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8)
2023(13048)
2022(11240)
2021(10474)
2020(9055)
2019(20693)
2018(20576)
2017(39901)
2016(22171)
2015(25268)
2014(25677)
2013(25091)
2012(23638)
2011(21513)
2010(22316)
2009(20647)
2008(20687)
2007(19005)
2006(16629)
2005(14804)
作者
(67412)
(56442)
(56437)
(53676)
(36132)
(27047)
(25775)
(22056)
(21230)
(20610)
(19279)
(19110)
(18257)
(18022)
(17813)
(17632)
(17277)
(16841)
(16574)
(16271)
(14219)
(14174)
(14053)
(12920)
(12851)
(12653)
(12605)
(12594)
(11535)
(11476)
学科
(94170)
经济(94091)
管理(63800)
(61382)
(49505)
企业(49505)
方法(44107)
数学(39297)
数学方法(38584)
(26117)
中国(23208)
(21715)
(20824)
地方(20779)
业经(18531)
(17941)
贸易(17936)
技术(17807)
(17400)
农业(17256)
(16021)
理论(15653)
(14101)
环境(14007)
(13953)
银行(13903)
(13478)
(13330)
金融(13326)
(13237)
机构
学院(327639)
大学(324811)
(130693)
经济(127691)
管理(123352)
研究(113590)
理学(105955)
理学院(104671)
管理学(102287)
管理学院(101675)
中国(84863)
科学(73422)
(69978)
(60264)
(59163)
(58837)
研究所(55008)
中心(52155)
(51398)
业大(50911)
农业(46940)
财经(46379)
(44339)
北京(44146)
师范(43880)
(41832)
(40881)
(40805)
经济学(39265)
技术(38199)
基金
项目(216302)
科学(168995)
研究(155401)
基金(154156)
(135870)
国家(134793)
科学基金(113961)
社会(94897)
社会科(89884)
社会科学(89856)
(86505)
基金项目(80395)
自然(75541)
自然科(73785)
自然科学(73761)
(73551)
教育(73144)
自然科学基金(72395)
资助(65238)
编号(64307)
成果(52917)
重点(49939)
(47508)
(47289)
课题(45759)
(44878)
创新(42072)
科研(41566)
计划(40800)
教育部(39562)
期刊
(143387)
经济(143387)
研究(91707)
中国(64021)
学报(53403)
(52903)
科学(49569)
(45120)
管理(44282)
大学(39352)
教育(38590)
学学(37081)
农业(36118)
技术(33108)
(28934)
金融(28934)
业经(23293)
经济研究(22882)
财经(22211)
(19925)
(19093)
问题(18475)
统计(18291)
技术经济(18260)
(16796)
(16204)
科技(16005)
资源(15672)
图书(15665)
(15617)
共检索到484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吝加  曾维华  刘哲  吴昊  
针对目前在技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的现状,引入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建立技术政策需求分析模型;并应用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在综述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政策实施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列表对比分析,最终得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政策需求,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顺利实现提供政策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光清  郭沛阳  
首先介绍了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的存在使新技术难以取代原有技术,以及导致新技术投资量不足的原因,进而说明了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实施技术政策的必要性;再次,按照技术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针对不同阶段的技术政策建议;最后,总结了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和灵活性等政策的实施要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克  王灿  陈吉宁  
技术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对技术变化的模拟和分析能够识别技术变化的作用,在评估减排成本以及确定减排目标时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早期的气候政策模型通常将技术变化视为非经济的外生变量,因而无法对技术变化的起因和效果做深入分析。近年来的气候政策模型则开始逐渐利用内生方法模拟技术变化。在介绍内生技术变化的概念及与传统的外生技术变化的区别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和评述研发投入和技术学习这两种主要的内生技术变化模拟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气候政策模型中得到应用。但是现有建模方法无法表征技术变化过程中的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因而传统的建模方法需要扩展到一个更为综合的框架并需要更坚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凤魁  王文涛  刘燕华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领域之一,任何程度的气候变化都会给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在的或显著的影响,而提高适应能力是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对策。气候变化对农业领域的主要影响包括: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农业生产所需的热量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延长了气候生长季,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产生影响;气候变化使我国的种植制度和农业布局发生改变,导致种植区和种植制度分界线北移;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气候变化还对农业旱涝及病虫害等气候灾害及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中国幅员辽阔,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领域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开展适应措施与对策研究已成为农业领域科学应对...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媛媛  姚恩建  徐洪磊  黄全胜  吴睿  王人洁  
交通运输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行业之一。中国交通运输领域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交通运输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手段措施、基础能力等还存在一些不足。该文从减缓和适应2个角度出发,梳理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的政策与行动,分析了中国交通运输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基础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交通运输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总体策略和路径,以及提升中国交通运输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思路和建议,以支撑交通运输领域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金荷  姚愉芳  
由于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的复杂性,本文在分析当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模型的两种建模方法——top-down和bottom-up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混合型经济-能源系统模型的必要性,并强调掌握模型的自主权在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方面的重要性,最后给出了模型的开发目标和开发思路。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汪阳洁   王嘉权   李杨扬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国际社会呼吁严格控制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投资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基于期权价值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企业依据产出水平应对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节能减排投资决策规则。首先给出了一个传统的企业投资决策规则;然后在期权价值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不确定性产出模型,并分别基于不同的减排成本函数形式,推导出新的企业最优减排项目投资规则;最后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和社会贴现率等因素对企业最优投资时点的影响及企业投资期权价值的动态变化路径,验证了该投资规则的适用性。本研究设计的企业最优适应性投资规则考虑了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和贴现率,可以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哲  曾维华  赵吝加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访谈、行业调研和业内访谈等方式,以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收集和整理重点行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政策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已实施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政策的实施情况;收集案例,系统归纳总结国内外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政策实施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分析国内外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政策研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差距,提出我国的技术政策需求;进一步,在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政策需求系统调研基础上,研究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惠民  马丽  齐晔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过程具有明显的自上而下特征,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过程则呈现出自下而上的特点。中美之所以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变化政策过程,主要原因在于两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不同。中国集中式民主使中央政府具有绝对的政治权威,中央政府的决策能够迅速地传递到各级政府并得以实施。作为一个代议制国家,美国中央政府的决策受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较大,立法过程更为复杂和漫长。在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下,中国的地方政府更关心经济增长;美国的经济已经高度发达,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心程度更高,同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环境立法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这导致美国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自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美国的应对...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谢海生  庄贵阳  
建筑领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其路径选择将决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成败。当前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有三种路径,即"A路径"、"E路径"和"B路径",但三种路径都不符合当下中国国情。基于此,探索适宜中国国情的"C路径",并从建筑发展阶段、原则、视角、消费和供给几个方面来表述"C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哥本哈根协议》的艰难谈判,关于发展权与排放权的讨论不断升级,也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的迅速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实施节能减排、参与国际合作的必然选择。虽然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何为低碳经济,如何从传统的依赖化石能源的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需要从低碳经济的概念、评价方法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此,环保部设立了"低碳经济模型开发及其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应用"这一公益性专题研究项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莉  
2013年6月美国公布的《总统气候行动计划》可视作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的一次调整和升级,本文针对此次美国气候变化政策调整的内容、特点、背景、原因及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转型、温室气体减排、领导人的政治意愿、民意支持、外部形势等方面的变化是美国气候政策调整的主要推动因素,调整后的美国气候变化政策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分散走向集中,从模糊走向清晰。此次调整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乃至全球气候治理都将产生影响。论文最后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发展战略、企业低碳转型、参与国际谈判和国际相关标准制定以及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点点  
气候变化经济学是新古典经济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分支。它运用外部性内部化方法,将气候变化影响纳入长期经济增长动态模型,由此得到“最优”的经济增长与气候变化路径。然而,最优解中的全球升温路径显著高于《巴黎协定》目标,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弱减排政策提供了所谓的理论支持。这一模型结果的生成并非基于数学模型的“科学性”,而是基于模型与参数的设定偏好,这些设定与偏好反映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新古典缺陷,即成本—效益分析下的机械论思维和外部性内部化方法的局限。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应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出发,设置全面的气候变化控制目标和实施方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全球气候治理最广泛的共同力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家华  郑艳  
适应气候变化与发展议题密切相关,这也使得适应成为一个过于宽泛的命题,影响了对适应内涵的理解。首先,本文基于国内外对适应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分析框架,即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应需求,区分增量型适应和发展型适应,并通过工程性适应、技术性适应和制度性适应三种适应手段增强适应能力。增量型适应是指在系统现有基础上考虑新增风险所需的增量投入,这种适应所针对的是发展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仅仅需要应对新增的气候风险所需的适应活动;发展型适应是指由于发展水平滞后,使得系统应对常规风险的能力和投入不足,需要协同考虑发展需求及新增的气候风险。其次,分析了适应的四个基本步骤,即:①评估气候风险及脆弱性;②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