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28)
2023(14451)
2022(12116)
2021(11165)
2020(9278)
2019(20517)
2018(20038)
2017(36183)
2016(20237)
2015(23178)
2014(22804)
2013(21895)
2012(20008)
2011(18172)
2010(18422)
2009(16993)
2008(16412)
2007(14764)
2006(13154)
2005(12172)
作者
(56205)
(46810)
(46769)
(44748)
(29829)
(22253)
(21297)
(18000)
(17871)
(16965)
(16090)
(15778)
(15108)
(14923)
(14755)
(14554)
(14060)
(14006)
(13696)
(13439)
(12003)
(11498)
(11275)
(10669)
(10538)
(10525)
(10433)
(10417)
(9491)
(9302)
学科
(75325)
经济(75216)
管理(61984)
(55804)
(45615)
企业(45615)
方法(30340)
数学(26415)
中国(26271)
数学方法(26128)
(22814)
(21356)
(20144)
业经(17998)
技术(17880)
(17108)
贸易(17090)
(16752)
农业(14736)
理论(14268)
(14225)
(14157)
银行(14121)
(13794)
(13608)
教育(12765)
环境(12710)
(12634)
金融(12631)
(12515)
机构
学院(284598)
大学(279839)
(118650)
经济(116236)
管理(102745)
研究(99422)
理学(87204)
理学院(86222)
管理学(84851)
管理学院(84302)
中国(75989)
(60106)
科学(56850)
(56249)
(49276)
(45228)
中心(45168)
(44731)
研究所(44278)
财经(43835)
(39891)
业大(39313)
北京(38237)
(37918)
师范(37552)
经济学(37270)
(35937)
技术(35529)
农业(35221)
(34833)
基金
项目(184912)
科学(146498)
研究(141694)
基金(132710)
(115449)
国家(114490)
科学基金(97769)
社会(90024)
社会科(85429)
社会科学(85410)
(72730)
教育(69118)
基金项目(68777)
(61130)
自然(59950)
自然科(58604)
自然科学(58588)
编号(58409)
自然科学基金(57564)
资助(54168)
成果(48244)
重点(43033)
课题(42708)
(42322)
(40177)
(40022)
(39201)
国家社会(37967)
创新(37352)
教育部(36963)
期刊
(134239)
经济(134239)
研究(89192)
中国(68391)
教育(46330)
(44341)
(42295)
学报(41966)
管理(40300)
科学(39696)
大学(32913)
学学(30472)
技术(30017)
农业(29060)
(26728)
金融(26728)
财经(22510)
经济研究(22321)
业经(20563)
(19573)
职业(17346)
问题(17075)
(16444)
(16366)
(15188)
论坛(15188)
国际(14493)
世界(14410)
技术经济(14269)
科技(13413)
共检索到443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倩  程宜康  
我国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基本保证,技术素养才是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主要标志,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高度关注学习者的技术素养养成,需要通过技术素养重新认识人才质量概念、质量内涵和质量价值。相应的课程体系与内容设计要增加基于技术认知与技术美学的技术文化课程,教学设计要重视基于隐性工作过程的技术素养养成,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要融入企业质量文化内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长胜  蔡蓉蓉  王继水  
随着"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势在必行,企业转型升级在即,物联网人才需求空前旺盛。文章在分析物联网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包括明确专业目标定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锦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必要性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内涵,然后指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导师的专业化水平;高职院校应构建完善的创业平台,增强校内孵化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华  李燕  夏勇  
应用技术大学是高端制造业人才供给的主渠道,"中国制造2025"给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应用技术大学应当立足于制造业强国的战略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的方向、规格、模式与层次,并从培养策略上作出快速有效的调整。具体来说,应用技术大学要革新人才观念,明确培养目标;调整学科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转变培养方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仁凤  
《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向中国工业实力跨越式发展,这需要大量优质的职业人才作为支撑,而现有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很难满足这一需求。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战略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国家不断在政策层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其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因此,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现代学徒制"三二四一"人才培养模式(即:三方参与、二主体实施、四要素构成、目标与标准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春明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在新的形势下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发展中国制造业的重大战略性部署。对于制造业的GDP占比高达50%以上的工业强市苏州,这一战略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苏州物流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在分析存在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艳丽  李资成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本文对《中国制造2025》文件内容分析后认为,复合型人才必须拥有创新能力、绿色能力、应用转换能力。在对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创新创业教育、绿色课程开发和深化校企合作方面提出协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琺  米俊魁  
在"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蜕变的过渡阶段,需要高端复合型人才的支撑,而高职院校正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此类人才的职责。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依然存在诸如复合型人才各项能力未能及时对接新时代要求、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竞争力、工匠精神体现不足、因校企协作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目标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需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重新构建,即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T"型范式下,探寻多种变式的可能,如"A""X""H"三种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为其培养目标的实现构建校企合作的坚实保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志晶  刘海  岳金凤  李玉静  程宇  张祺午  
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对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要做出快速有力的反应,一是培养规模要有大幅度提升,二是培养重心要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转移,三是培养专业要向重点领域拓展,四是培养体系要更加融通开放。要以现代学徒制推广工程、绿色技能开发开发工程、制造业工人技能提升工程、产教创新联盟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等为载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莉  
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来袭,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带来的智能化新业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带来的绿色发展新模式,高端技术力量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带来的被迫自主创新等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人才结构面临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重点领域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客观困境。为了积极应对挑战,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助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高职院校理应改进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使制造业从业人员量质齐升;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市场化;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己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制造业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秋斌  
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很多技能操作型职业将被取代或改造,对技能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问题,需加强学习引导,开展理论研究,注重实践探索,开发新型师资,做好教育规划与创新培养体系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伟  石伟平  
基于技术哲学的视角,智能制造时代实际上代表着新一轮的存在方式,是优化生产效率质量的结果,并且体现着人类的技术意志。在此背景之下,人类的身体技术逐渐解放、工具技术得到强化、社会技术开始凸显,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从"被动操作者"到"主动学习者"、从"单一技能者"到"复合技术者"、从"独立劳动者"到"合作创造者"的定位转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黎修良  沈言锦  张坤  
复合型、创新型及具有环保意识、国际意识的技能型人才是服务"中国制造2025"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特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合现代制造业需要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但必须要对传统的订单模式加以提升、优化,拓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外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兰菊  曹晔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实施,我国传统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生产模式的改变使一些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尤其是机器人代替人后,使高职生的就业受到很大冲击,文章从智能制造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分析了智能制造的特点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了适合智能制造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些新举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泽寰  肖兆武  蔡保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实施,我国制造产业将全面改造升级,这必将影响到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供需的状况及人才培养目标。为更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针对目前高职制造类专业存在的专业改革发展准备不足、专业建设顶层设计滞后和教学资源储备不够等问题,需要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要素: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适当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就业适应力;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重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现代化教学条件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