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09)
2023(22071)
2022(18649)
2021(17317)
2020(14582)
2019(33534)
2018(33101)
2017(63213)
2016(34164)
2015(38481)
2014(38303)
2013(37966)
2012(35051)
2011(31659)
2010(31800)
2009(29581)
2008(29561)
2007(26337)
2006(23611)
2005(21545)
作者
(98101)
(81599)
(81023)
(77034)
(52235)
(38714)
(36901)
(31768)
(30963)
(29319)
(27864)
(27598)
(26060)
(26047)
(25322)
(25017)
(24294)
(23741)
(23503)
(23494)
(20432)
(19960)
(19844)
(18716)
(18261)
(18200)
(18154)
(17960)
(16358)
(16126)
学科
(147949)
经济(147759)
(116521)
管理(112724)
(102173)
企业(102173)
方法(63908)
数学(52932)
数学方法(52331)
(44408)
中国(41575)
(41535)
业经(39244)
(33295)
(30228)
财务(30138)
财务管理(30081)
地方(30074)
企业财务(28596)
农业(28338)
(27296)
贸易(27276)
(26494)
(26333)
技术(26016)
(25375)
银行(25326)
理论(24593)
(24403)
(24184)
机构
学院(490468)
大学(490105)
(205357)
经济(201180)
管理(194820)
理学(166573)
理学院(164805)
研究(164782)
管理学(162231)
管理学院(161313)
中国(130339)
(105610)
(98691)
科学(97091)
(82239)
(77611)
财经(77487)
中心(74930)
(74295)
研究所(73673)
(70496)
业大(68927)
北京(67463)
(62424)
经济学(62131)
师范(61840)
农业(60278)
(59774)
(59440)
财经大学(57419)
基金
项目(320546)
科学(254102)
研究(237592)
基金(234152)
(202489)
国家(200742)
科学基金(174071)
社会(152002)
社会科(144224)
社会科学(144189)
(123650)
基金项目(122882)
自然(111401)
教育(109415)
自然科(108850)
自然科学(108825)
自然科学基金(106930)
(103669)
资助(97141)
编号(96431)
成果(78494)
(71810)
重点(71418)
(69825)
(67680)
课题(66566)
国家社会(63035)
创新(62801)
教育部(62290)
(60814)
期刊
(233046)
经济(233046)
研究(150535)
中国(100947)
(79825)
管理(77728)
(71415)
学报(71294)
科学(68427)
大学(55884)
教育(54082)
学学(52540)
(50202)
金融(50202)
农业(48918)
技术(46225)
财经(39182)
业经(38181)
经济研究(36755)
(33691)
问题(30037)
(27774)
技术经济(26047)
(24775)
现代(22879)
理论(22790)
世界(22640)
图书(22589)
科技(22303)
统计(22295)
共检索到752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欣  唐清泉  
本文在对2002年至200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新行业进入和原有行业退出刻画的基础上,以技术研发投资和技术引进投资的角度对于企业主营业务变更给予了新的解释。本文研究发现,技术投资行为对于企业主营业务的行业变更有着深远影响,技术研发投资是企业保持技术优势的重要基础,如果技术研发投资不足或者偏低,企业很可能会从原有的高技术壁垒的行业中退出。此外,目前我国企业所具备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不足以助推自身进入到新的高技术壁垒行业,技术引进投资成为了企业成功突破技术壁垒,向高科技行业扩张的重要替代机制和途径。本文的结论对深化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和正确认识企业主营业务动态变更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欣  
本文基于创新模式理论,以2002~2008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共同影响企业绩效的有机联系。研究发现,大部分企业采取单一的技术创新方式;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于企业业绩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技术引进比自主研发更能提高企业业绩;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同时进行自主研发,会更加有助于提高企业业绩;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之间存在显著的平衡效应。如果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之间投资差异较大,会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于认识企业微观层面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之间的有机关联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并为国家深化自主创新和企业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倩肖  李佳霖  董嘉昌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对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基于这一背景,以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主营业务能力视角,审视金融发展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发展质量提升,但这一效应具有异质性。企业主营业务能力作为中介渠道发挥遮掩效应,即企业主营业务能力提高能够促进企业发展质量提升,但金融发展抑制了企业主营业务能力从而遮掩了其正面效应。这与金融发展背景下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主营业务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关。由此提出应当逐步优化金融结构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资本错配,使金融发展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志良  宗亚辉  张开志  郭玉清  徐晓宇  
近年来,我国实体企业的脱实向虚倾向愈演愈烈,企业的主业发展难以避免地受到冲击。本文构建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刻画实体企业的资产配置决策,并使用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实体金融化对主业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金融化制约了实体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表明金融化的"挤出"效应大于"蓄水池"效应。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机制检验表明,存在金融化→实物资本投资→主业业绩的传导机制,即金融化通过挤出实物资本投资损害了实体企业的主业业绩。本文还发现,相比于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企业,金融化对融资约束较弱企业的制约效应相对较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小哈  杨扬  
主营业务是公司稳定利润的主要来源 ,其左右着上市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主营业务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比重的高低及其稳定性还将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 ,从而也影响公司的后续发展。因此 ,上市公司必须扎根主业 ,壮大主业 ,不断提高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 ,才能增加公司的价值和竞争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江燕  
研发投入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本文以制造业7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本公司R&D投入与企业业绩及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分析,揭示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作用及对公司价值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R&D投入强度偏低,R&D投入明显不足,但R&D投入强度在2007~2009年3年中逐年上升。企业当期R&D投入与企业当期营业毛利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滞后一期R&D投入与企业当期营业毛利率仍然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滞后两期R&D投入与企业当期营业毛利率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屈海涛  赵息  
以2011-201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企业CEO权力结构,然后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企业CEO权力结构和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CEO组织结构权力和能力权力对企业研发强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CEO所有权权力对研发强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监管机制虽然对研发强度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不够显著。这表明,要使研发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必须结合CEO权力结构,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和激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前锋  田洁洁  陈永才  
公司利润由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及补贴收入等组成,而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主营业务利润。本文以江苏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利润构成、行业性和区域性三个方面分析其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以期对上市公司提高盈利质量和投资者决策有所帮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永达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采用1987-2006年的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推断出制造业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建立制造业技术进步与R&D投入、技术引进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观测出我国制造业的TFP正在逐年增加,即制造业技术进步在不断提升;R&D投入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而技术引进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邓伟  陆敏  
运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数据,以股价同步性代表股价信息含量,分析股价信息含量对公司研发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价信息含量越高,即股价同步性越小,则研发投资对股价的敏感性越高,研发专利越多。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信息含量对公司研发活动的积极影响在融资约束较小、管理者经验较少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之中效应更为显著。为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促进上市公司积极开展研发活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二是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减少融资约束,为高新科技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三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收集和输出能力,进而提高市场信息效率水平;四是要培育投资者金融素养,帮助投资者提升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使投资者成为畅通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的重要主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毅  张学文  
非主营业务与种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数量模型表明,非主营业务对种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因公司个体不同而有差异,同时因时期不同上市公司非主营业务出现较大波动和随机性。结论表明,我国种业上市公司经营环境与经营绩效与非农业上市公司相比,差距较大,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为种业上市公司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和保障体系,使其重视主营业务的经营与发展,确保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小平  王雪平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管理层短视等途径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对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引进和培养力度、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政策建议。本文扩展了高管个人特征与企业创新的研究领域,丰富了高管拥有研发背景的经济后果的文献,并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永文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永文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能有效提高其技术创新水平;自主研发是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积累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