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70)
- 2023(17142)
- 2022(14357)
- 2021(13286)
- 2020(11314)
- 2019(26003)
- 2018(25558)
- 2017(48941)
- 2016(26180)
- 2015(29776)
- 2014(29626)
- 2013(29366)
- 2012(27415)
- 2011(24819)
- 2010(24847)
- 2009(23176)
- 2008(22555)
- 2007(20184)
- 2006(17923)
- 2005(16030)
- 学科
- 济(130234)
- 经济(130118)
- 业(77121)
- 管理(71653)
- 企(54912)
- 企业(54912)
- 方法(52748)
- 农(49197)
- 数学(47399)
- 数学方法(46894)
- 中国(32568)
- 农业(32452)
- 财(28026)
- 业经(27771)
- 地方(26404)
- 学(23580)
- 贸(22634)
- 贸易(22623)
- 制(22126)
- 易(22024)
- 技术(19570)
- 环境(17768)
- 银(17654)
- 银行(17601)
- 融(17257)
- 金融(17254)
- 行(16896)
- 务(16338)
- 发(16299)
- 财务(16288)
- 机构
- 学院(384539)
- 大学(381822)
- 济(174335)
- 经济(171218)
- 管理(147168)
- 研究(135022)
- 理学(127107)
- 理学院(125753)
- 管理学(123732)
- 管理学院(123012)
- 中国(103782)
- 科学(80637)
- 京(79586)
- 农(77642)
- 财(74702)
- 所(68582)
- 中心(62478)
- 研究所(62338)
- 业大(60402)
- 农业(60223)
- 财经(59888)
- 江(56802)
- 经济学(54636)
- 经(54597)
- 北京(49871)
- 经济学院(49205)
- 范(47989)
- 师范(47520)
- 院(47214)
- 州(44117)
- 基金
- 项目(256296)
- 科学(202757)
- 基金(188551)
- 研究(186047)
- 家(164927)
- 国家(163573)
- 科学基金(140054)
- 社会(121642)
- 社会科(115288)
- 社会科学(115251)
- 基金项目(99374)
- 省(99298)
- 自然(89073)
- 自然科(87038)
- 自然科学(87014)
- 自然科学基金(85522)
- 教育(84218)
- 划(83016)
- 资助(77141)
- 编号(73659)
- 成果(58865)
- 部(58036)
- 重点(57911)
- 发(56852)
- 创(53477)
- 国家社会(51744)
- 课题(50438)
- 创新(50217)
- 教育部(49589)
- 科研(49090)
- 期刊
- 济(194676)
- 经济(194676)
- 研究(112862)
- 农(76358)
- 中国(74308)
- 学报(60314)
- 财(57361)
- 科学(56764)
- 农业(52025)
- 管理(51690)
- 大学(46371)
- 学学(44278)
- 融(36770)
- 金融(36770)
- 技术(35242)
- 业经(33310)
- 教育(32923)
- 经济研究(31247)
- 财经(30148)
- 业(26492)
- 问题(26293)
- 经(26058)
- 世界(21743)
- 技术经济(21629)
- 贸(20701)
- 统计(20161)
- 版(19006)
- 策(17977)
- 国际(17797)
- 经济问题(17435)
共检索到57476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匡远凤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将1988~2009年中国省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农业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来源,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技术进步、物质性要素投入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在总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技术效率变化却阻碍了大部分省份的增长,但总的来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共同作用对增长的贡献还是最大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吕冰洋 于永达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是同时受经济转轨、新古典式增长和二元经济结构三方面影响,通过发展战略转变、产权改革、技术模仿、价格市场化等因素,它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三方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角度出发,运用非参数方法对中国各省市经济增长中这三方面作用进行分解,从而说明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变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转轨 技术进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岳平 钟世川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方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估算了28个省份1978-2013年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结果显示,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主要偏向于资本;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与农业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即要素替代弹性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关键词:
替代弹性 技术进步偏向 农业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枫
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典型化事实。但目前经济增长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或是沿着新古典增长的路线、或是沿着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的文献不多,本文将尝试把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于增长模型中来,考虑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并从这个角度尝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关键词:
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端明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1978~2005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快速和健康的增长,年均增长率3.3%,其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1.7%,农业技术效率增进年均增长率1.6%。但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表明,中国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已经由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关键词:
曼奎斯特指数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红玲,徐桂祥,胡中立
农业经济增长中广义技术进步的度量方法研究王红玲徐桂祥胡中立ABSTRACTThispaperhasmadedetaileddiscussiononrestrictivefactorsanddificultpointsinmeasurementofge...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俊 贾世民 王金霞 李振藩 朱宗元 刘琦圣
作者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测定了农业科技进步对乌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0-1992年为18.6%,而1987-1992年进展较大为21.51%;在科技进步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化肥,良种占47.6%;对200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预测期望值为36%-43%。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桂庭 朱希刚 曹世杰 黄仁
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在提高经济效益前提下工农业年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增长战略任务。1978年以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农村各项政策,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为探索如何翻番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为了研究农业经济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我们对江苏省徐州和淮阴地区及安徽省宿县地区近几年的农业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三个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南部,基本条件比较接近。在1978—1984年间,农业经济以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宗兵 张旭祥
运用 C— D生产函数法 ,对 1980— 1999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度 ,结果表明 :科技进步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子 ,进一步预测“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 4 5 % ,并提出了实现 4 5 %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科技进步 贡献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新 刘德学
利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28个省区1982、1992和2005年的效率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将劳均产出变化分解为效率的贡献和投入要素的贡献,结果发现,放松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假设增加了投入要素对地区劳均产出差别的贡献。此外,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区劳均产出存在差距的原因,重新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假设,以适宜技术理论为依据,将技术进步内生为投入要素的函数,并将劳均产出分解为投入要素、效率和技术进步的贡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三者都是我国地区劳均产出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地区收入差距 要素积累 效率 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扬 吴鸣然 吴兆丹
基于1990—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函数(VD)揭示中国农业资本投入、劳动力数量、机械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度与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农业"资本-人口-技术-经济"四系统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此外,现阶段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对投资有着较大的依赖,而劳动力与机械化水平的贡献程度相对较低,中国农业经济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粗放型发展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杰 王新宇
研究一个行业内各独立单元生产效率评价的方法发展较快,目前,生产效率的测度方法包括两大类:一种是参数方法,包括计量经济学方法和随机边界法;另一种是非参数方法,包括数据包络分析和指数法。目前对于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同样也是从上面两种方法进行的,大多数采用DEA方法来描述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状况,但是这些描述基本上是静态的。本文运用DEA和指数相结合的曼奎斯特生产效率指数来对我国西部区域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比较静态和动态变化的实证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文举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将1990~2004年间中国各省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成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所引致的变化三个部分,分析了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相对趋同测试探讨了中国地区差距的演化历程及其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都促进了中国各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资本深化的贡献最大;中国省际劳动生产率增长差距在此期间显著地扩大了,其中,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是其主要原因,而技术效率和资本深化的省际差异却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志颖 李岩
基于我国31个省域2000—2022年的面板数据,将农业技术进步划分为机械型、生物化学型和专利型,采用个体和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机械型、生物化学型与专利型农业技术进步均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其中生物化学型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大于机械型农业技术进步,而机械型农业技术进步又优于专利型农业技术进步,且专利型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显著性较低。最后,文章从深化机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生物化学型农业技术的可持续性、加强专利型农业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我国高水平农业技术的应用发展和推动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农业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敬,王定祥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