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7)
2023(9683)
2022(7986)
2021(7426)
2020(6054)
2019(13492)
2018(13093)
2017(24632)
2016(12887)
2015(14362)
2014(14117)
2013(14036)
2012(13211)
2011(12193)
2010(11784)
2009(10762)
2008(10606)
2007(9227)
2006(8029)
2005(7472)
作者
(38154)
(32297)
(32059)
(30544)
(20325)
(15447)
(14415)
(12496)
(12064)
(11299)
(11149)
(10676)
(10345)
(10262)
(10128)
(9912)
(9634)
(9362)
(9121)
(9113)
(7981)
(7903)
(7715)
(7208)
(7116)
(7101)
(7086)
(6702)
(6498)
(6430)
学科
(63289)
经济(63241)
管理(39547)
(36446)
(28770)
企业(28770)
方法(27773)
数学(25227)
数学方法(25060)
中国(18789)
技术(14699)
(14643)
环境(14289)
(14114)
地方(13005)
(12833)
贸易(12828)
(12572)
(12474)
业经(10906)
(10163)
(9769)
(9665)
金融(9664)
农业(9582)
(9493)
银行(9478)
(9217)
地方经济(8569)
技术管理(8390)
机构
大学(194905)
学院(192586)
(91313)
经济(89947)
研究(73722)
管理(72054)
理学(62838)
理学院(62082)
管理学(61232)
管理学院(60859)
中国(55532)
科学(43971)
(41655)
(37773)
(37390)
研究所(34596)
中心(32105)
财经(31384)
(31329)
经济学(30567)
(28991)
经济学院(27678)
业大(27215)
(26686)
北京(26466)
(25812)
(24876)
农业(24825)
师范(24642)
财经大学(23733)
基金
项目(135890)
科学(109390)
基金(103238)
研究(96812)
(92184)
国家(91602)
科学基金(77930)
社会(66508)
社会科(63461)
社会科学(63443)
基金项目(53866)
(49493)
自然(49037)
自然科(47941)
自然科学(47928)
自然科学基金(47122)
(43172)
教育(42821)
资助(42035)
编号(34723)
(31804)
重点(31610)
(30488)
国家社会(30154)
(28988)
中国(27583)
创新(27519)
成果(27251)
教育部(27139)
科研(26094)
期刊
(92103)
经济(92103)
研究(57481)
中国(36851)
学报(31636)
科学(31019)
(27624)
(27108)
管理(26248)
大学(23816)
学学(22726)
农业(19422)
经济研究(17049)
技术(16987)
财经(16437)
(16114)
金融(16114)
教育(15963)
(14328)
问题(12480)
(12423)
业经(11960)
(11740)
世界(11268)
技术经济(11240)
国际(10923)
资源(10319)
科技(10197)
统计(9337)
(8808)
共检索到280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王丹丹  孟祥瑞  
文章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异质性,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与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框架,建立大气环境效率测度DEA模型,并以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份与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效率值的高低将全国各省份归入具有不同大气环境效率特征的四类地区,运用"共同技术率(MTR)"这一指标刻画三大区域之间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差距,基于面板数据与Tobit模型实证检验省际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气环境效率水平较低,区域异质特征突出,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大气环境治理技术差距较为明显,落后省份赶超先进省份的难度较大;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源消费结构、环境规制、经济开放度对中国省际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治理技术水平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王丹丹  孟祥瑞  
文章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异质性,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与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框架,建立大气环境效率测度DEA模型,并以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份与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效率值的高低将全国各省份归入具有不同大气环境效率特征的四类地区,运用"共同技术率(MTR)"这一指标刻画三大区域之间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差距,基于面板数据与Tobit模型实证检验省际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气环境效率水平较低,区域异质特征突出,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东部与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王丹丹  孟祥瑞  
文章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异质性,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与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框架,建立大气环境效率测度DEA模型,并以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份与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效率值的高低将全国各省份归入具有不同大气环境效率特征的四类地区,运用"共同技术率(MTR)"这一指标刻画三大区域之间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差距,基于面板数据与Tobit模型实证检验省际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气环境效率水平较低,区域异质特征突出,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东部与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克亮  刘蕾  孟祥瑞  杨宝臣  
基于区域技术异质性假定与共同边界理论,文章将大气污染排放物视为非期望产出,利用考虑投入产出松弛变量的SBM-Undesirable方法系统考察2006—2013年中国省域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治理技术的差异性,运用面板计量Tobit回归模型定量考察省域大气环境效率水平及其治理技术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大气环境效率较低且区域差异明显,三大区域之间大气环境治理技术落差较大,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提升贸易开放度有利于促进大气环境效率及其治理技术的改善,相比之下,煤炭消费比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春艳  衣辰  张兆阳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基于我国大陆30个省域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其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技术效率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且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明显,省域的极差超过30%,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极差超过20%。通过对各省域、八大综合经济区间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内进行β-收敛、σ-收敛的实证检验,发现技术效率不存在收敛性。研究认为,我国的区域差距存在扩大趋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克亮  杨力  程云鹤  
文章充分考虑到中国不同省份、区域绿色生产技术的异质性,运用200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非参数共同前沿理论和方向性距离函数对中国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同时,采用"共同技术率"衡量三大区域绿色生产技术与全国潜在最优水平之间的差距,并从"生产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将共同前沿下不同区域各省份的绿色经济无效率分解为"技术差距无效率"与"管理无效率",以剖析效率缺失的根源。研究表明: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水平严重偏低,仅为0.3411,距离全国最优绿色生产前沿存在65.89%的改进空间;三大区域的绿色生产技术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实现了全国潜在最优绿色生产技术的98%以上,而中西部地区则仅实现了11...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姚炯  沈能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在于低碳创新能力和低碳创新效率提升。从技术异质性和节能减排约束出发,构建纳入技术异质性—非期望产出创新效率测算模型,借助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测度我国省际低碳创新效率。结果发现,未考虑污染排放情况下的创新效率值高估了节能减排约束下的情境,即非期望产出会降低创新活动效率。由于空间技术异质性,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效率依次递减格局,东部地区低碳生产技术更加接近有效前沿面,并且差距有逐步扩大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克亮  孟祥瑞  杨宝臣  程云鹤  
基于非径向距离函数与DEA方法,本文分别从效率与生产率两个维度建立区域经济增长的大气环境绩效模型,实证考察2006~2013年中国30个省份以及八大区域大气环境绩效的空间分布、动态演进特征与驱动机制,进而判断各省份大气污染防治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大气环境效率普遍较低,区域差异显著,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大气环境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变化起到阻碍作用。通过构建静态绩效—动态绩效的"四分图"模型,发现各省份大气环境绩效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特征,先进省份与落后省份的绩效差距在扩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宁瑞芳  
城镇化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1997~2014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基于门槛模型分别在全国范围及区域层面研究了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进一步运用门槛模型对东部、中部及西部进行分区域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在西部区域,城镇化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东部及中部区域,城镇化却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认为应该摒弃传统的土地城镇化模式,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在东部、中部及西部分别选择最合适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和推进速度,最有效地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目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学国  王依灿  罗冬康  
考虑技术异质性,将长江经济带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群组,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两阶段关联DEA模型,将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两阶段,测度分析2010—2014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结合技术落差率,衡量三大群组与区域整体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最后对无效率原因进行分解。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偏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率主要损失在成果转化阶段,医药制造业两阶段效率值均低。群组间存在技术差距且行业间差异明显,技术研发阶段,下游地区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拥有技术优势,上游地区最接近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前沿。中游地区在两行业的成果转化阶段均与区域最优水平最为接近。从总体上看,企业内部管理是导致两阶段创新无效率的主要因素。各地区应根据子阶段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提升策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鹏  李鑫  张剑  薛雅伟  
在传统经济学下,环境规制往往会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进而降低企业利润。然而,波特则提出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可能会推动技术创新。本文利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密集度的门槛效应对影响的区域异质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技术创新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2)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中西部地区则不明显;(3)存在技术密集度门槛,当某地区(省份)的技术密集程度达到一定门槛值以后,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国涓  刘丰  王维国  
本文放宽规模报酬不变和决策单元技术相似性的假定,构建非径向区域潜在产出测量模型,深入探讨环境绩效的测量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解,并结合共同前沿ML指数测算环境绩效的动态变化,考察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低能耗低排放区域的环境绩效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有利于该区域环境绩效的提高;高能耗高排放区域及中能耗中排放区域环境绩效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在观测期间内,我国大部分省份要素配置效率得到改善,环境技术有所进步。尽管低能耗低排放区域环境技术进步显著,但由于高能耗高排放区域及中能耗中排放区域技术缺口较之相对扩大,使得我国环境绩效均值总体呈现负增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金晓雨  宋嘉颖  
文章从技术异质性角度,指出环境规制产生的利润削弱效应和摆脱规制效应下,异质性企业有不同的研发选择。环境规制一方面会削弱企业研发的边际收益,不利于企业研发;另一方面也会刺激企业增加研发以摆脱环境规制成本。这两种效应在不同技术企业中的差异会导致异质性企业截然不同的研发选择。为此,文章首先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推导出环境规制产生的利润削弱效应和摆脱规制效应下,不同技术企业的研发选择。发现对于高生产率企业,环境规制产生的摆脱规制效应超过利润削弱效应,环境规制力度增加会刺激企业增加研发;而对于低生产率企业,环境规制产生的利润削弱效应起主导作用,环境规制力度增加反而阻碍企业研发。进一步利用环境规制的政策实验和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以上观点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的影响取决于其所处的技术水平,这不仅体现在集约边际企业的研发投入上,也体现在广延边际企业是否研发的选择上。集约边际上,环境规制增加了高生产率企业的研发投入,但这种作用随着企业与技术前沿的距离增加而递减,最终逆转为减少低生产率企业研发投入。广延边际上,环境规制使低生产率企业相对高生产率企业进入研发的概率更低,而退出研发的概率却更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洪友  郑法川  贾莎  
采用1998-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人均GDP与当年全国人均GDP的差值作为区域经济差距指标,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观察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状况。从核密度图可知,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收敛的态势;通过随机前沿模型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利用1998-2009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前沿技术进步能够显著的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其中对于东部地区的效果较为显著,技术效率则能够扩大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政策含义是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途径是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支持;对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肖权  赵路  
基于两阶段超效率网络SBM—DEA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5—2017年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通过门槛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FDI以及两者交互项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FDI表现为"U"形关系,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FDI则表现为倒"U"形关系,现阶段两种类型环境规制对FDI主要体现为抑制作用,自主型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不显著;三种类型环境规制对本地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提升作用,对邻近地区的间接效应出现差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容易导致地区间"逐底竞争"的恶性循环,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更容易促进地区之间"逐顶竞争"的竞优博弈;FDI对本地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提升作用,但其间接效应显著为负,总体呈现"污染天堂"效应。合理使用环境规制政策组合工具、削弱区域自我保护机制及技术溢出壁垒是提升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有力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