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3)
2023(12271)
2022(10306)
2021(9035)
2020(7662)
2019(17221)
2018(16638)
2017(32227)
2016(17251)
2015(19378)
2014(19404)
2013(19226)
2012(17935)
2011(16312)
2010(16590)
2009(15741)
2008(15238)
2007(13952)
2006(12826)
2005(11969)
作者
(51574)
(43296)
(43202)
(41180)
(27355)
(20567)
(19532)
(16657)
(16342)
(15485)
(15169)
(14511)
(14132)
(13770)
(13752)
(13396)
(12754)
(12667)
(12430)
(12257)
(10912)
(10568)
(10404)
(9905)
(9694)
(9689)
(9517)
(9281)
(8834)
(8426)
学科
(95399)
经济(95301)
管理(57276)
(53599)
(42959)
企业(42959)
方法(35647)
数学(31887)
数学方法(31668)
中国(21933)
(21280)
(21097)
地方(19863)
(18848)
业经(18147)
(16399)
技术(15933)
农业(14805)
(13817)
金融(13815)
(13722)
地方经济(13468)
(13260)
银行(13224)
环境(13179)
(13081)
贸易(13071)
(12716)
(12622)
(12409)
机构
大学(262866)
学院(261492)
(125765)
经济(123546)
管理(99997)
研究(92799)
理学(85496)
理学院(84590)
管理学(83425)
管理学院(82916)
中国(71184)
(57665)
(54179)
科学(51372)
(46421)
财经(45372)
中心(41661)
(41593)
研究所(41426)
(41187)
经济学(41069)
(40200)
经济学院(36641)
业大(36600)
北京(34088)
财经大学(33584)
(32845)
农业(32324)
(31070)
师范(30752)
基金
项目(169170)
科学(135219)
基金(126405)
研究(122787)
(110093)
国家(109269)
科学基金(94222)
社会(83683)
社会科(79737)
社会科学(79714)
基金项目(66402)
(64538)
自然(58525)
自然科(57219)
自然科学(57208)
自然科学基金(56272)
教育(56001)
(53853)
资助(51477)
编号(46470)
(39022)
重点(38417)
成果(37590)
(36889)
国家社会(36342)
(36132)
(35532)
教育部(34162)
创新(33602)
人文(33121)
期刊
(144884)
经济(144884)
研究(83402)
中国(56197)
(45722)
管理(40044)
学报(38489)
科学(37532)
(37336)
大学(30455)
学学(29242)
(27531)
金融(27531)
财经(24886)
技术(24708)
农业(24670)
经济研究(24305)
(21594)
教育(21430)
业经(19851)
问题(18451)
技术经济(16163)
(14466)
统计(13364)
世界(13136)
(12801)
国际(12783)
(12408)
理论(12011)
科技(11783)
共检索到407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王德文  都阳  王美艳  
一、改革、增长与地区差距 中国的经济改革通过改进经济激励提高了技术效率,通过资本和劳动从没有比较优势的部门流出来而提高了配置效率。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改革阶段(在农村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在城市是进行国有企业放权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柏培文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三大产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状况,以及劳动力不同层次的无扭曲配置对社会产出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第一产业配置的劳动力数量超过无扭曲状态的劳动力数量,第三产业也大多如此,而第二产业配置的劳动力明显低于无扭曲状态,但其配置扭曲占比总体呈下降态势。各产业扭曲配置劳动力主要是由部门内部配置扭曲和部门工资差异所致,其中内部扭曲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从全部产出看,消除全部扭曲、消除工资差异扭曲和消除内部配置扭曲均导致社会总产出高于原产出,并且伴随资本变化的劳动力调整不仅能够带来产出进一步提高,还可以弥补劳动资源再配置潜力不足的缺陷。消除工资差异扭曲、消除内部配置扭曲、消除...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宁华  堵溢  洪永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拉大的趋势。我们建立了"纯净"的动态增长模型和包含劳动力市场扭曲、部门效率差异的一般均衡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进行了校准和分析。"纯净"的动态增长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的特征事实,但是,数值模拟结果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事实不相符合。接着我们用一个包含劳动力市场扭曲和两部门之间效率差异的一般均衡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建模。结果表明,可以在这个一般化的框架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及其与各种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变量的关系提供合理的解释。运用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方法,我们...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文彬  王曦  
本文将政府土地管制融入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探讨土地管制如何通过房价影响劳动力流动,进而引发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效率变化,最终影响经济增长。经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中国272个城市间的劳动力配置效率得到了改善,并带来每年约1.64%的劳均产出增长;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土地利用管制对房价的边际影响大于土地供给与用途配置管制。政策模拟表明,一线(四线)城市的土地管制强度放松(增强),有助于劳动力配置改善与经济增长;土地利用管制的经济效应最强,其次是土地用途配置管制,最后是土地供给管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卓凯  
金融深化过程中 ,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对社会资金配置功能加强。但由于政府对国有经济的保护和倾斜 ,使得银行将更多的资金贷给低效经济部门 ,这种信贷配置扭曲降低了经济效率。应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新宇  郑国强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层面的劳动力市场扭曲指数,从配置扭曲和价格扭曲双重视角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倒"V"型变化特征。劳动力配置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均会显著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TP)上。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会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随着户籍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的改善,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将得以缓解。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黄文彬  马银坡  史清华  
全国农民工增速的放缓导致城乡劳动力配置改善的速度下降,日益突显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户籍改革的地区差异和筛选作用如何通过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研究发现,户籍改革的地区差异和筛选作用阻碍了经济增长,消除地区差异能增加33.51%的经济总产出;尽管降低除一线城市之外的落户门槛不利于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改善,但能增进社会福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政  李雪松  王冲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对各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和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使用两步差分GMM实证检验了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总体表现为负向扭曲并呈不断恶化趋势,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扭曲在2000—2016年以及2009—2016年均显著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但这种抑制效应在2000—2008年表现并不显著,总体上通过消除劳动力价格扭曲可使全国的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约7.1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和国有企业比重的提升均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则显著降低了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建军  汪伟  丁晓钦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传统的二元户籍和劳动力市场制度没有根本改变,农村转移劳动力融入城市仍有一定障碍,大量农业剩余通过劳动力价格扭曲转移到城市部门。本文首先应用统计模型对1980—2011年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统计研究,然后运用MLE估计方法和变系数半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一个农村转移劳动力从1980年进入城市工作到2011年止,因价格扭曲对城市部门的贡献约为22.09万元,而所有农村转移劳动力,因价格扭曲对城市部门的贡献共计约为43.42万亿元;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城市部门经济增长有29%的正向影响。同时,工资扭曲对城市部门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天宇  姜秀芳  
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放缓的趋势。本文建立了包含劳动力市场扭曲和部门效率差异的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对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劳动力部门间再配置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特征事实。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低速增长是导致中国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而劳动力市场扭曲的减弱和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加速增长则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起到了遏制作用。这些结果证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政府可以实施放松服务业进入规制和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等政策,提高总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彭焕杰  
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只要满足劳动工资生产率高于国外相同产业,则相对成本比较原理失效,资本等生产要素涌入到中国,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当中国跨过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工资生产率急剧下降,相对成本原理下的国际分工重新起作用,因此产业结构正经历淘汰相对成本高、选择新兴产业的激烈调整中。要避免经济硬着陆,就要既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最大潜力——农村土地及住宅,使其实物资产货币化,变为市场化竞价资产,又大幅提高农民财产收入,增加社会总需求,扭转经济下降趋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晓暾  程姣姣  
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在200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都有明显的负向扭曲作用,且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影响高于高级化。分区域而言,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大于内陆。本文基于我国实际,对劳动力价格进行测度分析,丰富传统扭曲理论,为改善劳动力要素市场提出参考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建国  
本文从资本因素、制度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的角度采用经济计量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沙市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资本存量的增长是长沙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大要素,政府支出、劳动力投入量和市场化程度等也是长沙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长生  刘望辉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利用1998~2005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文章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会导致我国的内需不足,投资快速增长,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出现内部失衡;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内部失衡会导致我国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同时由于技术贸易壁垒,进口不能相应增长,经济出现外部失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负向扭曲问题是解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关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再齐  钟世川  李震  
文章通过构建测算要素价格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劳动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利用1978-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省份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并且各省份资本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大部分省份的资本价格扭曲程度大于劳动,资本价格相对劳动价格越便宜,这些省份的要素价格扭曲系数越小。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人口正增速时,要素价格扭曲、地区劳动报酬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地区技术路径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