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6)
2023(6867)
2022(5738)
2021(5396)
2020(4400)
2019(9746)
2018(9520)
2017(17960)
2016(9104)
2015(10168)
2014(9385)
2013(9231)
2012(8453)
2011(7506)
2010(7629)
2009(7023)
2008(6842)
2007(6554)
2006(5722)
2005(5197)
作者
(24788)
(20812)
(20763)
(19361)
(13418)
(9906)
(9211)
(7888)
(7777)
(7494)
(6993)
(6991)
(6733)
(6593)
(6407)
(6319)
(6196)
(6138)
(6104)
(5649)
(4984)
(4899)
(4873)
(4779)
(4635)
(4570)
(4568)
(4498)
(4082)
(4057)
学科
(38052)
(37568)
经济(37548)
(33782)
企业(33782)
管理(33781)
技术(19137)
方法(16796)
数学(14520)
数学方法(14440)
(13931)
贸易(13922)
(13684)
技术管理(13073)
(11933)
(11109)
中国(10684)
(10089)
(9504)
业经(8959)
(8088)
出口(8066)
出口贸易(8066)
(7346)
(7102)
金融(7102)
(6964)
银行(6951)
(6757)
体制(6600)
机构
学院(129025)
大学(128856)
(60856)
经济(59848)
管理(55545)
理学(47640)
理学院(47265)
管理学(46794)
管理学院(46526)
研究(41077)
中国(33579)
(27800)
(26339)
财经(21858)
科学(21114)
(20107)
(20041)
中心(19478)
(19292)
经济学(19281)
经济学院(17429)
研究所(16883)
北京(16714)
财经大学(16354)
(16315)
商学(16242)
商学院(16075)
业大(15931)
(15550)
(14948)
基金
项目(84473)
科学(69262)
研究(64288)
基金(63164)
(54192)
国家(53782)
科学基金(48060)
社会(43390)
社会科(41541)
社会科学(41530)
(33163)
基金项目(33116)
自然(29788)
教育(29516)
自然科(29277)
自然科学(29274)
自然科学基金(28844)
(27126)
(25027)
资助(24837)
编号(24406)
创新(22278)
(19386)
国家社会(18677)
重点(18605)
成果(18454)
(17972)
(17786)
(17490)
教育部(17392)
期刊
(66048)
经济(66048)
研究(41586)
中国(29953)
管理(24928)
(22435)
科学(16423)
(15347)
金融(15347)
学报(15041)
技术(15035)
教育(14470)
(14067)
大学(12524)
财经(11778)
学学(11651)
经济研究(11580)
业经(10392)
(10236)
(10052)
技术经济(9754)
科技(9627)
农业(9597)
国际(8553)
问题(8313)
(6933)
论坛(6933)
商业(6866)
(6514)
(6459)
共检索到204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姚颐  徐亚飞  凌玥  
技术并购的核心是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出,本文对技术并购的市场反应以及技术并购如何影响并购商誉和创新产出这三个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的数据,将技术关联分为相似性、互补性和跨部性等三种类型,实证研究发现:跨部性并购在题材炒作下受到市场热捧,与市场超额收益率和并购商誉均呈正相关;而致力于对原有技术深入挖掘的技术相似性并购受到冷遇,与市场超额收益率负相关,同时也与并购商誉负相关。另外,实证发现三种技术并购与创新产出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其拐点分别为41.8%、48.9%、38.8%。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性看待我国资本市场的技术并购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胥朝阳   高子欣   刘睿智   吕紫荆  
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数据为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海外并购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在此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海外并购促进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水平的提升,吸收能力对海外并购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行业技术属性异质性检验显示,高新技术企业海外并购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且吸收能力在此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非高新技术企业海外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没有显著作用;创新类型异质性检验显示,海外并购对不同类型的创新成果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吸收能力对海外并购与发明专利申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在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型专利中,吸收能力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淦  管弋铭  管瑛君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效率分析法研究银行并购保险公司的绩效具有不一致性,短期市场反应与长期并购整合之间产生了矛盾,主要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内幕交易、过度反应、信息泄露等对并购的股东财富效应造成偏差。结论表明:商业银行在并购过程应该关注最终的并购整合效率而不是股价的短期变化,在并购保险公司之前,要确保自身财务状况良好,并选择规模适当、盈利能力强、有一定关联的并购标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淦  管弋铭  管瑛君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效率分析法研究银行并购保险公司的绩效具有不一致性,短期市场反应与长期并购整合之间产生了矛盾,主要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内幕交易、过度反应、信息泄露等对并购的股东财富效应造成偏差。结论表明:商业银行在并购过程应该关注最终的并购整合效率而不是股价的短期变化,在并购保险公司之前,要确保自身财务状况良好,并选择规模适当、盈利能力强、有一定关联的并购标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超  
本文选取了2010年到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当上市公司宣布并购时,其并购公告中的并购商誉相关信息会有着怎样的市场反应,以及宣布采取多元化并购与相关性并购两种不同并购类型时,对于并购商誉相关信息的市场反应会有怎样不同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3,+3)的窗口期内,并购交易事件中披露的并购商誉相关信息对于该并购事件窗口期内购买方企业的累积超额回报率有正向的影响;同时相比较于相关性并购,多元化并购会削弱并购商誉有关信息对于窗口期内购买方企业累积超额回报率的正向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虹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资公告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在创新资金短缺的中国市场环境下,自有资金技术创新投资的股票市场估值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公告市场反应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同时公告效应呈现一定的漂移现象;(2)公告市场反应与行业投资机会及公司的资金偿债安全性显著相关,与自由现金流量不相关,与公司规模、第一大股东及大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不相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晴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层面考察了产业并购与非产业并购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并购对企业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均具有正向作用,非产业并购对企业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均无显著影响。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产业并购与非产业并购对企业创新产出的非对称影响仍然存在。总体来看,从长期发展战略出发的产业并购有利于企业创新产出的提高,以短期上市或者短期财务收益为目的的非产业并购对企业创新产出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晴   范从来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产业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并购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并购通过吸收能力强化效应、市场势力推动效应的促进机制对企业创新产出产生正向影响,通过财务能力侵蚀效应的阻碍机制对企业创新产出产生负向影响,三重叠加后的综合效应为正。结论能够加深学界对中国产业并购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这一问题的理解,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程中企业制定并购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常  李华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2005-2009年间外资在华并购,探讨外资并购相关法律法规对并购事件累计超额收益影响。研究发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讨论、颁布、实施的不同时间段,被并购的中国公司市场反应存在差异,且在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和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两个时间区间内,外资并购首次宣告日前两天的累计超额收益为负,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的变量与外资并购累计超额收益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外资并购市场反应除受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外资并购法律颁布、实施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雁  
本文选取了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2012至2014年期间的并购事件,分别以并购公告前3个月、2个月以及1个月内有无机构调研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以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作为主要的被解释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实地调研对于并购事件的市场反应,进而对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证明,分析师调研行为对于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具有负效应:一方面,相较于没有分析师调研的公司,有调研的公司并购公告引起的市场反应更差;另一方面,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相同时间段内机构调研次数越多,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越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傅祥斐  崔永梅  李昊洋  张开元  
基于投资者视角,以2013~2016年深交所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交易事件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调研与并购公告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提高了并购公告市场反应且信息披露质量对二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非重大资产重组、非国有企业和现金支付交易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并购公告市场反应的提升作用以及信息披露质量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都更显著;此外,机构投资者异质性检验发现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的调研对并购公告市场反应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曹琪红  陈正樟  潘馨悦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市56家上市公司重组失败股价仍上涨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探讨交易方式、公司性质、大股东减持套现、内幕交易、支付方式、投资者情绪等六大因素对上市重组失败的市场反应及股票超额收益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依愿  樊爽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康美药业整体收购梅河口市三家公立医院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康美药业收购公立医院的动机及市场反应,研究发现进军公立医院可以为医药企业带来诸多好处,但投资者对此次并购仍存在质疑,医药企业收购公立医院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雁  
本文选取了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2012至2014年期间的并购事件,分别以并购公告前3个月、2个月以及1个月内有无机构调研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以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作为主要的被解释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实地调研对于并购事件的市场反应,进而对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证明,分析师调研行为对于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具有负效应:一方面,相较于没有分析师调研的公司,有调研的公司并购公告引起的市场反应更差;另一方面,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相同时间段内机构调研次数越多,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越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英  
本文通过中外案例剖析研究了基于并购视角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路径,指出在发展早期的技术依赖阶段,从单纯的技术购买转向通过并购获得技术许可,是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当企业技术能力积累到一定阶段,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战略性技术联盟和技术并购就成为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有效途径,可实现技术创新的超常规发展。同时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技术并购已成为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主要来源和趋势,技术并购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我国企业的跨国技术并购通过取得的研发资源与自身要素相结合,获得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