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89)
2023(10135)
2022(8482)
2021(7536)
2020(6136)
2019(13358)
2018(13203)
2017(24564)
2016(13247)
2015(14242)
2014(13741)
2013(13492)
2012(12383)
2011(11257)
2010(10986)
2009(9560)
2008(9236)
2007(8420)
2006(7160)
2005(6299)
作者
(37843)
(31819)
(31444)
(29875)
(19924)
(15438)
(14139)
(12366)
(11839)
(11165)
(10983)
(10771)
(10230)
(10075)
(9788)
(9763)
(9457)
(9374)
(9298)
(9035)
(7856)
(7828)
(7573)
(7240)
(7085)
(7056)
(6939)
(6817)
(6496)
(6447)
学科
(56409)
经济(56372)
管理(46163)
(43402)
(37623)
企业(37623)
方法(23631)
数学(20567)
技术(20473)
数学方法(20331)
地方(14350)
中国(14316)
环境(14133)
技术管理(13264)
(12902)
(12865)
(12618)
业经(12448)
(10321)
(9208)
(9174)
农业(9081)
地方经济(8806)
理论(8752)
(8730)
银行(8706)
(8577)
金融(8576)
(8506)
财务(8489)
机构
学院(183717)
大学(182131)
(75913)
经济(74426)
管理(73559)
理学(64006)
理学院(63295)
研究(62977)
管理学(62310)
管理学院(61954)
中国(45615)
科学(40410)
(37683)
(32318)
(31374)
(30170)
研究所(28956)
中心(28878)
业大(28358)
(27784)
财经(26244)
(23940)
(23757)
农业(23660)
(23625)
师范(23368)
经济学(23132)
北京(23074)
(22007)
技术(21484)
基金
项目(133566)
科学(107479)
基金(97166)
研究(96084)
(86174)
国家(85545)
科学基金(74208)
社会(62890)
社会科(59968)
社会科学(59951)
(55175)
基金项目(52090)
自然(48046)
自然科(46997)
自然科学(46984)
自然科学基金(46163)
(45911)
教育(43689)
资助(37484)
编号(36146)
(34144)
创新(31063)
重点(31041)
(30323)
(28913)
成果(27140)
国家社会(26621)
课题(26234)
计划(25492)
科研(25450)
期刊
(78287)
经济(78287)
研究(50245)
中国(38681)
学报(29264)
科学(28906)
管理(28446)
(25516)
(24866)
大学(21967)
教育(21317)
学学(20892)
技术(19667)
农业(18085)
(14666)
金融(14666)
科技(13400)
经济研究(13031)
业经(12663)
财经(12631)
技术经济(11904)
(11090)
(11009)
(9971)
资源(9445)
问题(9301)
统计(8999)
(8861)
论坛(8861)
(8363)
共检索到264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姚炯  沈能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在于低碳创新能力和低碳创新效率提升。从技术异质性和节能减排约束出发,构建纳入技术异质性—非期望产出创新效率测算模型,借助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测度我国省际低碳创新效率。结果发现,未考虑污染排放情况下的创新效率值高估了节能减排约束下的情境,即非期望产出会降低创新活动效率。由于空间技术异质性,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效率依次递减格局,东部地区低碳生产技术更加接近有效前沿面,并且差距有逐步扩大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明超  申俊喜  
本文使用1998-2007年我国地区工业企业数据,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创新产出指标,应用明确包含地区异质性的随机前沿模型对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可观测地区异质性有显著影响,如果未加以考虑和控制,这些效应被包含进无效率项将导致估计的效率有明显的偏差;知识的内部获取和外部获取对创新产出有不同影响,自主研发和技术消化吸收有显著正的影响,国内外技术引进有负的影响;制度环境差异是导致创新效率差异的重要因素,政府支持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市场机会多的地区创新效率也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兰梓睿  
基于2005-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全要素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SBM-DEA模型测算地区绿色发展效率,从考虑低碳试点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减排效应入手,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了进一步验证;对低碳试点政策作用于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水平;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在激发地区绿色发展潜力的过程中,能驱动产生技术创新、要素积累、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效应,进而通过这四大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目标实现;异质性的分析体现了不同地区和城市规模的差异下,政策的作用效果也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新军  代春霞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将创新主体分为政府、企业和外资,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2002—2011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不考虑空间溢出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会被高估。政府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直接效应为负,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总效应显著为正;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外资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受空间权重矩阵的影响较大,但总效应显著为正。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文祥  李将军  
在探讨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最优耦合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1995—2016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发现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动态耦合具有异质性。建议构建跨区域技术研发与创新协调机制,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升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协同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新军  代春霞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将创新主体分为政府、企业和外资,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2002—2011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不考虑空间溢出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会被高估。政府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直接效应为负,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总效应显著为正;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外资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受空间权重矩阵的影响较大,但总效应显著为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丽娜  卫平  
科技中介机构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不可替代的创新主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科技中介机构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运用北京、上海、深圳和武汉的调查数据,探讨各地科技中介机构的异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积极完善科技中介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成学真  孙吉乐  李灵君  
文章针对我国各产业在东中西部各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利用总基尼系数对应的分项集中度测度指数进行创新能力空间改进。研究结果证实,我国各区域产业的创新能力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异质特征,中部和东部相对集中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创新值规模都是推进这一区域的主要因素,创新型企业间地理距离越近越容易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产业规模以及创新产值增值促进了东中西部各个区域内创新能力的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熙宁  
消费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我国200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消费结构升级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消费结构升级显著促进了各地区的科技创新;分位数回归显示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升级对其产生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成学真  孙吉乐  李灵君  
文章针对我国各产业在东中西部各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利用总基尼系数对应的分项集中度测度指数进行创新能力空间改进。研究结果证实,我国各区域产业的创新能力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异质特征,中部和东部相对集中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创新值规模都是推进这一区域的主要因素,创新型企业间地理距离越近越容易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产业规模以及创新产值增值促进了东中西部各个区域内创新能力的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俊  
本文基于异质性技术创新视角下,采用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可以显著提升碳排放效率。从作用机制来看,创新投入和创新模仿在电子商务发展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中创新投入是电子商务促进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影响路径。从异质性分析来看,相比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碳排放效率提升影响效果更为显著。为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效率,本文提出推动电子商务行业创新发展、推广低碳生产方式、实施碳排放减少目标、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绿色化、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鹏  李鑫  张剑  薛雅伟  
在传统经济学下,环境规制往往会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进而降低企业利润。然而,波特则提出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可能会推动技术创新。本文利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密集度的门槛效应对影响的区域异质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技术创新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2)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中西部地区则不明显;(3)存在技术密集度门槛,当某地区(省份)的技术密集程度达到一定门槛值以后,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倩  
基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视角,以我国30个省区2003-2011年的数据资料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论环境规制变量是否受到内生性影响,其对技术开发、技术转化、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都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但对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进一步将30个省区划分为东、中、西部时,环境规制对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表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政策建议是进一步促进环境规制对"创新补偿"诱导作用的发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生产率的"双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保全  周玲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安全和自主可控,我国提出要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显然,制造业隐形冠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是增强我国产业安全的着力点。本文从研究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构建我国制造业隐形冠军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2012~2019年125家隐形冠军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隐形冠军技术创新能力整体实力不强,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整体而言,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珠三角经济带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长,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技术创新能力呈下降趋势,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异质性呈缓慢缩小现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哲力  顾乃华  
本文考察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的区域异质性,进而判断高新区是否异化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异化为工业园区。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局效应而言,高新区的设立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即高新区没有异化为工业园区。高新区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异质性,设立高新区的政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该政策仅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质量,但是对于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而言,该政策并没有推动区域内的制造业技术创新,即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高新区异化为了工业园区。与中小型城市相比,高新区对中国大型城市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较为显著。虽然总体而言高新区促进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水平,但是该政策仅促进了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基于调节效应的机制检验,本文认为高新区通过集聚人力资本以及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等渠道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数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