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0)
2023(10387)
2022(8798)
2021(8007)
2020(6634)
2019(14134)
2018(14015)
2017(25561)
2016(13736)
2015(14615)
2014(13604)
2013(13106)
2012(11745)
2011(10535)
2010(10408)
2009(9565)
2008(9157)
2007(8068)
2006(6974)
2005(5884)
作者
(40141)
(33525)
(33409)
(31426)
(21227)
(16324)
(14651)
(12993)
(12619)
(11652)
(11557)
(11072)
(10898)
(10393)
(10335)
(10306)
(9979)
(9930)
(9711)
(9585)
(8555)
(7953)
(7914)
(7656)
(7476)
(7356)
(7315)
(7301)
(6727)
(6635)
学科
(51009)
经济(50961)
管理(45829)
(44904)
(37526)
企业(37526)
方法(22100)
技术(19918)
数学(19117)
数学方法(18943)
(15300)
中国(14120)
技术管理(13366)
业经(13263)
(12943)
环境(12939)
(12030)
地方(10902)
农业(10870)
(10344)
贸易(10338)
(10068)
(9803)
(8927)
(8240)
银行(8193)
(8113)
财务(8101)
产业(8098)
财务管理(8089)
机构
学院(187535)
大学(185311)
(76473)
经济(75165)
管理(74492)
理学(65478)
理学院(64768)
研究(64614)
管理学(63706)
管理学院(63378)
中国(46557)
科学(42843)
(38379)
(38377)
业大(33814)
(32594)
(31128)
研究所(30390)
农业(30375)
中心(29448)
(28028)
财经(25442)
(23662)
(23365)
北京(23357)
经济学(23122)
(22732)
师范(22350)
技术(21943)
(21804)
基金
项目(138672)
科学(110048)
基金(101118)
研究(95603)
(91670)
国家(90942)
科学基金(77790)
社会(63107)
社会科(60092)
社会科学(60073)
(56683)
基金项目(54858)
自然(51834)
自然科(50636)
自然科学(50619)
自然科学基金(49779)
(47498)
教育(42717)
资助(38276)
(35903)
编号(35211)
创新(32634)
重点(31979)
(30540)
(29166)
(27889)
计划(27862)
国家社会(26927)
科研(26619)
科技(25287)
期刊
(79127)
经济(79127)
研究(48249)
中国(38727)
学报(35629)
(33298)
科学(32321)
管理(28441)
大学(26046)
学学(25110)
(23142)
农业(22912)
教育(18270)
技术(17583)
业经(14265)
科技(14196)
(13893)
金融(13893)
(13856)
经济研究(13274)
财经(12083)
技术经济(11090)
(10519)
业大(9970)
问题(9964)
(9954)
资源(9502)
商业(8919)
(8497)
(8290)
共检索到265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汪彩君   刘高平  
G60科创走廊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基于2012—2021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技术生态位的宽度和重叠度对G60科创走廊各城市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不相关技术的生态位宽度与各城市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相关技术的生态位宽度显著提升创新效率,整体上技术生态位宽度增加不利于创新效率提升;技术生态位重叠度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空间效应方面,技术生态位宽度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技术生态位重叠度则显著正向空间溢出。为实施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协同创新、推动长三角创新一体化战略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贤忠   陈波   郭艺   吕磊  
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检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沿线城市创新合作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跨区域创新合作水平,研究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2)随着政策实施的不断推进,这一促进效应逐渐增强,但空间溢出效应仍不明显。(3)相较于一般等级城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对沿线高等级城市的影响效应更大。(4)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主要通过强化政府创新投入、缓解传统融资约束、提高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人才集聚,进而对沿线城市跨区域创新合作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瑞东   陈柳  
为深度评估区域产业协调政策带来的创新效应及其对技术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文章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市公司数据和城市间专利转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G60科创走廊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水平。机制研究表明,这一政策促进了城市间创新要素的流动、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了行业市场竞争水平,这些都为企业提供了优良的创新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讨论说明,G60科创走廊的设立也促进了成员城市之间创新成果的交易与转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邢景丽  张仲梁  
首先对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和指标体系进行创新性界定,以2015—2018年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三大城市群为参照系,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2015年以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高。高质量发展指数年均提升5.31个百分点,由2015年的100、2016年的104.5上升到2017年的110.6、2018年116.8;创新驱动指数、平衡协调指数、绿色生态指数、开放共赢指数、共享普惠指数和集约高效指数均呈上升态势,尤其在创新驱动、平衡协调、绿色生态三个方面的提升速度远高于三大城市群。G60科创走廊城市是长三角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量,其在创新驱动、平衡协调、绿色生态、开放共赢、共享普惠和集约高效六个方面的提升速度远超于其他城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岑晓腾  苏竣  黄萃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系统是一个多样化、复杂化的复合系统,其主要包含支持子系统内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效果,以及发展子系统内的创新投入和协同能力,兼具线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等复杂系统特征。本研究基于系统论和协同论,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从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来看,沪嘉杭三地绩效均呈现上升趋势,嘉兴增长率最高,且区域内子系统中支持子系统和发展子系统绩效跟上一级系统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从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关系来看,三地之间协同程度也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总体协同程度较高,嘉兴协同发展成绩突出,其中上海子系统协同基础良好,增长缓慢,嘉兴子系统协同基础较差,但增长迅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顾真溶  蒋伏心  
为探明地区创新能力对于地区技术市场交易效率将产生何种影响及如何产生的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地区4个省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效率评估两步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发明类型专利和地区科技人员投入增加形成的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技术交易中介交易效率存在促进作用,而由实用新型类型专利提升导致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交易效率存在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促进地区技术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进而更好地实施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子韬  王亚星  吴建南  
区域发展战略的落实依托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体行动,而协同机制是用于破解集体行动困境的重要手段。通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案例,展现地方政府间协同机制的全貌,并基于制度集体行动(ICA)框架,分析协同机制设计成功的原因和经验。研究发现,成功的地方政府间协同机制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合作风险和预期净收益,并根据协同成员范围和宏观政策环境进行调整,其中关键要点在于通过将整体高风险拆解为局部低风险,以及通过划分合作事务优先级的方式突出预期净收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瑶  周颖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在长三角区域形成了产业集群。在多重机遇与挑战下,持续高效的创新至关重要。文章回顾了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现有研究,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于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情况、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内的发展情况,对比得出现有成果和分歧,及局限不足之处,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章良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长三角两省一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长三角两省一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长三角地区以专利申请量衡量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各有差异,其中江苏省的FDI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显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每增长1%的FDI就会促进0.5898%的专利申请量的增加;上海和浙江省FDI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不显著;上海、江苏和浙江的人力资本的提高对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提高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科技活动人员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子睿  
文章以深入了解长三角两省一市产业整体的生存发展情况及面临主要问题为目的,通过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技术合作状况进行研究,提出提高长三角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路和建议,为提升长三角产业区域竞争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晓露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15.0软件,选取13个指标对全国30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重点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珠三角的综合创新能力优于长三角,但其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方面不如长三角,二者的发展模式及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着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磊  戈冬梅  季民河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采用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2003—2008年)的专利申请授权和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创新变量对创新活动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变差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发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在两个专利变量上的相对差异变化均呈下降趋势,首位度指标则显示创新第二高城市距离创新最高城市——上海的差距在逐年减小;然后基于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动规模的发展趋势,发现其模式呈分散均衡型分布。最后,归纳出促使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缩小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民  杨力  
如何改善创新要素投入及其配置效率是提高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问题。考虑技术进步动态条件下,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2000-2017年期间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要素及其配置效率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科技人力资本对长三角技术创新的产出弹性大于R&D费用,但对技术创新的年均贡献率不足。(2)2000年以来长三角创新要素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率处于逐年递增趋势,科技人力资本和R&D费用的配置效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显著提高了长三角的技术创新绩效。(3)长三角技术创新选择偏向于科技人力资本,科技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技术创新对科技人力资本的选择偏向性处于下降趋势,技术创新在二者的选择偏向渐趋于中性,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对技术创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长三角科技人力资本对R&D费用的替代弹性大于0,趋向于1,越来越富于弹性,创新要素投入比例与技术进步相匹配,创新要素投入组合方式使长三角技术创新处于有效经济区间。长三角需要提高科技人员数量和素质,进一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提高技术创新绩效,驱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姚先国  薛强军  黄先海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1999—2005年间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国民经济的技术效率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并研究了2005年各城市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经济效率所需要调整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数量。文章认为提高产业技术效率,优化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加快技术引进和技术追赶步伐是推进长三角地区GDP增长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夙鹏  
文章针对长三角地区因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出现的阻碍创新的问题,建立DEA模型,对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并对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和投入资源利用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有近一半的城市创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配置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正向关系,城市之间创新资源配置差异较大,部分城市大量创新投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未来长三角地区要加强区域内创新资源协调配置,注重创新资源结构优化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