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5)
- 2023(13093)
- 2022(11013)
- 2021(10156)
- 2020(8573)
- 2019(18851)
- 2018(18578)
- 2017(34597)
- 2016(18875)
- 2015(21034)
- 2014(20078)
- 2013(19604)
- 2012(17507)
- 2011(15693)
- 2010(15769)
- 2009(14858)
- 2008(14951)
- 2007(13561)
- 2006(12060)
- 2005(10806)
- 学科
- 管理(74028)
- 业(69121)
- 济(64481)
- 经济(64377)
- 企(60305)
- 企业(60305)
- 方法(27754)
- 财(24660)
- 数学(22707)
- 数学方法(22499)
- 农(21605)
- 技术(21336)
- 制(19782)
- 业经(18193)
- 中国(18159)
- 务(16453)
- 财务(16411)
- 财务管理(16376)
- 企业财务(15545)
- 贸(15128)
- 贸易(15120)
- 易(14809)
- 技术管理(13973)
- 银(13916)
- 银行(13870)
- 划(13335)
- 行(12997)
- 农业(12761)
- 体(12748)
- 学(12650)
- 机构
- 学院(260864)
- 大学(259133)
- 管理(106476)
- 济(105948)
- 经济(103679)
- 理学(90451)
- 理学院(89543)
- 管理学(88353)
- 管理学院(87836)
- 研究(83390)
- 中国(65912)
- 京(54233)
- 财(52433)
- 科学(50543)
- 农(46590)
- 所(41678)
- 江(41226)
- 业大(40877)
- 财经(40125)
- 中心(39730)
- 研究所(37505)
- 农业(36722)
- 经(36420)
- 北京(33554)
- 州(31960)
- 经济学(31490)
- 院(30120)
- 范(29852)
- 财经大学(29705)
- 师范(29402)
- 基金
- 项目(174950)
- 科学(138367)
- 基金(127069)
- 研究(126200)
- 家(112316)
- 国家(111341)
- 科学基金(95982)
- 社会(81451)
- 社会科(77398)
- 社会科学(77378)
- 省(70077)
- 基金项目(67660)
- 自然(62469)
- 自然科(61104)
- 自然科学(61086)
- 自然科学基金(60096)
- 划(58273)
- 教育(58208)
- 资助(49957)
- 编号(49283)
- 创(42773)
- 重点(39386)
- 创新(39144)
- 成果(38824)
- 部(38358)
- 制(37139)
- 发(36490)
- 课题(34708)
- 业(34587)
- 国家社会(34138)
- 期刊
- 济(119055)
- 经济(119055)
- 研究(74093)
- 中国(59273)
- 管理(45206)
- 财(44740)
- 学报(42397)
- 农(41767)
- 科学(39323)
- 大学(32602)
- 学学(30932)
- 教育(28363)
- 农业(27988)
- 技术(25545)
- 融(25223)
- 金融(25223)
- 财经(20499)
- 业经(20001)
- 经济研究(18762)
- 经(17657)
- 业(17557)
- 科技(15752)
- 问题(14774)
- 技术经济(14668)
- 版(13259)
- 财会(12614)
- 现代(12086)
- 商业(12085)
- 会计(12055)
- 贸(11951)
共检索到398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吴伟伟 刘业鑫 于渤
产品创新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虽然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单纯依靠技术管理或技术能力不能维持企业产品创新的持续发展,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因素还在于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之间的匹配效应。基于匹配理论和知识基础观,分析技术管理-人员能力匹配、技术管理-设备能力匹配、技术管理-信息能力匹配和技术管理-组织能力匹配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识别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匹配对产品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构建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匹配对产品创新的影响机制模型。采取大样本问卷调查,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吴伟伟 刘业鑫 于渤
产品创新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虽然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单纯依靠技术管理或技术能力不能维持企业产品创新的持续发展,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因素还在于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之间的匹配效应。基于匹配理论和知识基础观,分析技术管理-人员能力匹配、技术管理-设备能力匹配、技术管理-信息能力匹配和技术管理-组织能力匹配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识别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匹配对产品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构建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匹配对产品创新的影响机制模型。采取大样本问卷调查,收集122家装备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管理-人员能力匹配和技术管理-设备能力匹配都对产品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相对于技术管理-设备能力匹配,技术管理-人员能力匹配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技术管理-信息能力匹配和技术管理-组织能力匹配在技术管理-人员能力匹配和技术管理-设备能力匹配影响产品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正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了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匹配对产品创新的重要影响,为产品创新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深化了对产品创新实现路径的理论认识,为技术管理和技术能力如何向产品创新绩效转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微观知识基础;识别了发挥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匹配作用的内在条件,从权变视角拓展了匹配理论的研究。同时,也为企业正确处理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间的关系、提升产品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伟伟 刘业鑫 刘康佳
员工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其创新行为决定了创新的成败,但现有研究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仍缺乏清晰刻画。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心理因素的视角出发,探索人-组织匹配对创新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通过收集数据,应用层次回归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假设。结果表明,人-组织匹配不仅能对创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还能够通过内部动机对创新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本文从理论上丰富了创新行为的相关研究,实践上为提升员工创新行为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英 孙乃纪 肖丽梅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建立了人-组织匹配、心理授权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心理授权在人-组织匹配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可能的中介效应,并假设了领导-成员交换在人-组织匹配和心理授权之间的调节效应以及组织支持感知在心理授权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检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新奇 丁贺
文章以科研设计单位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岗匹配、内部人身份感知、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岗匹配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调节人岗匹配与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人岗匹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且中介内部人身份感知对人岗匹配与员工创新行为的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新奇 丁贺
文章以科研设计单位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岗匹配、内部人身份感知、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岗匹配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调节人岗匹配与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人岗匹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且中介内部人身份感知对人岗匹配与员工创新行为的调节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乔 温菁
文章基于组织二元性的视角,对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匹配与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环境不确定性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03家中国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不平衡性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且两种创新的组合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技术不确定性越强,组合性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越弱;市场不确定性越强,不平衡性与企业绩效的负向关系越弱,组合性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越强。
关键词:
组织二元性 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慧娟
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考察了情感承诺的内部动力机制。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推导,采用两种不同的匹配理论,分别构建了自我决定感在价值观匹配、能力匹配影响情感承诺时发生中介作用的假设模型,基于对915名员工的问卷调查,着重辨析价值观匹配与能力匹配在影响情感承诺时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发现,价值观匹配、能力匹配对情感承诺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价值观匹配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明显高于能力匹配;价值观匹配、能力匹配对员工的自我决定感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价值观匹配对员工情感承诺以直接作用为主,中介效应的作用比较小;能力匹配对员工情感承诺既存在直接作用,也通过自我决定感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胜任需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艳秋 肖艳红 叶英平
知识导向IT能力与知识管理战略如何匹配及匹配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是知识管理和创新领域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从匹配视角出发,构建了知识导向IT能力与知识管理战略的二维匹配模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独立样本T检验法进行实证检验,探索了匹配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导向IT能力与知识管理战略存在四种匹配模式,其中,知识导向IT能力(知识广度高、知识深度高)与积极人际化战略匹配;知识导向IT能力(知识广度低、知识深度高)与保守人际化战略匹配;知识导向IT能力(知识广度高、知识深度低)与积极编码化战略匹配;知识导向IT能力(知识广度低、知识深度低)与保守编码化战略匹配。另外,知识导向IT能力与知识管理战略的四种匹配模式更能促进技术创新绩效。本文的研究丰富了IT能力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的相关理论,开拓了变量之间多维匹配的新思路,为管理者正确选择知识管理战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凯云 王庆金 石仁波
路径依赖战略和组织韧性能力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能够反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是否要转”和“是否能转”两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战略构型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将路径依赖战略和组织韧性能力水平划分二维四象限组合,探究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生长效应、同化效应、利用效应)的异质性影响,并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匹配一致情景下,高路径依赖战略—高组织韧性能力一致性水平越高,企业技术创新生长效应和同化效应越强(vs低路径依赖战略—低组织韧性能力),而利用效应水平则相反;在匹配不一致情景下,低路径依赖战略和高组织韧性能力组合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生长效应、同化效应及利用效应(vs高路径依赖战略—低组织韧性能力)。此外,高水平政策支持能够显著调节路径依赖战略、组织韧性能力匹配一致情景和匹配不一致情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论对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提升技术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昊 王国红 邢蕊 李娜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中国企业对标业内领先企业进行快速追赶。如何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提升追赶绩效,成为后发追赶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以"中国制造2025"重点布局的增材制造行业的4家典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其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后发追赶企业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和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分别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结构创新、治理创新形成6种不同类型的匹配关系,且这6种匹配关系对后发追赶企业的能力追赶绩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研究在丰富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研究的同时,为中国企业的快速追赶与成长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潘绵臻 苗旺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大数据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对企业转型和发展日益重要。本研究探讨数据技术匹配和价值感知对大数据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使用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数据技术-工作匹配正向影响功能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及象征价值感知,数据技术-情境匹配正向影响功能价值感知和情感价值感知;(2)功能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及象征价值感知正向影响使用意愿;(3)功能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及象征价值感知在数据技术-工作匹配与使用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而功能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在数据技术-情境匹配与使用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4)数据分析能力负向调节功能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象征价值感知与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功能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象征价值感知在数据技术-工作匹配与使用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同时负向调节功能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在数据技术-情境匹配与使用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本研究给出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时间:2019年6月22-23日地点: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楼国际报告厅会议简介:ISMOT由浙江大学许庆瑞院士于1995年发起,旨在作为交互式学习的链接平台,交流国内外技术创新管理相关领域最前沿知识。迄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吸引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学院、工业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跃如 梁璟鑫 郭小闻
基于493份领导—员工配对问卷,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技术,探讨领导—员工4种目标导向匹配模式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以及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领导—员工目标导向差异性匹配相比,领导—员工目标导向一致性匹配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更显著;在领导—员工目标导向一致性匹配情形下,与领导绩效目标导向-员工绩效目标导向匹配相比,领导学习目标导向-员工学习目标导向匹配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在领导—员工目标导向差异性匹配情形下,与领导学习目标导向-员工绩效目标导向匹配相比,领导绩效目标导向-员工学习目标导向匹配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越轨创新在领导—员工目标导向匹配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