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48)
- 2023(22601)
- 2022(19156)
- 2021(17871)
- 2020(15242)
- 2019(34473)
- 2018(33963)
- 2017(64289)
- 2016(35155)
- 2015(39331)
- 2014(38425)
- 2013(38003)
- 2012(34747)
- 2011(31315)
- 2010(31206)
- 2009(29069)
- 2008(28910)
- 2007(25614)
- 2006(22555)
- 2005(20286)
- 学科
- 济(141394)
- 经济(141207)
- 业(113876)
- 管理(111098)
- 企(98947)
- 企业(98947)
- 方法(64887)
- 数学(54017)
- 数学方法(53354)
- 财(42315)
- 农(41286)
- 中国(38957)
- 业经(37759)
- 制(30742)
- 农业(28082)
- 务(28035)
- 学(28018)
- 财务(27951)
- 财务管理(27901)
- 贸(27061)
- 贸易(27043)
- 企业财务(26477)
- 易(26316)
- 技术(26145)
- 地方(25088)
- 理论(24712)
- 和(23443)
- 银(22965)
- 银行(22891)
- 行(21844)
- 机构
- 大学(498324)
- 学院(497135)
- 济(202488)
- 经济(198413)
- 管理(194730)
- 理学(167882)
- 研究(167644)
- 理学院(166045)
- 管理学(163104)
- 管理学院(162191)
- 中国(129241)
- 京(106763)
- 科学(103695)
- 财(95364)
- 农(87610)
- 所(84427)
- 业大(76784)
- 研究所(76641)
- 中心(76296)
- 财经(75691)
- 江(73905)
- 经(69035)
- 农业(68910)
- 北京(67404)
- 范(62014)
- 经济学(61487)
- 师范(61291)
- 院(60601)
- 州(58735)
- 财经大学(56155)
- 基金
- 项目(336102)
- 科学(264120)
- 基金(244937)
- 研究(241708)
- 家(215518)
- 国家(213726)
- 科学基金(183196)
- 社会(153812)
- 社会科(145894)
- 社会科学(145855)
- 省(130214)
- 基金项目(128693)
- 自然(119823)
- 自然科(117091)
- 自然科学(117057)
- 自然科学基金(114996)
- 教育(110692)
- 划(109829)
- 资助(101296)
- 编号(96565)
- 成果(78051)
- 重点(75469)
- 部(73868)
- 创(71941)
- 发(70948)
- 创新(66845)
- 课题(66612)
- 科研(64472)
- 国家社会(64248)
- 教育部(63192)
- 期刊
- 济(221747)
- 经济(221747)
- 研究(145338)
- 中国(98796)
- 学报(83093)
- 农(80118)
- 财(75909)
- 管理(75853)
- 科学(74807)
- 大学(63278)
- 学学(59665)
- 农业(54737)
- 教育(51741)
- 融(44988)
- 金融(44988)
- 技术(44685)
- 财经(37754)
- 业经(36498)
- 经济研究(35881)
- 经(32480)
- 业(31304)
- 问题(28732)
- 技术经济(25578)
- 科技(24819)
- 版(24656)
- 贸(23750)
- 图书(23716)
- 统计(23228)
- 理论(22413)
- 现代(22337)
共检索到74128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萱
理论上,购买技术因多种原因可能抑制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外资诱发本地雇员通过干中学掌握技术,有助于东道国获得连续的技术知识和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进而可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利用我国2003-2012年28个制造行业面板数据,运用GMM估计法检验了购买技术和三类外资技术溢出效应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是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较优方式,购买技术则抑制了自主创新能力。其中,模仿效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最大,竞争效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较小,模仿效应和竞争效应提升高层次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低于提升低层次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二者没有显著影响创新投入水平;研发溢出没有显著影响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水平。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制造业 国际技术转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永文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永文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能有效提高其技术创新水平;自主研发是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积累的重要途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元海
国际技术扩散是影响本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2003-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效应和外资研发溢出效应对我国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作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反映的模仿效应对我国内资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购买国外技术对我国内资企业各个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小于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瑾
本文采用2003-2008年中国30个地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在估算国外技术引进、本国自主创新和国内技术转移存量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上述三个技术指标对环境规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对环境规制有显著正效应;出于本国环境技术创新数量和效率不高等原因,本国自主创新对环境规制呈显著负效应;且本国自主创新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环境规制有显著替代作用;滞后一期环境规制水平会造成当期单位工业产值的环境投入成本增加,但从中长期看,早期为适应较高环境规制的环境投入会使企业在当期具有较大的环境成本优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外部性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有一定的正外部性效应,研究基于外部性的视角,运用中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应不确定,国有企业通过创新的外部性机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能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高级化的影响效应有限。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外部性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昊 李萌
基于1995-2015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短期的技术引进促进了就业增长,但其对就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而长期的技术引进并不能持续地带来就业增加,反而会对就业造成破坏效应。自主创新对就业短期以破坏效应为主,但长期的自主创新促进了就业的增加,并且从经济距离权重下的就业效应来看,自主创新吸纳了相近经济水平区域的劳动力,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现阶段我国自主创新的就业效应不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技术引进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弱。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石喜爱 季良玉 程中华
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互联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驱动力量,识别其演化特点及内在机理,关系到制造业发展驱动方式的转变和国家战略的实现。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参与程度、金融发展水平等条件下,"互联网+"能够促进中国制造业向高度化和合理化进行转型升级;分区域比较结果显示,"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的高度化和合理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次之,
关键词:
互联网+ 转型升级 面板数据 区域比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智 翟小冰 周明
本文构建了我国行业创新效率与行业股票收益率的面板回归模型,依据政府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和证监会行业划分标准,采用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国情下,行业创新效率和行业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反映未来前景的增量信息指标行业创新效率和反映目前运营状况的公共信息指标行业市值规模对行业股票收益率存在交互影响。该实证结果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制定股票投资行业选择决策,并能够为国家制定行业发展、技术创新等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姝 刘殿和
本文采用1999—2009年全国37个产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就不同技术获取途径对企业经营业绩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技术引进相比,技术创新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更为明显,这极有可能是因为未经过企业改造或消化吸收的技术难以短期内满足我国市场的实际需要;购买国外技术不仅未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反而对多项经营业绩指标产生了负面影响;购买国内技术对部分企业经营绩效指标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技术改造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与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明显,但在提升企业规模、利润水平和流动资产等方面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与技术改造恰恰相反,技术消化吸收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影响不明显,但能...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工业行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本文运用2000~2014年40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各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提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发达国家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制造业技术创新较多依靠运输通讯、金融保险服务进口,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技术创新较多依赖商务服务、建筑服务进口。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进口 制造业 自主创新 效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鹏 郭永芹
本文以创新理论和贸易理论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泛珠三角区域内九省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期的外资依存度不利于改善泛珠三角区域内九省区的出口商品结构,但滞后二期的外资依存度则产生正面作用;当期的专利授权量有助于优化泛珠三角区域内九省区的出口商品结构,但滞后一期的专利授权量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外资依存度与专利授权量的交叉项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的出口商品结构能够产生正面影响。最后在实证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韩庆潇 查华超 杨晨
本文运用曼奎斯特指数对我国制造业子行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基于2003-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整个制造业及按不同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制造业中产业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制造业总体来看,产业集聚水平的增加可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按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制造业中只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能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创新效率 曼奎斯特指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盛竹 任俊霖 杜婷
本文将供应链安全划分为供应链敏感性和供应链弹性两个维度,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16个制造业产业领域,基于2001—2020年的产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敏感性和供应链弹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敏感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有负向影响,供应链弹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作为调节变量,产业技术密度削弱供应链敏感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负向影响,削弱供应链弹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产业脆弱程度增强供应链敏感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负向影响,削弱供应链弹性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中国自主创新政策的效应及其时空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数字金融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外向FDI影响中国自主创新的机制及实证检验
“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兼议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引进
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机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最低工资影响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实证检验——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
外资引入、技术进步偏向影响了制造业的碳排放吗?——来自我国27个制造行业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检验
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升级——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
新常态下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2011—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医药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