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7)
2023(13170)
2022(11327)
2021(10760)
2020(9115)
2019(21272)
2018(21382)
2017(40506)
2016(22176)
2015(25377)
2014(25383)
2013(24936)
2012(22356)
2011(19924)
2010(20072)
2009(18183)
2008(17888)
2007(15789)
2006(13813)
2005(12167)
作者
(64018)
(52797)
(52586)
(50000)
(33803)
(25224)
(24069)
(20853)
(20047)
(18988)
(18169)
(17698)
(16793)
(16730)
(16235)
(16052)
(15959)
(15921)
(15073)
(15057)
(13217)
(12990)
(12847)
(12065)
(11907)
(11839)
(11816)
(11569)
(10689)
(10405)
学科
(86336)
经济(86252)
管理(73945)
(67969)
(59899)
企业(59899)
方法(44434)
数学(38232)
数学方法(37504)
(22587)
(21471)
中国(20962)
业经(20160)
技术(19039)
(18422)
理论(17669)
地方(16074)
(15630)
财务(15538)
财务管理(15509)
(15268)
(14869)
企业财务(14681)
农业(14574)
(14188)
贸易(14181)
(13876)
(13779)
环境(12907)
(12408)
机构
大学(310553)
学院(310102)
管理(130314)
(116099)
经济(113204)
理学(112135)
理学院(110945)
管理学(108739)
管理学院(108158)
研究(96195)
中国(72576)
(66935)
科学(62206)
(53265)
(47855)
(47120)
业大(47021)
(45451)
中心(44783)
研究所(43725)
财经(42344)
北京(42313)
(40640)
师范(40246)
(38473)
(37497)
农业(36892)
技术(36093)
(35258)
经济学(32873)
基金
项目(214206)
科学(168114)
研究(156420)
基金(153649)
(133569)
国家(132472)
科学基金(114827)
社会(95539)
社会科(90618)
社会科学(90588)
(85304)
基金项目(81694)
自然(76556)
自然科(74806)
自然科学(74793)
教育(73496)
自然科学基金(73402)
(71227)
编号(64810)
资助(64426)
成果(51523)
重点(47581)
(46372)
(45293)
课题(44792)
(44378)
创新(42141)
科研(40841)
项目编号(40227)
大学(40010)
期刊
(125798)
经济(125798)
研究(86874)
中国(60917)
管理(51080)
学报(47660)
科学(44939)
(41923)
(41253)
教育(39306)
大学(36477)
学学(34097)
技术(33128)
农业(29318)
(23115)
金融(23115)
业经(20739)
财经(19868)
经济研究(19097)
图书(18169)
技术经济(17495)
(17205)
(16898)
科技(16841)
问题(15390)
理论(15140)
统计(14592)
现代(14296)
(14100)
实践(14043)
共检索到449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伟伟  梁大鹏  于渤  
在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技术能力与技术管理的关系模式和作用方式,并应用对81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是相互耦合的关系,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是以双螺旋形式相互耦合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双螺旋耦合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东  朱林  
从创新的内涵与相关背景出发,总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含义;以DNA双螺旋结构为基础仿生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阐述其碱基含义;站在双螺旋的视角对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关系进行研究,建立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双螺旋模型,并对相关过程做详细模拟;最后基于技术与知识的双螺旋模型结构对创新模式的形成基础、性质和特点进行说明,旨在能够更深入地揭示创新的运行规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包俊  廖艳  
以TFV理论为指导,借鉴DNA双螺旋结构的特征,提出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领导力培养、员工培养形成精益建造管理理念支撑关键链,通过企业标准化管理、5S管理、供应链管理形成精益建造管理关键技术应用关键链,以此构建基于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筑企业精益建造管理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小林  陈宏  耿社民  雷初朝  秦国庆  
根据动物遗传育种系列课程的结构、教学特点、本学科学生的层次性、学科发展和对教师多能性的要求 ,对该系列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 ,构建了一套双螺旋循环教学模式 ,即教师与课程的螺旋循环链和学生层次与学习过程的螺旋循环链。这两条“教”、“学”互动的螺旋循环链有机结合 ,每完成一次循环教学过程 ,双螺旋上升一个螺距 ,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历提高一个层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志强  
创业型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创业教育课程不完善、创业教育模式不健全等问题,运用生物工程领域的"双螺旋"结构模式,通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等途径构建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双螺旋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起  杨仲基  安宁  
本文在界定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并分析其形成机制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吸纳"创新2.0"理论思想,设计了科技创新驱动与市场需求拉动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内涵、特征以及演化路径和应用思路,并应用该模式为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提出相关策略,有助于为区域新兴产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期刊] 预测  [作者] 郝生宾  于渤  
本文分析了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的耦合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的耦合度模型,具体包括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度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最后,运用该模型对G集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集团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中度协调耦合状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莹莹  张利华  魏波  喻飞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以高素质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为宗旨,在"3+1""2+1+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主体多元化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开展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校内外"双螺旋"耦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双螺旋"递进、专业创业结合紧密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传广   邹晓红  
产教融合是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切入点,依据“双螺旋”理论,坚持产业逻辑、教学逻辑、政策逻辑、实践逻辑,构建了职业院校“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践路径为:校企共同开展岗位需求调研、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开展招生选拔、共建师资团队、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共同加强实习管理、共同开展质量评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尹国俊  都红雯  朱玉红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素质、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技能的教学是一个渐进式的知识系统,构成知识链;科技创新活动、创客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创新创业实战体验则是阶梯式的实践环节,形成实践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浙江大学在师生交流与互动的基础上,通过搭建项目引领、资源汇聚、课程学习、创业育成四大平台,链接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链和实践链,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良性互动的微生态循环系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昌  刘洪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离不开重大海洋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海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是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原动力。在分析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构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以江苏省为例,探寻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正明  
社会服务是高校基本职能之一。而对高职院校而言,更是被赋予了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的办学使命。但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和提升上还任重道远。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服务,是企业、政府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当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特色不明显、社会影响力不大、服务动力缺失和平台搭建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利用三螺旋理论,试图构建社会服务行业性、技术性、地方性及其与产学研关联机构政府、行业与高职院校所组成的三螺旋模式,从战略协同、组织协同、管理协同、文化协同层面实现各主体间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辛治杰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发展与社区文化建设密不可分,二者互相融合、协同发展。借鉴DNA双螺旋理论,以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文化建设为双链,以参与主体、活动载体为氢键构建双螺旋模型。从螺旋的动态特征、内聚耦合、运行机理三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反映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之间互相促进、螺旋上升的关系;从目标协调统一、路径深度融合、主体参与配合、资源共建共享四个方面保障双螺旋模型的运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瑶  王铭  
知识生产模式Ⅱ及"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动力机制模型是国际流行的国家创新战略和模式。由于合作模式单一,内部利益失衡,角色转换趋同,耦合能力缺乏,三螺旋产生了自然、社会问题,影响知识生产的正向效应发挥。为此,四螺旋与知识生产模式Ⅲ应运而生,四螺旋在三螺旋基础上加入了"公民社会",将"大学"扩展为"学术界",形成私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新平衡。研究认为,知识生产动力机制演变原因包括知识经济化向知识社会公益化转移,知识的弥散由国际化向全球化改变,利益相关群体从多极化向扁平化发展,以及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与发挥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伟   何杨勇   刘玥伶  
站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节点,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双碳”目标下,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仍存在培养政策、产教资源等外源性困境,顶层设计、课程建设、师生能力等内生性困境,以及涉农人才培养定位、“双碳”产学研机制等多元共生性困境。基于此,高职涉农人才培养亟须打造涉农人才“双碳”共同体,建设涉农人才“双碳”课程群,构建涉农人才“双碳”目标链,培育具有“三农”情怀“、双碳”素养、绿色技能、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涉农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