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0)
- 2023(10645)
- 2022(8615)
- 2021(8381)
- 2020(6635)
- 2019(14799)
- 2018(14749)
- 2017(25578)
- 2016(14723)
- 2015(16579)
- 2014(16442)
- 2013(14854)
- 2012(13321)
- 2011(12253)
- 2010(12592)
- 2009(11205)
- 2008(10475)
- 2007(9512)
- 2006(8165)
- 2005(7296)
- 学科
- 济(40984)
- 经济(40928)
- 管理(38961)
- 业(34653)
- 企(29516)
- 企业(29516)
- 教育(21932)
- 中国(19086)
- 学(16536)
- 技术(16479)
- 理论(14844)
- 方法(14792)
- 农(13202)
- 教学(11610)
- 数学(11470)
- 数学方法(11236)
- 财(11049)
- 业经(10570)
- 制(9602)
- 技术管理(8812)
- 农业(8715)
- 体(7921)
- 贸(7577)
- 贸易(7574)
- 和(7564)
- 发(7407)
- 易(7379)
- 银(7371)
- 银行(7340)
- 融(7099)
- 机构
- 大学(193194)
- 学院(191762)
- 研究(68471)
- 管理(65028)
- 济(64514)
- 经济(62760)
- 理学(55342)
- 理学院(54621)
- 管理学(53440)
- 管理学院(53040)
- 中国(43291)
- 京(42192)
- 科学(41825)
- 范(37277)
- 师范(36953)
- 教育(36029)
- 所(34185)
- 研究所(31214)
- 江(31160)
- 中心(30266)
- 财(30021)
- 师范大学(29990)
- 技术(29832)
- 农(29358)
- 北京(26853)
- 业大(26763)
- 职业(25318)
- 院(24864)
- 州(24475)
- 财经(23697)
- 基金
- 项目(127555)
- 研究(103560)
- 科学(101152)
- 基金(86228)
- 家(74964)
- 国家(74148)
- 科学基金(62357)
- 社会(61322)
- 社会科(57724)
- 社会科学(57715)
- 教育(56553)
- 省(53123)
- 编号(46551)
- 划(46204)
- 基金项目(44257)
- 成果(40838)
- 自然(37379)
- 自然科(36552)
- 自然科学(36539)
- 自然科学基金(35875)
- 课题(35525)
- 资助(33395)
- 年(30467)
- 重点(30459)
- 部(29094)
- 发(28730)
- 项目编号(28727)
- 创(28283)
- 规划(27048)
- 性(26315)
- 期刊
- 济(72511)
- 经济(72511)
- 研究(64276)
- 教育(63715)
- 中国(51113)
- 学报(30310)
- 农(27026)
- 科学(26840)
- 技术(24762)
- 管理(24029)
- 财(23752)
- 大学(23494)
- 学学(20253)
- 农业(18883)
- 职业(18536)
- 业经(12947)
- 图书(12705)
- 坛(12622)
- 论坛(12622)
- 技术教育(12346)
- 职业技术(12346)
- 职业技术教育(12346)
- 融(12272)
- 金融(12272)
- 经济研究(11878)
- 财经(11737)
- 经(10373)
- 科技(10315)
- 业(9729)
- 发(9123)
共检索到296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范继业 张栋科
实现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是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世界有效衔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关键环节。立足技术知识论视角,职业教育课程作为技术知识的组织形式,是技术知识流动重要载体,而职业技能标准是面向具体职业岗位的技术知识体系,因此,技术知识流动是实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的底层逻辑。从技术知识体系的组成结构和技术知识流动的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分别建构了包含理论性课程、分解性课程、整合性课程和伦理性课程的多类型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包含岗位通识课程、职业特定课程、行业通用课程和核心素养课程的进阶式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系统搭建了对接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架构。
关键词:
技术知识流动 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教育课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庆华 潘秀玮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核心要素。但在当前国家宏观教育政策框架下,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标准化、体系性及主体性等方面严重缺失。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能够规范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还能够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之间、职业院校与市场之间的联系。鉴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的复杂性、资源整合的难度以及技术要求高等特性,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亟待国家政策支持。因此,应当从数据调研与研究、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国家精品教材建设以及课程体系建设队伍等方面提升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行动能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 行动策略 宏观政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新一轮技术革命,科学知识向生产技术转移、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发展、技术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化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实现变革,其焦点在于职业教育课程如何适应性选择的问题。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探析技术知识变革的历史演变钩沉,并从价值、数量、结构以及评价等维度出发,深入剖析技术知识变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本体遮蔽。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选择的策略,具体包括把握职业教育核心价值取向,重构技术知识转型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生产”与“课程供给”的动态互补;践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观,形成类型化的课程建设范式,实现“课程建设”与“人才质量”的线性提升;坚持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架设技术知识变革与课程改革的桥梁,实现“知识供给侧”与“课程需求侧”的动态平衡;秉持人的全面发展观,构建异质类多维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共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庆发
本文从哲学思考的视角出发,分别就职业教育的现代意义、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客观新情况与主要问题、重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与思路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重构 职教课程 哲学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顶国 刘秋婷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选择课程形式、了解课程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目前职业教育课程评价面临着教育智慧运用与功利评价心态的冲突、课程构建多主体与课程评价主体单一的失衡、综合素养发展与僵化评价方法的对立等问题。运用教育现象学,从运用教育智慧、倡导多主体评价、重视课程体验与技能获得的动态过程、重视非预期效果、丰富评价方法等维度,重新构建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现象学 课程评价 体系重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卢奔芳
随着我国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逐步完善合理,但再度审视,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教师心理认知角度出发,提出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根据认知结构特点,以"教育事实"为依据,形成教师缄默知识;教学法课程:创设情境认知教学,形成师范生的教学认知图式;教育实践课程:充实感性知识,规范师范生的教学行为,提高升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
缄默知识 教学认知结构 教育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文平 秦虹
实践属性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属性。运用实践哲学的思想方法论来审视职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从本体论层面看职业教育课程是一种基于职业活动的职业经验体系。从价值论层面看职业教育课程为了向善的实践智慧生成,在于引导学生实现如何合理性地存在、如何有效性地存在和如何有意义地存在。从方法论层面看职业教育课程要采取基于行动的运作策略,在课程目标确定方面,发展职业行动能力;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基于行动的逻辑;在课程实施方面,走向行动的过程;在课程评价方面,关注行动的表现。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课程 实践性 实践哲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晓琴 朱德全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提高课程水平的关键问题。针对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课程评价标准"普通化"、课程评价内容"陈固化"、课程评价方式"单一化"、课程评价结果"零散化"等问题,提出建构以走向可持续为发展理念的职业教育课程阶段性评价体系,从纵向视角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评价,对职业教育课程发展或有裨益。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评价 阶段性评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林伟
技术知识是制造人造物或进行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时所需要的"应该怎样做"的知识,它包括技能、诀窍、方案、程序与规则等内容。从职业教育视角对技术知识分类与层次、产生与传播等基本问题探讨得出其对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启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逻辑组织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立体教学评价体系和提升教师技术知识的教学能力等。
关键词:
技术知识 职业教育 有效教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2期中撰文分析了技术知识的内涵,探讨了技术知识的分类与层次、产生于传播等基本问题,并得出了其对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启示。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管理、服务社会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而技术知识本身是实践导向的,它是制造人造物或进行社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宏伟 庞学光
技术哲学具有"技术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性。基于技术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职业教育可以发现,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育评价方面的"技术性"与"人文性"未能均衡发展。技术哲学对技术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为职业教育以上问题提供了思路,同时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确立了应然指向,即培养目标应指向"技术性"与"人文性"兼备的人才,课程内容应该确立技术知识的核心地位并引入技术伦理教育内容,教育评价应该实现技术能力评价与技术伦理评价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技术 人文 技术哲学 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振中
后现代主义是崇尚非理性、主张去中心化、强调多元性、倡导平等对话与关怀、鼓励创造的批判思维方式或价值取向,教育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向,职业教育理应作出反思,即克服同质化、标准化发展方式,鼓励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克服"不见人"的管理现象,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克服唯技能训练式教育,强化人文素质熏陶;克服封闭静态思想,设立开放式课程。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职业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福祥
成人教育课程思想根植于成人教育哲学观之中。基于不同的成人教育目的,成人教育哲学分为培养智力、提高组织效率、社会改良、自我实现、社会改革等不同流派。依据不同的成人教育哲学观,相应地,在现实中形成了通识成人教育课程、职业技术成人教育课程、社会融合成人教育课程、自我实现成人教育课程和批判反思成人教育课程五种基本样态。
关键词:
成人教育课程 多元样态 成人教育哲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俊
随着职业教育深化发展,课程改革呼声越来越高。课程改革要从多方面入手,只有遵循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三对接"路径,才能实现深化改革目标,而职业教育教师在"三对接"路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设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也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由徐国庆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16年10月出版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一书,系统阐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与相关理论基础,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农素兰
课程思政建设是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在"知识诠释面"与"意义生成面"、本体限制性与"他我"定向限制、"刺激—反应"强化训练与"发现—建构"意义学习、"主—客"体纵向教导型与师生双主体横向交互型方面存在二元选择性矛盾。基于此,以如何呈现、如何理解、如何教学、如何角色定位为逻辑切入点,从教育文化哲学视角,探究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新思路:提升教师课程二次开发的能力,生成课程思政认知的文化契合域;以个体先验、经验为基础,搭建学生"自我"与"他我"课程思政认知的文化汇合域;营造课程"再语境化"的智慧生长空间,架构学生"发现—建构"课程思政文化学习域;塑造师生双主体横向交互型关系,生成课程思政文化共同体。
关键词:
教育文化哲学 职业教育 课程思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