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2)
- 2023(13616)
- 2022(11457)
- 2021(10644)
- 2020(8754)
- 2019(19400)
- 2018(19050)
- 2017(36065)
- 2016(18952)
- 2015(20856)
- 2014(19919)
- 2013(18983)
- 2012(16929)
- 2011(15106)
- 2010(14920)
- 2009(13673)
- 2008(12581)
- 2007(10953)
- 2006(9366)
- 2005(7710)
- 学科
- 济(72784)
- 经济(72700)
- 业(58048)
- 管理(55729)
- 企(44880)
- 企业(44880)
- 方法(32878)
- 农(32475)
- 数学(29270)
- 数学方法(28817)
- 农业(21971)
- 财(20356)
- 中国(19980)
- 业经(19812)
- 技术(16443)
- 制(15493)
- 地方(14649)
- 贸(13452)
- 贸易(13444)
- 易(13129)
- 学(12299)
- 务(12123)
- 财务(12074)
- 财务管理(12048)
- 企业财务(11428)
- 理论(11119)
- 环境(11095)
- 银(11058)
- 银行(11044)
- 行(10532)
- 机构
- 学院(252131)
- 大学(246140)
- 济(101923)
- 管理(101626)
- 经济(99784)
- 理学(88275)
- 理学院(87469)
- 管理学(85945)
- 管理学院(85460)
- 研究(76295)
- 中国(58244)
- 京(48691)
- 财(46176)
- 科学(44403)
- 农(40695)
- 中心(38774)
- 江(37875)
- 财经(37131)
- 业大(36213)
- 所(34509)
- 经(33850)
- 范(33171)
- 师范(32866)
- 研究所(31232)
- 经济学(31184)
- 农业(30411)
- 州(30169)
- 北京(29058)
- 院(28269)
- 经济学院(28268)
- 基金
- 项目(178109)
- 科学(142517)
- 研究(135424)
- 基金(130093)
- 家(111606)
- 国家(110613)
- 科学基金(97338)
- 社会(88446)
- 社会科(83676)
- 社会科学(83658)
- 省(71285)
- 基金项目(68850)
- 教育(63319)
- 自然(60673)
- 自然科(59334)
- 自然科学(59321)
- 划(58296)
- 自然科学基金(58202)
- 编号(56245)
- 资助(51214)
- 成果(43803)
- 重点(39721)
- 部(39380)
- 发(38837)
- 创(38531)
- 课题(37665)
- 国家社会(37046)
- 创新(35968)
- 制(34932)
- 教育部(34757)
- 期刊
- 济(112616)
- 经济(112616)
- 研究(68745)
- 中国(48468)
- 农(42275)
- 财(36061)
- 管理(36041)
- 学报(33952)
- 科学(33874)
- 教育(29021)
- 农业(28086)
- 大学(27819)
- 学学(26292)
- 技术(25705)
- 融(23192)
- 金融(23192)
- 业经(23108)
- 财经(17424)
- 经济研究(17072)
- 经(15023)
- 问题(14673)
- 技术经济(12930)
- 版(12891)
- 科技(12426)
- 业(12118)
- 图书(11691)
- 商业(11158)
- 理论(11059)
- 现代(10825)
- 统计(10755)
共检索到361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以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技术治理方式向农村基层社会的引入推动了村庄治理体制改革,重塑了村级治理。作为一种技术治理体制,网格化管理和政府服务热线促使村委会组织深度嵌套在政府官僚科层体系,村级治理逻辑发生从自治向行政转变,村民自治被消解。虽然技术治理体制有利于强化国家对基层权力的监控能力,促使村干部的治理行为沿着以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为基础的规范化方向发展,防止基层权力损害村民利益事件的发生,起到了规范村级治理的效果,但其同时也带来了政府责任无限化以及基层治理能力弱化的治理困境。在农村社会仍需要依靠村民自治方式进行治理的情况下,须对现代技术治理体制向农村的推广和运用有所警惕,防止出现村民自治体系的瓦解。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级治理 行政化 技术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望超凡
资源下乡背景下,部分农民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的不合作行为是阻碍村级公共品得到充分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意识所在。实地研究发现,项目落地会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造成破坏,形成村级公共品供给的"落地成本",农民不愿承担这一成本是其不合作行为的产生根源。广西星村的经验表明,通过转变资源下乡形式、调整基层治理单元并强化规则供给,可以建立村级公共品供给的"村社包干"模式。该模式能够重构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并激活基层民主,从而有效激发农民承担"落地成本"的意识与意愿,实现对农民不合作行为的有效治理。"村社包干"模式的提出为资源下乡背景下的村级公共品供给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丽惠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沿海发达地区开启了新一波的村治改革,其基本取向是村级治理半行政化,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议行分离"的分权改革,将村委会原有的自治权转移至镇聘执行单位,村委会变为基层政府的科层化延伸。同时,项目制作为村级治理半行政化的促成机制,强化了村委会作为乡镇政府行政工具的性质。村级治理半行政化由城乡一体化时期的管理需求推动,具有一定的实践理性意义。但是,村级治理半行政化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从而使其改革实效受到影响;而且,它与《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确立的村民自治制度相冲突,面临制度合法性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刁晓辉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乡村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构建一条充满活力、和谐有效的乡村治理之路,可以更加有效地建设完备的国家治理体系,快速实现乡村治理阶段性目标。在我国治理内容体系中,乡村治理是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解决“新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当前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仍存在多种困境,使治理过程变得复杂、困难。为提高乡村治理效用,满足当前乡村发展需要,应采取改进措施,探索现代化乡村治理优化路径,为乡村提供更好的治理前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现实困境 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莎 田莹莹
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从各个角度全方位推进环境治理工作。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重视,各种突出环境问题制约了农村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现。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以减污降碳为战略方向,通过协同治理实现绿色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要想克服农村地区环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建立必要的减污降碳协同机制。本文从乡村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出发,探讨深层次原因,从科技赋能、推动城乡融合等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乡村环境治理 减污降碳 现实困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冯翠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着手进行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其在优化农村教育资源以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它使乡村文化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不仅迫使乡村文化的学习主体———乡村儿童和少年"不在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系统间的疏离。这启示我们在制定乡村教育政策时,要积极寻求各方专家以及事件直接相关者的意见,处理好乡村文化传承问题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教育间的关系,在发挥政策最大优势的同时,尽量减少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布局调整 乡村文化 乡村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蔡志良 孔令新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撤点并校运动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教育面临的不公正,使乡村儿童面临的成长道德风险递增,也加速了乡村社会的荒芜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政策执行失当的问题,更是教育正义失位的表现,最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乡村文的化被改造和衰亡。缓解和走出乡村教育的困境,除了要慎重推进撤点并校政策,还要反思教育改革乃至国家教育设计的经济主义导向,实现教育正义,更要重建乡村文化,以恢复乡村教育的生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余斌
"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村民自治整体水平不高、整体绩效欠佳,村民自治组织作为村民自治运作和实现的主要"组织平台",由于受到"过度行政化"、"两委"关系摩擦、财务困难、管理幅度过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承担村级治理之责时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与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对村民自治的应然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治理现代化 村民自治 困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余斌
"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村民自治整体水平不高、整体绩效欠佳,村民自治组织作为村民自治运作和实现的主要"组织平台",由于受到"过度行政化"、"两委"关系摩擦、财务困难、管理幅度过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承担村级治理之责时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与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对村民自治的应然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治理现代化 村民自治 困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规模经营 项目扶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规模经营 项目扶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规模经营 项目扶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宝珍 吴旻倩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积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多种优势。缺乏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丰富和信息素养贫困的矛盾突出、数字技术支持乡村经济的顶层设计不完善等多个问题,是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为此,要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乡村经济发展,借力信息技术培训化解农民群众的信息贫困难题,持续优化我国数字技术支持农业经济领域的顶层设计,以有效适应数字乡村战略深入实施的时代背景,为我国乡村经济取得更持久、可持续的发展蹚出一条出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彩云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转型,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手段,乡村旅游扶贫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贫困地区人们参与度不够,扶持力度有限,难度大以及人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扶贫的深度与广度,不利于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旅游扶贫困境的一系列因素,给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扶贫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臧昊 梁亚荣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土地供应则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前提。乡村旅游用地具有权属集体性、类型多样性、利用复合性、价值乡村性、建设用地分散性等突出特点。点状供地作为新型的土地供应模式,符合新时期土地利用活动的发展规律及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降低了建设活动对乡村土地农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影响,与乡村旅游的用地特点十分契合。目前乡村旅游点状供地面临点状供地模式缺乏立法支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模糊、生态保留用地利用的稳定性不足和适配村庄规划缺失等实践困境,应在赋予点状供地模式明确的法律地位、将旅游用途纳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范围、优化生态保留用地的取得方式、编制兼具"刚性"和"弹性"的村庄规划等方面寻求破解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