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5)
2023(9329)
2022(8217)
2021(7655)
2020(6713)
2019(15175)
2018(15193)
2017(28682)
2016(15735)
2015(18042)
2014(17844)
2013(17647)
2012(16887)
2011(15203)
2010(15555)
2009(14656)
2008(15039)
2007(14112)
2006(12189)
2005(10792)
作者
(47159)
(39741)
(39558)
(37670)
(25252)
(19112)
(17976)
(15484)
(14701)
(14226)
(13400)
(13334)
(12697)
(12592)
(12340)
(12301)
(12293)
(11809)
(11598)
(11451)
(9943)
(9869)
(9638)
(9121)
(8991)
(8880)
(8820)
(8775)
(8219)
(8053)
学科
(64454)
经济(64394)
(51485)
管理(50520)
(43529)
企业(43529)
方法(30374)
数学(26046)
数学方法(25727)
技术(21000)
(18027)
中国(17432)
(16418)
(14283)
业经(14124)
技术管理(13443)
(12848)
(12696)
贸易(12688)
(12318)
地方(12206)
农业(11984)
理论(11703)
(10578)
银行(10541)
(10162)
(10054)
财务(10026)
(10020)
财务管理(9994)
机构
大学(232461)
学院(231329)
(93911)
经济(91766)
管理(89029)
研究(78223)
理学(76159)
理学院(75306)
管理学(73936)
管理学院(73485)
中国(58843)
(49609)
科学(49024)
(42307)
(41048)
(40662)
(37109)
研究所(36780)
中心(36715)
业大(35496)
财经(33268)
农业(32477)
北京(31427)
(30644)
师范(30319)
(30022)
(29183)
经济学(28352)
(27686)
技术(27482)
基金
项目(149172)
科学(116771)
研究(109411)
基金(105711)
(92424)
国家(91623)
科学基金(77823)
社会(68057)
社会科(64401)
社会科学(64379)
(60421)
基金项目(56147)
教育(51465)
(50483)
自然(49873)
自然科(48781)
自然科学(48766)
自然科学基金(47925)
编号(44734)
资助(42749)
成果(36888)
(36563)
重点(33893)
创新(33280)
(32974)
(32380)
课题(31476)
科研(28332)
大学(28101)
教育部(28044)
期刊
(104992)
经济(104992)
研究(67547)
中国(50969)
学报(37738)
(37185)
科学(34661)
(34463)
管理(34228)
教育(30152)
大学(28225)
学学(26331)
农业(25065)
技术(24340)
(20015)
金融(20015)
财经(16827)
业经(16705)
经济研究(16498)
技术经济(14682)
(14678)
(14581)
科技(14249)
问题(13511)
图书(12268)
(11816)
(11570)
(11471)
论坛(11471)
(11323)
共检索到351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万忍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持续跟踪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中国又是个科技大国,有能力进行自力创新。把两者辩证地结合起来,引一通三,综合创新,呈现出“青胜于兰”的发展趋势,就能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后来居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引进,不创新,那就只能跟在别人后头爬行,很难摆脱落后被动的局面。引进中的成功创新,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玉晶  宋林  乔小乐  
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两个视角,将技术进步划分为自主研发、技术模仿、技术溢出与逆向技术溢出四条渠道。基于以上四条渠道,构建出通径分析模型,定量测算出1990—2014年各变量对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影响效应最大,且直接影响要远大于间接影响;2技术模仿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呈显著的负向作用,说明技术模仿对中国技术进步作用呈抑制效果;3在间接影响效应中,技术模仿、技术溢出、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间接影响效应要远大于直接影响效应,且各变量通过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说明中国可能正在接近后发优势的"临界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姝  刘殿和  
本文采用1999—2009年全国37个产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就不同技术获取途径对企业经营业绩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技术引进相比,技术创新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更为明显,这极有可能是因为未经过企业改造或消化吸收的技术难以短期内满足我国市场的实际需要;购买国外技术不仅未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反而对多项经营业绩指标产生了负面影响;购买国内技术对部分企业经营绩效指标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技术改造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与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明显,但在提升企业规模、利润水平和流动资产等方面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与技术改造恰恰相反,技术消化吸收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影响不明显,但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成就之显著,给世界带来重要的影响。追溯200多年的建国历史,美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走着一条从引进为主到引进与创新并举再到创新为主的道路。从系统的观点来看,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是两个相关系统。美国高等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两个“转化”所引起的重要作用,突出地表现了这种相关性。一、美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声霞  贾根良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类型。不同的自主创新类型其创新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是不同的。本文在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平台跃迁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某厂的技术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景岩  
中国的技术引进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经济建设的新目标,中国的技术引进工作要上新水平,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技术引进工作首先要彻底解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小文  翟冬平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人均GDP的年均增长在1965-1989年期间超过了7%。但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韩国的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很大,自主创新能力较为缺乏。对韩国技术能力培育的分析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韩国从上世纪6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一博  韩少杰  苏敬勤  
本文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方法,选取中国中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以其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柴油机三大产品平台典型产品的引进型技术创新的成功实践为分析单元,基于引进型技术创新过程,识别企业组织惯性效应的显现特征,分析组织学习对企业组织惯性效应的作用机理,探索构建组织惯性效应视角的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一般性分析框架。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在模仿创新、改进创新、自主创新的引进型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企业组织惯性先后显现出负向效应为主、正向效应为主和正负向效应并存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的典型事件分析表明,探索式学习会抑制组织惯性的负向效应,而利用式学习则会强化组织惯性的正向效应。结合组织学习对企业组织惯性效应作用机理的分析,参照理论力学中运动学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引进型技术创新中组织学习与企业组织惯性及其效应关系的一般性分析框架。本文基于企业组织惯性效应的视角,深化了对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实现机理的理解,为后发企业打破"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引进型技术创新的"怪圈"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一博  韩少杰  苏敬勤  
本文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方法,选取中国中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以其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柴油机三大产品平台典型产品的引进型技术创新的成功实践为分析单元,基于引进型技术创新过程,识别企业组织惯性效应的显现特征,分析组织学习对企业组织惯性效应的作用机理,探索构建组织惯性效应视角的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一般性分析框架。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在模仿创新、改进创新、自主创新的引进型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企业组织惯性先后显现出负向效应为主、正向效应为主和正负向效应并存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的典型事件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有一定的正外部性效应,研究基于外部性的视角,运用中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应不确定,国有企业通过创新的外部性机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能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高级化的影响效应有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斌  方金城  
从技术发展基础、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环境支持五个方面构建产业技术引进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法改进的灰局势决策模型,对福建省机械装备产业、轻工纺织产业、信息产业和光电子产业近七年引进技术再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评价,分析比较各产业能力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未兵  傅元海  王展祥  
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结果,并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仅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理论上,由于技术引进依赖、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和逆向溢出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受技术差距、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进行估计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负相关,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烨菁  
本文首先回顾中国了开放条件下技术进步的历史进程,在阶段的划分和阐述上着眼于两个视角:一个是相关外资政策的意图及其实行手段;另一个则是以在华跨国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的实际成果以及在这个进程中本土产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其次,在总结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论文结合我国在现阶段参与国际生产体系进程中的状况,就目前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开放条件下推动多层次、多形式、自主创新战略的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卫东  许晓敏  牛东晓  
我国既是第二大经济体,又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政府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左右能否达到峰值,人均碳排放量又是多少?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减少人均碳排放量?文章基于1999-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将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引入二氧化碳的库兹涅茨曲线方程,构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上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均CO2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关系,对应的拐点处的人均GDP数值为95415.85元;煤炭消费量对CO2排放具有正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