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2)
- 2023(9615)
- 2022(8068)
- 2021(7687)
- 2020(6533)
- 2019(14765)
- 2018(14382)
- 2017(27489)
- 2016(14214)
- 2015(16397)
- 2014(15217)
- 2013(15359)
- 2012(14308)
- 2011(13009)
- 2010(12883)
- 2009(12115)
- 2008(11895)
- 2007(10513)
- 2006(9169)
- 2005(8236)
- 学科
- 济(67088)
- 经济(67034)
- 业(55577)
- 管理(51164)
- 企(48321)
- 企业(48321)
- 方法(34581)
- 数学(31284)
- 数学方法(31169)
- 财(20505)
- 技术(20144)
- 中国(19815)
- 农(15109)
- 贸(15007)
- 贸易(14996)
- 易(14691)
- 制(14529)
- 务(14003)
- 财务(13985)
- 财务管理(13959)
- 业经(13566)
- 技术管理(13537)
- 企业财务(13486)
- 体(11003)
- 银(10582)
- 银行(10570)
- 融(10456)
- 金融(10456)
- 农业(10369)
- 行(10094)
- 机构
- 大学(207599)
- 学院(204893)
- 济(100548)
- 经济(99216)
- 管理(86073)
- 理学(75014)
- 理学院(74359)
- 管理学(73741)
- 管理学院(73321)
- 研究(67726)
- 中国(55173)
- 财(45247)
- 京(42653)
- 财经(36762)
- 科学(34509)
- 经(33976)
- 经济学(32742)
- 所(31802)
- 中心(30727)
- 经济学院(29680)
- 研究所(28429)
- 江(28017)
- 财经大学(27839)
- 北京(27548)
- 商学(25776)
- 商学院(25563)
- 农(24675)
- 院(24148)
- 业大(24116)
- 经济管理(23303)
- 基金
- 项目(135053)
- 科学(110443)
- 基金(103373)
- 研究(101941)
- 家(88553)
- 国家(87902)
- 科学基金(77695)
- 社会(70663)
- 社会科(67502)
- 社会科学(67490)
- 基金项目(54052)
- 省(49128)
- 自然(47362)
- 教育(47087)
- 自然科(46425)
- 自然科学(46418)
- 自然科学基金(45744)
- 资助(42224)
- 划(41715)
- 编号(37902)
- 创(34641)
- 部(32838)
- 创新(31469)
- 国家社会(31147)
- 成果(30293)
- 重点(30098)
- 教育部(29567)
- 人文(28420)
- 发(28375)
- 中国(27446)
共检索到306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程新生 王向前
获取外部技术已成为企业当前愈发重要的并购动机,但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质疑。中国企业的技术并购是只获取了短期技术,还是能够据此促使其未来的再创新呢?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并购事件研究发现,虽然技术并购带来的异质性知识有助于企业再创新,但技术并购占用的企业资源以及带来的整合动荡都会影响企业原有技术进程,并由此减少企业未来再创新的可能。控制内部研发的替代作用后发现,技术并购的意义在于提高企业未来创新成果的新颖性,而非提高创新效率。此外,使用文本分析技术得出的结论表明,当新知识带来的收益大于随着知识距离增加而提高的知识整合成本时,技术并购仍然是经济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展开分析技术整合的作用机制,并深入探究技术并购的创新动机以及制度环境的异质性。本文的结论不仅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在技术并购中的应用边界,而且为创新引领下中国企业技术并购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也为进一步优化创新激励环境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勇 赵苗苗
驱动跨国并购的因素是什么?文章以一个新的视角——商业模式,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8年-2016年的跨国并购数据,对此问题进行解释。结论显示,对于一个成熟商业模式(或商业模式效力逐渐衰弱)的公司,仅仅通过跨国并购将目标方资源纳入自身商业模式,对于日渐下降的绩效往往于事无补,但通过并购一个成长型公司的商业模式,并使其独立,能获得一个新的转型增长平台;对于一个新生商业模式的公司,可以通过跨国并购相关公司有价值的资源,增强自身商业模式,以收获成长绩效,或者通过跨国并购相关公司的商业模式,获得商业模式协同效应,两条商业模式并行不悖,合并后将获得巨大的成长机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万筱雯 杨波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为了推动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和全球经济绿色复苏,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本文以开展跨国并购的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跨国并购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嵌入外循环能够提升绿色创新能力,主要原因是跨国并购不仅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和海外业务的扩张,还促使企业实行自愿型环境规制。此外,企业环境责任可以对跨国并购影响绿色创新能力产生正向的调节作用,但是企业过高的供应商集中度或客户集中度会削弱跨国并购对绿色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同时,企业所有制、所属行业、地理区位等异质性因素,使得跨国并购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可见,跨国并购起到了衔接国内外循环的作用,该结论为中国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勇 赵苗苗
驱动跨国并购的因素是什么?文章以一个新的视角——商业模式,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8年-2016年的跨国并购数据,对此问题进行解释。结论显示,对于一个成熟商业模式(或商业模式效力逐渐衰弱)的公司,仅仅通过跨国并购将目标方资源纳入自身商业模式,对于日渐下降的绩效往往于事无补,但通过并购一个成长型公司的商业模式,并使其独立,能获得一个新的转型增长平台;对于一个新生商业模式的公司,可以通过跨国并购相关公司有价值的资源,增强自身商业模式,以收获成长绩效,或者通过跨国并购相关公司的商业模式,获得商业模式协同效应,两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冯晗
基于中国市场上的并购案例,本文分析了并购前后企业创新激励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并购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激励。我们认为,这反映了产业链整合对企业创新激励的提升作用。根据这一结果,产业链整合可以通过加速创新来提高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因而可能是改变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利润分配当中不利地位的可行之道。
关键词:
产业链整合 并购 创新激励 中国企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宗晓晗
以2012-2016年598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规模、性质和市场化程度三个维度考察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激励机制总体上促进企业创新,基金持股在国有性质企业的回归结果不显著,但是在非国有性质企业的回归结果却显著为正,董事会规模与大规模企业与国有性质企业的技术创新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是其与高度市场化地区企业创新呈显著正U型关系。因此,公司治理应与企业自身特征相匹配,才能更好地发挥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技术创新 企业异质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亭亭 黎智滔 李仲飞
为创新能力定价是资本市场能否有效服务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通过借鉴Fama-French因子构建方法构造创新因子,以考察创新因子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研究发现:第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股票收益越高;第二,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技术创新能力对股票收益的正向作用在高科技行业中更大且更为显著;第三,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影响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中的市场势力,进一步作用于股票市场;第四,利用三因子模型和四因子模型检验发现,创新因子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较强。中国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汉 宋慈笈 宋增基
民营企业含有的国有股权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将我国民营企业中含有的国有股权视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提供者与组织者,使用2012-2019年A股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能够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机理在于,国有股权加强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同时增加了企业用于创新研发的资源。当考虑企业所处城市的政策风险及营商环境时,国有股权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冲击。当企业处于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时,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区分国有股权的特征后,国有股权作为战略投资者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一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献贞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到包含有限知识溢出的扩展投入品种类模型中,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政府补助所发挥的调节效应。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对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降低企业成本等途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第三,政府补助对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亭亭 黎智滔 李仲飞
为创新能力定价是资本市场能否有效服务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通过借鉴Fama-French因子构建方法构造创新因子,以考察创新因子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研究发现:第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股票收益越高;第二,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技术创新能力对股票收益的正向作用在高科技行业中更大且更为显著;第三,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影响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中的市场势力,进一步作用于股票市场;第四,利用三因子模型和四因子模型检验发现,创新因子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较强。中国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可第
利用上市公司专利引用数据,实证检验信息透明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促进了中国企业创新。在使用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等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透明度的创新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缓解创新融资约束,而不是通过发挥治理作用实现的。可见,缓解企业创新融资约束是信息透明度促进创新的主要渠道。同时,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加重了管理层对短期业绩的关注并会带来信息泄露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息透明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汉 宋慈笈 宋增基
民营企业含有的国有股权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将我国民营企业中含有的国有股权视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提供者与组织者,使用2012-2019年A股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能够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机理在于,国有股权加强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同时增加了企业用于创新研发的资源。当考虑企业所处城市的政策风险及营商环境时,国有股权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冲击。当企业处于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时,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区分国有股权的特征后,国有股权作为战略投资者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一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沁娜 李航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力,企业如何利用好ESG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当前热门话题。基于商道融绿首次公布上市公司ESG评级事件的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整体上看,ESG评级事件能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动态性检验、内生性讨论以及一系列稳健性分析后仍然成立。同时,ESG评级分值越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也越高,但随着ESG评级分值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也有所削弱。通过异质性探究发现,ESG评级更能诱发污染行业和处于成长期、衰退期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位于环境规制较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的边际效应更大。从机制分析结果来看,ESG评级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管理层环保意识三条途径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本文拓展了ESG评级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为第三方评级机构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践上为上市公司主动进行ESG评级、投资者利用ESG评级进行决策、政府部门完善ESG评级体系提供了经验依据。
关键词:
ESG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超鹏 唐菂
知识产权制度及在其保护下的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研究我国各省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及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可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表现为企业专利产出和研发投资的增加;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可以通过减少研发溢出损失和缓解外部融资约束两条途径来促进企业创新。当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较强时,企业专利产出对未来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大。综合本文研究结果,作者认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财务绩效,以科技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琼薇 赵奇锋
文章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高管综合能力综合指数,实证分析高管综合能力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综合能力对企业创新具有正面影响,拥有更高能力高层管理团队的公司倾向于在研发项目上投入更多资金,从而获得更多专利并拥有更高的专利能力。使用工具变量估计控制内生问题。公司治理中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吸引高能力的管理层团队。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高管综合能力 创新失败容忍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