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66)
2023(10789)
2022(9076)
2021(8052)
2020(6616)
2019(14599)
2018(14372)
2017(26241)
2016(13931)
2015(15485)
2014(14865)
2013(14778)
2012(14202)
2011(13022)
2010(13301)
2009(12244)
2008(12021)
2007(10997)
2006(9991)
2005(9292)
作者
(42821)
(35632)
(35494)
(33339)
(22947)
(17163)
(15785)
(13789)
(13705)
(12834)
(12286)
(11965)
(11763)
(11560)
(11319)
(11177)
(10711)
(10392)
(10380)
(10242)
(9035)
(8994)
(8760)
(8404)
(8166)
(8076)
(8042)
(7769)
(7323)
(7307)
学科
(62044)
经济(61991)
(44675)
管理(42348)
(36096)
企业(36096)
技术(21919)
中国(21891)
地方(19577)
方法(18547)
(17974)
业经(16309)
数学(15052)
数学方法(14873)
技术管理(14157)
农业(12845)
(12720)
(11805)
金融(11805)
(11804)
银行(11764)
(11579)
(11529)
(11331)
地方经济(11070)
(10947)
(10764)
贸易(10750)
(10330)
理论(9805)
机构
学院(200235)
大学(197745)
(83344)
经济(81554)
研究(77585)
管理(73685)
理学(61802)
理学院(61059)
管理学(59997)
管理学院(59621)
中国(58276)
科学(47896)
(44096)
(40528)
(37989)
研究所(36524)
(36419)
中心(34498)
(33680)
业大(30442)
农业(29659)
北京(28634)
(28500)
(27626)
财经(27536)
师范(27245)
(26948)
(26039)
技术(25553)
(24914)
基金
项目(130770)
科学(103175)
研究(96365)
基金(91546)
(81573)
国家(80818)
科学基金(68353)
社会(60618)
社会科(57521)
社会科学(57509)
(54918)
基金项目(47742)
(45555)
教育(43634)
自然(43175)
自然科(42232)
自然科学(42220)
自然科学基金(41510)
编号(37666)
资助(36459)
(35158)
(33910)
创新(30756)
成果(30604)
重点(30455)
课题(28923)
发展(28029)
(27517)
(27487)
(26168)
期刊
(102607)
经济(102607)
研究(65331)
中国(53549)
(36345)
管理(33115)
学报(32951)
科学(31548)
教育(29429)
(26520)
农业(25284)
大学(24899)
学学(23184)
(21995)
金融(21995)
技术(21873)
业经(17958)
经济研究(16607)
(14309)
科技(14089)
财经(13542)
技术经济(12477)
问题(12370)
(11912)
(11225)
论坛(11225)
图书(10081)
(9916)
世界(9796)
商业(9502)
共检索到330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浩  
本文利用专利竞赛模型 ( patent race) ,探讨技术引进及其二次创新活动中技术引进费用与自身应用性研发投入的关系以及二次创新速度和市场均衡时参与该竞赛的厂商数目的决定。同时也分析了研发外溢效应对模型的冲击。文章的主要结论是 :技术引进与自身应用性研发投入是互补抑或替代关系需视两者相对大小而定。双方的关系呈现阶段性变化。此外 ,随外溢效应的增强 ,整个参与竞赛的厂商数目和厂商应用性研发投入水平均趋于下降 ,但是整个社会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速度却趋于加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光泗  徐翔  
二次创新是实现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中国引进技术二次创新投入低下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基于产品垂直创新内生增长理论,文章构建了二次创新的内生决定模型,讨论了技术引进选择、市场结构、企业研发效率等因素对二次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1998~2004年我国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加大引进技术二次创新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荣军  张兵兵  
文章基于两阶段工具变量法考察了外溢技术及其外溢限制政策对二次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溢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我国的二次创新水平,相对于其他外溢技术形式,国外发明的外溢技术对我国的二次创新影响最强。相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外溢技术对我国东部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影响最大。外溢限制的变动能够显著影响外溢技术效应,但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文玉春  
以工业企业为对象,实证研究了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技术引进三种创新模式对市场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产业创新的真实功效,得出产业创新路径选择的基本逻辑:当产业创新处于明显的市场导向阶段时,三种模式理论上都可以选择,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应重点考虑;当产业处在获取更多的新知识阶段,应以自主研发为主要创新路径。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创新路径具有较大差异,前者应走蛙跳式创新发展路径,后者应走以新兴产业占优为突破口的多元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文玉春  
以工业企业为对象,实证研究了自主研发、协同创新与技术引进三种创新模式对市场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产业创新的真实功效,得出产业创新路径选择的基本逻辑:当产业创新处于明显的市场导向阶段时,三种模式理论上都可以选择,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应重点考虑;当产业处在获取更多的新知识阶段,应以自主研发为主要创新路径。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创新路径具有较大差异,前者应走蛙跳式创新发展路径,后者应走以新兴产业占优为突破口的多元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献宁   廖维晓   李德华  
本文基于2014-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OLS估计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均有利于流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但自主研发的作用更明显;自主研发与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技术引进与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之间仅存在线性关系;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交互项在自主研发能力未达到临界值前,表现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互补效应,超过临界值后表现为抑制产业创新能力的替代效应。文章最后提出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科学引进外部技术和引导并鼓励流通产业创新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圣强  
文章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企业在技术获取上的"自制"与"外购"策略性行为。首先构建一个基础性的博弈矩阵;其后在技术供给约束条件下,构建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古诺模型,求解纳什均衡;最后进一步放松假设,构建了以交替研发为特征的模型,考察企业存在产品更新背景下的策略性行为选择。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企业策略选择具有阶段性特征,短期内技术引进具有优势,而长期来看自主研发是占优策略。文章还发现企业决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知识溢出、创新价值、竞争者研发投入、技术周期、利率等。通过联系实际,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圣强  
文章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企业在技术获取上的"自制"与"外购"策略性行为。首先构建一个基础性的博弈矩阵;其后在技术供给约束条件下,构建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古诺模型,求解纳什均衡;最后进一步放松假设,构建了以交替研发为特征的模型,考察企业存在产品更新背景下的策略性行为选择。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企业策略选择具有阶段性特征,短期内技术引进具有优势,而长期来看自主研发是占优策略。文章还发现企业决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知识溢出、创新价值、竞争者研发投入、技术周期、利率等。通过联系实际,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圣强  
文章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企业在技术获取上的"自制"与"外购"策略性行为。首先构建一个基础性的博弈矩阵;其后在技术供给约束条件下,构建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古诺模型,求解纳什均衡;最后进一步放松假设,构建了以交替研发为特征的模型,考察企业存在产品更新背景下的策略性行为选择。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企业策略选择具有阶段性特征,短期内技术引进具有优势,而长期来看自主研发是占优策略。文章还发现企业决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知识溢出、创新价值、竞争者研发投入、技术周期、利率等。通过联系实际,研究试图解释国内技术引进怪圈现象,认为企业只有在不同阶段转变技术获取策略才能赢得竞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林子华  梁锡康  陈洁  张群孝  周国钧  
技术引进是一项复杂的、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管理过程。技术引进项目可包括技术、设备、仪器和机器等。一般技术引进程序包括申请审批、筹集资金、技术论证和可行性评价等。经济效益是技术引进论证的重要原则之一。目前采用的方法不少,如费用效率、投资回收期法、寿命周期费用换算法、受益指数评价法和线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磊  余典范  王超  
利用2006年颁布的《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从产业内(企业)和产业间的视角全面考察了鼓励技术引进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经多种稳健性分析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发现,这一政策显著促进了技术引进经费的增加,且具有创新溢出效应。从产业内(企业)溢出效应看,鼓励技术引进政策通过激发企业创新内部动力和增强企业创新外部支撑,促进了本产业内(企业)的创新,主要是激励了非发明专利申请。从产业间溢出效应看,鼓励技术引进政策能够在产业间起到创新涟漪效应,增加研发投入和降低融资约束是企业承接溢出效应的关键。经异质性分析发现:鼓励技术引进政策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促进效应更强;相比民营企业,鼓励技术引进政策更多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进一步分析发现:鼓励技术引进政策造成国内中间品以及国内最终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上游配套产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竞争力,有助于降低鼓励技术引进政策对国内产品的挤出效应。研究为全面审视鼓励技术引进政策的产业关联创新溢出效应、“靶向”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优化创新政策的传导路径、应对技术管制的长臂管辖等提供了实践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光泗  沈坤荣  
伴随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日益凸显。围绕技术创新能力,文章构建了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的内生增长模型,理论分析了经济增长中影响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与技术引进相比,自主研发的正向影响较大且较显著;已有技术能力、人力资本等因素也对我国技术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落后地区这些因素可能成为制约其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飞航  李友顺  
运用我国2006—2016年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以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技术引进资本投入分别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对外开放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静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对外开放水平下,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创新产出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均存在对外开放水平的双重门限效应。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创新产出的影响都是呈"U"型的先减后增。自主研发对创新产出一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技术引进在中等对外开放水平下对产出具有负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兵  梁松  高君希  
目前,版权引进已经成为我国广电单位成熟的经营模式,"拿来主义"让国内电视节目开始依赖引进海外版权。综艺节目版权二次创新具有后发优势,对改善我国综艺节目版权贸易逆差的作用不言而喻,如何有效地进行二次创新具有研究的必要。本文通过分析综艺节目版权二次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针对综艺节目版权二次创新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芮正云  马喜芳  
本文通过对中电熊猫液晶技术发展历程的纵向案例分析,探讨后发企业如何借助外部创新网络实现技术赶超,以及企业跨越式技术成长的动力机制。本文探究了后发企业技术赶超过程中创新网络的构建与演化机理;分阶段重点阐释后发企业创新战略与创新能力的匹配与协同演进;分析了外部制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识别出后发企业实现二次创新的关键因素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成长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并形成“适应性技术吸收-维护性技术开发-发展性技术变革”的跨越式成长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