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2)
- 2023(6496)
- 2022(5257)
- 2021(4890)
- 2020(3865)
- 2019(8475)
- 2018(8221)
- 2017(13621)
- 2016(8642)
- 2015(10090)
- 2014(10702)
- 2013(9440)
- 2012(8718)
- 2011(7926)
- 2010(8129)
- 2009(6719)
- 2008(6500)
- 2007(6072)
- 2006(5185)
- 2005(4784)
- 学科
- 济(28631)
- 经济(28620)
- 管理(20845)
- 教育(20530)
- 业(18516)
- 企(16582)
- 企业(16582)
- 中国(13861)
- 技术(13686)
- 理论(10923)
- 方法(10919)
- 地方(9662)
- 教学(8955)
- 数学(8372)
- 数学方法(8254)
- 学(7936)
- 业经(6649)
- 地方经济(6518)
- 技术管理(6255)
- 农(6204)
- 发(5975)
- 和(5236)
- 研究(5050)
- 发展(5009)
- 学法(4932)
- 教学法(4932)
- 学校(4927)
- 产业(4926)
- 展(4887)
- 财(4814)
- 机构
- 学院(116720)
- 大学(112783)
- 研究(41221)
- 济(35752)
- 管理(35636)
- 经济(34643)
- 理学(30673)
- 教育(30270)
- 理学院(30151)
- 管理学(29489)
- 管理学院(29221)
- 范(27933)
- 师范(27821)
- 京(26218)
- 科学(25119)
- 职业(23906)
- 技术(23761)
- 师范大学(22880)
- 中国(22122)
- 所(20342)
- 江(19853)
- 研究所(18648)
- 中心(17217)
- 北京(17154)
- 职业技术(17120)
- 技术学院(16056)
- 州(15933)
- 院(15143)
- 财(14397)
- 业大(13580)
- 基金
- 项目(76025)
- 研究(66929)
- 科学(62281)
- 基金(48913)
- 家(41459)
- 国家(40945)
- 教育(40746)
- 社会(38841)
- 社会科(36516)
- 社会科学(36511)
- 科学基金(34648)
- 省(34327)
- 编号(31870)
- 划(30201)
- 成果(27028)
- 课题(26264)
- 基金项目(25163)
- 年(22989)
- 规划(20069)
- 重点(19790)
- 自然(19346)
- 发(19271)
- 自然科(18852)
- 自然科学(18849)
- 自然科学基金(18484)
- 资助(18384)
- 项目编号(18354)
- 部(18120)
- 创(17357)
- 性(16957)
共检索到177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向阳 顾建军
从文化的视角理解技术,对于高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技术作为一种文化,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技术可以促进人实践智慧的生成,技术有助于人的创造力的提高,技术还是沟通真善美统一的现实桥梁。从教育的角度看,技术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为高职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技术文化 高职教育 文化使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龚添妙 朱厚望
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界发展的重大举措,深化产教融合是主线。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层壁垒实质是文化的冲突,表现为两种文化的属性对立、目标追求差异和范式冲突。破解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困境,促进文化自主转型、打造文化创新平台、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是其路径选择。提升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更是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促使高职教育由对接产业走向引领产业,营造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
文化 高职教育 产教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海峰
治理与管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应从治理的视角寻求新的突破。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应形成法规驱动、利益互惠、激励导向、有效制衡、科学评估等机制,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造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和重建职能部门以形成多元治理的格局。
关键词:
治理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洪发 刘林山
作为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支撑,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驱动高职教育变革。人工智能视域下有必要重新审视高职教育教学面临的教师应用能力不足、实施细则和学习资源缺乏、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自上而下的顶层架构缺失等诸多现实困境。针对上述挑战,高职院校应从器物层面的教学转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技能的现代化教学,加快制定可行的实施细则,加强学习信息资源库建设,创新教育教学体制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顶层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模式。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职教育 教学变革 教学信息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彩菊 周志刚
质量观影响质量的生成。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注重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实现,追寻人的完整发展。以其精髓反观高职质量观的现状,重申了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完整的人,强调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和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目前,高职教育虽然需要秉持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原则,但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方能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职 质量观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冰鸥
借助社会学的视角和空间概念的规定性,对教育世界中习以为常的课堂空间重新展开审视和反思就会发现,传统观念中的课堂空间,不仅缺乏整体性的关系特征,更对其生成作用重视不足,特别是学生对课堂空间的反馈和建构效应一直被忽略。对课堂空间作为社会权力关系的一种,以及它与个体情感的隐秘联系也缺乏认知。再审视课堂空间及其深度意蕴,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借助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转换视角理解课堂教学生活,通过激发师生的主动参与,唤起课堂活力和创造性,追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全新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
社会学 课堂空间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磊 张爱芹 李钰
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需要打破中职、高职固有课程体系,重构一体化课程体系,这一过程必须加强课程管理。为此,要以课程开发管理理顺中高职贯通课程开发的权与责,以课程设计管理统领中高职贯通课程的逻辑架构,以课程实施管理体现中高职贯通课程真正意蕴,以课程评价管理保障中高职贯通课程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高职贯通 课程管理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嵇新浩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双重转型,因此就业难问题凸显。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2008—2017)刊载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出国内当前关于就业理论的主要关注方向:就业难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就业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就业与教育的关系、就业意愿及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就业质量及其评价、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当前就业理论研究还存在不足,就业理论研究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深刻认识就业教育的定位和理念、加强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加强就业理论的分层研究、加强学生就业域外经验的研究与借鉴、加强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并建立跟踪评价机制等。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就业理论 研究综述 可视化分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建松 褚国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学校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政策地位、发展模式和发展预期看,高职教育尚未确立起与其类型定位相当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除切实加强政策推进力度外,最为关键的是要引入文化的发展视域,从文化自信入手,增加高职教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走创新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内涵发展 文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彩霞 檀祝平
从教育现代化的视域对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行评价应考虑其"教育性"和"职业性"的价值取向:学习者维度的成长成才之需、院校维度的内涵式发展之需、企业维度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之需以及社会维度的"尊劳尚技"氛围之需。高职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教育",参考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现状,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客观反映出现实情况、缺失"人"和"文化"要素。在教育现代化检测评估过程中,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可考虑单独设置,进行"类型赋能",并在评价理念、评价表述、评价监测、评价关系等方面向"类型教育"取向转变,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高职教育现代化评价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云涛
"大学精神"通常包括"人文关怀"、"理性光辉"和"自由独立"三层基本涵义。高职院校由于起源、主体、使命责任、培养模式等根本性差异,大学精神未完整地传承。"职业情怀"、"经世济用"和"开放协作"是高职教育视域下大学精神的新架构。
关键词:
大学精神 高职教育 大学精神重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秀媚
作为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路径,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资源使用效率、完善职业教育学生的成长通道和提升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过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协同意识和理念淡薄、具体的制度保障建设缺位、课程建设标准不统一、缺乏资源整合平台。为不断促进中高职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文章建议中高职院校树立协同意识和理念,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课程建设标准,并积极架构课程资源协同平台,从而助力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
关键词:
专业课程 衔接 困境 协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兄武 杨新海 吴红耘
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其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基于分段培养试点工作实践,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还需要进一步从分段培养本质内涵理解、分段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体系、转段考核方案、管理体制机制、分段培养评估等方面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路径。
关键词:
现代职教体系 中高职 本科 分段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林伟
我国发展高职本科教育面临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等级观念的羁绊、技术的市场本性与政府管理的冲突以及实施技术教育的条件约束。我国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多元发展道路;以技术联盟为平台,提升综合技术能力;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依托,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以"双师"为基本标准,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以及以"技"载"道",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技术人"等。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本科教育 技术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怀超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社会整体道德状况也面临一定的冲击。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性继承,弘扬中华优良道德传统,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体系建设服务,成为当前高职德育的重要课题。传统道德蕴涵于传统文化之中,我们需要从高职德育的视角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高职学生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形态提供重要资源。
关键词:
高职德育 传统道德 传统文化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