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0)
- 2023(10718)
- 2022(8948)
- 2021(8010)
- 2020(6410)
- 2019(14482)
- 2018(14098)
- 2017(26824)
- 2016(14219)
- 2015(15587)
- 2014(15804)
- 2013(15662)
- 2012(15014)
- 2011(13734)
- 2010(14071)
- 2009(12662)
- 2008(12836)
- 2007(11817)
- 2006(10540)
- 2005(9785)
- 学科
- 济(69486)
- 经济(69434)
- 业(45619)
- 管理(41940)
- 企(35732)
- 企业(35732)
- 方法(21998)
- 地方(21671)
- 中国(21515)
- 农(20140)
- 数学(18168)
- 数学方法(17978)
- 业经(17896)
- 技术(17005)
- 农业(14415)
- 地方经济(12768)
- 财(12684)
- 学(12581)
- 产业(12522)
- 银(12205)
- 银行(12185)
- 制(12179)
- 融(12004)
- 金融(12004)
- 贸(11973)
- 贸易(11962)
- 行(11860)
- 发(11615)
- 易(11538)
- 环境(10340)
- 机构
- 学院(211235)
- 大学(206477)
- 济(89866)
- 经济(87940)
- 管理(78485)
- 研究(78208)
- 理学(66231)
- 理学院(65443)
- 管理学(64439)
- 管理学院(64022)
- 中国(58425)
- 科学(47110)
- 京(44889)
- 所(40473)
- 财(39829)
- 农(36823)
- 研究所(36468)
- 中心(34708)
- 江(34007)
- 财经(30930)
- 业大(30109)
- 范(29289)
- 师范(28980)
- 北京(28876)
- 农业(28573)
- 院(28290)
- 经(27905)
- 州(27632)
- 经济学(27033)
- 技术(24988)
- 基金
- 项目(136112)
- 科学(107527)
- 研究(101129)
- 基金(96451)
- 家(84559)
- 国家(83819)
- 科学基金(71198)
- 社会(64524)
- 社会科(61483)
- 社会科学(61472)
- 省(55352)
- 基金项目(50282)
- 划(45809)
- 教育(45328)
- 自然(44179)
- 自然科(43171)
- 自然科学(43163)
- 自然科学基金(42407)
- 编号(40346)
- 资助(38933)
- 发(36225)
- 成果(32574)
- 重点(31418)
- 课题(29738)
- 创(29604)
- 发展(29344)
- 部(29310)
- 展(28837)
- 创新(27720)
- 国家社会(26719)
- 期刊
- 济(108170)
- 经济(108170)
- 研究(65530)
- 中国(48836)
- 农(35523)
- 管理(32425)
- 学报(31623)
- 科学(31023)
- 财(29656)
- 教育(26338)
- 农业(24627)
- 大学(23902)
- 学学(22527)
- 融(22474)
- 金融(22474)
- 技术(21731)
- 业经(19633)
- 经济研究(17390)
- 财经(15313)
- 问题(14004)
- 业(13440)
- 经(13404)
- 技术经济(12395)
- 科技(11636)
- 贸(11140)
- 坛(10945)
- 论坛(10945)
- 商业(10887)
- 现代(10286)
- 世界(10106)
共检索到334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洲
技术标准具有排他的属性,作为私人产品的技术标准能够为拥有者带来垄断利润,因此,成为领先者保持竞争优势、赶超者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具。技术领先国家一般采用两次编码过程制定技术标准并通过授权从发展中国家获取高额回报,而赶超国家应从制造能力和市场规模出发,设计有利于自身条件的自主技术标准导入机制。与传统产业比较,赶超国家面临在新兴产业制定自主技术标准的战略机遇,当然,标准成功地导入也需要满足形成足够规模用户基础、拥有强制造能力、产品技术尚不成熟、获得关键专利授权和国内市场相对独立的条件。国内已有自主技术标准中,发展不佳或退出市场的标准都不能全部满足上述条件,而成功产业化并实现商业价值的自主标准是...
关键词:
技术标准 赶超国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晔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领域中网络与通信技术、先进计算与应用技术、微电子支撑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应当以关键技术为发展核心、以应用创新为发展导向和以技术集成创新为发展重点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兴志 韩超 赵文霞 邓菁 齐鹰飞 曹志来 郭晓丹 万丛颖 李姝 王建林 王岭 王雅洁 李少林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是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升级的实现形式出发,论述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及其形成路径。根据中国实践,讨论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并对低碳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了分析。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胡剑波 古世奎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对象。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初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兴志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理论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指导方针,将含义分为战略性和新兴性两部分,并赋予其性质上的诠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借鉴社会各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需分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鲁成 张静 吴菲菲 苗红 娄岩 罗晓梅
全局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点。文章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局性的含义、特点,从产业波及效应、就业带动及市场潜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阐述了相应指标的计算方法。最后,从"全局性"出发,初步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为评价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新兴技术 新兴产业 全局性 指标 标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卢文光 关晓琳 黄鲁成
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内涵和特征,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并构建了两者间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计算了技术创新与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最后给出了促进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晓华 刘峰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国家创新系统等既有理论,本文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态学家或环境学家将产业生态系统看做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体系不同,本文将产业生态系统定义为对某一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与应用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以及要素供给、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政策体系等辅助因素。产业生态系统具有相互依赖、复杂连接、自我修复、共同演化等特征。产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那些能够率先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国家将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新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背景 策略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晶 何锦义
自从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已有专家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诠释,但是鲜有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方面的研究。本文在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框架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划分和界定,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对其增加值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大约为5.82%,其中,制造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为3.33%,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为2.49%。文章最后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统计分类 增加值计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谭中明 李战奇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将经济增长的关注点转向新兴产业,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旨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经济制高点。我国也积极地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但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必须充分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殊融资需求和现行金融体系的缺陷,创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模式,成立科技银行,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债券市场;开发保险新品种,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保险机制。
关键词:
金融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科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文军 郭佳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对疫后经济恢复增长发挥了突出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得益于产业环境塑造和有利的产业政策,但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发展趋同性严重、人才结构与行业需求不匹配、对外开放合作受外部环境掣肘等一系列挑战。未来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症施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生态,释放内需市场潜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宜 李妃养
文章从高新技术产业角度分析了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基础及国际化现状,探索其国际化存在的不足及核心障碍,并提出广州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孵化基地,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际化 广州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健 张卓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结构转型是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基于业态比较的研究方法,从产业特征和发展效率评价两方面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据此提出了一个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率的评价框架。从产业发展、产业过程和产业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包括全过程金融支持、探索多元融资途径、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职能和创新金融支持模式等具体金融支持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世举 杨雄 赵亮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大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同时,应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比较优势,注意潜在风险和发展机遇并存,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开发、有序发展,预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文章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坚持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差别发展、因地制宜;三是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