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6)
- 2023(14343)
- 2022(12378)
- 2021(11610)
- 2020(9887)
- 2019(22315)
- 2018(22196)
- 2017(42276)
- 2016(23065)
- 2015(25980)
- 2014(25258)
- 2013(25127)
- 2012(22700)
- 2011(20127)
- 2010(20124)
- 2009(18616)
- 2008(18512)
- 2007(16325)
- 2006(14421)
- 2005(12666)
- 学科
- 济(92804)
- 经济(92689)
- 业(91730)
- 企(89696)
- 企业(89696)
- 管理(85829)
- 方法(44584)
- 数学(34808)
- 数学方法(34433)
- 财(30833)
- 业经(28360)
- 技术(23675)
- 务(23405)
- 财务(23333)
- 财务管理(23311)
- 中国(22296)
- 企业财务(22171)
- 农(20861)
- 理论(19893)
- 和(18121)
- 制(17891)
- 学(17588)
- 划(17162)
- 地方(16134)
- 贸(15967)
- 贸易(15956)
- 易(15491)
- 策(15183)
- 技术管理(14858)
- 农业(14443)
- 机构
- 学院(324583)
- 大学(323052)
- 管理(137674)
- 济(128183)
- 经济(125401)
- 理学(119106)
- 理学院(117863)
- 管理学(116120)
- 管理学院(115520)
- 研究(100130)
- 中国(75353)
- 京(68627)
- 科学(61349)
- 财(59992)
- 所(49011)
- 江(48077)
- 财经(48029)
- 业大(45893)
- 中心(45422)
- 农(44763)
- 研究所(44390)
- 经(43625)
- 北京(43230)
- 范(40571)
- 师范(40224)
- 州(38964)
- 商学(37448)
- 经济学(37152)
- 商学院(37075)
- 院(36801)
- 基金
- 项目(220062)
- 科学(174937)
- 研究(163655)
- 基金(159961)
- 家(137868)
- 国家(136605)
- 科学基金(119900)
- 社会(103148)
- 社会科(97753)
- 社会科学(97727)
- 省(87231)
- 基金项目(85456)
- 自然(78208)
- 自然科(76467)
- 自然科学(76450)
- 教育(75407)
- 自然科学基金(75171)
- 划(71942)
- 编号(66948)
- 资助(64853)
- 成果(53138)
- 创(50486)
- 重点(48244)
- 部(48142)
- 创新(46230)
- 发(45627)
- 课题(45540)
- 项目编号(42662)
- 教育部(41906)
- 国家社会(41742)
- 期刊
- 济(141337)
- 经济(141337)
- 研究(93291)
- 中国(62478)
- 管理(56720)
- 财(50098)
- 学报(46589)
- 科学(45190)
- 农(38623)
- 教育(38322)
- 大学(35877)
- 学学(33691)
- 技术(32737)
- 农业(27159)
- 融(24722)
- 金融(24722)
- 财经(23829)
- 业经(23613)
- 经济研究(21883)
- 经(20402)
- 技术经济(19077)
- 科技(17903)
- 问题(17265)
- 业(16512)
- 图书(16474)
- 现代(15811)
- 财会(15797)
- 理论(15572)
- 商业(14894)
- 实践(14123)
共检索到473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怀祖 彭志强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中国省际技术引进与省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省域内部研发的中介作用。基于中国2009—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及1—3年的滞后期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的技术引进活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其作用路径表现为省际间的技术引进促进了省域内部研发投入,通过省域内部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验证了我国技术市场对提升我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是对目前我国技术转移与技术市场研究的有益补充。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怀祖 彭志强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中国省际技术引进与省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省域内部研发的中介作用。基于中国2009—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及1—3年的滞后期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的技术引进活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其作用路径表现为省际间的技术引进促进了省域内部研发投入,通过省域内部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验证了我国技术市场对提升我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是对目前我国技术转移与技术市场研究的有益补充。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傅利平 张出兰
文章在对我国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企业技术能力及知识演化相关理论,对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机理进行研究,并针对如何提高我国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技术能力 知识演化 消化吸收再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晓宇 陈国卿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7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技术投入、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显著U型关系,企业信息技术投入需要经历组织变革转型期,才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投入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信息技术投入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但考虑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最佳平衡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显著非线性中介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投入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 企业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光泗 沈坤荣
技术创新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围绕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技术引进方式及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不同技术引进方式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专利专有技术引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与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强相关性,而采用合资合作生产方式的技术引进、硬件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存在弱的负相关性。吸收能力是制约技术引进技术外溢效应的核心变量,技术引进的创新绩效严重依赖于吸收能力的提高,否则国外技术引进将对本土创新产生严重替代,即所谓的"创新毁灭"效应。
关键词:
技术引进方式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声霞 贾根良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类型。不同的自主创新类型其创新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是不同的。本文在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平台跃迁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某厂的技术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能力 自主创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莉侠 吕国庆 贾磊
本文以上海农业企业为调查对象,在分析农业企业技术引进与企业绩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考察农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技术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外部技术及引进技术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为正,技术吸收能力高的企业会比技术吸收能力低的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创新,创造更高的绩效。采用新技术对企业的增收效果越明显,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力度就越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倪一宁 孟宁 马野青
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不断扩大的技术引进规模,不仅在数量层面影响企业创新水平,更在质量层面对企业创新产生了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数据库,实证检验了进口竞争如何通过对外技术引进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研究发现:第一,进口竞争水平的降低促进了企业对外技术引进,进而提高了企业创新质量,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对于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民营企业、研发强度低的企业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企业,在进口竞争水平下降后,更有动机通过引进技术提升创新质量。第三,以中国对外反倾销作为政策冲击,发现中国对外反倾销导致的进口竞争水平下降较好保护了国内企业实现技术引进以提升创新质量。第四,技术吸收能力更强的企业,在面对进口竞争带来的对外技术引进规模下降的同时,企业创新质量下降幅度更大;同时,出口企业能够通过增加出口额来缓解对外技术引进下降对创新质量的抑制作用。第五,知识溢出是进口竞争下降通过扩大对外技术引进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的重要渠道,并且大规模企业对周边企业的“创新质量促进”呈现“辐射效应”,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尤其明显。
关键词:
进口竞争 对外技术引进 企业创新质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晓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定寰,杨天正,沐华平
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石定寰杨天正沐华平多年来,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装置全面达标为目标,坚持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狠抓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创新,一方面不断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新的...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石定寰 杨天正 沐华平
多年来,燕山石油化工总公司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装置全面达标为目标,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狠抓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促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技术进步,从而使企业在良性循环中获得自我发展。通过8万吨聚丙烯装置的技术改造和3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反映出燕化公司不断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新的控制方法对装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改造,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国产化水平;通过Ys系列高效银催化剂及丁苯类热塑弹性体(SBS)成套工业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创新,反映出燕化公司不断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从而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元海
国际技术扩散是影响本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2003-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效应和外资研发溢出效应对我国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作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反映的模仿效应对我国内资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购买国外技术对我国内资企业各个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小于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铁男 凃云咪
旨在检验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利用企业调研数据,提出了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正影响、管理创新能力对该影响过程起正向调节作用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并以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软件对上述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管理创新能力对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管理创新能力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丕昌 邓子跃 苏红益
文章概述了四川省企业技术引进及其消化、吸引、创新的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够平衡,结构不够合理;引进方式单一,缺乏完整性和连续性;引进工作节奏慢、效率低;以及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未能较好地结合等。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合理和政策措施不配套,企业自身亦缺乏相应的动力和能力。为此,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加快引进的步伐;实行资金倾斜,增强引进能力;抓好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的结合,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奖励制度,强化激励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