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0)
- 2023(10559)
- 2022(8881)
- 2021(8068)
- 2020(6816)
- 2019(14688)
- 2018(14414)
- 2017(27213)
- 2016(14545)
- 2015(16009)
- 2014(14840)
- 2013(14547)
- 2012(13371)
- 2011(11969)
- 2010(11801)
- 2009(10817)
- 2008(10464)
- 2007(9254)
- 2006(7852)
- 2005(6594)
- 学科
- 济(60610)
- 经济(60554)
- 业(50494)
- 管理(47926)
- 企(42465)
- 企业(42465)
- 方法(32677)
- 数学(29300)
- 数学方法(29130)
- 技术(20335)
- 财(16169)
- 中国(15388)
- 农(15150)
- 技术管理(13634)
- 业经(13480)
- 贸(12492)
- 贸易(12487)
- 易(12153)
- 农业(10922)
- 务(10575)
- 财务(10556)
- 财务管理(10539)
- 学(10212)
- 企业财务(10156)
- 制(9925)
- 地方(9888)
- 银(9121)
- 银行(9078)
- 融(9048)
- 金融(9048)
- 机构
- 大学(205108)
- 学院(205032)
- 济(87335)
- 经济(85924)
- 管理(83781)
- 理学(74225)
- 理学院(73503)
- 管理学(72419)
- 管理学院(72042)
- 研究(64764)
- 中国(47457)
- 京(40960)
- 科学(39991)
- 财(37636)
- 农(37542)
- 业大(33877)
- 所(31610)
- 财经(31283)
- 中心(30509)
- 农业(29974)
- 江(29558)
- 研究所(29071)
- 经(28866)
- 经济学(27702)
- 经济学院(25405)
- 北京(24872)
- 商学(24262)
- 商学院(24056)
- 财经大学(23597)
- 范(23404)
- 基金
- 项目(148371)
- 科学(118515)
- 基金(109982)
- 研究(103695)
- 家(98024)
- 国家(97221)
- 科学基金(84268)
- 社会(69376)
- 社会科(66234)
- 社会科学(66219)
- 省(59017)
- 基金项目(58949)
- 自然(55409)
- 自然科(54309)
- 自然科学(54295)
- 自然科学基金(53428)
- 划(49448)
- 教育(48614)
- 资助(43671)
- 编号(38489)
- 创(37654)
- 创新(34243)
- 重点(33444)
- 部(33133)
- 发(31253)
- 国家社会(29949)
- 业(29634)
- 成果(28905)
- 教育部(28770)
- 科研(28666)
共检索到285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元海
国际技术扩散是影响本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2003-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效应和外资研发溢出效应对我国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作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反映的模仿效应对我国内资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购买国外技术对我国内资企业各个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小于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萱
理论上,购买技术因多种原因可能抑制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外资诱发本地雇员通过干中学掌握技术,有助于东道国获得连续的技术知识和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进而可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利用我国2003-2012年28个制造行业面板数据,运用GMM估计法检验了购买技术和三类外资技术溢出效应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是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较优方式,购买技术则抑制了自主创新能力。其中,模仿效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最大,竞争效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较小,模仿效应和竞争效应提升高层次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低于提升低层次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二者没有显著影响创新投入水平;研发溢出没有显著影响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水平。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制造业 国际技术转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姝 刘殿和
本文采用1999—2009年全国37个产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就不同技术获取途径对企业经营业绩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技术引进相比,技术创新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更为明显,这极有可能是因为未经过企业改造或消化吸收的技术难以短期内满足我国市场的实际需要;购买国外技术不仅未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反而对多项经营业绩指标产生了负面影响;购买国内技术对部分企业经营绩效指标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技术改造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与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明显,但在提升企业规模、利润水平和流动资产等方面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与技术改造恰恰相反,技术消化吸收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影响不明显,但能...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工业行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恕立 李龙
本文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外向FDI)在企业和产业两个层面上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制,进而采用我国1987~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外向FDI和自主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外向FDI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向FDI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效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自主创新能力的变动还会反向作用于我国的外向FDI。此外,经济开放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也显著地提升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利用外向FDI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外向FDI 自主创新 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声霞 贾根良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类型。不同的自主创新类型其创新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是不同的。本文在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平台跃迁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某厂的技术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能力 自主创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怀祖 彭志强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中国省际技术引进与省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省域内部研发的中介作用。基于中国2009—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及1—3年的滞后期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的技术引进活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其作用路径表现为省际间的技术引进促进了省域内部研发投入,通过省域内部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验证了我国技术市场对提升我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是对目前我国技术转移与技术市场研究的有益补充。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怀祖 彭志强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中国省际技术引进与省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省域内部研发的中介作用。基于中国2009—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及1—3年的滞后期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的技术引进活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其作用路径表现为省际间的技术引进促进了省域内部研发投入,通过省域内部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验证了我国技术市场对提升我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是对目前我国技术转移与技术市场研究的有益补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海波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制度创新能力和两者的相互作用。本文构建了一套四阶层框架结构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适合的评价方法——熵值法,并以江西省高技术产业为例对该指标体系做了实证检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永文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永文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能有效提高其技术创新水平;自主研发是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积累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和东 施建军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转移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互为因果关系;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促进经济增长,且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经济增长拉动技术转移,技术转移进一步拉动自主创新。为此,我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转移能力,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促进三者间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涂远芬 许统生
在概述我国技术引进现状的基础上,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从总体层面考察了技术进步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关系。研究显示,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短期内,两者之间存在着波动关系。
关键词:
技术引进 经济增长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外部性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有一定的正外部性效应,研究基于外部性的视角,运用中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应不确定,国有企业通过创新的外部性机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能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高级化的影响效应有限。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外部性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昊 李萌
基于1995-2015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短期的技术引进促进了就业增长,但其对就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而长期的技术引进并不能持续地带来就业增加,反而会对就业造成破坏效应。自主创新对就业短期以破坏效应为主,但长期的自主创新促进了就业的增加,并且从经济距离权重下的就业效应来看,自主创新吸纳了相近经济水平区域的劳动力,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现阶段我国自主创新的就业效应不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技术引进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