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4)
- 2023(4461)
- 2022(3607)
- 2021(3246)
- 2020(2683)
- 2019(5770)
- 2018(5613)
- 2017(10616)
- 2016(5578)
- 2015(5958)
- 2014(6101)
- 2013(5961)
- 2012(5514)
- 2011(4959)
- 2010(4911)
- 2009(4335)
- 2008(4332)
- 2007(3933)
- 2006(3298)
- 2005(3087)
- 学科
- 济(22844)
- 经济(22820)
- 业(22201)
- 管理(19768)
- 企(18793)
- 企业(18793)
- 技术(12250)
- 方法(11481)
- 数学(9947)
- 数学方法(9848)
- 技术管理(6812)
- 财(6102)
- 学(5774)
- 中国(5766)
- 农(5549)
- 业经(5020)
- 务(4329)
- 财务(4316)
- 财务管理(4308)
- 制(4277)
- 企业财务(4212)
- 理论(4198)
- 农业(4103)
- 银(3960)
- 银行(3948)
- 融(3877)
- 金融(3877)
- 贸(3851)
- 贸易(3851)
- 易(3787)
- 机构
- 大学(85047)
- 学院(84590)
- 济(34785)
- 经济(34102)
- 管理(32119)
- 研究(29745)
- 理学(28025)
- 理学院(27712)
- 管理学(27234)
- 管理学院(27059)
- 中国(20743)
- 科学(19244)
- 京(17459)
- 农(16171)
- 所(15472)
- 财(15398)
- 研究所(14313)
- 业大(14139)
- 中心(13562)
- 农业(12952)
- 财经(12843)
- 江(12429)
- 经(11867)
- 经济学(11180)
- 技术(10961)
- 院(10656)
- 北京(10652)
- 范(10487)
- 师范(10318)
- 经济学院(10165)
- 基金
- 项目(61041)
- 科学(48504)
- 基金(45321)
- 研究(41971)
- 家(41177)
- 国家(40895)
- 科学基金(34672)
- 社会(27411)
- 社会科(26176)
- 社会科学(26168)
- 基金项目(23894)
- 省(23722)
- 自然(23109)
- 自然科(22664)
- 自然科学(22658)
- 自然科学基金(22284)
- 划(20259)
- 教育(19628)
- 资助(18178)
- 编号(15146)
- 重点(14158)
- 创(13957)
- 部(13898)
- 创新(13152)
- 发(12758)
- 国家社会(12142)
- 性(11963)
- 计划(11877)
- 科研(11766)
- 成果(11765)
共检索到119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永宏
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外关于技术性失业的各种理论,确认技术进步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失业的观点,提出应通过对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和控制来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而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劳动力市场政策。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术性失业 补偿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华
在方法论领域,关于经济学是事实还是虚构,是科学还是意识形态的争论不绝于耳。本文通过分析正统经济学与非正统经济学两个阵营的论辩指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既需要经济学理论,也需要实证研究;经济学并非只有一种声音,兼听则明。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君
图书馆本质"虚构论"不仅在立论上缺乏逻辑依据,而且自身也具有明显的"虚构性";图书馆本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能主观"建构"或"制造";对图书馆本质的探寻永远都只能"在路上",而不能真正"到达";后现代主义不是图书馆学理论的应然走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前卫
主体性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关系是主体虚拟实践所构建的,虚构性是其本质特征。在从现实到虚拟转换过程中,主体的非理性冲破了理性的束缚,主导了主体的行为,造成了网络信息活动的失范。从主体性角度来看,防范网络信息活动失范,应从增加制度供给和强化主体理性着手,通过引导主体在网络实践过程中培养其网络理性,以人的理性规范和引导非理性因素以达到目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玲
《孔雀胆》的故事不见于元代的历史文献,是明代后期由云南地方文人虚构出来的故事。虚构出来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大理官绅对唐宋元三朝的辉煌历史的追思、怀恋;是明朝嘉靖年间,大理总管的遗民们的"故国之思",是大理段氏家族没落的挽歌。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倪敏 李华
虚构收入一直是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段,也是导致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详细分析了虚构收入的做法,并提出审计计划阶段和实质审计阶段的策略。
关键词:
虚构收入 供应链 舞弊审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洪治纲
在践行“求真行动”的过程中,新世纪以来的非虚构写作一直追求“事真”、“情真”和“理真”的有机统一,尤其是在传达“理真”的叙事策略上,表现得尤为灵活和复杂。它常常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由作者充当叙事的组织者、调控者和事件的“见证人”,并始终置身于叙事现场,灵活表达创作主体的内心之思。同时,它还充分调动当事人的言说功能,集纳不同当事人的内心看法和认知,在多维度的聚焦中不断激活读者内心的认同感。为了进一步强化“理真”的叙事效果,非虚构作者还广泛征引有关文献资料,在准专业化的分析中充实并印证自己的观念。非虚构写作的这种叙事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承续了中国文学的“载道”传统,并回应了人们对于历史现实的重要关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游广武
目前,社会总供需的平衡统计分析所遵循的思路不外乎就是从统计角度先计量总供给和总需求,然后将这两个指标进行对比来考察总供需的失衡程度。这种方法暗含着一个往往不正面提及和论述的假定或前提,即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社会总供需平衡差。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目前总供需平衡统计分析中所暗含的这个假定提出疑问,并通过对以这个假定为前题进行总供需平衡统计分析的典型剖析,证明统计意义上的社会总供需平衡差的虚构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渡边雅男
"什么是生产性劳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日本学界70余年,其肇始于"国民收入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论争,并先后经历了"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切劳动都是服务劳动吗"等论战。造成这一论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神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论潜藏的分配论的错误,即对社会而言本来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却被个别资本家看作是生产劳动。而且,这一观念造成了国民收入论的两大不合理性,其将交换层面的范畴当作了生产范畴,从而将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当成了价值的来源,这助长了建立在"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庸俗经济学的神秘化理念。正是因为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在分配层面上获得了收入,所以本来不创造价值的商业劳动和保险劳动等被当作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分配的逻辑导致了生产逻辑的神秘化。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服务的虚构价值 三位一体公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支道隆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是随行就市、胀跌灵活的话,社会总需求增加,价格就上涨,按现价核算的总供给随之虚增,总供给和总需求有可能大体上保持平衡。但在我国,商品价格除农贸市场外,并不是经常变动的。游广武同志在《社会总供需平衡方法论研究——兼论社会总供需平衡统计差额的虚构性》(载《统计研究》1992年第2期,以下简称游文)一文中谈到:“当发生财政赤字、并通过银行超量发行货币时……即使在价格粘性存在时,从事后角度来看,也不会使需求增加。因为价格虽然不能对派生需求所打破的供需失衡进行调整,但派生需求又可以通过增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崔汭 张久珍
非虚构是一种叙述真实事件的写作类型,近年来非虚构图书出版的兴起引发了大众阅读非虚构图书的兴趣。阅读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重点之一,它与读者的阅读兴趣密切相关,非虚构阅读服务是图书馆阅读服务未来可拓展的一个领域。文章从图书馆非虚构阅读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图书馆进行非虚构阅读服务的价值和推动非虚构阅读服务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非虚构 图书馆 阅读推广 阅读指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渡边雅男
什么是生产性劳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日本学界70余年,其肇始于"国民收入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论争,并先后经历了"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切劳动都是服务劳动吗"等论战。造成这一论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神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论潜藏的分配论的错误,即对社会而言本来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却被个别资本家看作是生产劳动。而且,这一观念造成了国民收入论的两大不合理性,其将交换层面的范畴当作了生产范畴,从而将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当成了价值的来源,这助长了建立在"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庸俗经济学的神秘化理念。正是因为不创造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服务的虚构价值 三位一体公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轻鸿
非虚构写作的兴起昭示着文学观念的嬗变。媒介是文学的载体,同时也传递着文学的意义,将非虚构置于媒介转型与人的精神活动互动共生而形成的文化场域中来考察,能揭示其作为一个时代文学观念的意义。新媒介破除了人的内心与外部世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将现实的存在与人的精神联系起来,奠定了非虚构的理论基石;新媒介实现了人的感知延伸,现实不再是超越对象和理性化身,而是被引入到人的感性的存在中,形成了非虚构的内在特质;新媒介强化人的视听等多重感官感受,通过图像化、故事性等方式来表现现实,淡化了文字叙述线性的逻辑色彩,更注重片段的组合方式,呈现出鲜明的外在形态特点。
关键词:
非虚构 虚构 新媒介 文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薛钢 董睿 许慧欣
伴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替代人力”所产生的技术性失业或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伴生问题,传统劳动力市场也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ChatGPT的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支柱性与保障性力量,税收理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尤其在应对未来技术性失业风险方面,需要优化现行税收治理体系,以充分发挥智能技术创新的就业创造效应,降低智能技术创新的就业替代风险,实现智能技术进步与就业优先战略的融合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