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4)
2023(4082)
2022(3444)
2021(2980)
2020(2433)
2019(5448)
2018(5290)
2017(10594)
2016(5473)
2015(6150)
2014(5949)
2013(5966)
2012(5610)
2011(4894)
2010(4757)
2009(4309)
2008(4085)
2007(3656)
2006(3314)
2005(3024)
作者
(16714)
(14141)
(14122)
(13405)
(8825)
(6756)
(6331)
(5380)
(5243)
(4963)
(4870)
(4634)
(4605)
(4590)
(4493)
(4441)
(4242)
(4100)
(3990)
(3857)
(3556)
(3495)
(3494)
(3206)
(3149)
(3127)
(3029)
(3015)
(2888)
(2872)
学科
(30621)
经济(30606)
(21479)
管理(19216)
方法(16088)
(15367)
企业(15367)
数学(15183)
数学方法(15116)
技术(11502)
(8921)
农业(6521)
中国(6408)
技术管理(6387)
(6192)
地方(5697)
业经(5366)
(4873)
(4746)
贸易(4744)
(4640)
环境(4541)
地方经济(3923)
(3855)
税收(3767)
(3751)
(3655)
(3497)
(3484)
财务(3474)
机构
学院(83099)
大学(82422)
(43352)
经济(42838)
管理(33322)
研究(30002)
理学(29208)
理学院(28994)
管理学(28643)
管理学院(28506)
中国(22240)
(18230)
科学(17684)
(17037)
(16265)
(15426)
业大(14714)
农业(14531)
经济学(14497)
研究所(14177)
中心(13575)
财经(13445)
经济学院(13355)
(12435)
(12112)
经济管理(11019)
(10479)
北京(10255)
财经大学(10040)
技术(9500)
基金
项目(59392)
科学(47732)
基金(44794)
研究(41766)
(40291)
国家(40048)
科学基金(34136)
社会(29211)
社会科(28085)
社会科学(28080)
基金项目(23299)
(23144)
自然(21348)
自然科(20905)
自然科学(20903)
自然科学基金(20574)
(18975)
资助(18348)
教育(18222)
编号(14856)
重点(13820)
(13791)
(13696)
国家社会(13495)
(13453)
创新(12889)
(11842)
教育部(11665)
人文(11495)
科研(11226)
期刊
(41895)
经济(41895)
研究(23745)
中国(15994)
(15745)
学报(13328)
科学(13294)
管理(12427)
(12175)
农业(11710)
技术(11205)
大学(10201)
学学(9971)
技术经济(7809)
经济研究(7656)
(7080)
财经(6853)
(6051)
业经(6037)
问题(5810)
科技(5665)
(5257)
金融(5257)
统计(5229)
教育(5049)
(5036)
世界(4852)
(4252)
决策(4194)
(3821)
共检索到120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丽霞  
笔者采用1978年~2012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借鉴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一种新的测度模型SBM-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核算与分解。实证表明,与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相比,传统的MalMquiSt指数容易导致"技术倒退",致使粮食tFP的估算"被动"提高;我国粮食tFP的空间非均衡性明显,西部地区粮食tFP增长水平最高,东部地区稍低一点,中部地区最低;我国粮食tFP呈上升趋势,且表现出"u"型波动变化特征;我国粮食tFP增长的源泉主要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丹  闵锐  王雅鹏  
当今时代土地短缺,如何提高现有耕地的粮食生产效率已成为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在以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度量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政府对农业财政支出、人力资本、自然灾害以及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变动等因素对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三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财政支出、产业结构变动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粮食生产率的增长、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率提高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力资本并不直接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而是通过影响技术效率进而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锐  谢雨濛  黄炜虹  吴清华  
文章以代表性粮食品种稻谷为研究对象,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与中国23个稻谷主产省份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判断中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偏向及其增长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稻谷生产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较为稳定,观察期内劳动力、农业机械与化肥产出弹性均值分别为0.066、0.050和0.005,其他要素整体趋势波动较大,均值为-0.459。各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强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农业机械、劳动力投入和其他要素间替代关系显著较强,化肥与劳动力之间替代关系较弱。不同功能区稻谷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始终高于土地生产率,数值差异明显。因此,中国稻谷生产已从土地生产率导向路径转向劳动生产率导向路径,应根据生产要素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因行施策选择适合的粮食生产技术方向。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柴盈  
应用生产效率理论中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2006年~2010年全国31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数据,结果表明:粮食生产率增长处于下降态势,剖析生产率的结构发现是由于技术进步率增长缓慢所致。通过回归分析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变量的面板数据发现,生产率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亩产技术的提高来拉动,而财政惠农政策因抑制了技术进步成为阻碍生产率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原因。建议政府干预政策今后应该侧重于亩产技术的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晓慧  
文章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表明,1993-2008年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6%,其中技术效率改善0.4%,技术进步率为0.2%,不同时期生产率增长的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对流通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扶玉枝  徐旭初  
运用Bootstrap-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浙江省粮食和一般经济作物类、蔬菜水果类、畜禽水产养殖类等三类营销合作社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其分解指数,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结果显示:2004—2009年间,三类合作社年均TFP增长率分别为4.34%、1.95%和4.37%,且在5%水平上有意义;技术进步的提高速度呈加快趋势;技术效率表现出下降或增速减缓的趋势;2007年以来政府的扶持效果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上;不同产品类型合作社的TFP增长方式存在差异。政府的政策应以提高技术进步和促进落后合作社追赶先进合作社为核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明利  吕新业  
水稻作为我国粮食产业中的重要品种,在我国已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依靠提高生产率和科技进步水平。本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运用基于DEA分析法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不同种类水稻,从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方面分析了其时序变动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给出了研究结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彦志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2003—200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的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分析生产率变化的动力来源以及各地区的差异,并进一步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指数显示波动性上升趋势,且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高等教育生产率的增长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前的技术水平显然不能满足高校的需求。最后针对高等教育生产率变动的特征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军  徐康宁  
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本文测度了我国城市的生产率增长、效率改进与技术进步。研究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城市生产率的增长率持续下降,并连续多年出现负值,导致生产率水平下降,而这主要是由技术水平下降所致,但城市效率水平同期却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进。地级市的平均Malmquist指数及效率改进指数,要高于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向后者的趋同;西部城市的生产率增长率与东部城市存在较大差异,生产率水平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闵锐  李谷成  
本文以粮食主产省湖北为例,通过对其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单要素生产率变迁进行实证分析,重点结合粮食生产投入情况,对该省粮食生产率增长所反映的资源利用效率与技术进步特征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增长特征非常显著,并且生产技术选择中表现出诱致性技术进步特征;技术进步成为湖北省粮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该省粮食经济增长本质上仍以要素积累型增长为主,经济增长成本较高,指出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方式转型刻不容缓。提出了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与推广力度;发展环境友好型粮食生产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大鹏  朱迎春  
本文应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了1996—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通过对高技术产业2002年前后各效率变化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深层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1)2002年后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的快速下降。同时技术效率变化取代技术进步成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因素。(2)高技术产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转变,但技术创新能力差,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是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瓶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1978年以来,尽管粮食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但通过有效的农田基本建设、增加物质投入、推广优良品种等新技术,粮食总产量已从1978年的3.05亿吨增加到了1997年的4.94亿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总产的增加,来源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单产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燃  骆乐  韩鹏  
本文运用1999~2005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密集度以及资产负债率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并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化、规模效率等指标值大于"三资"企业;另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较显著的正影响,而资本密集度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谷成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颜鹏飞  王兵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测度了 1 978— 2 0 0 1年中国 3 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 ,并且对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研究价值在于对中国经济研究者提供先进的分析工具和研究平台 ,并为有关部门提供接近现实的经得起检验的数据加工库以及政策依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总体来说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 ,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提高 ;由于技术进步减慢 ,1 997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递减 ;根据技术进步并不能做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判断 ;1 992年以前中国经济出现了效率的趋同 ,1 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