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32)
2023(14820)
2022(12556)
2021(12013)
2020(10289)
2019(24076)
2018(23854)
2017(45267)
2016(24271)
2015(27944)
2014(27867)
2013(27331)
2012(25149)
2011(22662)
2010(22523)
2009(20904)
2008(20645)
2007(18167)
2006(15548)
2005(13698)
作者
(69912)
(58750)
(58601)
(55562)
(37247)
(28155)
(26652)
(23003)
(22030)
(20775)
(19934)
(19780)
(18602)
(18474)
(18293)
(18231)
(17523)
(17406)
(16930)
(16823)
(14460)
(14421)
(14420)
(13356)
(13165)
(13113)
(12897)
(12765)
(11863)
(11681)
学科
(107061)
经济(106962)
管理(70928)
(70199)
(57551)
企业(57551)
方法(53210)
数学(47944)
数学方法(47222)
中国(28699)
(27628)
(26534)
业经(21066)
(20881)
贸易(20871)
(20354)
(19621)
地方(19406)
技术(19121)
农业(18575)
(18114)
(17041)
财务(16971)
财务管理(16935)
理论(16109)
企业财务(16089)
(15365)
(15332)
银行(15331)
(15242)
机构
大学(352495)
学院(352029)
(151579)
经济(148801)
管理(138512)
理学(120499)
理学院(119205)
研究(118273)
管理学(116945)
管理学院(116296)
中国(89982)
(74123)
科学(71873)
(65625)
(59387)
(57217)
中心(54852)
研究所(54367)
财经(53555)
业大(52072)
(49921)
(48877)
经济学(47640)
北京(46636)
农业(45206)
(44412)
师范(43950)
经济学院(43165)
(42376)
财经大学(40003)
基金
项目(240882)
科学(190869)
基金(177703)
研究(173223)
(155780)
国家(154601)
科学基金(133090)
社会(111446)
社会科(105832)
社会科学(105799)
基金项目(93281)
(92208)
自然(86817)
自然科(84917)
自然科学(84896)
自然科学基金(83396)
教育(81013)
(78528)
资助(74374)
编号(68635)
成果(54614)
重点(54583)
(54530)
(51523)
(50757)
创新(47545)
国家社会(47314)
课题(47168)
教育部(46958)
科研(46681)
期刊
(155182)
经济(155182)
研究(98633)
中国(64754)
学报(53954)
科学(51563)
(51234)
(50536)
管理(49828)
大学(41284)
学学(39003)
教育(34952)
农业(34918)
技术(34698)
(28668)
金融(28668)
经济研究(26581)
财经(26502)
业经(23853)
(22861)
问题(20677)
(20279)
统计(19953)
技术经济(19576)
(18178)
(18050)
(16342)
科技(16291)
世界(16263)
决策(16205)
共检索到504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傅晓霞  吴利学  
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地区增长差异分析框架,将各地区劳均产出差距分解为劳均资本差异、经济规模差异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三个部分。利用改革时期的省级数据,本文发现尽管要素投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地区劳均产出差异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将成为今后中国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力量。而且,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绝对发散趋势,严重的技术扩散壁垒加剧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短期内地区差距不会随经济发展而缩小,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对地区发展进行调节,尤其要促进地区间技术扩散,使各地区更好地分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成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王双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要素投入的需求明显不同。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资本的作用逐渐减低,资源约束的影响较小;而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对增长的推动作用较为显著,尤其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较低,资本投入有限,资源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进一步地,对不同地区资源约束下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表明,技术效率是造成地区差异的主导原因,而人力资本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部地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从而阻碍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发展,使得西部地区资源约束对增长的影响较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伟  柳思维  
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投入与产出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各个地区间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并且不断拉大的差异;不同区域出现了不同的收敛特征,农业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技术效率均产生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金玲  韦开蕾  左媚  
本文采用我国1985~2012年的省区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就FDI对我国技术效率影响的短期效应和长期累积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考察了FDI对我国三大地区技术效率影响的差异性。主要研究结论包括:FDI对我国技术效率的长期效应显著,短期效应不显著;FDI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技术效率的影响在时间动态上和全样本基本保持一致,但相应的效应影响程度东部大于中部和西部;对外开放度、人力资本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FDI对我国地区技术效率发挥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青峰  
利用1995-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地区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高技术产业地区研发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的研究发现有:我国高技术产业地区研发创新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离前沿面较远,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地区出口强度、地方基础设施和地理位置对研发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干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地区企业规模与研发创新效率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本文结论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的效率改善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金炜博  高强  王妍  
通过选取2002-2012年我国沿海11个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的相关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沿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效率整体连年走低,地区差异化显著。结合研究结论指出,在继续建设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加大沿海各地区水产技术推广各投入要素建设,以期提高沿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傅晓霞  吴利学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地区劳均产出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采用反事实思路和收入分布方法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中国地区差异的影响。基于1978~2004年28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1)改革以来中国地区劳均产出逐步呈现双峰分布;(2)物质资本深化并不能完全决定地区差异的变化过程;(3)1990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同样是地区差异扩大的主导力量之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胜  张焕明  
贝叶斯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克服待估参数多、样本容量小的问题,且对非效率项的函数设定非常灵活,具有稳健的效果。根据该方法对中国30个地区大中型企业2000~2010年的研发效率进行实证研究表明,R&D人员全时当量对研发产出的作用较小,R&D资金投入对研发产出的作用相对较大,平均的技术效率不高。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面板Tobit模型回归分析表明,市场竞争强和国有产权比重高对研发效率具有负影响,研发经费筹集中政府资金占比对研发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技术购买有利于提高研发效率,企业规模对研发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传美 ,刘洋 ,吴海英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松华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2003—2011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进行分类。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在2003—2011年提升速度较慢,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2)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分类结果为:在2011年属于碳排放高效区的只有广西省;属于碳排放中效区的有4个省:四川、重庆、青海、云南;属于碳排放低效区的有6个省:陕西、新疆、甘肃、内蒙古、贵州、宁夏。最后根据分类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慧  张志强  周锐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采用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西部地区2003~2011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进行分类。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在2003~2011年上升速度较慢,碳排放效率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的潜力。(2)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分类结果为:在2011年属于碳排放高效区的省只有1个:广西;属于碳排放中效区的省有4个:四川、重庆、青海、云南;属于碳排放低效区的省有6个:陕西、新疆、甘肃、内蒙古、贵州、宁夏。最后根据分类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对研发效率的重视也在逐渐提高。提高研发效率是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产出的有效途径。文章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2005-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30个省份研发效率的演变趋势以及我国整体和分地区研发效率的收敛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效率地区差异较大,且省际之间和各省不同年份之间的波动性都比较大;从整体来说,我国各省研发效率不具有收敛的趋势,但是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研发效率具有收敛性,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研发效率则不具有收敛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钟廷勇  安烨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科技和创新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整个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对其技术效率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构建技术时变的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效率整体水平不高,效率损失约为37.1%,但随时间呈小幅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东部的技术效率最高,并且区域间技术效率出现收敛趋势;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与技术效率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本、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对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人力资本增加了技术无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熊妍婷  黄宁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外开放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影响我国能源利用技术水平。通过设定带非效率影响的随机前沿函数,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和联立的最大似然估计法,对1999-2008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对外开放对其的影响机制,发现我国工业行业整体的能源技术效率不断提高,但不同要素密集型工业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外资参与度水平的加深对我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技术效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阳  魏建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区域性划分,考察规模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文化体制改革因素对我国区域文化产业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平均技术效率水平仅为0.603,且四大区域间文化产业技术效率水平差别显著,从整体上看,地区相对文化市场需求、城镇化、信息化、政府财政支持和文化事业机构情况等因素对我国文化产业技术效率影响显著,但从区域来看,各因素对文化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有所差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