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1)
2023(2749)
2022(2286)
2021(2017)
2020(1834)
2019(3867)
2018(3985)
2017(7040)
2016(4015)
2015(4634)
2014(4763)
2013(4812)
2012(4587)
2011(4092)
2010(4366)
2009(4135)
2008(4192)
2007(4006)
2006(3728)
2005(3587)
作者
(12759)
(10547)
(10537)
(10166)
(6827)
(5073)
(4807)
(4149)
(3966)
(3957)
(3638)
(3636)
(3560)
(3429)
(3378)
(3336)
(3230)
(3195)
(3181)
(3056)
(2956)
(2665)
(2631)
(2594)
(2495)
(2481)
(2379)
(2347)
(2228)
(2193)
学科
(17771)
(17086)
经济(17049)
管理(16998)
(15387)
企业(15387)
技术(10784)
方法(6848)
技术管理(5825)
数学(5681)
数学方法(5598)
(5391)
中国(4861)
(4693)
(4448)
业经(4044)
(3778)
农业(3771)
(3345)
银行(3338)
理论(3265)
(3197)
(2981)
贸易(2977)
地方(2972)
(2934)
教育(2927)
财务(2917)
(2912)
财务管理(2909)
机构
大学(61183)
学院(60800)
(24988)
经济(24323)
管理(24186)
研究(20573)
理学(19745)
理学院(19573)
管理学(19300)
管理学院(19168)
中国(16712)
(13594)
(12045)
(12034)
科学(11884)
中心(10597)
(10587)
(10307)
研究所(9220)
(9098)
(8915)
财经(8861)
北京(8835)
业大(8824)
技术(8548)
(8017)
师范(7942)
(7899)
农业(7823)
(7279)
基金
项目(36456)
科学(28610)
研究(27921)
基金(25638)
(22208)
国家(22003)
科学基金(18783)
社会(17394)
社会科(16546)
社会科学(16541)
(14820)
教育(13196)
基金项目(13112)
(12116)
自然(11585)
编号(11467)
自然科(11340)
自然科学(11338)
自然科学基金(11147)
资助(10548)
成果(9756)
(8358)
课题(8306)
(8279)
重点(8197)
创新(7928)
(7797)
国家社会(7182)
教育部(7077)
(7043)
期刊
(31508)
经济(31508)
研究(20609)
中国(17057)
(10435)
管理(10401)
教育(10105)
技术(9596)
(9550)
科学(8679)
学报(8673)
(7271)
金融(7271)
大学(6791)
农业(6206)
学学(6050)
技术经济(5684)
图书(4958)
财经(4776)
业经(4649)
(4610)
论坛(4610)
科技(4515)
经济研究(4140)
(4130)
问题(3956)
书馆(3884)
图书馆(3884)
(3520)
职业(3517)
共检索到105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少平  
一、技术引进的概念分歧及其分析要搞好技术引进工作,首先要统一认识。但目前对技术引进的概念尚存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引进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专利许可证交易进行技术转让,单纯机器设备的进口不属于技术引进。另一种意见认为:无形的生产技术知识的购买与有形的、凝结着先进技术的机器设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鲍克  白以言  
一、概述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是"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这一工作取得更大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需要对技术引进的战略、政策、体制、模式和方法等,进行系统的、综合的软科学研究,做出定性的和定量的评价。我国自1979年以来,技术引进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关于技术引进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课题。综合近年来技术引进问题的研究状况,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钟慧中  
“八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技术引进工作新的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应当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以利于我国到本世纪末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旭光  
技术引进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节省技术研制费用、缩短研制时间、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竞争能力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总体看,技术引进的效果是明显的,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技术商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经济体制和管理上的不相适应,技术引进的经济效益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结合机电工业的技术引进实践,从效益角度谈谈技术引进问题。一、技术引进促进了机电工业的发展1.大大提高了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德学  李凯  郁培丽  
沈阳市“八五”技术引进经济效益分析刘德学李凯郁培丽(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引进技术给沈阳市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八五”期间,沈阳市技术引进项目共投产130项,其投资总额为28.8亿元,总用汇为2.23亿美元,分别占全部项目的56.25%、50.26%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岳厚斌  
在考察技术引进的经济效益时,应突出宏观的、长远的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突出技术引进的主要作用和潜在使用价值,即引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田济民   王必达  
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上,存在着来自自身和技术输出国两个方面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上加强宏观管理和政府干预,应从本国实际出发,以引进“适用技术”为宜,并要注重反求研究,应搞好技术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资本形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林光  赵芳  
技术引进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引进--优化产业-扩大出口的链条尚未形成良性循环。借鉴国际上不同模式,总结我国引进经验,应坚持把重点入放在引进软件,但也不排斥硬件引进、要根据不同产业,采用不同模式,择优引进;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调整引进的目标和重点,扩大技术来源,把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强引进的宏观管理。克服引进工作的混乱现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钟慧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据经贸部统计,我国在“六五”至“七五”期间,经国家和各省市经贸部门审批的技术引进项目有3877项,为改革开放前30年的4.56倍;并且引进规模不断扩大,“七五”比“六五”期间技术引进项目增加50%,合同金额增长2倍。通过技术引进加速了我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海如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技术引进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任何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无论它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多么雄厚,都不可能在所有技术领域独占鳌头,技术的进步和先进技术的取得,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转移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陵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则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使技术引进成为摆脱目前经济困境的手段和经济长期有效发展的源泉,就不仅要正确理解技术引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技术引进的运行规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司春林  
当今世界,国家或地区之间技术转移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技术,已成为实现工业化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技术,并加以吸收,消化以至改进,目的也是为了摆脱许多产业技术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同样是引进和利用国外技术,情况都可能各有不同。造成不同效果的某些原因,可以结合技术转移与学习过程来加以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景安  
先进技术是实现现代化必不可缺少的投入品,它的来源不外乎技术引进,或者技术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处理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应通过科学的选择,有针对性地引进技术,对消化、吸收后的技术进行创新,最终实现从引进技术为主到自主创新的转变。在技术引进的诸环节中,创新是实现技术引进良性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对发达国家技术赶超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