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2)
- 2023(11390)
- 2022(9524)
- 2021(8623)
- 2020(7699)
- 2019(17437)
- 2018(17315)
- 2017(33568)
- 2016(18484)
- 2015(21030)
- 2014(21390)
- 2013(21331)
- 2012(20027)
- 2011(17720)
- 2010(18230)
- 2009(17352)
- 2008(18075)
- 2007(16798)
- 2006(14584)
- 2005(13422)
- 学科
- 业(87660)
- 济(86567)
- 经济(86456)
- 企(80413)
- 企业(80413)
- 管理(72124)
- 方法(40989)
- 数学(32045)
- 数学方法(31728)
- 财(28807)
- 业经(28688)
- 农(27581)
- 务(22206)
- 财务(22175)
- 财务管理(22140)
- 技术(21285)
- 企业财务(20955)
- 农业(19613)
- 中国(18660)
- 制(17348)
- 和(15936)
- 理论(15746)
- 贸(15716)
- 贸易(15709)
- 易(15267)
- 策(15089)
- 划(15015)
- 学(14307)
- 地方(13213)
- 体(13015)
- 机构
- 学院(282940)
- 大学(277844)
- 济(118844)
- 经济(116466)
- 管理(113459)
- 理学(96858)
- 理学院(95929)
- 管理学(94500)
- 管理学院(93980)
- 研究(88765)
- 中国(70504)
- 京(58581)
- 财(55398)
- 科学(54565)
- 农(52420)
- 所(46467)
- 江(45177)
- 财经(43843)
- 业大(42838)
- 中心(41692)
- 研究所(41618)
- 农业(41541)
- 经(39533)
- 北京(36709)
- 经济学(35378)
- 州(35299)
- 范(32702)
- 师范(32346)
- 经济学院(32182)
- 财经大学(31934)
- 基金
- 项目(177634)
- 科学(139896)
- 研究(129484)
- 基金(128525)
- 家(111249)
- 国家(110218)
- 科学基金(95349)
- 社会(82042)
- 社会科(77765)
- 社会科学(77739)
- 省(71501)
- 基金项目(68162)
- 自然(61960)
- 自然科(60560)
- 自然科学(60540)
- 自然科学基金(59527)
- 教育(59097)
- 划(58394)
- 资助(52783)
- 编号(52662)
- 成果(41648)
- 业(40341)
- 创(40089)
- 重点(39597)
- 部(39411)
- 发(38174)
- 创新(36699)
- 课题(35441)
- 科研(34092)
- 教育部(33599)
- 期刊
- 济(136754)
- 经济(136754)
- 研究(79386)
- 中国(54653)
- 财(48909)
- 农(48892)
- 管理(45813)
- 学报(42583)
- 科学(40243)
- 农业(33325)
- 大学(32278)
- 学学(30743)
- 技术(29478)
- 教育(25307)
- 融(24746)
- 金融(24746)
- 业经(24108)
- 财经(22719)
- 业(20663)
- 经济研究(20577)
- 经(19646)
- 技术经济(18891)
- 问题(18007)
- 财会(15334)
- 贸(14725)
- 商业(14002)
- 现代(13898)
- 版(13880)
- 统计(13784)
- 世界(13679)
共检索到425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晔 王国海
技术引进是企业快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在我国企业技术引进中,地方政府主导企业技术引进活动,引进企业与技术输出方目标完全不一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总体利益存在冲突。各利益相关主体相互多重博弈的结果使地方政府处于博弈的核心地位,因此,为企业能够合理引进技术,应构建新型的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努力限制技术输出方的非合作博弈行为,通过制度创新改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结构。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博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南申
随着我国近年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进程迅速发展,新设立的三资企业急剧增加。其中确有不少三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与技术,成为技术集点高的先进技术企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也是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正是我国举办外商投资企业的基本目标之一。但三资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骆珣,刘春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成名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声誉模型可以为企业实施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实现价值优化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企业应该选择"合作策略"彰显良好声誉,选择具有良好声誉的利益相关者合作,并与利益相关者保持长期的良好互动合作关系。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博弈 声誉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小蒂 王中兴 张弛
如何利用技术引进提升内资企业的市场绩效是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后发优势理论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矛盾,通过实证分析1995—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等数据,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存在着显著的双重效应,即内资企业技术引进费用与其新产品销售收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双重效应的产生原因,即内资企业受发达国家技术出口限制,导致其通过后发模仿来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效不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慧芳
稀土进出口贸易中各方的利益获得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也受到相关方行为的重要影响。作为世界最大的稀土资源国、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我国对稀土出口的管理政策引致世界稀土进口国及其他稀土资源国的一系列反应措施。本文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我国与稀土进口国、我国与其他稀土资源国之间的博弈,研究得知各方为获得利益最大化可采取的策略选择以及相关各方博弈的结果,进而对我国稀土出口贸易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博弈分析 稀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吉存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对外联系将会大量增加,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谈判对手。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系统总结和介绍了企业技术引进项目的谈判经验,可供企业实际工作者参考。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实际工作者来稿介绍你们在各种经营谈判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以广泛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我国企业的谈判水平,开拓企业商机,维护企业利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陶长琪
会计信息失真是全球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当前研究更多是基于定性上的分析。本文通过引入重复博弈构建了企业管理层会计信息造假的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开展了企业管理层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会计信息造假合谋的研究,得到了避免企业管理层及其利益相关者会计信息失真的充分条件。最后,论文进行了政策性探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祈燕
本文从政府、排污企业和环保企业各自利益最大化出发,从排污费入手,分析了环境政策的传导机制,指出政府环境政策通过对排污企业的行为进行管制,从而间接的影响到环保产业的发展;研究了政府、排污企业与环保企业的博弈行为,建立了这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为评价政府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政府环境政策 环保企业 排污费 博弈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慧芳
在稀土的生产和贸易过程中,我国稀土企业与政府的利益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因而稀土企业与政府之间、稀土企业与稀土企业之间必然是一个反复博弈的过程,这种博弈对于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我国政府与稀土企业之间的博弈,运用策略型博弈模型分析我国稀土企业之间的博弈,通过分析得知相关各方为获得利益最大化可能采取的策略选择以及博弈的结果,进而对我国的稀土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稀土 博弈分析 资源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静
文章从博弈的角度,根据公平互利的原则,探索资本结构的人本思想,并经过严格的数学论证,解释了经营者、投资者以及所有者与债权人和谐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回应了和谐社会价值诉求的新经济理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汉慧 赵曼
尽管利益要求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关注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取向是一致的;共同的利益目标能减少治理成本,提高治理主体的收益,使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在企业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理论 核心利益相关者 利益要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莉侠 吕国庆 贾磊
本文以上海农业企业为调查对象,在分析农业企业技术引进与企业绩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考察农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技术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外部技术及引进技术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为正,技术吸收能力高的企业会比技术吸收能力低的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创新,创造更高的绩效。采用新技术对企业的增收效果越明显,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力度就越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冠生
最近,我们对上海市三十多家企业技术引进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之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仍然要花大量外汇向外购买原材料、辅助材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以下简称零部件),这不能不影响到引进技术的效果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仅举二个企业为例:上海刀片厂1980年引进了不锈钢刀片生产线,1986年引进了双层刀刨生产线,现在每年要用60—70万美元向外购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欣
本文基于创新模式理论,以2002~2008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共同影响企业绩效的有机联系。研究发现,大部分企业采取单一的技术创新方式;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于企业业绩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技术引进比自主研发更能提高企业业绩;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同时进行自主研发,会更加有助于提高企业业绩;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之间存在显著的平衡效应。如果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之间投资差异较大,会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于认识企业微观层面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之间的有机关联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并为国家深化自主创新和企业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协同效应 平衡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