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2)
- 2023(12070)
- 2022(9508)
- 2021(8326)
- 2020(6923)
- 2019(15172)
- 2018(15349)
- 2017(28752)
- 2016(15712)
- 2015(17901)
- 2014(18186)
- 2013(17709)
- 2012(16639)
- 2011(15210)
- 2010(15446)
- 2009(14275)
- 2008(13715)
- 2007(12848)
- 2006(11866)
- 2005(11063)
- 学科
- 济(86239)
- 经济(86159)
- 管理(44636)
- 业(41661)
- 企(32257)
- 企业(32257)
- 方法(26678)
- 中国(24325)
- 数学(22526)
- 数学方法(22370)
- 地方(21897)
- 农(21031)
- 业经(18089)
- 学(17671)
- 贸(16576)
- 贸易(16571)
- 易(16130)
- 技术(16056)
- 财(15043)
- 农业(14645)
- 制(14212)
- 地方经济(13850)
- 出(12618)
- 融(11944)
- 金融(11936)
- 体(11788)
- 发(11613)
- 理论(11554)
- 银(11432)
- 银行(11402)
- 机构
- 大学(234915)
- 学院(234284)
- 济(109564)
- 经济(107428)
- 研究(89140)
- 管理(84986)
- 理学(71475)
- 理学院(70680)
- 管理学(69563)
- 管理学院(69115)
- 中国(65856)
- 科学(51150)
- 京(50687)
- 财(46831)
- 所(45768)
- 研究所(41194)
- 中心(39327)
- 农(38861)
- 江(37895)
- 财经(36639)
- 经济学(35805)
- 经(33140)
- 业大(32484)
- 北京(32181)
- 经济学院(31970)
- 院(31911)
- 范(31819)
- 师范(31460)
- 农业(30128)
- 州(29224)
- 基金
- 项目(149942)
- 科学(118274)
- 研究(112261)
- 基金(108008)
- 家(94388)
- 国家(93664)
- 科学基金(79227)
- 社会(73853)
- 社会科(70079)
- 社会科学(70064)
- 省(58313)
- 基金项目(55712)
- 教育(50399)
- 划(48353)
- 自然(47088)
- 自然科(46028)
- 自然科学(46015)
- 自然科学基金(45179)
- 编号(44954)
- 资助(43559)
- 成果(37768)
- 发(34834)
- 重点(34185)
- 部(33198)
- 国家社会(31967)
- 课题(31875)
- 创(31450)
- 创新(29687)
- 发展(28698)
- 教育部(28502)
- 期刊
- 济(131110)
- 经济(131110)
- 研究(76351)
- 中国(54225)
- 农(37015)
- 学报(35821)
- 财(35045)
- 管理(34320)
- 科学(33296)
- 大学(27480)
- 教育(26746)
- 学学(25733)
- 农业(24805)
- 技术(23245)
- 经济研究(22284)
- 融(22113)
- 金融(22113)
- 财经(19458)
- 业经(18872)
- 问题(17587)
- 经(17122)
- 贸(15569)
- 国际(14185)
- 技术经济(14161)
- 世界(13379)
- 业(13230)
- 图书(11868)
- 统计(11727)
- 科技(11567)
- 坛(11487)
共检索到377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强远 梁琦
基于空间经济学基本研究框架,本文引入了异质性劳动力和知识溢出的假设,分析了转型经济体城镇化过程中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以及产生的城市均衡结构。通过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本文发现:(1)对于转型经济体而言,没有高生产率和高技术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不可行的;(2)劳动力知识溢出的存在,可以很好地解释"城市病"与"逃离北上广"、"民工荒"与"自然村渐逝"等"中国悖论"。本文的研究,不仅强调了产业发展和工业支撑对城镇化的重要性,更明确地提醒我们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通过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等途径培育城市技术比较优势进而推动城镇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立
我国城镇化真正存在的问题不是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工业化,而是消费者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城镇化,出现了其他国家所没有或不明显的劳动力城镇化与消费者城镇化分离趋势。分离式城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劳动力过剩经济体在开放条件尤其是全球化时期的或有现象,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全球化和我国户籍分离制度以及高成本住房制度等结合的产物。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是与传统城镇化模式略有不同的新型城镇化,但就实质而论主要是劳动力城镇化,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当前我国城镇化真正存在的问题,既不是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工业化,也不是劳动力城镇化落后于消费者城镇化,而是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对从劳动力城镇...
关键词:
分离式城镇化 劳动力城镇化 消费者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春涛 宋香荣
文章使用2010—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城镇化推进、劳动力质量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要高于较低的地区,两者的交互项在经济增长水平中等的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从控制变量来看,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要高于较低的地区,政府干预和贸易依存度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的负向影响较强,而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地区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较强。进一步地,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得出城镇化通过提升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丙志 石良平
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能否持续、如何挖掘与升华,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实现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良性互动,强化劳动力比较优势发挥与升华的效应,进一步实现"公平与效率兼容"的效应。为此,中国政府需要结合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扮演积极的角色,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挖掘和提升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
关键词:
城市化 社会保障 劳动力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俊伟
本文通过对1990-2004年我国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IRCA)进行测算,并利用测算结果对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十五年间,我国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从比较优势已经转变为比较劣势,显示出我国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资源匮乏的局面;在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上逐渐显现出一定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自始至终都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已经开始呈现弱化的趋势。第二,简单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长期经济增长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贸易利益损失,也就是说,劳动力要素的福利会使经济增长出现恶化的趋势。我国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要协调好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温太璞 张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工资福利水平加速上升,人口老化趋势加速,不少地方频繁出现"用工荒",特别是2008年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一些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纷纷撤离中国,国内外有学者提出,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经济发展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国际比较优势即将消失。由此引发了我国劳动力国际比较优势存废的争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选
从要素禀赋分析 ,我国除了劳动力资源外 ,其他生产要素与多数发达国家相比几乎无优势可言。我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有着举世公认的比较优势。我国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竞争的同时面临完成工业化、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重新认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力要素的内涵。要保持我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就要改善劳动力资源的构成 ,从多方面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将更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这就需要在两个方面着力 :一方面是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 ,一方面是高效率地使用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劳动力资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雷 刘斌
文章使用手工收集和整理的2001-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设置分支机构的数据,考察了地区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与上市公司跨区域资本配置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保护在上述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获取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是上市公司跨区域资本配置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表现为上市公司更可能到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成本低的地区设置分支机构;(2)与上市公司注册地相比,一个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越明显,上市公司到该地区设置分支机构的可能性越大;(3)加强劳动保护强化了上市公司的上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性质和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中,为了获取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企业跨区域配置资本的可能性较大,劳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反映了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我国区域之间的动态转化,东部地区逐步丧失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要素禀赋的显性优势开始呈现。产业转移直接产生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顺应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做好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和承接,才能转变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促使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带动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保持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劳动力流动 产业转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明利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经济社会的两大要素,二者的配比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效益,其同步发展也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指标。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密化的农业人口压力已基本缓解,但合乎逻辑的大规模快速农地流转却没有发生。结果显示:劳动力流动不一定引起农地流转,现实中大幅增加的兼业农户减缓了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与区位特征关系密切,较高的劳动力流动率并未带来较快的农地流转率。结合现实,可从农户、土地和政府3个方面考察其根本原因,旨在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劳动力流动 农地流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才 吴铭峰
基于国家长期健康发展视角来看,就城镇化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从而为探索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提供指导依据,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本文以我国2005-2018年除新疆、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就城镇化对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除新疆、西藏之外的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经济行为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作用;在邻接权重下,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我国除新疆、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效率便提升0.2559%,且总体经济效率增加0.3397%,表明我国各省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的发展;人均金融机构资金额每增加1%,地区经济效率便提升0.0617%,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民
城镇化与劳动力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城镇是第二、三产业集聚的地区,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的直接经济动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二、三产业的发展必然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城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为了使城镇化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城镇化发展速度应与劳动力向二、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永玲 赵倚仟
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吸引劳动力正成为各城市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铁路构建出的全新城市网络,对资源和要素重新进行配置,改变了城市经济格局。文章将铁路可达性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建立直接关系,反映了空间结构总效应;同时将劳动力作为中介变量,采用中介效应研究城市之间可达性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要素流入效应。研究认为,可达性对不同城市的作用途径存在明显异质性,中介效应较好地揭示了其中的差异。结论表明:铁路提速有利于高行政级别和大城市更多依靠吸引劳动力流入的间接效应来促进经济发展,低行政级别和中等城市突出体现了可达性带来的直接空间溢出效应;铁路提速对国家五大城市群内城市的空间结构效应大于群外城市,尤其是群内城市的劳动力流入效应大于群外城市,反映了城市群交通网络和要素一体化对经济的贡献。
关键词:
高铁 空间结构效应 劳动力流动 城市经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益宾
本文将经济集聚效应、劳动力流动和房价纳入同一研究框架,研究在经济集聚效应下劳动力流入对房价的空间溢出效应,利用计量统计方法取得如下研究结论:地方经济的集聚吸引劳动力的流入;劳动力流入对流入地房价呈倒U型影响,在供需关系下,劳动力流入拉高当地房价,但超过一定程度时会对当地房价产生负向影响;在经济集聚的情况下,劳动力流入对房价的倒U型关系源于房价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流入超过当地承载量时,劳动力的居住选择向城市外扩展,抬高周围地区的房价,缩小地区间相对房价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