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6)
2023(4447)
2022(3623)
2021(3345)
2020(2728)
2019(5938)
2018(5668)
2017(10306)
2016(5644)
2015(6105)
2014(6123)
2013(5918)
2012(5783)
2011(5202)
2010(5374)
2009(4817)
2008(5264)
2007(4803)
2006(4282)
2005(3884)
作者
(17980)
(15069)
(14938)
(14242)
(9750)
(7027)
(6709)
(5716)
(5710)
(5486)
(5316)
(5190)
(5038)
(4888)
(4881)
(4668)
(4579)
(4516)
(4448)
(4240)
(3880)
(3865)
(3820)
(3605)
(3587)
(3346)
(3317)
(3242)
(3177)
(3058)
学科
(22341)
经济(22314)
(22169)
管理(21473)
(18755)
企业(18755)
技术(11175)
方法(9972)
数学(8191)
数学方法(8066)
(7319)
(6647)
(6286)
技术管理(6173)
业经(5459)
中国(5309)
农业(5158)
环境(4834)
(4776)
(4532)
财务(4516)
财务管理(4506)
企业财务(4374)
理论(4212)
(3933)
(3929)
贸易(3928)
(3825)
(3808)
(3428)
机构
大学(89874)
学院(88530)
(34051)
管理(33551)
经济(33325)
研究(32291)
理学(28995)
理学院(28647)
管理学(28110)
管理学院(27943)
中国(22999)
科学(20319)
(19282)
(16873)
(16302)
(16230)
研究所(15342)
中心(14305)
业大(13946)
(13877)
财经(12985)
农业(12860)
(12478)
师范(12340)
北京(11973)
(11856)
(11598)
技术(10849)
(10585)
经济学(10483)
基金
项目(60680)
科学(48287)
基金(44599)
研究(43714)
(40362)
国家(40067)
科学基金(33566)
社会(27977)
社会科(26562)
社会科学(26551)
基金项目(23336)
(23188)
自然(21710)
自然科(21218)
自然科学(21211)
自然科学基金(20850)
(20322)
教育(20214)
资助(17275)
编号(16718)
重点(14486)
成果(14142)
(13952)
(13509)
创新(12849)
(12816)
国家社会(12190)
课题(12146)
教育部(11717)
(11583)
期刊
(36719)
经济(36719)
研究(24855)
中国(18721)
学报(16518)
科学(15889)
(15076)
(13148)
管理(12468)
大学(12401)
学学(11775)
教育(10806)
农业(10580)
技术(10047)
财经(6611)
(6498)
金融(6498)
科技(6114)
技术经济(6079)
(5769)
(5685)
(5519)
经济研究(5459)
业经(5029)
(4942)
论坛(4942)
业大(4784)
问题(4571)
农业大学(3996)
世界(3957)
共检索到130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佰生  
我国目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其中"假冒"主要是针对商标侵权而言,而"伪劣"则与产品的技术标准相关。市场交易中代理人(厂商和销售商)往往通过产品标准发出信号,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信息,从而便利和促进交易。"伪劣"产品则利用技术标准的信号作用,向消费者传达错误的信息,损害消费者利益。为此,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中的打击"伪劣"产品,从根本上讲是对交易中技术标准信号的治理问题。本文从经济学对技术标准的理解入手,考察为什么技术标准成为市场交易中的信号,以及如何对标准信号进行治理的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文华  曾德明  
技术标准专利化趋势加速了以技术标准联盟设立技术标准的趋势。从交易成本视角看,市场、科层组织和技术标准联盟在技术标准设立过程中都会产生生产成本、机会主义成本、信息成本以及协调成本,相比之下,技术标准联盟在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技术标准联盟形成有其合理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玉浩  孙舒榆  朱颖聪  
面对愈发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环境,运用知识生态学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技术标准情报系统的相关理论体系,有助于形成协调统一的生态化情报协作机制,为提升技术标准情报服务价值提供新思路。文章在阐述技术标准情报系统组成要素与演化特征的基础上,从横纵两个层面对知识生态位的作用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知识生态链的层级逻辑,由此绘制了技术标准情报系统的生态位演化矩阵,并结合DICE模型诠释其内在运行逻辑,据此提出相应的长效治理机制,以期为提升技术标准情报服务效能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德明  朱丹  彭盾  孙耀吾  
技术标准联盟的契约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具有一致性,他们都隐含了技术标准联盟是一种再谈判机制。联盟成员对技术标准的所有权分配进行谈判,谈判结果外化为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结构。在这个谈判过程中,各方的威胁点、谈判力和对谈判破裂的担心程度是关键变量,首先从契约理论出发,发现利益相关者理论更为真实地揭示出技术标准联盟的利益格局,然后利用 Nash 谈判模型及其推广模型来研究技术标准联盟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国外成功的技术标准联盟的治理结构,发现这些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结构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联盟成员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标准联盟组建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耀吾  裴蓓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是实现从R&D协作、专利标准化到标准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标准化及其联盟的概念框架,以及一般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指标上。结合中国实践,深入、系统研究企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的结构、机制及其有效性评价等问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薇  
企业碳审计建立在其碳足迹评价的基础上,包括企业碳足迹审计和产品碳足迹审计。通过对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碳中和承诺新标准、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及其在各国(地区)应用的比较,建立了我国企业碳审计技术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为兴  何建敏  申其辉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标准体系缺失和资金瓶颈已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目前理论界尚未充分从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的整体视角研究金融支持问题。本文认为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及其应用必须与金融支持充分结合,构建智慧城市技术标准化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多元化融资机制,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文嫮  赵艳  
价值链治理问题由于涉及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技术标准是价值链治理的核心工具。首先,系统地回顾了技术标准的概念,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标准出现的新特征,并深入分析了技术标准在价值链治理中起到的关键作用;然后,以移动通信产业价值链为例,研究了国际领先公司如何利用技术标准,对全球价值链进行治理;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如何利用技术标准突破领先公司价值链治理的措施进行了初步讨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渊  熊伟红  
关于"技术标准"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问题,学界意见不一,实务部门把标准作为作品给予著作权法保护。由于除企业标准以外的标准是由行政主体制定,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应该属于其他规范性行政文件。依据《著作权法》第五条关于著作权客体的除外规定,企业标准外的标准不应该受著作权法保护。况且,它不具有作品的属性,标准的非著作权法保护及公开符合《著作权法》及《标准化法》的立法目的和精神,也符合利益平衡原则。如果给予标准予著作权法保护,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由此,对企业标准外的标准进行出版就不存在专有出版权,行政主体对于制定出来的标准应当予以行政公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林海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技术标准的现状,基于国际化视角,着重剖析了中国技术标准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文章认为,如不解决长期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中国科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不太可能的。在此基础上,文章借鉴国际经验,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中国技术标准未来发展的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毕勋磊  
近年来,技术标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政府、企业以及研究机构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研究角度不同以及有关概念不统一等原因,既有研究显得凌乱难以厘清脉络。本文通过评述关于技术标准对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形成两上关键问题的研究,探讨关于标准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主要层次为:首先,本文辨析既有的相关技术标准的概念。其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梳理了技术标准的影响。最后,本文针对技术标准形成的三种机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辨明下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以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渊  熊伟红  
关于"技术标准"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问题,学界意见不一,实务部门把标准作为作品给予著作权法保护。由于除企业标准以外的标准是由行政主体制定,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应该属于其他规范性行政文件。依据《著作权法》第五条关于著作权客体的除外规定,企业标准外的标准不应该受著作权法保护。况且,它不具有作品的属性,标准的非著作权法保护及公开符合《著作权法》及《标准化法》的立法目的和精神,也符合利益平衡原则。如果给予标准予著作权法保护,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由此,对企业标准外的标准进行出版就不存在专有出版权,行政主体对于制定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冬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技术标准选择过程,通过构建数学博弈模型,论证技术标准选择的均衡点和稳定策略等问题。应用该模型不仅可以确定先行者在存在网络效应的技术标准产品市场上可获得先发优势,还能用于学习成本锁定、合同锁定和顾客忠诚度锁定。通过锁定策略构建"软硬件"同盟策略,可以建立起技术标准研发的政府扶持机制,包括制定技术标准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支持技术标准自主创新的公共政策,营造技术标准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培育技术标准的自主创新主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树宽  闫放  陈丹  
技术标准在国际与国内市场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但是仅靠市场自身的调节能力是不够的,这在西方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是已经得到证实的。中国目前的状况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不相同,是从完全政府控制出发,政府能力的有限性问题也是很明显的。NGO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将是部分解决当前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组织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