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6)
2023(7360)
2022(6092)
2021(5281)
2020(4383)
2019(9486)
2018(9014)
2017(16674)
2016(9092)
2015(9711)
2014(9255)
2013(9009)
2012(8038)
2011(7165)
2010(6941)
2009(6164)
2008(5985)
2007(5190)
2006(4471)
2005(3707)
作者
(29352)
(24556)
(24555)
(22907)
(15281)
(11903)
(10872)
(9705)
(9190)
(8446)
(8441)
(8128)
(7851)
(7721)
(7555)
(7450)
(7430)
(7404)
(7060)
(7030)
(6374)
(5952)
(5737)
(5531)
(5457)
(5336)
(5295)
(5248)
(4965)
(4875)
学科
(37214)
经济(37178)
(30855)
管理(29844)
(24746)
企业(24746)
方法(19320)
数学(17658)
数学方法(17548)
技术(13627)
(10500)
(9560)
中国(8722)
业经(8532)
(8356)
贸易(8356)
技术管理(8250)
(8173)
(7995)
农业(7634)
环境(6816)
(6187)
财务(6178)
财务管理(6173)
企业财务(5914)
产业(5850)
(5507)
(5379)
地方(5324)
(4986)
机构
大学(133359)
学院(133193)
(56332)
经济(55490)
管理(52530)
理学(47107)
理学院(46620)
管理学(45861)
管理学院(45646)
研究(45221)
(31983)
中国(31196)
科学(30974)
业大(27353)
(26884)
农业(25919)
(23707)
研究所(22351)
(21425)
中心(20393)
财经(18447)
(18433)
农业大学(17873)
经济学(17598)
(17073)
经济学院(16274)
(16021)
北京(15922)
技术(15696)
经济管理(15678)
基金
项目(101629)
科学(80077)
基金(75513)
(69682)
国家(69156)
研究(66035)
科学基金(58479)
社会(44587)
社会科(42628)
社会科学(42613)
基金项目(41019)
(40549)
自然(39972)
自然科(39137)
自然科学(39124)
自然科学基金(38488)
(34532)
教育(29944)
资助(29267)
编号(23479)
重点(23399)
(22954)
(21946)
(21663)
创新(21640)
计划(21511)
科研(20172)
(20140)
国家社会(19583)
科技(19439)
期刊
(51268)
经济(51268)
研究(31607)
学报(29702)
(27102)
科学(25330)
中国(23055)
大学(21367)
学学(20756)
农业(18790)
管理(17385)
(15606)
技术(12653)
(10582)
经济研究(9589)
教育(9501)
科技(9437)
财经(9063)
业大(8979)
业经(8749)
技术经济(8718)
(7958)
金融(7958)
(7818)
农业大学(7670)
(7542)
问题(6990)
商业(6399)
(6281)
(5814)
共检索到176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林柏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中国技术引进的目的、方式、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动力、能力和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各阶段宏观经济工作质量、技术创新体系的变动使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成效呈现阶段性差异;计划经济体制对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产生了双刃剑的作用;这些与国际关系等非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使1949—1978年中国工业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元海  陈丽姗  
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根本途径在于技术进步,表现为投入产出率以及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高。技术引进是技术进步的重要路径,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经济增长效率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我国2000-2013年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实证检验了进口、外商直接投资和购买国外技术等三种技术引进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的技术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显著阻碍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购买国外技术则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陵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则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使技术引进成为摆脱目前经济困境的手段和经济长期有效发展的源泉,就不仅要正确理解技术引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技术引进的运行规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司春林  
当今世界,国家或地区之间技术转移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技术,已成为实现工业化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技术,并加以吸收,消化以至改进,目的也是为了摆脱许多产业技术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同样是引进和利用国外技术,情况都可能各有不同。造成不同效果的某些原因,可以结合技术转移与学习过程来加以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甄丽明  唐清泉  
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理论与企业资源观,应用SEM模型,深入分析了技术引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内部吸收能力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表明:(1)技术引进对后进国家的企业非常重要,但单纯地引进并不能明显改善企业的绩效产出;(2)技术引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内部吸收能力在其中发挥了中介因素的作用,引进的技术通过与内部吸收能力进行资源整合,产生协同效应进而间接影响绩效;(3)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技术引进与内部吸收能力相互整合的内在机制,从而得出了内部吸收能力包括外部知识搜寻机制,内部相关知识,中间研发载体三维度的结论,并发现三维度在内外资源整合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袁建新  刘幸赟  
在我国不同省区,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发挥程度不尽相同。本文着重研究影响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发挥程度的主要因素,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整体上看,技术消化吸收因子是我国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发挥的最大影响者,其次分别为技术使用因子、技术适用因子和技术流动因子。但是,在东部省区,技术的消化吸收、使用和流动因子影响作用更为明显,而技术的先进适用因子在西部省区影响作用更加明显;由于各省区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不同的,因而其政策含义也应不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斌  方金城  
从技术发展基础、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环境支持五个方面构建产业技术引进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法改进的灰局势决策模型,对福建省机械装备产业、轻工纺织产业、信息产业和光电子产业近七年引进技术再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评价,分析比较各产业能力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解波  
制约我国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周解波从我国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引进和扩散推动国内相关企业与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产业升级来看,在现阶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与1985年相比,我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光泗  徐翔  
二次创新是实现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中国引进技术二次创新投入低下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基于产品垂直创新内生增长理论,文章构建了二次创新的内生决定模型,讨论了技术引进选择、市场结构、企业研发效率等因素对二次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1998~2004年我国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加大引进技术二次创新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太才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技术,这些引进就总体来讲,对我国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其中有一部分技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事与愿违。其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宏观管理不善,另一方面体现在引进单位和引进工作者在技术方案的选择工作上出现失误,这里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而最主要的是由于没有一种相当科学合理的适合于引进技术的专门的优选方法可循。因此笔者在本文试图探求一种尽量符合上述要求的“技术引进方案的优选方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少平  
一、技术引进的概念分歧及其分析要搞好技术引进工作,首先要统一认识。但目前对技术引进的概念尚存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引进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专利许可证交易进行技术转让,单纯机器设备的进口不属于技术引进。另一种意见认为:无形的生产技术知识的购买与有形的、凝结着先进技术的机器设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端直  刘东  
浅论技术引进四川联合大学刘端直,刘东一、技术引进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于自身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内外技术交流,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使一些领域的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牛文育  
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牛文育(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管理系)一、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一国的经济发展,从量上来说是经济总值的增长,从质上来说,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协调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在于其产业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