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4)
- 2023(8076)
- 2022(6590)
- 2021(5864)
- 2020(4674)
- 2019(9947)
- 2018(9473)
- 2017(16665)
- 2016(8923)
- 2015(9605)
- 2014(9006)
- 2013(8551)
- 2012(7886)
- 2011(7080)
- 2010(7122)
- 2009(6416)
- 2008(6132)
- 2007(5700)
- 2006(4900)
- 2005(4319)
- 学科
- 济(37279)
- 经济(37259)
- 管理(33684)
- 业(33357)
- 企(28899)
- 企业(28899)
- 技术(19248)
- 技术管理(12953)
- 方法(12640)
- 地方(11801)
- 中国(11405)
- 数学(10483)
- 数学方法(10366)
- 业经(9392)
- 农(9285)
- 财(8010)
- 地方经济(7731)
- 农业(7083)
- 学(6648)
- 理论(6436)
- 划(6242)
- 制(6097)
- 产业(6014)
- 环境(5960)
- 贸(5660)
- 贸易(5648)
- 银(5635)
- 银行(5617)
- 融(5612)
- 金融(5611)
- 机构
- 学院(123525)
- 大学(121450)
- 济(51396)
- 经济(50405)
- 管理(50370)
- 理学(43521)
- 理学院(43036)
- 管理学(42455)
- 研究(42376)
- 管理学院(42198)
- 中国(31137)
- 科学(25910)
- 京(25550)
- 财(21689)
- 所(20469)
- 江(19852)
- 中心(19669)
- 研究所(18643)
- 农(17814)
- 业大(17208)
- 财经(17093)
- 范(16634)
- 师范(16483)
- 院(16370)
- 北京(15868)
- 技术(15868)
- 经(15595)
- 州(15560)
- 经济学(15457)
- 商学(14036)
- 基金
- 项目(88703)
- 科学(72507)
- 研究(66978)
- 基金(63860)
- 家(56308)
- 国家(55884)
- 科学基金(49109)
- 社会(44124)
- 社会科(42078)
- 社会科学(42070)
- 省(37091)
- 基金项目(34007)
- 教育(30935)
- 划(30574)
- 自然(30525)
- 自然科(29892)
- 自然科学(29887)
- 自然科学基金(29377)
- 编号(25920)
- 创(25622)
- 资助(23401)
- 创新(22860)
- 发(20918)
- 重点(20809)
- 成果(19751)
- 课题(19152)
- 部(18983)
- 国家社会(18868)
- 业(17591)
- 制(17269)
共检索到187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俞立平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提高创新质量至关重要。以高技术产业为例,综合采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技术积累与创新数量、创新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积累对创新数量的贡献大于创新质量;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间的协调性不高;技术积累对创新数量的贡献中其自身、研发人员、创新质量的门槛效应呈递减趋势;随着创新数量增大,技术积累对创新数量的作用弹性逐步提高;当研发经费处于中等水平时技术积累对创新数量的弹性影响最大,对创新质量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
关键词:
技术积累 创新数量 创新质量 高技术产业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庆江 李启航
当前我国社会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偏低,粗放型创新发展模式亟需转变。基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考察社会研发资本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社会研发资本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这在非国有企业中尤为显著;(2)市场化水平减轻了上述负向影响,但这种调节作用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3)社会研发资本存量对创新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负向影响,但对前者影响更大。政府应加快科技政策调整和市场化改革,引导各创新主体减少社会创新资源的粗放投入和低效积累,同时进一步提高存量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庆江 李启航
当前我国社会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偏低,粗放型创新发展模式亟需转变。基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考察社会研发资本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社会研发资本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这在非国有企业中尤为显著;(2)市场化水平减轻了上述负向影响,但这种调节作用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3)社会研发资本存量对创新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负向影响,但对前者影响更大。政府应加快科技政策调整和市场化改革,引导各创新主体减少社会创新资源的粗放投入和低效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业强 朱春筱 邢飞
在三螺旋理论中,政府、产业和大学三者合作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全球化进一步拓展了创新主体参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产业国际化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大学国际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却没有被重视。文章以三螺旋算子为门槛值研究大学国际化水平、能力和不同类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合作环境整体上指向区域化,官、产、学三者合作水平较低,区域科研体系开放性和市场化程度不高,区域创新合作环境整体较差。官、产、学三者合作相对紧密的地区具有良性的创新合作环境,大学国际化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官、产、学三者合作不密切地区的创新能力则受大学国际化能力的影响较大。无论是"走出去"、"引进来"还是"面对面"形式的大学国际化,在创新合作环境好的地区,对创新能力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受代理变量选择的影响,"编码"形式大学国际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明显;在创新合作环境差的地区,大学研发投入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同时需要"引进来"和"面对面"形式的大学国际化参与国际学习、交流和培训,以增加创新个体之间的直接交流,促进当地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之光 杜宁 马祎晗
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与一般高新技术产业相比有其特殊之处,且创新环境在不同创新阶段影响不同,然而既有文献对此关注较少。将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研发和市场转化两个阶段,运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2011—2016年中国各省份及经济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实证检验了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两阶段均处于较低水平,且都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技术研发阶段效率逐年递减,市场转化阶段效率逐年递增;区域产业规模对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影响非常显著,呈倒U型关系;区域研发资源和区域研发环境正向影响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区域经济资源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区域市场环境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影响不显著;创新环境整体上促进了大部分经济区域技术研发阶段创新效率,但没有促进东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创新效率;创新环境整体上促进了中国各经济区域的市场转化效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方齐云 吴光豪
运用高技术产业分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方法 ,考察产业集聚对创新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度提高对技术创新效率存在阻碍作用,中西部地区则有利于技术创新,但另一方面中西部未利用好政策支持和抓住技术机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小鲁
本文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比较了技术引进、R&D和FDI在提高我国创新能力上的效果。结果表明,R&D、引进国外技术和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积累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R&D对创新能力积累的影响程度最高,而国内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对提升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对所有制结构的分析则表明,国有经济比重对R&D支出向创新能力的转化起负面影响,而与引进国外技术支出和FDI向创新能力的转化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创新能力积累的地区差异上,东部地区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FDI所能实现的创新能力转化效果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由于技术水平薄弱,R&D对创新能力的积累作用有限。
关键词:
R&D 技术引进 FDI 创新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思龙 仝菲菲 韩阳阳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人才支持,文章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并使用2001-2019年的中国省份及城市面板数据,检验各省份公共教育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人力资本积累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通过公共教育投资提升教师工资、增加学杂费补贴以及助学贷款利息补贴,有助于降低接受教育家庭的收入门槛,从而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选择高等教育。(2)增加公共教育投资能够显著提升所在省份的人力资本积累,通过增加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研发和技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提升所在省份的区域创新能力。(3)在公共教育投资渠道方面,提升教师工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大,另外公共教育支出比公共研发支出对区域创新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由于人才集聚效应,西部人才向东部流动,使得东部地区公共教育投资对区域创新力的提升效果远大于其他地区。因此,我国应加大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向落后地区和低收入家庭倾斜,加大对教师工资和学杂费的补贴力度。西部落后地区应改善用人环境,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傅家骥 施培公
一、引言 技术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源泉,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也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但是,在当今时代,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大多处于国际技术扩散链的下游环节,多数情况下这些企业仅仅是新技术的被动使用者而很难开展技术创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故然是多方面的,如资金短缺、信息不灵、管理手段落后,市场机制不健全、产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洪友 张依萌 朱耘婵
基于"人才新政"这一外生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选取2009—2018年中国27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才新政"对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实施"人才新政"后,地方政府在政策引导下提高科技投入水平是产生这一激励作用的重要原因。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人才新政"显著推动了东部城市、创新型城市和重点城市创新能力,对中西部城市以及非重点城市影响不显著,但对非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各地政府应当进一步推行"人才新政",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助推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娟伟 刚翠翠 王欢
根据文化资本积累主体的不同,将文化资本分解为居民文化资本、企业文化资本以及政府文化资本,选取1997—2019年统计数据对中国省际三种文化资本分别进行测度,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基准模型对三种文化资本影响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居民与政府文化资本均偏向对自主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企业文化资本对模仿创新的边际效应要高于对自主创新的边际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研发规模的扩大、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居民、企业以及政府文化资本更偏向于促进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居民与政府文化资本、西部地区的居民与企业文化资本分别对自主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中部地区三种文化资本均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利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史洁琼
创新产出是衡量政府研发补贴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考察了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推动了企业创新产出量质齐升,但其质量提升效应不及数量推动效应;政府研发补贴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民营企业、高竞争程度行业和市场化环境较差地区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政府研发补贴的持续性是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的关键路径。据此,本文提出:政府要进一步优化研发补贴政策设计,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俊杰
长期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指向工作岗位需要的操作或做具体事务的能力,而作为职业技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中国正在致力于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重新界定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的重要地位,从更宏观和立体的视野进行处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积累 创新导向 新环 理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银
本文基于A-U模型理论,从技术自身生产要素属性和技术催生新业态模式两个层面,探讨了流通业技术创新与积累对流通产业发展的内生式及外延式影响机理。然后,基于我国2003-201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结果发现,技术本身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一样,能够发挥技术生产效应,内生式地驱动流通业效率提升;同时,技术创新与积累可以促进连锁经营、电商经营和新型物流业态等发展,于是依托这些业态模式,外延式地推动流通业效率提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简泽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工业部门产出迅速扩张的同时,它吸收的就业增长明显滞后。笔者发展了一个理论模型和相应的统计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了工业化的两个基本推动力量——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资本积累没有对工业部门产出和就业增长的趋势产生统计上显著的影响,然而,它是推动1990年之前工业部门产出增长以及1978年~2004年间工业部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的劳动节约偏向决定了工业部门就业增长明显下降的趋势,并成为1990年以后工业部门产出增长的主导力量。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资本积累 工业化 产出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