从离群专利中提取技术主题和创新元素,并依托多维技术创新地图对创新元素进行维度划分,进而与多种创新法则耦合识别出多个具象技术机会;再次,利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具象技术创新机会进行评价;最后,以3D打印技术为例,阐述该技术机会识别路径的应用过程。[结果/结论]BERT-LOF离群检测模型不仅有效提高了离群专利的提取精度,而且研判的技术机会能够为企业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彭中文 张双杰 韩茹
文章利用2011-2016年我国创业板高科技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效应模型对高管团队特征、创新机会识别与高科技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技术创新投入越多越有利于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研发项目规划对高科技企业成长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高管团队任期较长、受教育程度较高有利于促进高科技企业成长,但高管团队的职业经历过多不利于高科技企业成长;进一步研究发现,有研发项目规划的高科技企业,其高管团队特征对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针对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金凤 吴敏 岳俊举 吴汉争 冯立杰
由于当前技术机会识别方法难以支撑不断涌现的技术创新需求,文章提出了基于专利挖掘与形态分析的技术机会识别路径,并以3D打印机为例对其进行应用分析。通过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3D打印机专利进行检索及聚类,判别打印机喷头、打印技术以及打印材料3种要素的类别,进而构建了形态矩阵,结合熵权法筛选出技术创新机会。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切换式多色打印机头、激光烧结、复合材料的组合为最佳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