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2)
2023(7961)
2022(6555)
2021(6178)
2020(5089)
2019(11155)
2018(10967)
2017(20664)
2016(10464)
2015(11398)
2014(10656)
2013(10179)
2012(9081)
2011(8041)
2010(8062)
2009(7271)
2008(7023)
2007(6412)
2006(5329)
2005(4594)
作者
(27699)
(23236)
(23220)
(21994)
(14825)
(10974)
(10257)
(8957)
(8743)
(8177)
(7899)
(7736)
(7491)
(7317)
(7138)
(7038)
(7014)
(6921)
(6653)
(6567)
(5790)
(5511)
(5456)
(5324)
(5138)
(5074)
(5035)
(5030)
(4638)
(4544)
学科
(40769)
(39656)
经济(39626)
管理(39512)
(36612)
企业(36612)
技术(19575)
方法(15810)
技术管理(13258)
数学(12904)
数学方法(12776)
中国(12058)
(11725)
业经(11439)
(10489)
(9093)
产业(8479)
(7677)
理论(7671)
财务(7666)
财务管理(7652)
(7506)
企业财务(7377)
地方(7334)
农业(7330)
(7027)
贸易(7020)
(6983)
银行(6960)
(6879)
机构
学院(143433)
大学(142190)
(61773)
经济(60677)
管理(59989)
理学(52455)
理学院(51940)
管理学(51294)
管理学院(50982)
研究(45543)
中国(33878)
(28726)
(27244)
科学(26137)
财经(21992)
(21535)
中心(21259)
(20949)
(20174)
业大(19302)
经济学(19263)
研究所(18974)
(18940)
(17746)
师范(17542)
北京(17491)
经济学院(17433)
(17076)
商学(17056)
商学院(16887)
基金
项目(100905)
科学(82602)
研究(76736)
基金(74320)
(64344)
国家(63810)
科学基金(56761)
社会(51041)
社会科(48673)
社会科学(48662)
(40782)
基金项目(39613)
教育(35447)
自然(35276)
自然科(34598)
自然科学(34592)
自然科学基金(34064)
(33599)
编号(29577)
(28422)
资助(27743)
创新(25442)
成果(23125)
重点(22895)
(22447)
(22257)
国家社会(21770)
课题(20821)
(20646)
(20385)
期刊
(65570)
经济(65570)
研究(42301)
中国(30782)
管理(26057)
(21587)
科学(19979)
学报(19033)
教育(18722)
(16679)
技术(16305)
大学(15398)
学学(14451)
(11786)
金融(11786)
农业(11546)
经济研究(11368)
业经(11327)
财经(11213)
科技(10894)
(9893)
技术经济(9818)
问题(7937)
(7729)
论坛(7729)
现代(6995)
商业(6994)
(6976)
(6449)
(6216)
共检索到209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寇宗来  孙瑞  
参照芯片断供的现实背景,本文在“制造商—零售商”纵向结构框架下考察了技术断供对自主创新激励的影响。技术断供意味着,技术领先的上游国外制造商不能向某个下游零售商提供中间品。分析表明,技术断供前,技术落后的上游本地制造商缺乏自主创新激励的重要原因是创新的“货币外部性”:尽管其技术追赶可以通过压缩国外制造商的抽租能力而让下游厂商获益,但其本身却无法通过赢得下游市场并从中获利。技术断供后,被断供下游零售商只能从本地制造商采购中间品,这种“绑定效应”部分内化了本地制造商的货币外部性,进而会提高其自主创新激励;但与此同时,技术断供也会提高外国制造商为阻止本地制造商技术追赶而实施人才圈定策略的激励和能力。所以,为破解外国制造商的“人才圈定”策略,需要以政府采购等方式对本地制造商进行有相当力度且有持续性的创新政策支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智琳  张耀峰  
本文针对自主创新企业中新产品合作研发的利润分配问题,建立了考虑补贴激励的纵向合作研发利润分配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基于多代理人的模拟仿真方法分析了自主创新企业合作研发中企业平均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存在能够使合作企业双方都保持较高收益和合作率的最优补贴系数。最优补贴系数随着企业边际收益比的增大而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被补贴企业的成本投入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力越大则最优补贴系数将越高。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刘华  郑军  
随着股权激励在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试点,高新技术企业都将股权激励视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而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已开始实施股权激励。文章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为依据,通过对是否实施股权激励以及股权激励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发现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影响,其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现一定的区间效应,以期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及试点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提供相应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珩  万佳庆  
以2006—2015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Logit模型,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对样本进行匹配,研究了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对其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珩  万佳庆  
以2006—2015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Logit模型,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对样本进行匹配,研究了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对其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阮家福  
自主创新具有公共性、外部性、不确定性及风险性,政府必须介入。税收激励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税收减免实现自主创新外部效应内部化、减弱自主创新不确定性、改善自主创新环境以增加创新者预期收益。本文认为,我国应从税收激励目标的战略性、激励环节的整体性及激励方式的综合性等方面构建税收激励自主创新的基本框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潘明星  
本文认为,自主创新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必须介入。针对自主创新的外部性、不确定性及其风险性,应通过税式支出,建立实现创新外部效应内部化、减弱自主创新不确定性、培育创新环境以增加创新主体预期收益的三个税收激励机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军  刘元才  
采用线性规划、Shapley值求解、动态均衡求解等研究方法,着重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二人零和博弈、多人博弈、非常和"理想状态"博弈等静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和求解,同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态博弈模型进行扼要分析。研究的结论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战略选择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作出的理性选择;应努力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从政策上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春野  庄子银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具有自主创新的南北产品周期模型,讨论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南方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南北双方的总体影响。本文发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南方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南北双方的总体效应依赖于南方的初始技能劳动水平和北方创新性质导致的市场结构。在垂直创新的寡头市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南方自主创新没有激励效应,它对南北双方都造成伤害;在水平创新的垄断竞争市场,当南方技能劳动短缺时,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在短期有利于南北双方,但并不激励南方自主创新。当南方技能劳动充裕时,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激励南方的自主创新,并在长期对南北双方都有利。研究发现,南方存在一个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其依赖南方的技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建国  
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技术,通过调研并筛选激励要素,建立了自主创新激励模型,以揭示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穷志  
本文构建了公共支出激励自主创新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理论模型表明,公共支出是激励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存在一个激励自主创新的公共支出最优规模。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政府支出显著地激励了自主创新行为,但是,我国自主创新行为主要是由自身冲动所致,政府公共支出激励贡献度始终不超过20%;政府支出激励效应越来越大,但是起伏不定;激励我国自主创新的政府支出最优规模是:政府R&D经费支出占GDP的0.621%,现实规模不足最优规模的一半,但是,现实规模向最优规模趋近。我们的政策建议是:大力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有效地激励国家自主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建国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在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的同时,应重视自主创新激励的有效性,这对于制定正确的自主创新政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一、DEA基本模型DEA即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由Charnes和Cooper等人于1978年开始创建的,它是管理学、数理经济学和管理运筹学交叉的领域。DEA是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评价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部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开志   高正斌  
纵向转移支付是调节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核心制度与重要工具,对微观层面的公共治理具有内在影响逻辑。基于转移支付与企业创新同趋变动的典型事实提出基本猜想,围绕外部性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采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与省市两级数据的匹配数据,通过工具变量估计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转移支付对企业创新存在稳健的“非中性”影响,显著激励了创新投入、改善了创新结果、延展了创新能力。所有制类型、区位分布、创新阶段会引致差异化的制度外部性表现。机制检验表明,转移支付增强了省市两级政府创新偏好,塑造了创新友好型外部环境、激发了企业创新偏好、助推了创新同群效应;改变了政府税收努力度,降低了企业税费负担、缓解了融资约束、释放了创新要素。不同机制间存在相互加强或弱化的交互作用。文章对构建激励相容的转移支付体系、引导公共资金锚定创新领域、注重政策外部性与协同性等制度设计具有提示意义。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田海峰  黄祎  孙广生  
为了揭示供应链纵向结构对EPR政策激励效果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EPR政策约束下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客户所组成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分别在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离两种典型的供应链纵向市场结构下,考察了EPR政策对制造商环保性能和可循环性设计决策的激励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供应链纵向结构下,由于制造商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存在着差异,使得EPR政策对制造商环境设计选择的激励效果将发生变化。在纵向一体化结构下EPR政策对制造商可循环性的激励效果更强;而EPR政策对环保性能的激励在哪种供应链纵向结构下更强是不确定的,最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田海峰  黄祎  孙广生  
为了揭示供应链纵向结构对EPR政策激励效果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EPR政策约束下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客户所组成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分别在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离两种典型的供应链纵向市场结构下,考察了EPR政策对制造商环保性能和可循环性设计决策的激励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供应链纵向结构下,由于制造商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存在着差异,使得EPR政策对制造商环境设计选择的激励效果将发生变化。在纵向一体化结构下EPR政策对制造商可循环性的激励效果更强;而EPR政策对环保性能的激励在哪种供应链纵向结构下更强是不确定的,最终还取决于行业本身在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等方面的特征。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给出了EPR政策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