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35)
2023(14939)
2022(12979)
2021(12144)
2020(10143)
2019(22792)
2018(22791)
2017(43881)
2016(23676)
2015(26239)
2014(25896)
2013(25518)
2012(23127)
2011(20658)
2010(20472)
2009(18805)
2008(17878)
2007(15558)
2006(13286)
2005(11331)
作者
(67161)
(55721)
(55460)
(52641)
(35372)
(26633)
(25099)
(21890)
(21030)
(19875)
(18884)
(18578)
(17620)
(17369)
(17087)
(17062)
(16835)
(16635)
(15947)
(15808)
(13859)
(13616)
(13491)
(12693)
(12507)
(12392)
(12227)
(12199)
(11210)
(11021)
学科
(93812)
经济(93707)
管理(69319)
(67576)
(56991)
企业(56991)
方法(43495)
数学(37205)
数学方法(36787)
(24870)
中国(23424)
(22798)
业经(22205)
(20814)
技术(19554)
地方(19018)
(16772)
贸易(16764)
农业(16741)
理论(16533)
(16228)
(16107)
(14976)
财务(14904)
财务管理(14881)
(14795)
环境(14263)
企业财务(14132)
产业(13896)
(13295)
机构
学院(330758)
大学(329950)
管理(132201)
(129067)
经济(126301)
理学(115765)
理学院(114468)
管理学(112424)
管理学院(111825)
研究(108070)
中国(76975)
(69079)
科学(68814)
(57102)
(53776)
(53056)
业大(50794)
研究所(49437)
中心(48519)
财经(46928)
(46671)
(43943)
师范(43527)
北京(42874)
(42767)
农业(41850)
(39477)
经济学(38688)
(38404)
技术(36366)
基金
项目(233900)
科学(184364)
研究(170750)
基金(169385)
(147877)
国家(146672)
科学基金(126276)
社会(107431)
社会科(101851)
社会科学(101828)
(92355)
基金项目(90491)
自然(82595)
自然科(80702)
自然科学(80685)
自然科学基金(79249)
教育(78347)
(77365)
编号(69327)
资助(68945)
成果(55046)
重点(52274)
(51059)
(50089)
(49768)
课题(47432)
创新(46304)
科研(44636)
教育部(43866)
国家社会(43860)
期刊
(137244)
经济(137244)
研究(92825)
中国(58482)
学报(53502)
科学(49348)
(47901)
管理(47702)
(42394)
大学(40128)
学学(37945)
教育(37685)
农业(33952)
技术(30060)
业经(24279)
(23676)
金融(23676)
经济研究(22572)
财经(22287)
(19166)
问题(17632)
科技(17622)
(17491)
技术经济(16931)
图书(16721)
商业(15261)
理论(15253)
(15249)
现代(14958)
实践(14027)
共检索到462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席艳玲  吉生保  
利用2004-2011年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法对产业集聚与产业成长关系的研究表明:一般技术产业集聚同产业成长呈"倒U"型关系,部分省市已呈现出过度集聚状态;高技术产业集聚同产业成长则近似于正相关;一般技术产业仍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促进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则更多的需要通过内在的技术升级来促进产业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强  陆小莉  徐生霞  
产业集聚与城市集群是集聚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维度的表现,当前中国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效应,而这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修正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AHHI),结合Copula建模思想,构建了一种城市群产业集聚空间辐射效应的非线性测度方法;并从产业集聚与地理区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耦合机制研究的角度,对城市群发展不同辐射路径进行了系统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变系数模型对城市群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异质性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2000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城市群的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群稳步递增、东北及中西部城市群逐年下降的态势。空间辐射效应方面,一是产业集聚的非线性辐射效应呈现出较大“地域差异性”,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总辐射效应最强,而哈长城最弱;二是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耦合,而与地理区位的耦合效应较差。在产业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中,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集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产业集聚水平的分布特征与空间差异,更加重视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区域一体化的实现提供源动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萃  
以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异质性构成和异质性企业技术升级行为选择差异性为前提条件,从企业层面实证考察了产业集聚区技术升级问题。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企业技术升级影响可以分解为对所有企业的水平效应和对异质性企业的结构效应。单纯的工业企业集聚有助于落后企业获得先进企业的技术溢出实现技术追赶与升级,但却对先进企业技术创新升级的边际贡献率不大。先进企业创新升级需要由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金融发展和制度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与产业集聚共同组成的区域创新系统来支撑带动。研究还进一步揭示,区域创新系统与系统内企业技术升级之间存在着一种收益递增的正反馈效应,这构成了产业集聚自主优化升级的内生源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力  刘宇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流通产业集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各区域禀赋条件差异诱发地区经济出现分化情况,流通产业集聚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化投射。就此,本文着重考虑区域空间异质性原则,基于行政规模异质性、人口规模异质性以及地理区位异质性,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深入探讨流通产业集聚空间异质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级行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具有正向效应,其中西部地区城市正向效应最显著;人口规模较大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东部地区城市由于人口增加成本约束,很难形成正向促进作用;沿海城市产业集聚会对区域经济形成抑制性,但中部地区城市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消减并中和了本区域的抑制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高丽娜  何斌  
以Baldwin和Okubo的异质性企业自由资本模型为基础,探讨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产业空间集聚的微观机制。研究表明: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与资本支出规模、贸易自由度和迁移企业的生产率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在引导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时应综合考察区域的资本支出规模、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与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合理引导企业进行迁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卢飞  刘明辉  孙元元  
基于C-D函数和CES生产函数,本文模拟了产业地理的演变逻辑,构建了一个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模型,阐释了贸易开放、产业地理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产业地理的形成具有异质性作用,二者的交互效应对绿色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依据《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本文对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借助2004—2015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贸易开放的效用是进口和出口之间作用力相互抵消或彼此增强的结果,二者对不同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力表现出线性、U型和倒U型特征,异质性体现明显,且存有"渗透边界",对一些产业区位的影响在现阶段不显著;第二,与贸易开放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相比,贸易开放与产业地理的交互作用随所处产业地理情境的不同会导致直接效应被增强或弱化。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峰  王一飞  梁翠月  杨国歌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不仅要主动吸引外资进入,更要打造能够提高FDI质量的区位优势。基于集聚外部性和国际投资区位理论分析产业集聚对外资退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能够缓解外资退出,并存在异质性影响。制造业集聚对外资退出产生负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在集聚初期抑制外资退出,在集聚后期推动低效率、高污染企业退出市场,对外资退出产生U型影响。拓展性分析表明,产业集聚对外资退出的影响在“一带一路”沿线和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城市中更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外资退出的U型影响在国有企业和东部区域的企业中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可以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技术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于外资企业进而缓解外资退出。研究为我国接下来更有效地利用外资提供了新视角,对于构建双循环桥梁以及利用产业集聚区位优势提高FDI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倩岭  王小月  
通过构建专业化集聚指数、多样化集聚指数和集聚竞争效应指数,将产业集聚对四川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在整体上,制造业专业化集聚不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制造业多样化集聚有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制造业集聚竞争效应不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行业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多样化集聚与集聚竞争效应不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则正好相反;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集聚竞争效应均有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锦程  
推动物流产业集聚,必须兼顾环境治理,这是实现物流产业高质量转型的关键,其中环境政策与技术升级无疑是重要影响因素。为实现物流产业集聚区内产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本文实证分析双重异质性下物流产业集聚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在固定命令型环境政策视角下,广义层面、环境类、能源类技术升级均有利于生态环境污染控制,物流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污染呈正U形关系;而资本类技术升级与之相反,物流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污染存在倒U形关系。在固定市场刺激性环境政策视角下,各类技术升级均有利于生态环境污染控制。环境与能源类技术升级使得物流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污染呈正U形关系,广义层面与资本类技术升级条件下,物流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污染呈倒U形关系。在固定非强制性环境政策视角下,广义层面技术升级加剧生态环境污染,另三种技术升级有利于控制生态环境污染,同时物流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污染呈倒U形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华  翟宛东  
在经济新形势下,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是我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从行业异质性视角出发研究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选择2003-2019年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金融集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若金融集聚过度对技术创新有阻碍作用;分行业来看,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过度集聚均不利于技术创新,这可能是因为银行业和保险业主要从事间接融资服务,分别存在企业研发项目的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问题以及偏向稳健的资产管理;证券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为倒U型,这可能是因为证券业主要从事直接融资服务。基于此,应合理控制金融集聚的规模,加强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金融行业对技术创新的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清正  
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等视角,考虑了空间异质性特征,分区域层面、省域层面、城市层面、分行业层面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集聚态势;在梳理了国内外金融业集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对外开放、工业支撑、经济水平、人力资本、知识溢出、城乡居民储蓄、规模经济、城市环境、政府支撑是中国金融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空间计量经济学框架下,基于各省域数据的可获得性、一致性等,采用1992-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静态和动态角度解析了中国金融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变化,认为未来中国推进金融业集聚发展应借助国民经济发展推力,搭建金融集聚战略支撑;构建和谐金融市场体系,引导金融资源自由流动;合理优化布局金融分...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门闯  刘婷  
本文采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外资企业与我国地区产业集聚之间的互动促进关系,并从企业规模、控制权性质两个维度分析不同外资企业与产业集聚之间互动关系的路径差异。结果发现:外资企业与地区产业集聚之间的互动促进关系主要是外资企业与其前后关联行业集聚之间的互动促进,外资企业与同行业的集聚并未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外商独资企业与其前后向关联行业的集聚均存在互动促进,且外商独资与其后向关联行业的集聚之间形成的互动促进是外资企业与我国产业集聚互动促进的主要路径;中外合资企业仅与其前向关联行业集聚之间形成稳定的互动促进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樨樨  曹正旭  徐士元  
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与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结合点的绿色创新效率问题,运用SBM模型,构建以高技术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测算2008—2018年我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实证分析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稳步提升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绿色创新效率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创新质量对东、中部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基于产业集聚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636、0.944,而西部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跨越0.363门槛值时,创新质量对绿色创新效率才会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劳动者素质、政府行为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显著抑制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充分发挥协同优化作用、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战略等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璘琳  
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影响企业价值的内在机制,并探讨产业性质对创新绩效提升企业价值作用路径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创新绩效与市场业绩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企业创新绩效会推动市场业绩增长,反之,持续良好的市场业绩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有益于创新绩效的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和市场业绩共同作用,显著影响企业价值。产业性质不会改变创新绩效和市场业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影响技术创新对企业价值的正相关性,但作用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应结合产业性质合理配置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打造企业核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展  王淑娟  叶蜀君  
金融结构与制造业成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从产业异质性视角分析不同金融结构对不同产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3—2017年中国27个规模以上制造业产业数据,基于产业创新度、产业风险度和资金密集度三种基本特征,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结构对产业成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上,我国当前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产业成长;从产业异质性视角看,银行体系的发展能够促进资本密集型产业成长,股票市场对研发密集型、风险型产业的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我国现阶段应深化金融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针对性地发展与制造业产业成长相匹配的金融结构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