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7)
- 2023(14101)
- 2022(12402)
- 2021(11680)
- 2020(9831)
- 2019(22395)
- 2018(22629)
- 2017(42457)
- 2016(23016)
- 2015(26000)
- 2014(25616)
- 2013(24971)
- 2012(22882)
- 2011(20633)
- 2010(20744)
- 2009(18929)
- 2008(18084)
- 2007(15903)
- 2006(13815)
- 2005(12175)
- 学科
- 济(88391)
- 经济(88291)
- 管理(66554)
- 业(65723)
- 企(55491)
- 企业(55491)
- 方法(38830)
- 数学(32527)
- 数学方法(32120)
- 农(23872)
- 中国(23265)
- 财(20615)
- 技术(20555)
- 业经(20230)
- 贸(18896)
- 贸易(18884)
- 学(18697)
- 易(18392)
- 地方(17624)
- 理论(16597)
- 农业(16358)
- 制(15561)
- 和(14989)
- 融(14004)
- 金融(14002)
- 教育(13684)
- 银(13627)
- 银行(13584)
- 环境(13295)
- 务(13161)
- 机构
- 大学(321052)
- 学院(319946)
- 管理(127403)
- 济(124716)
- 经济(121848)
- 理学(110245)
- 理学院(109051)
- 研究(107401)
- 管理学(107254)
- 管理学院(106664)
- 中国(77881)
- 京(68444)
- 科学(65755)
- 财(54567)
- 所(53376)
- 研究所(48696)
- 农(48639)
- 中心(47871)
- 业大(46540)
- 江(45780)
- 范(44311)
- 财经(44014)
- 师范(43949)
- 北京(43564)
- 经(39986)
- 院(39228)
- 州(37997)
- 农业(37853)
- 技术(36479)
- 经济学(35859)
- 基金
- 项目(217666)
- 科学(170547)
- 研究(164230)
- 基金(155131)
- 家(133911)
- 国家(132775)
- 科学基金(113684)
- 社会(100730)
- 社会科(95311)
- 社会科学(95287)
- 省(85510)
- 基金项目(82152)
- 教育(76211)
- 自然(72729)
- 划(72073)
- 自然科(71019)
- 自然科学(71004)
- 自然科学基金(69715)
- 编号(69257)
- 资助(63525)
- 成果(56951)
- 重点(48664)
- 部(47933)
- 课题(47648)
- 发(46867)
- 创(46431)
- 创新(43172)
- 项目编号(43114)
- 教育部(41291)
- 科研(40935)
- 期刊
- 济(137896)
- 经济(137896)
- 研究(94610)
- 中国(61210)
- 学报(47316)
- 管理(47110)
- 科学(44942)
- 农(44516)
- 教育(43835)
- 财(39438)
- 大学(36054)
- 学学(33370)
- 农业(31833)
- 技术(30350)
- 融(25955)
- 金融(25955)
- 业经(23298)
- 经济研究(21532)
- 财经(20068)
- 图书(19361)
- 科技(18318)
- 问题(17494)
- 经(17122)
- 业(16781)
- 坛(16571)
- 论坛(16571)
- 技术经济(16244)
- 国际(15858)
- 贸(15768)
- 理论(15443)
共检索到469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雯 鲍悦华
技术政治时代背景下,国际竞争焦点围绕技术权力的争夺、布局和秩序构建展开,国际科技合作的驱动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主要国家战略转向态势明显。本文以技术政治时代的重要特征作为变革动因,选取中国和美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作为比较研究对象,采用“目标-理念-路径”分析框架对两国在战略目标、战略理念、实施路径上的转变方向进行对比,接着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从总体发展态势、主导地位变迁、合作网络演化3个维度进一步开展量化验证和具体分析。战略转向趋势的多维度对比结果表明:(1)技术政治时代下中美战略布局呈现差异化走向,美国以排他性多边主义框架为核心的“技术联盟”战略逐步形成,中国则以“开放创新”为核心理念,由参与全球创新转向引领全球创新;(2)中国在时代变局中所受影响更为明显,析出的合作需求还未得到充分转移和补充;(3)中国在国际科技合作能级和利用国外科研资金方面尚有提升空间;(4)在共同关注的全球性挑战议题上,中美仍有持续合作空间。在此基础上,从战略层、战术层、操作层提出启示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甄树宁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推进,深刻影响着我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之间、乃至全球范围内众多国家之间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并将带来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新一轮创新。在新形势下,我国科技活动的各类主体,有必要深刻理解"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要求,在坚持已有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有利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达成旨在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强 陈凤娟
在中美科技合作中,美国主要从维护其全球领袖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服务战略目标以及坚持利益诉求等角度出发,思考并布局对华科技合作。鉴于此,论文分别从战略与战术层面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中国政府能够更好地把握中美科技合作。在战略层面,中国应加强全局统筹,实现对国家利益的全局支撑;同时促进各个层面行动与目标的一致性,实现科技合作行动与国家战略的深度对应。在战术层面,中国应加强科研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把握中美科技合作的自主权;为本土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美人才交流,提高两国人才素质。
关键词:
中美 科技合作 战略分析 思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于江波
中国东北是联系东北亚区域的重要地区,多年来对韩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三省外向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使在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时候,东北地区对韩经贸科技合作热情依旧不减,并将加强对韩合作作为推动经济走出低谷的助推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倪健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科学研究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本文分析了科技革命的新趋势、新特点赋予国际科技合作的新内涵、新方式,以及当前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大科学 国际科技合作 创新 管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方能 封颖
文章从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入手,论述能源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型,探讨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对清洁能源问题的认识的主要差异。随后,着重提出制定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战略的构想,从顶层设计和具体设想两个层面阐述了加强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清洁能源 国际科技合作 国家战略 中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伊彤
近年来,国际技术转移与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日趋相互渗透,对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对近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成效进行总结以及对今后的政策重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中欧科技合作为例,对我国当前国际科技合作中技术转移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转移 国际科技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蕊 胡维佳
本文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评估实践为基础,尝试归纳出国际科技合作的评估方法论,包括评估关键问题、评估方法和评估逻辑模型。希望对今后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评估活动有所启示。
关键词:
国际科技合作 评估 方法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强 周兰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根据国家总体外交的要求和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可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政治化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转型期功利主义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新时代创新驱动型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统观新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既艰难曲折又充满生机和活力,有着特定的发展战略取向:从单一的零散合作转变为多元的统筹集成,从强调“国际主义”转变为合作共享、互利共赢,从跟踪型合作转变为互补型合作再到牵头组织型合作,从以“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可见,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必须配合国家的外交政策,遵循平等互利、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多渠道、多形式,重视技贸结合,注重实效。
关键词:
新中国 国际科技合作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如烟
本文研究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和政策的演变历程。按照时间,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和政策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5年的恢复阶段,1985-2000年的全面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的互利共赢阶段。本文描述了每个阶段的背景、政策特点以及政策演变的原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葆铮
随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深入发展,知识产权问题日显突出。为此,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对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本文通过调研我国有关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技计划管理单位、科研院所、大学、企业对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外对知识产权管理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并提出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中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本文系统阐述了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同时,展望了中欧科技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中欧科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
关键词:
科技 战略 中欧 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路蒙佳
2021年,欧盟开始实施第九期框架计划,即“地平线欧洲”计划。本文介绍了“地平线欧洲”计划反映出的欧盟科技创新未来关键战略方向和对外科技合作原则,从高科技产品贸易、合作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合作等多个维度分析中国与欧盟的科技合作现状与重点合作领域,探讨欧盟科技创新战略变化对中欧科技合作的可能影响,并对新的国际形势下如何推进未来中欧科技合作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建民
作为制订国家政策的潜在意识与历史文化情结,战略文化是影响日本科技发展与中日科技合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日本战略文化中的等级观念与危机意识,对日本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离开对日本战略文化的分析,就无法准确把握中日科技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关键词:
战略文化 科技发展 科技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林娴岚
大科学是人类开拓知识前沿和解决重大问题的手段,而国际大科学合作则是冷战时期大国科技竞争的产物。在传统大国科技竞争视域下,一国竞争地位影响其在国际大科学合作中的战略选择。国际科技领先国家会首选由本国牵头的国际大科学合作模式,领先地位受冲击后退而寻求多国共建模式,并以保守姿态参与其中。非领先国家则首选多国共建类合作模式,以开放式参与提升自身科技实力,实现地位跃升后尝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合作。当前,大科学的时代内核已由以军用为主转为民用为主,各国参与国际大科学合作的动机不再拘泥于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国家战略需求,而更多转向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全球共性需求。在此背景下,面对固守零和式竞争逻辑的美国在国际大科学合作中有限参与和对中国施压,中国不能陷入传统大国科技竞争模式的窠臼,而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互利共赢理念,不断拓展国际大科学合作空间,与更多国家携手探寻大科学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合作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