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2)
2023(9536)
2022(7995)
2021(7491)
2020(6238)
2019(13907)
2018(13539)
2017(26624)
2016(14458)
2015(15685)
2014(15764)
2013(15460)
2012(14544)
2011(13255)
2010(13492)
2009(12095)
2008(12042)
2007(10889)
2006(9600)
2005(8902)
作者
(41777)
(35258)
(34621)
(33142)
(22569)
(16791)
(15709)
(13483)
(13255)
(12766)
(12055)
(11751)
(11385)
(11224)
(11053)
(10833)
(10469)
(10349)
(10245)
(10105)
(8633)
(8604)
(8489)
(8122)
(7980)
(7876)
(7844)
(7665)
(7113)
(6994)
学科
(51799)
经济(51731)
(49941)
管理(47941)
(38012)
企业(38012)
方法(23592)
数学(20777)
数学方法(20510)
(18630)
(16448)
中国(16095)
技术(15476)
(13408)
(12602)
银行(12590)
农业(12399)
(11982)
业经(11651)
(11055)
(11011)
(10992)
保险(10919)
(10877)
贸易(10872)
(10681)
(10630)
财务(10605)
财务管理(10578)
(10536)
机构
学院(205113)
大学(203844)
(86183)
经济(84341)
管理(82753)
理学(70461)
理学院(69753)
研究(69266)
管理学(68665)
管理学院(68263)
中国(57585)
(43083)
(42626)
科学(41438)
(38488)
(35111)
中心(33438)
财经(33342)
(32025)
研究所(31619)
业大(31519)
(30480)
农业(30048)
北京(26712)
经济学(25672)
(25166)
师范(24896)
财经大学(24863)
(24859)
(24806)
基金
项目(136091)
科学(108469)
基金(101192)
研究(98523)
(89159)
国家(88445)
科学基金(76030)
社会(63545)
社会科(60283)
社会科学(60268)
基金项目(52771)
(51652)
自然(50320)
自然科(49159)
自然科学(49145)
自然科学基金(48320)
教育(44627)
(44096)
资助(41890)
编号(39501)
成果(31974)
(31147)
重点(30270)
(28591)
(28261)
创新(26888)
国家社会(26653)
教育部(26604)
课题(26506)
(26486)
期刊
(93105)
经济(93105)
研究(62407)
中国(43104)
(34740)
(32496)
学报(31606)
科学(30380)
管理(29784)
(27855)
金融(27855)
大学(24133)
农业(23641)
学学(23047)
教育(19363)
技术(18957)
财经(16544)
业经(14875)
经济研究(14524)
(14050)
(12780)
技术经济(11619)
问题(11555)
科技(10397)
理论(10232)
(10144)
(9786)
现代(9416)
实践(9281)
(9281)
共检索到313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华  李明文  王昱  江金启  
保护性耕作对我国"藏粮于地"战略的顺利实施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决策机制,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t模型,基于辽宁省"百村千户"的调研数据,以种粮大户为例分析技术示范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种粮大户而言,通过技术示范可降低其风险预期,提高预期收益,进而会提升种粮大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概率。本研究更换模型、方法和样本也表明该结论是稳健的。政策启示是在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过程中,技术示范户的推广、示范有显著的作用,是一个可以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运用Agent建模方法,设计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决策模型,通过农户选择人工秸秆焚烧还田作业(传统耕作技术)与自购农机或购买专业服务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比,研究政府补贴、管制(惩罚)、农技推广(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动态影响。发现以影响耕作成本的价格杠杆调节机制的补贴和惩罚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但提高补贴比惩罚对诱导主动积极型农户采纳效果更为明显;三种政策相比,对环境认知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通过成功的信息诱导措施来刺激农户偏好对采纳决策影响具有最佳效果;从政策影响农户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方式而言,提高政策刺激强度会促使农户倾向选择购买服务来实施保护性耕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与农户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政府补贴、管制和农技推广三种政策及其组合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有必要采取政策刺激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但三种政策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各不相同;单独采取补贴措施对农户采纳行为激励效果不佳,需与惩罚或信息诱导措施结合才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三种政策的合理组合对农户采纳行为的激励作用效果最佳。基于动态仿真结果,进一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长远看有适度的监管,政府可以逐渐放松其他政策刺激的力度,农户也会渐渐自发地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淇韬  郭翔宇  刘二阳  
为破解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困局,本研究基于感知价值理论构建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的733份农户调研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价值是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权衡的结果,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分别有正向和负向影响;感知利益和风险由多个维度构成,各维度感知利益和风险对总体感知利益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感知经济利益>感知生态利益>感知社会利益;感知技术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情境风险;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价值与技术采用意愿和行为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关系,感知利益对感知价值和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感知风险对二者的影响,但感知风险对感知行为的影响>感知利益对其的影响。鉴于此,从提升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利益感知和降低风险感知的角度提出建议,引导东北黑土区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光乔  张宗毅  
本文基于山西、河北、天津、北京四个省份调研样本的基础上,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两项技术农户采纳情况分别构建logit模型,定量分析农户采纳这两项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两项技术的采纳倾向都受到政府的强制或补贴措施、粮食商品化程度、户主身体健康状况三个因素的正向影响。此外,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还受到秸秆是否有经济用途、农户劳均土地块数两个因素的负向影响;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纳还受到家庭人均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农户对免耕播种技术的评价三个因素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耕地细碎化程度则抑制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程度的提高。(3)农户间的频繁交流、网络学习和政府向农户提供补贴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采用程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参加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作业机械的便利性以及作业效果仅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有正向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费红梅  孙铭韩  王立  
在黑土耕地质量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背景下,利用吉林省黑土区680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价值感知和政策工具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及内在逻辑。研究表明:价值感知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决策具有显著影响,而政策工具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决策的驱动作用有限,但政策工具通过其调节作用能够增强利益感知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的促进作用,同时弱化风险感知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加了价值感知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决策的正向影响。因此在推进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户价值感知的内在激励作用,强化政策工具的外在驱动力,把握政策工具对价值感知的调节作用对推进农户参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翔宇  刘二阳  王淇韬  
[目的]探究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对推动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感知价值视角出发,利用东北黑土区的733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农户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愿和行为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意愿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发生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激励型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户技术采用意愿向采用行为的转化,约束型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农户感知风险对技术采用意愿的负向影响。[结论]地方政府应通过提升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感知利益、降低感知风险、优化激励型和约束型政策等方面,引导黑土区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洪彬  吴梦瑶  马贤磊  刘新华  高嘉鞠  吴岩  
研究目的: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揭示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因素及其规律,为制定促进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从"个人力、地域力、文化力"三个层次构建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决策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辽宁省典型地区农户调查数据构建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定量分析各因素在农户是否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采纳程度两个阶段中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1)较多农户已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但在采纳程度上差异明显;(2)农户的家庭资源禀赋条件即务农人数、耕地资源、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而农户的从众心理、信息获取渠道、政策满意度能够在物质与精神"双重"补偿,使其获得"安全感",克服风险规避心理,从而促使技术采纳行为;(3)与第一阶段不同,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程度受"个人力"影响效应减弱,而受到"地域力"和"文化力"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政府应从制定最优技术组合、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政策扶持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和推广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远远   郭焱   朱俊峰  
[目的]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评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增收效应对促进保护性耕作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粮食种植户调研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位数回归以及内生处理效应模型考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增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增收效应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其中低收入农户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中的获益多于中、高收入农户。此外,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主要通过增加粮食产出来促进农户增收,尚不具有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来提高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结论]健全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服务对低收入农户的倾斜扶持,瞄准保护性耕作机具补贴和投入力度,完善适用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佳朔   高鸣  
聚焦耕地和种子这两个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以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保护性耕作和优质种子两类技术为例,实证检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种粮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种植户采纳保护性耕作和优质种子、玉米种植户采纳保护性耕作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前述负面影响在大规模、主产区的小麦和玉米种植户中更大;村内农户类型的社会化服务主体能够缓解老龄化对技术采纳的部分负面影响,但合作社类型的社会化服务主体未能发挥显著的缓解作用,存在与老年农业劳动力联结不紧密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从畅通农地流转渠道、加强新型技术推广、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