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3)
2023(11294)
2022(9656)
2021(8950)
2020(7497)
2019(16554)
2018(16392)
2017(30951)
2016(16143)
2015(17847)
2014(16528)
2013(16027)
2012(14438)
2011(12716)
2010(12731)
2009(11848)
2008(11279)
2007(10113)
2006(8685)
2005(7527)
作者
(40888)
(34218)
(34025)
(32358)
(22140)
(16345)
(15407)
(12980)
(12719)
(12160)
(11592)
(11476)
(10653)
(10646)
(10502)
(10366)
(10078)
(9993)
(9970)
(9857)
(8228)
(8088)
(8088)
(7884)
(7556)
(7543)
(7532)
(7406)
(6718)
(6600)
学科
(66421)
经济(66367)
(58358)
管理(56180)
(50976)
企业(50976)
方法(34638)
数学(30827)
数学方法(30631)
(22773)
技术(20991)
(17454)
贸易(17445)
中国(17184)
(17095)
(16623)
(15473)
财务(15454)
财务管理(15425)
业经(15399)
企业财务(14784)
技术管理(13957)
(12591)
(12348)
农业(11564)
地方(10824)
理论(9974)
(9930)
金融(9929)
(9921)
机构
学院(217690)
大学(216518)
(95545)
经济(93954)
管理(91250)
理学(79675)
理学院(79032)
管理学(78034)
管理学院(77618)
研究(64072)
中国(50820)
(45105)
(43106)
财经(36325)
科学(34537)
(33340)
(31808)
中心(31114)
经济学(30521)
(29051)
经济学院(27882)
业大(27393)
财经大学(27264)
商学(26503)
(26376)
北京(26373)
商学院(26261)
研究所(25808)
(25212)
(25193)
基金
项目(148344)
科学(120390)
研究(113026)
基金(110488)
(94025)
国家(93282)
科学基金(83174)
社会(75456)
社会科(72030)
社会科学(72016)
基金项目(58320)
(57913)
教育(52846)
自然(51540)
自然科(50526)
自然科学(50520)
自然科学基金(49680)
(47499)
编号(45176)
资助(44268)
(37453)
成果(35531)
创新(34030)
(33745)
重点(32801)
国家社会(32141)
(31093)
教育部(30511)
人文(30333)
课题(29970)
期刊
(97198)
经济(97198)
研究(62664)
中国(41112)
(37194)
管理(35893)
学报(26424)
科学(26342)
教育(23414)
(22864)
大学(21645)
技术(21550)
(21190)
金融(21190)
学学(20222)
财经(18516)
经济研究(17363)
业经(16481)
农业(15985)
(15855)
(13621)
技术经济(13033)
科技(12433)
问题(12405)
国际(11227)
(10801)
商业(10800)
图书(10415)
财会(10342)
统计(10319)
共检索到318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米晋宏  张南  罗佳  
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发明专利匹配数据,从技术溢出的角度对政府补助的影响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异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在技术溢出中的外部性状态;(2)在没有政府补助的情况下,在技术溢出的外部性中受损的企业的创新产出将远小于在技术溢出的外部性中受益的企业;(3)政府补助可以补齐技术溢出中的外部性损失,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进一步将企业数据归并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分的35个技术领域,本文发现政府补助向技术溢出型企业倾斜将同时促进宏观层面的技术进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献贞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到包含有限知识溢出的扩展投入品种类模型中,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政府补助所发挥的调节效应。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对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降低企业成本等途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第三,政府补助对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燕  张册  
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以创新效率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以2008—2017年我国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融资结构对其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源性融资和股权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而债务融资则与企业的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对融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占比,同时国家应健全股票市场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发展股权融资,降低对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的依赖程度,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志强  杨高飞  熊海芳  
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作为资本市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如何关注公司的创新战略方向对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融资活动举足轻重。文章基于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发明专利分类号数据,构造衡量公司创新战略差异的创新专注度指标,研究公司创新专注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创新专注度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家数越多、持股比例越高。机制分析表明,公司创新专注度越高,其盈利能力越强、破产风险越低,也更易被市场低估,具有更高的盈余意外和超额预期收益以及较低的波动率风险。进一步,使用开放式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的股票持仓数据构造了基金持股组合的创新专注度变量和基金业绩衡量指标,研究发现,基金组合创新专注度越高基金未来业绩表现越好,说明“聪明钱效应”是机构投资者偏好持有创新专注度较高公司的主要动机。文章的经验证据有助于理解公司创新战略差异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关系,对公司调整创新战略吸引资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程新生  王向前  
获取外部技术已成为企业当前愈发重要的并购动机,但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质疑。中国企业的技术并购是只获取了短期技术,还是能够据此促使其未来的再创新呢?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并购事件研究发现,虽然技术并购带来的异质性知识有助于企业再创新,但技术并购占用的企业资源以及带来的整合动荡都会影响企业原有技术进程,并由此减少企业未来再创新的可能。控制内部研发的替代作用后发现,技术并购的意义在于提高企业未来创新成果的新颖性,而非提高创新效率。此外,使用文本分析技术得出的结论表明,当新知识带来的收益大于随着知识距离增加而提高的知识整合成本时,技术并购仍然是经济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展开分析技术整合的作用机制,并深入探究技术并购的创新动机以及制度环境的异质性。本文的结论不仅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在技术并购中的应用边界,而且为创新引领下中国企业技术并购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也为进一步优化创新激励环境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万福  杜静  张怀  
政府"扶持之手"在R&D"市场失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政府创新补助在激励企业创新自主投资方面究竟"如其所愿"还是"事与愿违"?尚缺乏一致和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据。本文通过剔除非R&D补助噪音,并对企业创新自主投资与政府创新补助加以区分,为该问题提供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投资的新证据。研究发现,尽管政府创新补助与企业总体R&D投资正相关,但政府直接给予企业的创新补助每增加1单位,带来的R&D投资增量显著小于1;随着政府创新补助的增加,企业创新自主投资在减少。这表明,创新补助总体而言并未有效激励企业创新自主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行业属性、内部控制水平及外部环境会显著影响创新补助的激励效应,对于高科技、内部控制水平较高或所处经营法制环境较好的企业而言,创新补助确实"如其所愿"地发挥了激励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万福  杜静  张怀  
政府"扶持之手"在R&D"市场失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政府创新补助在激励企业创新自主投资方面究竟"如其所愿"还是"事与愿违"?尚缺乏一致和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据。本文通过剔除非R&D补助噪音,并对企业创新自主投资与政府创新补助加以区分,为该问题提供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投资的新证据。研究发现,尽管政府创新补助与企业总体R&D投资正相关,但政府直接给予企业的创新补助每增加1单位,带来的R&D投资增量显著小于1;随着政府创新补助的增加,企业创新自主投资在减少。这表明,创新补助总体而言并未有效激励企业创新自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杨勋  周浩  
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是当前经济建设工作的重点,政府补助是引导和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基于政府补助文本和专利技术分类信息,构建了沪深两市1279家上市公司所获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补助及其专利化创新活动的对应关系,进而运用伪最大似然泊松回归考察了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在总体上提升了企业创新活动的数量与质量,但政府补助的创新效应受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政府补助与企业外部市场化程度存在替代效应,补助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仅限于市场化程度普通的地区;政府补助与企业高管团队的研发经历形成互补效应,企业高管团队的研发经历能够更好地发挥政府补助的创新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佳  张蛟蛟  李科  
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文章基于2008-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企业专利数据识别数字技术创新情况,研究了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拥有数字技术专利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高于没有数字技术专利的企业,而且数字技术创新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表明数字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行业数字化程度越高,数字技术创新越能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国有制造业企业与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对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短期内数字技术创新会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上升,阻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还能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缓解劳动要素投入扭曲则是数字技术创新通过缓解企业资源错配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朝煜  
正确识别技术溢出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有助于厘清技术溢出对企业生产的影响路径,进而更有效率地在企业间配置生产要素等资源。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对企业技术溢出回归模型进行了拓展,并结合2000—2016年沪深两市AB股上市公司微观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第一,当技术水平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平均而言企业获得的行业内技术溢出会推动其面临的竞争趋于缓和;第二,行业间技术溢出则会显著增加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第三,竞争程度的滞后项会使当期竞争程度向反方向调整。机制研究发现技术溢出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通过生产要素的企业间流动进行传导,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对不同行业内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区分技术溢出的异质性生产效应以及刻画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演变规律,从而有效地引导企业在竞争环境下获取要素开展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晨荣   高波  
基于2012—2020年中国微观企业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技术创新、跨行业技术溢出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增加了企业污染排放,跨行业技术溢出有利于污染减排,长期跨行业技术溢出的正面影响可以抵消数字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较高的环境规制强度能够缓解数字技术创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非数字行业和重污染行业中跨行业技术溢出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创新吸收能力不足、绿色创新效率不高是数字技术创新产生污染排放的原因,跨行业技术溢出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降低污染排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远慧  陈思  
以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证研究政府补助对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效应,并深入探讨政府补助这一调节效应在不同区域环境、不同产业环境和不同内部控制环境下的差异性表现。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不仅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产出,而且有助于促进具有战略发展意义的突破式创新产出;政府补助对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间的关系存在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非先进制造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政府补助在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对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的正向调节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政府补助政策,提升政府补助利用效率,增加企业创新产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小平  王雪平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管理层短视等途径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对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引进和培养力度、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政策建议。本文扩展了高管个人特征与企业创新的研究领域,丰富了高管拥有研发背景的经济后果的文献,并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葛骏  朱和平  
本文以2007-2013年度沪深两市主板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创新专利在该机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虽然研发投入对各类专利产出均有显著贡献,但在我国目前环境下,专利并不能有效代表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专利产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姝勋  方红艳  荣昭  
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考察了2006-2011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期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期权激励提高了企业的专利产出,其增加幅度高达30%;本文进一步发现,期权激励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分别在非国有企业、基金持股较多的企业、期权行权期较长的企业和高管期权授予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本文为理解期权激励制度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希望提升公司创新的政策制定者和公司决策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