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9)
2023(9002)
2022(7512)
2021(7113)
2020(5610)
2019(12278)
2018(12269)
2017(20720)
2016(11968)
2015(13052)
2014(12460)
2013(11031)
2012(9823)
2011(8933)
2010(9357)
2009(8496)
2008(7843)
2007(7221)
2006(6506)
2005(5730)
作者
(30839)
(25767)
(25410)
(24219)
(16179)
(12326)
(11445)
(9839)
(9664)
(9102)
(8605)
(8590)
(8094)
(8078)
(8051)
(7837)
(7803)
(7788)
(7623)
(7358)
(6476)
(6416)
(6029)
(5944)
(5868)
(5788)
(5615)
(5563)
(5206)
(5059)
学科
管理(36328)
(32259)
(32238)
经济(32237)
(28247)
企业(28247)
教育(20059)
技术(18555)
中国(15944)
方法(11596)
技术管理(11306)
理论(11255)
环境(10880)
(10802)
(10238)
数学(9235)
数学方法(9031)
业经(8853)
(8839)
教学(8742)
(7714)
(7369)
农业(6804)
(6631)
贸易(6626)
(6576)
(6465)
地方(6406)
发展(6200)
(6078)
机构
大学(152132)
学院(150989)
研究(54875)
管理(51533)
(51434)
经济(50095)
理学(44183)
理学院(43634)
管理学(42694)
管理学院(42380)
中国(34345)
科学(34030)
(33536)
教育(30664)
(29925)
师范(29669)
(27283)
(25153)
研究所(24978)
师范大学(24136)
中心(23854)
技术(23522)
(23123)
(22280)
北京(21644)
业大(21084)
(20775)
(19737)
职业(19338)
财经(18023)
基金
项目(101909)
研究(81895)
科学(81532)
基金(68702)
(60442)
国家(59784)
科学基金(50384)
社会(49525)
社会科(46730)
社会科学(46719)
教育(44710)
(43605)
(37970)
基金项目(35322)
编号(35249)
自然(30485)
成果(30077)
自然科(29776)
自然科学(29769)
自然科学基金(29196)
课题(28036)
资助(26131)
(25323)
重点(24973)
(24249)
(23711)
创新(23591)
(22911)
规划(22052)
项目编号(21671)
期刊
(57340)
经济(57340)
研究(52810)
教育(52550)
中国(41773)
学报(22619)
科学(21158)
管理(20325)
(19870)
技术(19853)
(18348)
大学(17953)
学学(15285)
职业(14038)
农业(14035)
业经(10494)
科技(10201)
(10102)
论坛(10102)
(9522)
金融(9522)
经济研究(9458)
技术教育(9130)
职业技术(9130)
职业技术教育(9130)
财经(8567)
技术经济(8033)
(7874)
图书(7848)
(7566)
共检索到235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鶄  
新媒介的横空出世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也开始正视媒介技术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新媒介蓬勃发展的势头及其嵌入音乐教育发展的力度,触及了音乐艺术的本质,也剧烈改变了音乐教育的学理结构。在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发生的结构性联合中,新媒介技术完成了对音乐"技艺"的祛魅,呼唤着媒介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整合统一;完成了对音乐教育方法的"去中心化",要求建立一种无中心、无权威的新型音乐教育模式;完成了对音乐教育理念的"去审美化",要求建立以反思性实践为基础的音乐教育范式。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应该成为当下和未来音乐教育的学理生长的逻辑起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颜家佳  
新媒介的出现必将对人们的音乐认知、音乐情感、音乐认同等产生巨大影响,这集中表现为对传统音乐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方法构成了重要挑战。我们需要积极应对诸多挑战,并从挑战中瞅准发展机遇,以推动高等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具体措施则是注重对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实践、教育方法的转换等的研究工作,注重日常音乐教学点滴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以创新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实效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柳  
传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发展的。现当代的音乐文化,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经过不断地发展、变革、创新,逐步形成一个不同古代音乐文化传统的具有新质的传统。可以这样说,现代具有新质的音乐文化传统就是古老音乐文化传统不断进行现代转折的动态过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德富  任平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经济市场化的影响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信息社会"校园村"时代的来临,新媒介环境下高职的校园媒体文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也面临诸多挑战和路径选择问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韦妙  吴瑶  
媒介环境学视角下,媒介不再是中性的传播介质,而是信息环境的塑造者。媒介固有的传播特性产生不同的传播偏向,继而对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催生阅读革命。在由纸质印刷媒介向数字化阅读媒介变革后,媒介的具象偏向性产生参与式阅读;媒介的空间偏向性鼓励阅读的大众化;媒介的延伸性创造社交型阅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灵  张舒予  
多种媒介融合的进程赋予媒介素养教育新的内涵,推进了当前语境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变革。媒介融合的时代语境要求媒介素养教育应当融合信息素养教育与视觉素养教育。将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视觉素养结合起来,建构VMIL的新概念并开展相应教育活动,不仅具有可能性,也具有必要性。时代需要具备多元媒介素养的人才,VMIL的融合培养探索正是媒介素养教育在当前新形势下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灵  张舒予  
多种媒介融合的进程赋予媒介素养教育新的内涵,推进了当前语境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变革。媒介融合的时代语境要求媒介素养教育应当融合信息素养教育与视觉素养教育。将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视觉素养结合起来,建构VMIL的新概念并开展相应教育活动,不仅具有可能性,也具有必要性。时代需要具备多元媒介素养的人才,VMIL的融合培养探索正是媒介素养教育在当前新形势下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江龙  魏捷  
做好高校舆情工作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快速发展的社会化媒介平台,创设了全新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方式,使得高校舆情生成与演变呈现新的变化。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变革式焦虑",高校师生以社会化媒介平台实施"自主性宣泄",将个体诉求在"符号式表达"中予以"情绪化内聚",并在"圈群式存在"中实施"交往式扩散",推进个体意见和情绪不断放大与升级,使得高校舆情在"流动式汇聚"中实现"群体性发力",给高校危机管理带来挑战。鉴于以上新变,应对高校舆情危机,应当区分类型与层次,科学运用策略与方法,实施"分层式干预"与"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素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花家明  
新媒体时代,出现了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人们对广告媒体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几乎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广告媒体。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广告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道勇  
轶事记录表明,无论是口述时代、书写时代还是读图时代,对媒介的不同应用方式都起到过划分人群的效果。不同时代都出现过媒介鸿沟,媒介鸿沟不是数字时代的专利。教育一方面参与制造了各种媒介鸿沟,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各种媒介鸿沟形成干预。当前,新媒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被普遍看好。然而,上述研究发现表明,媒介鸿沟不会因为技术更新而自动消失,劣势人群对于新媒介的态度进一步拉大了他们和优势人群之间的距离。带动人们放弃低劣的媒介应用方式是民主时代的教育技术派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邹亚洲  
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部分,同时对于构建高校人文环境也起到了积极意义。新时期环境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学改革都提出了不同的挑战与要求。在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新媒体在各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教育工作中,对于加快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将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化。而高校的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完成音乐知识的传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书彩  
如何积极发挥网络正面效应而降低消极影响,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网络文化的学习环境中,成为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当下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课题。本文以新媒体发展时代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并提出了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媒介发展特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桥  
媒介技术的进步为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手段,也引发教育学界关于“学习与媒介是否相关及如何相关”的学术争鸣。强媒介派认为,媒介技术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弱媒介派认为,媒介技术不能提高学习效益,但是可能产生经济效益。进一步研究表明,媒介技术既不能带来学习效益,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是会引发学习范式的转型。当今时代正处在主导媒介从电子技术向信息技术转型的过渡期,信息技术正逐步开创一个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学习范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廓清信息技术开创的新型学习范式。在媒介转型的过渡期,教育研究者需要警惕“后视镜思维”的干扰,运用前瞻性思维引领新媒介主导的学习范式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力  刘汉林  
随着个性化消费的来临和新媒介的兴起,传统的广告方式已呈疲弱之态,在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基础上诞生的公关广告渐趋强势。文章从传播学、营销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公关广告兴起的必然性,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针对新兴分众媒介环境下公关广告的发展机遇做出分析和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