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82)
- 2023(18845)
- 2022(15909)
- 2021(15044)
- 2020(12532)
- 2019(28718)
- 2018(28320)
- 2017(54385)
- 2016(29394)
- 2015(32957)
- 2014(32426)
- 2013(31996)
- 2012(29690)
- 2011(26734)
- 2010(26880)
- 2009(25013)
- 2008(24929)
- 2007(22169)
- 2006(19786)
- 2005(18015)
- 学科
- 济(124939)
- 经济(124791)
- 业(105147)
- 管理(98087)
- 企(93544)
- 企业(93544)
- 方法(54507)
- 数学(43850)
- 数学方法(43372)
- 财(37298)
- 农(36598)
- 业经(35704)
- 中国(35130)
- 贸(25964)
- 贸易(25949)
- 技术(25402)
- 易(25318)
- 制(25165)
- 农业(25048)
- 务(24808)
- 财务(24735)
- 财务管理(24702)
- 理论(23460)
- 企业财务(23387)
- 学(22785)
- 地方(21987)
- 策(21830)
- 和(21705)
- 划(20000)
- 银(19589)
- 机构
- 学院(419805)
- 大学(418579)
- 济(179745)
- 经济(176189)
- 管理(170476)
- 理学(146144)
- 理学院(144647)
- 管理学(142637)
- 管理学院(141856)
- 研究(140487)
- 中国(109800)
- 京(89898)
- 财(83581)
- 科学(81847)
- 所(69460)
- 财经(65892)
- 农(63244)
- 中心(62883)
- 江(62673)
- 研究所(62552)
- 经(60083)
- 北京(57531)
- 业大(57233)
- 经济学(54276)
- 范(53526)
- 师范(53137)
- 院(50782)
- 州(50139)
- 农业(49142)
- 经济学院(48893)
- 基金
- 项目(274328)
- 科学(218483)
- 研究(207169)
- 基金(200739)
- 家(172615)
- 国家(171108)
- 科学基金(148850)
- 社会(132954)
- 社会科(126124)
- 社会科学(126095)
- 省(105324)
- 基金项目(105124)
- 教育(94422)
- 自然(93900)
- 自然科(91749)
- 自然科学(91731)
- 自然科学基金(90175)
- 划(87757)
- 编号(84228)
- 资助(82554)
- 成果(68679)
- 部(61746)
- 重点(60766)
- 创(60243)
- 发(58908)
- 课题(57938)
- 创新(55577)
- 国家社会(55122)
- 教育部(53740)
- 人文(52658)
- 期刊
- 济(202599)
- 经济(202599)
- 研究(131012)
- 中国(83375)
- 管理(68416)
- 财(66298)
- 农(58593)
- 学报(57817)
- 科学(56912)
- 教育(48414)
- 大学(45278)
- 学学(42293)
- 农业(40846)
- 融(39844)
- 金融(39844)
- 技术(39547)
- 财经(33302)
- 业经(33131)
- 经济研究(32724)
- 经(28766)
- 问题(25974)
- 业(24010)
- 技术经济(23620)
- 贸(22954)
- 图书(20505)
- 现代(20395)
- 科技(20318)
- 世界(20133)
- 国际(19618)
- 理论(19522)
共检索到638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练兵 刘纯安
对中国政府90年代以来实行的"以市场换技术"策略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本文认为,外国直接投资(FDI)并不能必然给东道国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如果东道国在引进FDI的过程中不能克服大型跨国公司(MNCs)的"技术锁定"谋略,不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本土企业不具有消化和再创新的意愿和能力,则很可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缺失。并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及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就克服创新失效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技术溢出 中国本土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旭东
针对中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应对外部"技术封锁"能力不够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共同成长"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本土零部件使用者与本土零部件生产者只有在发展和创新中相互支持,才能培养起强大的技术能力、抵御"技术封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文松 唐齐鸣 董汝婷
从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的视角,利用2007—2010年中国2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知识溢出对我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溢出和企业员工平均R&D投入共同决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具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并通过海归人才流动和跨国企业人才流动两种途径对中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相互加强的效应;产业FDI强度与产业内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负相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进智 任佩瑜
通过考察1996~2008年我国ICT行业内的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证实了FDI对我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FDI和自主技术创新都促进了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FDI对内资企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有一部分是通过促进内资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实现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张少军 刘志彪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空间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了集聚视角下领先企业与跟随企业间的多维技术溢出效应对双方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发现在单向溢出效应和双向溢出效应不同情形下,对企业创新动力的激励有着根本不同的表现。由此引申到对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两种基本形态——"小企业群生型"和"主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模式的不同创新绩效及产业升级动力模式差异的解释。指出,主企业领导型的集群分工模式对于改变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内,普遍模仿和跟随行为盛行所导致的"集体创新动力缺失"困境以及产业升级动力不足,可能具有内生推动机制与中国现实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的重大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军 邱兆林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FDI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区别。采用2005—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和自主研发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研发支出和企业研发支出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都不显著,研发资本支出的利用效率较低。提高内资企业研发资本利用效率和研发人员素质有利于增强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范如国 蔡海霞
采用2004年至200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分析FDI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可行性,揭示FDI、R&D经费投入和R&D人力资本投入3个投入要素之间以及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要素间的固定替代弹性系数不等于1,因而证明了运用CES生产函数的可行性;FDI对中国企业创新产出产生正面的溢出效应,FDI流入量每增加1%,能使专利申请授权数增加0.18%;但是通过计算1990年至2008年FDI对企业创新的产出弹性发现,该产出弹性并没有随FDI引进量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有所下降;R&D经费投入和R&D人力资本投入是影响企业对FDI知识溢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宏兵 刘早云 陈岩
本文利用匹配后的微观企业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和PPML模型实证检验了双向投资通过双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企业创新决策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双向投资的协调发展,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做出创新决策,且从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视角均得到较为稳健的结果。对于不同行业,双向投资的这种影响呈现倒U型,即中等技术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大,高技术、低技术行业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且东部地区、外资企业同样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创新决策来看,双向投资的增长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且对中等技术企业、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外资企业的表现更为明显,国有企业双向投资的协调效应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私营企业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龙凤
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外包等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表现形式入手,研究它们对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1998—2003年间23个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数据和其他行业相关数据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解释方程,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比率和本土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垂直专业化比率的提高有利于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技术创新 本土企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乾 陈林
构建R&D溢出效应下的寡头竞争模型,探讨企业对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的策略性选择,即从理论上剖析企业社会责任与研发投入之间的权衡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的提高,企业的占优策略会由研发竞争演化为社会责任引致的产量竞争,企业社会责任与研发投入的关系亦从互补变为替代。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会抑制技术创新,尤其是从社会总研发投入看,这种"挤出效应"更为显著。在不同的R&D溢出效应下,上述结果仍旧稳健。研究表明,在有限的企业资源下,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未必相辅相成。因此,政府在引导企业重视社会责任的同时,相应的监管措施与合理的政策调整亦十分必要,否则就会抑制企业创新及社会福利。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艾博薇 明杨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知识生产函数 区域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晓娟 智冬晓
本研究基于企业数据提供了中国FDI垂直技术溢出效应的新证据。研究表明,中国本土企业通过垂直产业关联获得技术溢出的表现并不理想,前向产业关联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后向产业关联估计系数显著为负。与本土企业相比,外资企业是垂直技术溢出的获益者,这可能由外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外资企业作为上下游合作伙伴引起。私营企业和非创新性企业受到了FDI垂直产业关联的负面影响,国有企业通过制度保护、创新性企业通过吸收能力提升避免了这种负面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程晨
本文利用2009-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行业内技术创新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探索企业间创新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同行业内的技术创新溢出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降低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内技术创新溢出产生了负的交互作用;技术相宜度、知识产权保护、邻近区域中心城市显著地降低了上述消极影响。进一步地,对因果关系机制的考察发现,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情形下,技术创新溢出效应鼓励了企业的技术模仿行为,抑制了自主创新活动,降低了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技术创新的市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安志 路瑶 张郁
推动出口沿着扩展边际增长,是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对江苏省苏州市1408家企业的微观调研数据,使用Probit模型考察了本土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要素,研究发现:作为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内容,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是影响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参与的重要决定因素。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出口参与之间呈现出一种较为显著且稳定的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技术创新正逐渐成为我国本土企业出口的比较优势。本土企业建立自主品牌,对其出口参与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使用合适的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以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价值链 技术创新 自主品牌 出口参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健 顾华
本文主要从FDI技术溢出的涵义、分类、研究起源、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引致的潜在技术边缘化风险等方面对有关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结合我国的实践,本文指出,全球化给我国产业技术追赶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窗口,但是有效的技术追赶必须参与技术生成和技术改进的过程,打破行业的技术依赖必须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 FDI 技术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