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4)
2023(5276)
2022(4315)
2021(3796)
2020(3150)
2019(6792)
2018(6578)
2017(12658)
2016(6710)
2015(7310)
2014(7196)
2013(7163)
2012(6495)
2011(5871)
2010(5798)
2009(5175)
2008(5277)
2007(4720)
2006(3937)
2005(3608)
作者
(20973)
(17840)
(17462)
(16781)
(11417)
(8420)
(7796)
(6701)
(6433)
(6289)
(6166)
(5796)
(5775)
(5639)
(5603)
(5411)
(5245)
(5238)
(5191)
(4908)
(4413)
(4345)
(4301)
(4038)
(3930)
(3903)
(3889)
(3807)
(3667)
(3607)
学科
(28694)
经济(28673)
(26755)
管理(24235)
(22640)
企业(22640)
方法(14622)
技术(12829)
数学(12754)
数学方法(12642)
(7594)
(7208)
技术管理(7116)
(7042)
业经(6608)
中国(6283)
(5717)
财务(5705)
财务管理(5698)
企业财务(5530)
农业(5342)
(4827)
贸易(4827)
理论(4770)
(4744)
(4736)
环境(4265)
(4172)
银行(4159)
(4032)
机构
学院(101579)
大学(101231)
(42944)
经济(42148)
管理(39090)
研究(35184)
理学(34398)
理学院(34028)
管理学(33484)
管理学院(33284)
中国(24686)
科学(22628)
(21125)
(20090)
(18293)
(17979)
业大(17343)
研究所(16968)
农业(16086)
中心(15709)
财经(15077)
(14697)
(13874)
经济学(13708)
北京(12739)
(12579)
经济学院(12478)
技术(12386)
(12369)
师范(12205)
基金
项目(72974)
科学(58206)
基金(54512)
研究(50598)
(49471)
国家(49127)
科学基金(41745)
社会(33537)
社会科(31987)
社会科学(31979)
基金项目(28410)
(28252)
自然(27678)
自然科(27096)
自然科学(27089)
自然科学基金(26655)
(24131)
教育(23186)
资助(21891)
编号(18420)
重点(16903)
(16598)
(16541)
创新(15594)
(15571)
国家社会(14955)
(14214)
计划(14100)
科研(14031)
教育部(13953)
期刊
(41980)
经济(41980)
研究(27058)
中国(19422)
学报(19023)
科学(17398)
(17281)
(14829)
管理(14827)
大学(14068)
学学(13584)
农业(12301)
技术(11604)
教育(10104)
财经(7917)
(7530)
经济研究(7529)
技术经济(7446)
(7076)
金融(7076)
科技(6882)
(6866)
业经(6330)
(5375)
问题(5298)
业大(5233)
(4698)
论坛(4698)
(4619)
统计(4468)
共检索到142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倪得兵  戴春爱  唐小我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将企业的生产行为和技术柔性水平的选择纳入一个统一框架进行分析,给出了柔性技术的价值函数及其特征。结果表明,给定技术柔性水平,柔性生产行为价值不会低于非柔性生产行为的价值;给定生产行为,柔性技术的价值不会随着其柔性增加而降低。进一步,在一定条件下,柔性生产行为比非柔性生产行为更具价值,柔性技术的价值随着其柔性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光明  
柔性生产是现代生产模式的主流方向,柔性生产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柔性管理。基于柔性生产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柔性管理的特点和功能,从思想、组织、方法、手段、人才等方面探讨了柔性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轩  程卫凯  
传统的工作设计方法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任务分配模式,员工对工作任务,工作关系的自主选择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工作重塑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得工作变得更有自主性,更有意义和乐趣。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一  
组织的战略、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趋势对组织的传统领导方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在对传统领导理论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领导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了柔性领导理论,指出以后现代人本主义为思想内核的柔性领导是组织应对管理柔性化挑战的必然产物。接着,本文从战略、团队、领导与下属关系和领导理念层面对柔性领导进行了界定,并指出了柔性领导的行为特征和行为模式。柔性领导对在组织柔性化背景下提升组织绩效起着关键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柴小平  
企业没有设立质量检查机构,在整个生产现场和制造过程中,没有设置一个专职质量检查员,而是建立集制造加工者和质量检查者于一身,以质量三确认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依靠质量三确认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形成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洋制冷)在多层次、多方位的企业管理工作中,通过不断实践逐步完善了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柔性管理是企业在已有先进生产技术和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燕萍  吴欢伟  
进入知识经济后,西方各国的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已初露端倪,其研究的理论也日趋完善。本文试从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人力资源柔性管理趋势的动因,并对当前西方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理论中的两种主要模型和三个理论流派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潘新红  李新建  
本研究首先明确了组织技能柔性的内涵及其组成要素,然后从权变理论和资源观视角探究组织技能柔性形成的理论根基,进而从环境和任务视角分析影响组织技能柔性形成的实践方法,并对目前组织技能柔性研究做了评价和展望。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童晓娅  
保险业的竞争使保险产品创新成为必然趋势,但保险产品创新有其可行性边界,面临利润边界、技术边界、法律边界.道德边界的约束。空缺创造式创新、重组式创新、保险产品的柔性化生产等都是保险产品创新的途径选择。要实现保险产品的柔性化生产,就要树立柔性生产的观念、具备完备的基础数据、建立完善的精算模型、辅以高效的监管手段,做好储备数据资料、设计控制软件、建立精算模型等工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太博  毕新华  程鹏  
机器柔性是制造柔性的基础。文章讨论了机器柔性的内涵,找到四点关键内容并进行详细解释;探讨机器柔性的作用价值,总结出三点主要价值;在总结文献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柔性内涵的深入剖析,提出用以测度机器柔性的六个测度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丽贞  油晓峰  张文龙  
当前企业的生存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保持财务柔性有助于企业灵活应对不时之需;同时,企业还被呼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的承担是否会影响财务柔性发挥作用?文章探讨了财务柔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社会责任带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柔性能显著提升公司价值,而且促进研发投入是其中介机制;当企业承担较多社会责任时,财务柔性的价值创造效应会被削弱。研究不仅拓展了财务柔性的经济后果以及公司价值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文献,而且为公司适度增加财务柔性储备,科学合理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便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公司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晓辉  凌文辁  
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 ,柔性管理的关键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 ,主要包括领导的授权与员工的全面参与、工作分析的柔性化、员工的培训与发展以及柔性的激励措施 ,以利于柔性管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磊,刘洪涛,刘益  
相对于文化柔性和硬性文化的概念 ,提出了“以不变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应付万变的环境”的柔性文化 ,研究了柔性文化的内涵 ,并对其特征作以概略性描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春好  
为有效识别企业技术柔性的合理规模提供新的科学途径,本文以高新制造技术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了柔性效益新概念。柔性效益产生的根源是高新制造技术的柔性。在分析技术柔性的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别从柔性时间效益、柔性节耗效益和柔性增产效益三方面阐述了高新制造技术柔性效益的形成机理,分析了柔性效益的特点。最后,从企业战略管理和技术选择两个角度,初步探讨了高新制造技术柔性效益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冬梅  刘维奇  宋志红  
基于企业层面和技术层面双重视角,以激光光盘行业BD、HD DVD和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iOS的标准竞争作为比较案例,考察了技术发起者可占有性战略如何影响主导设计形成。研究发现:①技术发起者对技术标准采取更加开放的战略,一方面有助于吸引更多组件生产商,扩大标准联盟规模并提高标准联盟多元性,另一方面,技术发起者鼓励组件生产商参与技术标准开发与商业化,有助于改进技术标准,而技术标准性能改善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组件生产商。标准联盟规模与标准联盟多元性之间的自我强化效应最终促进主导设计形成;②技术柔性不仅受到可占有性战略的影响,也受到技术发起者在标准开发过程中所确立的技术规范内在特征的影响。柔性程度较高的技术标准往往能够得到更多改进,从而有助于弥补特定技术标准存在的初始设计缺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