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2)
2023(12434)
2022(10559)
2021(9807)
2020(7982)
2019(18036)
2018(17477)
2017(32599)
2016(17341)
2015(19172)
2014(18721)
2013(18549)
2012(16856)
2011(15532)
2010(15377)
2009(14295)
2008(13694)
2007(11771)
2006(10319)
2005(9441)
作者
(50224)
(41898)
(41802)
(39894)
(26799)
(20229)
(18847)
(16216)
(15968)
(14768)
(14554)
(14111)
(13399)
(13230)
(13108)
(12991)
(12383)
(12229)
(12138)
(12072)
(10435)
(10248)
(10050)
(9440)
(9365)
(9338)
(9126)
(9071)
(8601)
(8352)
学科
(76286)
经济(76211)
管理(48707)
(45796)
(36617)
企业(36617)
方法(32743)
数学(29536)
数学方法(29207)
中国(24819)
(18532)
(16650)
技术(16005)
(15476)
(15347)
贸易(15338)
(14979)
业经(14819)
地方(14709)
(13075)
环境(12798)
农业(12345)
(11143)
银行(11115)
(10723)
(10676)
金融(10675)
(10426)
(10055)
理论(9929)
机构
大学(247558)
学院(246974)
(108280)
经济(106181)
研究(92521)
管理(92109)
理学(79277)
理学院(78297)
管理学(77018)
管理学院(76543)
中国(69006)
科学(56559)
(53738)
(46785)
(45754)
研究所(42977)
(41371)
中心(40720)
财经(37303)
业大(36682)
(35253)
经济学(34727)
(34287)
(33958)
北京(33757)
农业(32889)
(32755)
师范(32421)
经济学院(31232)
(28342)
基金
项目(171519)
科学(136082)
基金(126502)
研究(122561)
(112265)
国家(111507)
科学基金(94889)
社会(80774)
社会科(76928)
社会科学(76902)
基金项目(66062)
(64910)
自然(60712)
自然科(59419)
自然科学(59404)
自然科学基金(58286)
(56054)
教育(55519)
资助(51710)
编号(46682)
重点(39637)
(38798)
(37797)
成果(36362)
(36278)
国家社会(35015)
创新(34312)
课题(33334)
教育部(32938)
科研(32650)
期刊
(114694)
经济(114694)
研究(74127)
中国(50720)
学报(39348)
科学(38508)
(36443)
(34280)
管理(34114)
大学(29090)
学学(27571)
农业(25951)
教育(24241)
技术(22967)
经济研究(20326)
(19901)
金融(19901)
财经(18657)
业经(16928)
(16366)
问题(16261)
(15711)
(14145)
技术经济(13738)
资源(12932)
科技(12793)
世界(12629)
统计(12531)
国际(12317)
(11808)
共检索到366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海彬  牛可萌  
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深入挖掘工业用地节约潜力是缓解城市群工业用地供需矛盾、推动城市群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非期望产出纳入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并在技术异质性框架下,采用共同前沿广义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对2003—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共同前沿下,三大城市群工业用地利用效率间存在差异,珠三角城市群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最高,京津冀城市群次之,长三角城市群最低。(2)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管理无效率,而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损失的来源无明显偏向性,管理无效率和技术差距无效率对其贡献度大致相当。(3)根据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损失的根源,可将三大城市群内各城市划分为保持现状型、组内学习型、整体提升型和跨组学习型4种类型。本文结果有利于揭示三大城市群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损失的根源,挖掘三大城市群工业用地节约潜力,从而为制定城市群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家鹏  陈松林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5—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采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产业和人口两个角度分析经济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和直接冲击。结果表明:(1)2005—2016年间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先收敛后分化的演化特征,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具有显著差异;(2)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表现出单门槛效应,表明适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导致促进作用下降甚至出现负向影响;(3)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自身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直接冲击都是从开始就达到顶峰而后收敛为0,而第二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则是先负向冲击后持续正向冲击。城市群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时,既要充分发挥经济集聚的正面环境效应,也要重视不同经济集聚的适度性和动态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柯蕴颖  刘开迪  王光辉  
城市是科技活动的主要空间,也是知识溢出的重要载体,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概念的提出为地方政府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媒介。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2018年论文合作和专利合作数据,分析城市群内城市科技合作的空间格局分布和空间集聚效应。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科技合作呈现单核心引领发展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科技合作呈现多核心共同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科技合作呈现核心—边缘发展格局;三大城市群内中小城市跨市科技合作比例更高,京津冀城市群跨市专利合作比例更高,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跨市论文合作比例更高;三大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没有形成科技合作的高效集聚,地区间行政、文化分割限制了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大部分城市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姣  李健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5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三大城市群的节能减排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通过麦奎斯特指数模型分析了节能减排效率的动态特征及内在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三大城市群的节能减排综合效率整体偏低,呈波动下降态势;京津冀城市群节能减排综合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纯技术效率,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节能减排综合效率的驱动因素由规模效率转变为纯技术效率;三大城市群的综合效率空间格局变化较大,高效率城市的空间辐射作用较弱;三大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了显著的波动特征,其中,技术进步是促进其提升的主要因素,并且技术进步对长三角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苑清敏  申婷婷  邱静  
在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5个城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应用泰尔指数从区际层面对环境效率差异进行衡量,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平均值的区域分布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境效率区域差异明显,表现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内差异是区域总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效率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环境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对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外资依存度仅对珠三角城市群的环境效率有明显抑制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金鹤  孙红雪  
基于多维视角下,运用熵值法、ESDA等方法剖析三大城市群内55个城市的城市韧性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查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2016年城市群城市韧性排名:长三角大于京津冀大于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等级结构:京津冀以京—津市为支撑呈双核心驱动模式,长三角呈橄榄型结构,珠三角呈金字塔式结构;长三角城市韧性呈正空间集聚,京津冀与珠三角城市韧性呈空间负相关;财政风险与金融效率对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本地效应整体影响为负,市场、技术、开放性因素及金融规模对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本地效应整体影响为正;各因素对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空间溢出特征差异化明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燕磊  盛广耀  
区域协调是城市群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通过评价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3个方面的发展指数以及综合发展指数,进而计算各指数的差异度,对不同城市群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水平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好,各项发展指数均好于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城市群;在分项发展指数上,三大城市群均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度最高,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度次之,环境治理水平的差异度最低;从发展趋势上看,珠江三角洲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趋于好转,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度仍在上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度下降,三大城市群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度均有升高趋势,三大城市群环境治理水平的差异度变动幅度不大。结合对三大城市群发展协调性的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国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洁  吝涛  张国钦  李新虎  
1990年代以来,中国步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其中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成为引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本研究耦合城市异速增长和标准化区位商分析方法,对三大城市群1990年代至今的城市化动态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城市形态扩张与功能演变的耦合作用过程。结果显示:①在城市形态扩张方面,三大城市群异速增长类型差异显著,其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分别呈现持续的负异速增长和正异速增长形式,分别表现为人口高度聚集和建成区急剧扩张特征;而京津冀呈现正负异速增长交替增长形式,人口集聚与建成区扩张程度均较低;②在城市功能演变方面,三大城市群第二产业发展阶段不同,第三产业格局演变差异明显;③城市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晓静  
创新效率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Malmquist方法对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38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来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态势好于“十二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处于提升状态,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略有下降。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提出要加快区域工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经费和人员等创新要素投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晓静  
创新效率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Malmquist方法对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38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来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态势好于“十二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大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动态变化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处于提升状态,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略有下降。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据此,文章提出要加快区域工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大经费和人员等创新要素投入,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渺希  钟烨  徐高峰  
回顾了城市群多中心网络的测度方法,并结合企业总部—分支机构的特性进行了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3个典型城市群的多中心网络进行了2001—2009年的演化研究。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的跨城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城市间总部—分支机构的联系表现得更为频密且逐渐增强,区域一体化程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尽管3个典型城市群的多中心程度在增强,但是城市体系的层级性却有增强的趋势,核心城市的多区位企业集聚现象更为突出,多中心程度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整体网络的拓扑结构演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伟  张常明  王梦茹  
城市群是我国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体形态,研究城市群的内在关系和演化动力对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六类代表性行业城市间资本互投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与测度三大城市群2005年和2014年的产业网络及其特征值,以此分析三大城市群内在关系与演化动力。通过研究,将三大城市群网络关系定义为:京津冀为"单核辐射轮轴型网络",长三角为"三角协同蛛网型网络",珠三角为"双核联动星系型网络";三大城市群网络演化先导动力识别为:京津冀为信息技术服务业;长三角为科学研究服务业;珠三角为信息技术服务业,最后对我国城市群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佰瑞   胡明茜  
基于2006—202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48个地级市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及收敛模型,系统考察中国三大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和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水平呈上升趋势,长三角城市群趋于平稳,珠三角城市群呈下降态势;三大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的空间演变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城市群呈现由“面”向“点”转变的趋势、长三角城市群呈“三点”分布状并逐步向外发散、京津冀城市群则以北京市为起点并逐步向南发展。(2)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存在σ收敛特征,珠三角城市群不存在σ收敛;三大城市群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收敛速度不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佰瑞   胡明茜  
基于2006—202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48个地级市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及收敛模型,系统考察中国三大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和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水平呈上升趋势,长三角城市群趋于平稳,珠三角城市群呈下降态势;三大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的空间演变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城市群呈现由“面”向“点”转变的趋势、长三角城市群呈“三点”分布状并逐步向外发散、京津冀城市群则以北京市为起点并逐步向南发展。(2)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存在σ收敛特征,珠三角城市群不存在σ收敛;三大城市群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收敛速度不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倪维秋  
在构建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并对比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性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珠三角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居于首位,长三角经济、社会效益大于京津冀,生态效益低于京津冀;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比重最高,部分城市经济效益存在滞后性;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为拮抗与低水平耦合等级,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强于经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耦合较弱;长三角耦合高值区位于以上海、无锡与苏州、南京为核心的圈层地域,南翼耦合性较低;珠三角呈"中心—外围"的耦合递减格局;京津冀中京津为耦合高值区,张家口与承德耦合度最弱;除深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