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1)
2023(9749)
2022(8670)
2021(8143)
2020(6858)
2019(15874)
2018(16057)
2017(30837)
2016(16707)
2015(19054)
2014(19032)
2013(18846)
2012(17136)
2011(15234)
2010(15042)
2009(13531)
2008(12989)
2007(11213)
2006(9693)
2005(8285)
作者
(48977)
(40356)
(40190)
(38179)
(25779)
(19454)
(18275)
(16071)
(15398)
(14359)
(13980)
(13453)
(12694)
(12693)
(12492)
(12240)
(12199)
(12125)
(11538)
(11529)
(10116)
(9828)
(9761)
(9188)
(9072)
(9028)
(8980)
(8841)
(8074)
(7999)
学科
(66425)
经济(66356)
管理(51018)
(49329)
(42057)
企业(42057)
方法(34184)
数学(29578)
数学方法(29135)
(16579)
技术(16539)
中国(15559)
(15488)
(15198)
业经(14476)
地方(12641)
理论(12047)
农业(11434)
(11277)
贸易(11272)
(11207)
(10950)
环境(10688)
(10225)
财务(10157)
财务管理(10139)
(9843)
企业财务(9608)
(9534)
教育(9336)
机构
大学(239358)
学院(237241)
管理(99885)
(89982)
经济(87879)
理学(87536)
理学院(86616)
管理学(85030)
管理学院(84617)
研究(75773)
中国(53983)
(51251)
科学(49414)
(38231)
(37713)
业大(37510)
(36652)
研究所(34751)
中心(34233)
(32754)
北京(32366)
财经(31770)
(31140)
师范(30873)
(28923)
农业(28867)
(27800)
(27172)
技术(27016)
经济学(25579)
基金
项目(170019)
科学(133511)
研究(123799)
基金(122995)
(107045)
国家(106192)
科学基金(91785)
社会(75876)
社会科(71955)
社会科学(71933)
(66698)
基金项目(66010)
自然(61324)
自然科(59907)
自然科学(59897)
自然科学基金(58799)
教育(56691)
(56070)
资助(51161)
编号(50884)
成果(40150)
重点(37447)
(37042)
(35851)
(35373)
课题(34466)
创新(33389)
科研(32589)
项目编号(31668)
教育部(31583)
期刊
(93177)
经济(93177)
研究(66582)
中国(41280)
学报(37960)
管理(35782)
科学(35528)
(32185)
大学(28433)
教育(27491)
(27234)
学学(26655)
技术(24207)
农业(23460)
业经(15148)
(14954)
金融(14954)
图书(14584)
经济研究(14339)
财经(14315)
科技(13826)
技术经济(13711)
理论(12494)
(12020)
问题(11828)
(11794)
实践(11782)
(11782)
情报(11434)
现代(10752)
共检索到329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太才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技术,这些引进就总体来讲,对我国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其中有一部分技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事与愿违。其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宏观管理不善,另一方面体现在引进单位和引进工作者在技术方案的选择工作上出现失误,这里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而最主要的是由于没有一种相当科学合理的适合于引进技术的专门的优选方法可循。因此笔者在本文试图探求一种尽量符合上述要求的“技术引进方案的优选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明鹏  万君康  
技术引进项目在建设前期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这一点已在我国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规定“单项技术引进项目,金额虽比较小,但其技术内容较复杂,涉及的因素及引进方式也较多,希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及落实各项条件后再对外签约。”所谓可行性是经济上的可能性、合理性、现实性,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和法律上的合法性的统一。又是各种不同方案的优选过程,它是决策项目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又是项目实施的主要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维誉  袁滨  黄家祥  余沛荣  林明中  项守梁  
一、技术引进的基本情况在党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近几年来,广西的技术引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它以城市为主,形式多样,遍及各行业,以轻工、纺织、电子业为主,重工业为次,农牧业比重较小。引进技术主要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而以日本、西欧、美国为主。从引进的技术情况看,比较先进的占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陵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则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使技术引进成为摆脱目前经济困境的手段和经济长期有效发展的源泉,就不仅要正确理解技术引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技术引进的运行规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司春林  
当今世界,国家或地区之间技术转移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技术,已成为实现工业化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技术,并加以吸收,消化以至改进,目的也是为了摆脱许多产业技术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同样是引进和利用国外技术,情况都可能各有不同。造成不同效果的某些原因,可以结合技术转移与学习过程来加以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声霞  贾根良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类型。不同的自主创新类型其创新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是不同的。本文在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平台跃迁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某厂的技术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春明  
论日本的技术引进与研究开发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赵春明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启动器。一国要得到成功发展,就必须使自己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战后日本依靠技术引进和研究开发等手段,在短短20年的时间内赶超欧美,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是其中一个...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鲍克  白以言  
一、概述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是"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这一工作取得更大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需要对技术引进的战略、政策、体制、模式和方法等,进行系统的、综合的软科学研究,做出定性的和定量的评价。我国自1979年以来,技术引进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关于技术引进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课题。综合近年来技术引进问题的研究状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少平  
一、技术引进的概念分歧及其分析要搞好技术引进工作,首先要统一认识。但目前对技术引进的概念尚存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引进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专利许可证交易进行技术转让,单纯机器设备的进口不属于技术引进。另一种意见认为:无形的生产技术知识的购买与有形的、凝结着先进技术的机器设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端直  刘东  
浅论技术引进四川联合大学刘端直,刘东一、技术引进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于自身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内外技术交流,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使一些领域的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牛文育  
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牛文育(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管理系)一、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一国的经济发展,从量上来说是经济总值的增长,从质上来说,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协调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在于其产业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夏江海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都开展了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技术引进,有的国家取得了很大成就,迅速发展了本国经济,增强了技术实力,如日本、巴西、南朝鲜等。但许多国家花费了高昂的代价引进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发挥良好效果,反而往往因重复引进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或与国内产业不配套使引进技术设备大量闲置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