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7)
2023(10018)
2022(8528)
2021(7844)
2020(6617)
2019(15148)
2018(15027)
2017(29462)
2016(15137)
2015(16978)
2014(16412)
2013(16192)
2012(14595)
2011(12778)
2010(12320)
2009(10607)
2008(9880)
2007(8162)
2006(6618)
2005(5315)
作者
(39048)
(33035)
(32619)
(30889)
(20614)
(15314)
(14877)
(13015)
(12468)
(11304)
(11165)
(10875)
(10239)
(10168)
(9839)
(9830)
(9722)
(9607)
(9357)
(9309)
(7973)
(7845)
(7788)
(7513)
(7385)
(7324)
(6952)
(6944)
(6562)
(6541)
学科
(64954)
经济(64895)
(50404)
管理(47046)
(39123)
企业(39123)
方法(32531)
数学(28975)
数学方法(28637)
(17714)
技术(17461)
(15511)
中国(15436)
业经(15258)
地方(12504)
农业(12437)
产业(11945)
(11731)
贸易(11724)
(11444)
(10554)
技术管理(10244)
(10058)
(9660)
财务(9619)
财务管理(9595)
(9234)
企业财务(9161)
理论(9059)
环境(8932)
机构
学院(204109)
大学(203827)
(90146)
管理(89678)
经济(88527)
理学(78981)
理学院(78339)
管理学(77227)
管理学院(76837)
研究(60813)
中国(44623)
(40375)
(37334)
科学(34385)
财经(30971)
中心(30331)
(28556)
业大(28551)
(28178)
经济学(28105)
(27284)
(27099)
经济学院(25715)
(24889)
研究所(24783)
师范(24657)
经济管理(24019)
北京(24012)
财经大学(23480)
商学(23261)
基金
项目(151598)
科学(122807)
研究(113766)
基金(113159)
(97175)
国家(96420)
科学基金(85712)
社会(76014)
社会科(72480)
社会科学(72464)
基金项目(60777)
(58791)
自然(53840)
自然科(52683)
自然科学(52674)
自然科学基金(51760)
教育(51418)
(48588)
编号(45773)
资助(44421)
成果(34884)
(34315)
(33790)
(33495)
重点(33374)
国家社会(32726)
创新(31555)
教育部(30432)
人文(30342)
(29298)
期刊
(87578)
经济(87578)
研究(52924)
中国(34919)
管理(32038)
(28275)
科学(26196)
学报(25719)
(23681)
技术(22366)
大学(21265)
学学(19885)
教育(17602)
农业(16989)
业经(15133)
财经(14908)
经济研究(14371)
(14221)
金融(14221)
图书(13771)
(13011)
技术经济(12335)
问题(11910)
科技(11005)
理论(10081)
情报(9629)
商业(9415)
统计(9387)
(9363)
论坛(9363)
共检索到280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炳才  
本文沿历史脉络介绍了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知识服务的强化和产业区际转移的内在关系,通过史实阐明了技术创新、知识服务等因素在国家领先地位的更替和企业竞争中的作用,说明了产业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技术等知识的服务和创新的革命,它对于产业革命地以外的国家来说是如何以技术知识的储备和创新承接新产业移入的问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单子丹  高长元  李小雯  
虚拟产业集群(VIC)是基于全球信息网络而形成的新型产业组织,本文在分析知识网络结构组成、知识市场缺口与知识主体行为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VIC高技术知识网络的耦合运行体系,揭示知识时空耦合机制的构成要素、运作过程及转换规律。建立知识转移状态分布的Fokker-Planck方程,阐述网络变迁过程中控制参量与耦合体系间的表现特征。从方程定态解与非定态解的讨论出发,给出VIC网络变迁行为的决策规则、管理方法与战略对策。仿真结果表明:知识活动主体间的合作需要不断优化现有网络构造,兼顾知识市场的供需能力,选取知识转移的最佳介入时机,从而推动VIC综合竞争优势的形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海鹏  
截至2007年商务部的报告显示,境外并购类投资占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8.7%,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许多中国企业认为直接的海外购并就可以获得对方的技术、市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斌  
从技术引进的过程角度,利用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对影响跨国技术转移、进而影响本土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是掌握本土企业技术发展状况和进程的有效方法。本文的数据取自江苏省的相关企业。结果表明:第一,跨国技术转移效果与技术知识的特性有关,本土企业只有加强与跨国公司互动与学习,才能提高默示性知识和复杂性知识的转移效果;第二,跨国技术转移并不能自动地带来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本土企业需通过技术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吸收能力,才能增强技术能力;第三,本土企业应创造有利的环境、并采取多种渠道促进跨国技术转移和企业技术能力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寄窗  
工业化是任何现代国家均必需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随着一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之不同,其发展模式和完成时期也有极大的差异。例如,一个阿拉伯石油输出小国或如新加坡,它们既有极丰富的其他经济收入而人口又不多,完全可以进口粮食,不必要自给的农业。这就使它们的工业化过程较为单纯,只须致力于工业发展模式的适当选择,即可实现工业化目标。但这样类型的国家在世界上毕竟是极少数,其他绝大多数的国家无不在不同程度上并存着传统的自足自给小农经济。故怎样将传统的自给小农经济转形为现代化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文章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从政治上建设党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文章指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屈方方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家审计制度应运而生。回顾审计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审计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审计,强化监督服务,推动审计事业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关爱萍  李娜  
基于2000—2011年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从金融深化、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三个层面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区际产业转移与承接地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发现:(1)西部地区金融深化水平和金融市场结构,能够促进区际产业转移正向的技术溢出,而金融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引发积极的技术溢出;(2)不同发展水平的金融支持下,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各省份的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3)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技术进步存在基于金融深化、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的"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永强  巫和懋  戴金平  
本文对资本市场开放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小于封闭条件下的情形;资本市场开放将增加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波动和不确定性。随后采用VAR-TARCH模型对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短期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唯一显著因素,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和产出效应均存在半年左右的时滞;而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的货币供给产生了显著影响,资本市场开放与货币政策的联合作用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加剧了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增长的波动。最后本文对结论背后的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凤  黄倩  黄珍珍  
产业转移是发达地区寻找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欠发达地区加速经济、技术追赶,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产业转移的既有人才、技术溢出的正效应,也有环境、污染溢出的负效应。文章以中部六省为研究样本,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污染减排指数为核心变量,通过建立空间技术溢出效应模型和空间环境溢出效应模型,来研究区际产业转移中的技术和环境双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部各地区的技术进步主要由区域内的R&D投入决定,由国内和国外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但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由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溢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凤  黄倩  黄珍珍  
产业转移是发达地区寻找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欠发达地区加速经济、技术追赶,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产业转移的既有人才、技术溢出的正效应,也有环境、污染溢出的负效应。文章以中部六省为研究样本,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污染减排指数为核心变量,通过建立空间技术溢出效应模型和空间环境溢出效应模型,来研究区际产业转移中的技术和环境双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部各地区的技术进步主要由区域内的R&D投入决定,由国内和国外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但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由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溢出却是比较显著的。这说明近几年,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质量不高,从沿海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技术密集性产业,是属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而不是高端产业,造成对环境的压力增大。中部六省在加快提升自身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同时,应合理改善招商引资结构,审慎对待境内外投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凤  黄倩  黄珍珍  
产业转移是发达地区寻找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欠发达地区加速经济、技术追赶,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产业转移的既有人才、技术溢出的正效应,也有环境、污染溢出的负效应。文章以中部六省为研究样本,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污染减排指数为核心变量,通过建立空间技术溢出效应模型和空间环境溢出效应模型,来研究区际产业转移中的技术和环境双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部各地区的技术进步主要由区域内的R&D投入决定,由国内和国外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但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由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溢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关爱萍  李辉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本文将产业转移变量引入到计量经济模型中,分析区际产业转移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借助甘肃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出总受益者效应和产业间的受益者效应,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产业转移和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机械制造业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最为明显,从时序特征上看,工业行业的总受益者效应呈现递增的趋势,产业间的受益者效应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存菊  苗建军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对28个制造业的科技进步、产业集群、区域人力资本积累、沉没成本和资产专用性、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制度创新、政府阻力等因素对产业转移粘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依据各个因素的贡献率得出了跨区域产业转移的初步结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子红  
基于区际产业转移动因的相关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应着重考虑成本因素。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本文主要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制度成本等方面来分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