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2)
2023(8180)
2022(6793)
2021(6551)
2020(5090)
2019(11472)
2018(11515)
2017(19335)
2016(11636)
2015(13293)
2014(13452)
2013(11726)
2012(10487)
2011(9664)
2010(10192)
2009(8790)
2008(8259)
2007(7603)
2006(6645)
2005(6026)
作者
(28548)
(23638)
(23310)
(22352)
(15016)
(11202)
(10742)
(9081)
(9051)
(8647)
(7900)
(7770)
(7477)
(7380)
(7272)
(7265)
(7209)
(7140)
(6969)
(6680)
(6213)
(5904)
(5724)
(5650)
(5436)
(5354)
(5148)
(5147)
(4793)
(4712)
学科
(31341)
经济(31308)
管理(29676)
(26558)
(23439)
企业(23439)
教育(21339)
中国(15713)
技术(14501)
理论(14371)
方法(12847)
教学(11758)
(10087)
数学(9750)
(9517)
数学方法(9514)
业经(8426)
(7936)
技术管理(6707)
学法(6661)
教学法(6661)
(6502)
贸易(6499)
(6460)
(6301)
农业(6293)
(5864)
学理(5812)
学理论(5812)
发展(5581)
机构
学院(151080)
大学(146807)
研究(49934)
管理(48698)
(48152)
经济(46751)
理学(41595)
理学院(41055)
管理学(40103)
管理学院(39802)
教育(33110)
(32526)
(31421)
师范(31245)
中国(29706)
科学(29520)
技术(28288)
职业(27710)
师范大学(25293)
(24567)
(24180)
(22403)
研究所(21937)
中心(21647)
北京(21083)
(19964)
职业技术(19640)
技术学院(18990)
业大(18230)
(18106)
基金
项目(95157)
研究(82530)
科学(76014)
基金(61530)
(51755)
国家(51115)
教育(48823)
社会(47029)
社会科(44193)
社会科学(44184)
科学基金(43516)
(41833)
编号(39611)
(36147)
成果(34247)
课题(31332)
基金项目(31105)
(27886)
自然(24775)
自然科(24209)
自然科学(24206)
资助(24154)
自然科学基金(23721)
项目编号(23714)
重点(23651)
规划(23340)
(22062)
(21965)
(21653)
(21623)
期刊
教育(63189)
(54218)
经济(54218)
研究(52248)
中国(41765)
技术(23900)
职业(20578)
学报(18303)
(18098)
管理(18009)
科学(17249)
(16220)
大学(15108)
技术教育(13587)
职业技术(13587)
职业技术教育(13587)
学学(12351)
农业(11725)
(11503)
论坛(11503)
业经(9635)
经济研究(8939)
财经(8622)
图书(8057)
(7651)
(7650)
金融(7650)
(7495)
科技(7483)
技术经济(7098)
共检索到231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向阳  
高职教育在专注于培育"技术人"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意义和价值层面的审视。笔者从技术批判理论出发,揭示高职教育为什么要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同时,这也为构建高职教育通识课程的理论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高职通识课程应建立平行式模块化通识课程架构,这种架构以专业技术为核心不断向外辐射,呈现出科技、伦理、人文等面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丽花  刘立新  
分析了高职教育下通识教育的内容和其研究的必要性,对如何构建通识教育的课程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看法和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杨勇  
文章认为按照高职教育培养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逻辑,至少包含了这样3个假设。假设1:高技能人才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假设2:高职教育能够培养高技能人才;假设3: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需求是合理的。在对这三个命题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高职教育发展要与经济制度改革齐头并进,要寻求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内生性需求,要跳出经济功能的阈限。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琳达·卡斯塔内达  本·威廉森  肖俊洪  
本文是《教育研究新方法期刊》(Journal of New Approache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教育技术研究‘非常规’路径:创新概念和方法”专题的“编者按”,但又有别于一般的“编者按”。本期专题重点推介从批判性、复杂性和社会科学角度研究教育技术的新方向。本文作为一个“引言”主要阐述与教育和技术的研究相关的两个主要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近年来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焦点,即教育技术的强势新参与者、教育技术应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以及新的技术性能和我们必须掌握与之相适应的专门知识;第二个方面是与批判性研究处于变化中的教育技术领域相适应的各种创新概念、理论和方法,把研究重点从教育技术的效果扩展到教育技术赖以出现并影响实践、教育机构与系统的动态和社会物质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集成。文章强调必须更加重视采用复杂性、关系性和细致入微的方法开展批判性教育技术研究,把教育技术看作是与社会融为一体的与人类实践密不可分且盘根错节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技术环境中的。文章最后呼吁研究者集成新方法和新理论对教育技术开展批判性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志强  
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通常包括"相互融通"、"培养理性"、"守护大学精神"三层基本涵义,"通识教育"是构成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核心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应是其基本宗旨之一。时下,一些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存在着若干困境,为此,高职院校要走出观念上的误区,积极开发精品的通识课程,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文化素养,走通识式的道德教育,推进人文校园建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定荣  
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兴起和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反映了西方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教育民主与公正的危机与要求,在理论来源上受到了威廉斯的文化选择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论的影响。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主张把课程改革作为文化再生产的政治斗争实践;课程改革的动力来自对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抵抗;课程改革权力主体应从统治者转移到被压迫者;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应揭露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对课程改革实践者进行启蒙;课程改革活动应通过批判性实践来对不舍理的社会结构进行颠覆或重组。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对课程现代化改革实践具有警示和启示作用,理论上有创新,但是,其对课程改革实践和理论的性质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效飞  郝志军  
传统课程管理的弊端在实践中催生出批判教育理论下的课程领导共同体,这在当前教育标准化驱动的复杂教育语脉下有其积极的合理性。批判教育理论下的课程领导共同体秉持批判路线和平等对话取向,将学生等边缘化群体纳入课程领导实践,在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上有着鲜明的特征。批判教育理论下的课程领导共同体不仅需要在不同课程利益攸关者间共谋,还要重点考量被边缘化的学生群体的积极力量,其形成和发展可以通过经验合作、话语批判、情境实践和文化互动等路径,对我国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鲍贤杰  
在高职院校中科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对于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必须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从遵循高职院校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使课程建设与环境优化相互渗透,综合体现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高效而科学的课程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兴富  张小军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始终是推进高职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识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高职学生先进的课程计划应是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坚持通识教育课程的构建要树立全人教育观、彰显文化功能、以学生为根本、评价开放多元、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原则;汲取国内外通识教育的实践经验;建立认知结构合理、文理渗透融合、公共基础奠基、体现职业素养、适应社会生活、人化校园环境的高职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杨琼  
在通识教育视域下,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方面还面临着院校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学生层面的诸多问题。为此,针对高职院校层面的问题,高职院校还需建立通识课程教学指导中心,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强化资金投入与监管能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评价机制;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层面的问题,高职教师还需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层面的问题,高职学生还需关注通识课程,掌握学习方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迈克尔·阿普尔  韦恩·欧  阎光才  
究竟如何理解英美的批判教育学思潮,尤其是近年来其阵营内部存在纷纷攘攘、似大有碎片化的趋势,本刊特约请当代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界知名学者、教育思想家阿普尔教授,加州州立大学助理教授韦恩·欧,对批判教育学的历史、目前内部不同取向间的分歧以及在当代保守主义复兴语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予以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批判教育学对于中国教育学界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历史缘起、理论全貌和时代境遇,我们少有系统和整体的关注。本文之于我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可略补此憾,更重要的是,它会启发我们反思,在中国时下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我们的教育、政治、文化和经济内涵是什么?教育在社会的现实变革、社会的发展远景中,究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扬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不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文章以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对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芒  
教育技术领域如果接受"工具理性"的统治,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工具理性"带给人们的是肤浅和盲从。技术与目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目的理性"应该得到张扬。教育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技术问题不可能只依靠技术手段来解决。学习是人的活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教学活动本身,而不能过于依赖实体技术。人的思想、经验、意志、道德等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戎庭伟  
批判教育学的权力批判,沦为一种再生产与抵制话语的强迫重复现象。这种误区根源于他们试图从权力外部入手、寻求客观知识进行抵制的思路,没有正确识别当前教育权力的多元构成特点,以及权力与主体之间的共构关系。福柯式微观权力分析发现,教育权力由国家、地方、教师、儿童等多元矛盾性主体偶然性构成,其目的在于生产儿童。这些特征决定了有效的权力批判必须从权力关系内部入手、发挥批判者自身的觉悟意识,以自身主体性的分析为内容而展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制度性知识代表了特定社会对下一代进行文化教育和价值引导的基本规范,由此具备了进入课程内容的合法性基础。然而,制度性知识要发挥其教育功能。必须在课程设计中接受合理性的批判,即考察它是否与学生的经验建立关联从而使其对学生具有意义,这是当代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以"制度性知识与学习者的意义关系"为核心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观,在处理制度性知识与课程的关系时既考虑传统教育所强调的"传递——接受"的认知关系,也充分关注"对话——理解"的意义关系,在课程设计中彰显人的生命体验和存在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