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4)
2023(15585)
2022(13435)
2021(12517)
2020(10495)
2019(23603)
2018(23651)
2017(45512)
2016(24868)
2015(27593)
2014(27424)
2013(27358)
2012(24944)
2011(22507)
2010(22272)
2009(20281)
2008(19787)
2007(17506)
2006(15312)
2005(13080)
作者
(74970)
(62833)
(62057)
(59042)
(39476)
(30348)
(27984)
(24687)
(23645)
(22113)
(21321)
(21052)
(19853)
(19544)
(19295)
(19217)
(19040)
(18502)
(17952)
(17766)
(15965)
(15349)
(15215)
(14408)
(14116)
(14047)
(13943)
(13769)
(12723)
(12528)
学科
(97425)
经济(97312)
(76490)
管理(68439)
(54492)
企业(54492)
(48477)
方法(43986)
数学(38517)
数学方法(38129)
农业(32186)
业经(25209)
中国(24393)
(23270)
(22736)
技术(20288)
地方(19055)
(18391)
(18106)
贸易(18100)
(17637)
环境(15021)
理论(14771)
(14541)
(14497)
银行(14467)
财务(14430)
财务管理(14404)
(13750)
企业财务(13715)
机构
学院(354847)
大学(353224)
管理(140078)
(138673)
经济(135792)
理学(122951)
理学院(121601)
研究(120151)
管理学(119397)
管理学院(118780)
中国(87708)
(84247)
科学(79608)
(74136)
业大(65834)
农业(65791)
(62170)
(58660)
研究所(57402)
中心(55151)
(50982)
财经(48077)
北京(45718)
(45333)
师范(44743)
(44097)
(42433)
农业大学(41958)
(41177)
经济学(40267)
基金
项目(253375)
科学(197248)
基金(183294)
研究(178655)
(163375)
国家(162004)
科学基金(137172)
社会(112044)
社会科(105883)
社会科学(105852)
(100507)
基金项目(98642)
自然(91659)
自然科(89518)
自然科学(89491)
自然科学基金(87905)
(84379)
教育(80114)
资助(74231)
编号(72306)
重点(56616)
成果(56529)
(55036)
(54448)
(53264)
创新(49739)
科研(49041)
课题(48612)
计划(48480)
国家社会(46044)
期刊
(149544)
经济(149544)
研究(96176)
(83302)
学报(67558)
中国(65310)
科学(59067)
农业(56669)
大学(49977)
学学(47860)
管理(45737)
(41892)
教育(34037)
业经(30261)
技术(29861)
(29835)
金融(29835)
(27492)
财经(22426)
经济研究(22293)
问题(20822)
(20208)
科技(20202)
业大(19831)
(19052)
技术经济(17871)
图书(16589)
农业大学(16475)
理论(16166)
资源(15851)
共检索到501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晓敏  颜廷武  
农户的生态自觉性是确保秸秆还田技术长久实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河北、安徽、湖北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技术感知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自觉性意愿的影响,探讨农户对秸秆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57.23%的样本农户在没有政府监督和补贴时仍愿意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初步具备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样本农户对秸秆还田的环境福利感知较高,经济福利感知较低,86.8%的农户认为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保护环境,而只有53.04%的农户认为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增产增收。经济感知、感知易用性、村干部和技术员影响、文化程度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年龄、农业年收入有负向影响。因此,应多手段提高农户秸秆还田的经济感知,多渠道增强秸秆还田的技术易用性,多举措发挥村干部和技术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璐瑶  颜廷武  
[目的]研究揭示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方法]文章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湖北、河南2省177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分化水平下农户采纳意愿的差异性。[结果](1)社会信任、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社会信任主要通过感知利益间接作用于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其中介效应分为别为0.165和0.001;(3)从多群组分析结果来看,低水平分化和高垂直分化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烈。[结论]政府应构建农户高度信任的外部环境,提高农户多维度价值感知,针对不同分化水平的农户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以切实增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意愿,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万青   周颖   王立刚   刘玲洁   魏禾雅  
[目的]秸秆还田是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提高黑土地土壤肥力,推动农田固碳减排的重要绿色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技术应用者理应得到合理补偿。然而东北地区现行的秸秆还田补贴标准偏低,难以有效发挥政策激励作用。为提高秸秆还田补贴政策准确性,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应充分考虑以农户支付意愿作为秸秆还田补贴标准定价依据。[方法]文章基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24份调研数据,运用意愿价值评估法和双栏模型识别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测算农户技术支付水平。[结果](1)愿意支付秸秆还田技术费用的受访者占比67.41%,基于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受访样本愿意支付的额度平均值为316.14元/hm2;(2)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受文化程度、务农年限、机械成本、种子成本、还田作用、地权稳定性、信息渠道等因素影响,支付水平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另受化肥成本和生产经营贷款权影响;(3)基于双栏模型测算得出研究区农户秸秆还田技术支付水平为320.75元/hm2。[结论]政府需结合农户支付意愿优化秸秆还田补贴政策,建议给予哈尔滨郊区普通农户802.11元/hm2(53.47元/0.067hm2)补偿,应拓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调动农户技术应用积极性,促进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雪莲  张俊飚  何可  张露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是政府主推的一项绿色农业技术,探讨农户对这一技术的采纳意愿及驱动路径,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基于改进的MOA理论框架,根据湖北省3市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EM模型,分析了采纳动机、采纳机会、能力(抗风险能力、操作能力)、信任与农户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采纳动机对农户采纳意愿影响不显著,而采纳机会、操作能力、抗风险能力则对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整体效应分别为0.665、0.291、0.644,信任则具有间接效应,其大小为0.304。从跨组回归来看,随着家庭年收入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抗风险能力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逐渐增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颖  王立刚  张彦东  杜艳芹  甘寿文  王丽英  
秸秆还田是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绿色生产技术。农户作为秸秆还田技术的实际应用者,参与环境保护为公众带来生态福利,理应获得合理的补偿。现行的秸秆还田补贴政策,采用基于成本测度的补偿标准,低估了农户技术采纳的意愿,导致补偿标准过低,难以获得农户的响应。为了发挥补偿政策的激励作用,推动秸秆还田技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户支付意愿的视角,基于河北省徐水区301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探明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机理:教育年限、灌溉次数、问题求助、还田作用及WTP投标值占比等5个因子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费用的支付意愿,而劳动力比率与支付意愿呈负相关;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对数回归模型,测算得出徐水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为564.9元/hm~2。最后,提出秸秆还田技术生态补偿政策建议:一是给予普通农户420元/hm~2的补偿,相关人员6元/hm~2的报酬;二是建议设立单独的"补贴服务中心",负责补贴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三是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并针对老龄化家庭提供完善服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安芳  颜廷武  张丰翼  
[目的]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行为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步骤之一,文章以农户的政策认知作为中介变量,信息获取能力为调节变量,探究收入质量对农户自觉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作用路径。[方法]基于湖北省654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熵值法和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检验方法探讨收入质量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采纳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1)收入质量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于收入质量较低的农户,拥有高水平收入质量的农户更加自觉地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在收入质量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采纳行为的影响过程中,政策认知发挥着正向中介作用,信息获取能力正向调节收入质量通过政策认知影响农户自觉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间接效应。[结论]政府应该多措并举,促进农户收入水平高质量增长;强化政策宣传教育,提升农户生态环保认知;扩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信息整合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快实现农民富和农村美的协调统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基于388份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政策工具刺激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3种政策工具的刺激对总体样本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为进一步验证政策工具在不同地区刺激的影响效果,分别对样本中属于大西南(非平原)和华北平原两类地区农户采纳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监管约束与惩罚、信息诱导措施在两类地区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刺激农户采纳该技术;补贴激励措施在非平原地区中的影响不显著,未起到预期效果,而在平原地区中对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政府的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有正向影响,但补贴刺激未起到效果;对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其采纳行为受家庭贫困因素影响不明显,政府的补贴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监管约束机制下的惩罚措施反而抑制了其采纳行为倾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阿倩  罗小锋  
基于我国非农就业不断加深的现实背景,利用湖北省5个县(区)753份样本农户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实证,探讨了务农意愿对农户采纳有机肥技术的影响。研究表明:务农意愿对农户采纳有机肥技术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也即务农意愿越强的农户采纳有机肥技术的可能性越大。在具有务农意愿时,不同的规模调整预期也会导致农户有机肥技术采纳行为差异。有机肥技术采纳的概率会随着农户的预期规模缩小而降低,而预期规模增大时农户采纳有机肥技术的概率会增加。研究进一步发现,年龄较小、家庭收入较高、家庭劳动力较多、耕地面积较大的农户务农意愿对其采纳有机肥技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建议对农户进行差异化的技术培训和推广,优先考虑对相对规模种植户等主体进行有机肥推广应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阿倩  罗小锋  
基于我国非农就业不断加深的现实背景,利用湖北省5个县(区)753份样本农户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实证,探讨了务农意愿对农户采纳有机肥技术的影响。研究表明:务农意愿对农户采纳有机肥技术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也即务农意愿越强的农户采纳有机肥技术的可能性越大。在具有务农意愿时,不同的规模调整预期也会导致农户有机肥技术采纳行为差异。有机肥技术采纳的概率会随着农户的预期规模缩小而降低,而预期规模增大时农户采纳有机肥技术的概率会增加。研究进一步发现,年龄较小、家庭收入较高、家庭劳动力较多、耕地面积较大的农户务农意愿对其采纳有机肥技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建议对农户进行差异化的技术培训和推广,优先考虑对相对规模种植户等主体进行有机肥推广应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晓敏  颜廷武  
在能源结构变迁和农牧分离背景下,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对发展高质量生态农业、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湖北省4市(州)628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技术认知体系,并利用Logit模型分析技术认知、环境规制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认可度偏低,秸秆还田技术高昂的成本与不确定性是导致农户技术认可程度偏低的主要原因。(2)经济效益、技术易用性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本投入、技术适用性、技术风险则会显著抑制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3)处罚约束因具有强制性特点,利于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有序化,直接影响农户决策过程;而经济激励间接影响农户决策,在经济效益、技术风险影响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对此,应多措并举提高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认知水平,多方联动促进秸秆还田技术产学研用协同,精准识别政策受众和政策效果并分类施策,以有效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喻立凡   曹大宇   廖冰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南昌县水稻种植区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推动江西省水稻绿色种植。[方法]以江西省207个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有序Logistic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研究全产业链上生计资本、生态认知与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生计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产前、产中和产后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且生态认知在生计资本与农户产前、产中、产后技术采纳意愿中具有中介效应。在产前新品种技术上,交流农业信息频率、借贷难易程度、水稻排灌条件、水稻土壤肥力、村庄绿色生产氛围对其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产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上,健康状况、交流农业信息频率、经济条件、水稻土壤肥力、水稻排灌条件和村庄经济水平对其采纳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产后秸秆腐熟还田技术上,健康状况、借贷难易程度、经济条件、宽带网络满意度、房屋类型、水稻排灌条件和村庄经济水平对其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基于此,从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和强化生态认知两个方面提出加强农户水稻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业绿色技术推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丽丽  李谷成  
以湖北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为依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分析框架,借助Bootstrap自抽样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社会影响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农村社会网络中,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在劳动节约型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示范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纳条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农户对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采纳意愿,还能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户的采纳意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维军  颜廷武  
为实现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长效性,基于河南、湖北两省共1 102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回归模型,从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2个维度探究了社会支持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主动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社会支持促进农户主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农户主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还通过秸秆还田技术知识和认同感知的中介路径间接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主动采纳行为;2)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正向影响农户主动采纳行为;3)农户的健康状况会显著促进农户的主动采纳行为,土地块数对农户采纳行为的主动性具有抑制作用,相比河南省,湖北省农户主动实施秸秆还田行为的比例更高。因此,要提高农户秸秆还田技术主动采纳行为,需要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营造社会支持氛围,增强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农户支持获得感,宣传内容情理兼顾,提升农户认知水平,鼓励土地流转,增强农户机械化作业便利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