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55)
- 2023(18631)
- 2022(15835)
- 2021(14504)
- 2020(12047)
- 2019(26976)
- 2018(26779)
- 2017(51834)
- 2016(27918)
- 2015(31147)
- 2014(30661)
- 2013(30583)
- 2012(27816)
- 2011(25003)
- 2010(25032)
- 2009(23223)
- 2008(22465)
- 2007(20130)
- 2006(17829)
- 2005(15650)
- 学科
- 济(119409)
- 经济(119274)
- 业(105307)
- 管理(91707)
- 企(86856)
- 企业(86856)
- 方法(51697)
- 农(49234)
- 数学(41870)
- 数学方法(41469)
- 业经(35479)
- 财(34154)
- 农业(32870)
- 中国(29699)
- 地方(24439)
- 贸(23969)
- 贸易(23958)
- 技术(23708)
- 易(23357)
- 务(23077)
- 财务(23006)
- 财务管理(22975)
- 制(22352)
- 学(22081)
- 企业财务(21733)
- 和(20735)
- 环境(20383)
- 理论(20305)
- 划(19272)
- 策(18277)
- 机构
- 学院(401367)
- 大学(394422)
- 济(165894)
- 管理(163842)
- 经济(162610)
- 理学(142007)
- 理学院(140579)
- 管理学(138481)
- 管理学院(137752)
- 研究(128042)
- 中国(98547)
- 京(82416)
- 科学(78508)
- 农(74318)
- 财(73987)
- 所(63109)
- 业大(62108)
- 江(59763)
- 财经(59619)
- 中心(59239)
- 研究所(57268)
- 农业(57061)
- 经(54340)
- 北京(50976)
- 范(50390)
- 师范(49978)
- 经济学(49455)
- 州(47777)
- 院(46393)
- 经济学院(45014)
- 基金
- 项目(273790)
- 科学(217650)
- 研究(203647)
- 基金(199920)
- 家(172869)
- 国家(171321)
- 科学基金(149086)
- 社会(130954)
- 社会科(123973)
- 社会科学(123945)
- 省(108313)
- 基金项目(106396)
- 自然(95421)
- 自然科(93219)
- 自然科学(93202)
- 教育(91755)
- 自然科学基金(91542)
- 划(89061)
- 编号(83927)
- 资助(80413)
- 成果(65627)
- 重点(60648)
- 部(60454)
- 发(59832)
- 创(58902)
- 课题(56049)
- 创新(54496)
- 国家社会(54060)
- 教育部(51969)
- 人文(51922)
- 期刊
- 济(186774)
- 经济(186774)
- 研究(113948)
- 中国(73649)
- 农(72902)
- 管理(60646)
- 学报(59292)
- 财(57292)
- 科学(57049)
- 农业(49596)
- 大学(45834)
- 学学(43606)
- 教育(39594)
- 技术(36866)
- 业经(36332)
- 融(35072)
- 金融(35072)
- 财经(28571)
- 经济研究(27900)
- 业(25744)
- 问题(25007)
- 经(24559)
- 技术经济(22137)
- 科技(19888)
- 现代(19247)
- 版(19085)
- 商业(18884)
- 贸(18268)
- 理论(18004)
- 世界(17873)
共检索到584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艳秋 成雪莹 王芳
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减排的重要途经,如何通过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带动全国整体农业减排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2009-2017年省域数据,分别从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和潜力两方面测度农业技术进步,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区域溢出的影响和技术溢出的可能渠道。结论显示,“同群效应”引起各省份农业碳减排的直接互动;“学习效应”和“涓滴效应”带来区域间农业技术扩散,引起农业碳减排的间接互动;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更可能在农业经济发展相近的地区间发生。最后,从制定区域协同减排政策、增强农业技术溢出、加强地区经济联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科学引导区域间农业技术溢出、实现农业合作减排奠定基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艳秋 成雪莹 王芳
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减排的重要途经,如何通过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带动全国整体农业减排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2009-2017年省域数据,分别从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和潜力两方面测度农业技术进步,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区域溢出的影响和技术溢出的可能渠道。结论显示,“同群效应”引起各省份农业碳减排的直接互动;“学习效应”和“涓滴效应”带来区域间农业技术扩散,引起农业碳减排的间接互动;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更可能在农业经济发展相近的地区间发生。最后,从制定区域协同减排政策、增强农业技术溢出、加强地区经济联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科学引导区域间农业技术溢出、实现农业合作减排奠定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熊义杰
本文针对目前流行的技术溢出效应概念的局限性,指出溢出效应应该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即应该等于要素的扩散与聚集的差。同时根据技术溢出与载体的不可分性,指出溢出效应不是单一形式的简单溢出,其表现形式包括人员形式、资本形式、文化形式三种不同形式的溢出,进而从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出发阐述了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技术扩散 溢出效应 聚集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勋 乔坤元
本文在一个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下,将经济互动分解为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并利用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估计中国区域间经济互动的来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间经济互动主要来自知识溢出,然而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知识溢出率仍然偏低,区域间经济互动性较弱。本文认为,加强专利技术的保护有利于增强技术扩散效应,促进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则有利于提高中国整体上的区域间经济互动。
关键词:
区域间经济互动 知识溢出 技术扩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慈生
知识创新的本质特征是通过组织内部知识的积累,促进知识创新,再将创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本文根据知识的基本特性,建立了知识溢出效应的平均化模型,分析了知识溢出平均化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知识溢出特别是同行业间的知识溢出可显著地提高知识创新的社会效益,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非常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伟华 祁春节 聂飞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利用1994—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农投入影响农业碳排放总量的技术进步溢出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省级层面的农业碳排放总量、财政支农投入与农业技术进步均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财政支农投入不仅对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还可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而抑制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3)中国省级农业碳排放总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省份通过财政支农投入促进技术进步,对本省份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4)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不仅能通过提高本省农业技术进步来抑制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增加,而且由于技术进步溢出机制的作用还会促使邻近省份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减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之洪
口碑营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元素,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理解消费者之间口碑行为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消费者口碑的溢出效应和扩散机制进行了新的诠释。
关键词:
口碑效应 溢出效应 社会资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琳琳 张俊飚 何可
[目的]发展低碳农业的核心在于全面提高农业碳生产率,而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碳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方法]文章以1997—2014年中国31省区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城镇化划分为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4个维度,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别探讨其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及差异。[结果]1997—2014年,中国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邻近省区间集聚分布特征明显。控制其他变量后,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碳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其中,人口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不利于当地农业碳生产率的提高,而土地城镇化则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邻近地区人口城镇化对本地区农业碳生产率存在间接的正向溢出效应,其他城镇化并无此效应。而在利用熵值法构建综合城镇化变量后,仍发现城镇化不利于农业碳生产率的改善。[结论]因此,制定区域农业碳减排及污染治理政策时,应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及要素配置的同时,强化空间综合治理与区域联动机制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进而实现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本文在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再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特征,并围绕其动态演进趋势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余者皆有小幅增加;农业碳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态势。第二,2019年农业碳排放量省际差异较大且以湖南居首北京最末,相比2005年有18个省份处于下降趋势;各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基于碳排放构成的差异可将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划分为7类不同的地区。第三,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省际差距有所扩大;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内部省际差距明显缩小而粮食主销区的情形相反。第四,农业碳排放受市场和政府两类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市场层面因素中,产业集聚水平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发展水平变量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增长而农业产业结构变量却起到了相反作用,但二者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政府层面因素中,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农业碳减排,农业公共投资却反之;同时,农业财政支持与农业公共投资都表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波动下降态势而省际差异明显;全国以及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演进特征不尽相同;产业集聚水平、农业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在影响农业碳排放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崔和瑞 赵天
双元理论要求现代化农业要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绿色农业应运而生。绿色农业发展的瓶颈是技术扩散不利,表现在技术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为此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扩散的政府-农民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加大对绿色生产的监督力度、减少农民的技术购买成本可实现绿色农业技术的有效扩散;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扩散循环机制,分别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提出促进绿色农业技术扩散的对策。
关键词:
绿色农业 双元理论 演化博弈 技术扩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红梅
提高农业技术需求是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传统社会资本和现代社会资本都有利于农业技术扩散,而转型期社会资本则对农业技术扩散有严重负面影响。在保留传统社会资本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构建现代社会资本势在必行,农民、农民自组织和政府都要积极行动起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嘉望 李博阳 杜强
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迫在眉睫,在信息溢出视角下深入探究中国区域试点碳市场间价格联动和风险溢出效应能够为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本文运用溢出指数模型对2014年6月19日至2021年5月31日中国七大试点碳市场间收益率和波动率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碳市场整体收益率溢出水平较低,平均溢出指数为10.30%,收益率溢出方向具有非对称性,北京和湖北碳市场具有较强的碳配额定价影响力;我国碳市场整体波动率溢出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溢出指数为17.40%,北京、天津和湖北碳市场是风险的净溢出者,上海、广东、深圳和重庆碳市场是风险的净接受者;碳市场收益率和波动率溢出指数具有时变性、波动性、不确定性和周期性,其中收益率溢出指数在15%~39%之间变动,每年6月履约期前后都会经历一次先上跳后下跌的周期性波动,波动率溢出指数在24%~69%之间变动,每年从履约期前到履约期后,呈现出“前峰—中谷—后峰”的“M”形周期性波动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越越
本文从低碳视角出发,借助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同时考虑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物流产业实际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考察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物流产业存在明显的空间竞争效应,相邻地区或交通网络可覆盖的相近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产生负向溢出;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会提高本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相邻地区存在负向抑制效应;能源、信息基础设施仅对本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对本地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在地区间也存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月季
本文以湖北武汉蔡甸区金鸡村的藜蒿产业发展为事实基础,以农户作为网络节点,采用WS模型搭建农户社会网络结构,基于农户选择倾向模型构建农户创新采纳决策规则,以金鸡村藜蒿种植扩散的实际数据对仿真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利用校准后模型的模拟数据分析农户社会网络结构对农户创新采纳决策与农业创新扩散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在社会网络结构中的位置对其创新信息获得时点存在显著影响,中心度越高的农户越早接触到农业创新相关信息,进而越早采纳农业创新;作为传播源,最初接受培训的农户对社会规范的服从度不仅对其自身决策有影响,对创新在社会网络中扩散的整体进程也存在显著影响;农户基于社会网络的互动是创新呈现非线性扩散的重要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叶堂林 李国梁 任绍铭 刘莹
有效盘活现有科技资源存量,提升区域创新扩散效应,对于确保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重点探究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能否有效提升创新扩散环节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城市群内部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下,区域一体化战略对提升吸收转化环节溢出效应的影响更显著。其作用机理表现为,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区域创新中介主体和知识产权保护主体发育,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使得区域内创新源具备科技成果输出意愿,降低创新策源地与创新腹地之间技术成果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性,进而提升科技成果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当前阶段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尚不能对基础研发投入环节的溢出效应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区域协同创新难以从基础研发投入环节打开局面的情况下,应该将政策发力点聚焦于科技成果吸收转化环节,尤其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中介发展生态。
关键词:
创新资源 区域一体化 创新扩散 京津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