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41)
2023(19107)
2022(15510)
2021(14098)
2020(11714)
2019(26281)
2018(26127)
2017(49724)
2016(26755)
2015(30208)
2014(30429)
2013(29699)
2012(27382)
2011(24735)
2010(25810)
2009(24410)
2008(23595)
2007(21625)
2006(19555)
2005(18497)
作者
(78342)
(64982)
(64741)
(61610)
(41930)
(30863)
(29352)
(25051)
(24863)
(23544)
(22219)
(21803)
(21230)
(21021)
(20408)
(20080)
(19281)
(18997)
(18693)
(18460)
(16556)
(16118)
(16053)
(15160)
(14690)
(14598)
(14527)
(14389)
(13136)
(12922)
学科
(135113)
经济(134976)
(97353)
管理(89041)
(86390)
企业(86390)
方法(49795)
中国(40246)
数学(40242)
数学方法(39674)
业经(37303)
(34896)
(33333)
地方(31580)
(29803)
金融(29796)
(28331)
银行(28300)
(27466)
(27462)
农业(24644)
技术(24026)
(23384)
财务(23309)
财务管理(23280)
理论(23051)
(22112)
企业财务(22107)
(20764)
(20612)
机构
学院(391285)
大学(384195)
(172507)
经济(169024)
管理(150052)
研究(134546)
理学(126484)
理学院(125192)
管理学(123078)
管理学院(122350)
中国(110569)
(82699)
(80214)
科学(77229)
(68226)
(63053)
(62540)
中心(62374)
财经(62339)
研究所(60779)
(56314)
经济学(53152)
北京(53037)
业大(52765)
(50048)
农业(48767)
(48499)
(48245)
师范(47975)
经济学院(47469)
基金
项目(243587)
科学(192938)
研究(181796)
基金(175547)
(151289)
国家(149948)
科学基金(130156)
社会(117028)
社会科(111161)
社会科学(111134)
(97645)
基金项目(90917)
教育(83621)
自然(81486)
(79762)
自然科(79701)
自然科学(79685)
自然科学基金(78290)
编号(73781)
资助(72898)
成果(59717)
(56778)
重点(55195)
(53224)
(53092)
课题(52364)
创新(49173)
国家社会(48552)
(46520)
发展(46366)
期刊
(206763)
经济(206763)
研究(123607)
中国(88124)
(65350)
管理(64575)
(59125)
学报(53637)
科学(52602)
(51256)
金融(51256)
教育(43923)
大学(42126)
技术(40522)
学学(39894)
农业(39568)
业经(33851)
经济研究(33551)
财经(32878)
(28568)
问题(25996)
技术经济(23386)
(23256)
统计(20596)
(20452)
世界(19705)
(19171)
商业(19137)
国际(18995)
现代(18963)
共检索到627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肇民  
基于2004—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市场规模扩张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技术市场规模扩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还可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地区来看,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技术市场规模扩张可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技术市场发展虽可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企业金融化表现为遮掩效应而非中介作用。据此,提出从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合理布局投资组合、激活数字金融新功能方面入手,通过发挥技术市场规模扩张活力、抑制企业金融化,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冬冬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和现代金融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也应不断完善,但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日趋严重。文章基于创新发展理念视角分析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阻碍了企业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挤出效应超过了蓄水池效应,在考虑了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企业异质性、行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通过抑制创新投入和降低创新产出两个渠道阻碍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飞  
贸易摩擦突显出国内市场规模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构建内生技术创新模型研究表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通过价格效应抑制高技术创新,通过市场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促进高技术创新;美国对华高技术中间品出口限制通过价格效应促进高技术创新,通过市场规模效应抑制高技术创新。利用2000—2014年WIOD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可以显著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通过扩大高技能劳动市场规模、美国对华高技术中间品出口限制通过扩大高技术中间品市场需求规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缓解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处理效应模型研究表明,贸易摩擦对中美技术差距扩大的行业负向影响较大,而对中美技术差距缩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存在较大的正向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华飞  卢露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受内外部复杂环境变化下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部分实体企业出现了脱实向虚、金融化率较高的倾向,对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为此,本文从企业金融化的内涵和分布特征出发,从宏观经济、金融体系和企业主体三个层面剖析了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成因,以及过度金融化对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合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企业金融化治理实践,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乔贵涛  杜英巧  
以2015—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金融化视角考察“国家队”持股对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队”持股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信息环境是“国家队”持股抑制企业金融化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投机动机下的金融资产持有以及“国家队”持股比例较高时,其抑制作用越强;在抑制金融化趋势后,企业的研发投入显著提高。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国家队”持股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亦为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金辉  徐维祥  刘程军  
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运用2011—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面板数据,在对各城市私营工业企业TFP测算的基础上,通过面板计量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长三角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长三角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种效果存在异质性;(2)数字金融水平的提高能够激发企业家精神,通过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中介作用,促进长三角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数字金融对长三角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文章从双管齐下普惠民生、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体制优化流程和加强金融风险管控四个方面,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中明  刘倩  李洁  卜亚  
金融科技是新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既有直接促进机制,又有通过赋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效率提升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间接机制。文章通过理论机制分析,提出研究假设,选取相关变量,基于实际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效应,信贷规模、信贷结构和长期信贷价格均存在中介效应。疏通金融科技支持实体企业渠道,完善金融科技优化产业结构机制,提升银行运用金融科技的水平和能力,促进科技引领的金融供给端与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端的无缝对接,是实现金融科技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之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玉梅   陈洋毅  
<正>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取得成效普惠金融助推企业技术创新激活实体经济血脉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创新发展。而普惠金融通过扩大覆盖面、加深数字化等途径,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丰富普惠金融产品,可以为企业优化多元融资方式提供资金便利,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中小企业为技术创新寻找资金的时间与交易成本。
关键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亚平   史依铭  
以2011~2021年我国“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赋能效应;代理成本效应、研发创新效应以及投资水平效应均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推进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赋能效应仅在两职分离、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中心城市的样本中显著。此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和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内共同富裕。据此,应从夯实发展基础、疏通微观传导渠道、立足发展优势三个角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助力我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继强  
以创新、实干、担当、韧性为主的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的关键因素,也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企业家精神与特定时期的文化环境、市场竞争、制度环境等密切相关,只有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包容的社会文化,才能更好地培育企业家精神,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当从经济制度、市场竞争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培育企业家精神,以企业家精神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志勇   刘思源   刘希明   韩炳   刘迅  
文章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抑制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资本结构是企业金融化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中介变量,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企业金融化通过降低杠杆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全样本和非国有企业中,股权激励在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期限错配在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技术市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作为中国现代市场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运用中国2008-2018年30个省份(西藏及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市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途径。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可以显著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研发要素市场化配置效应是技术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结论为政府进一步实施市场导向型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验证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本文从金融的本质和金融体系的根本功能角度出发,分析金融体系结构如何转型可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特征的时序变迁特征,然后将金融体系结构特征的转变与金融调控的中枢机构(中央银行)的制度建设和金融价格传导体系建设联系起来,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结构转型以支持中国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融资功能的实际情况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比例已经突破了“二八格局”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传统印象,迈入“三七格局”。本文提出,从实践层面看,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结构转型的重点不仅在于推动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规模的比例转变,也不仅在于权衡市场主导还是银行主导更占优势,而更在于直接和间接融资的市场化机制转变和现代化制度建设。全面提升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和深化程度,对于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雷  刘睿  金吉鸿  
为破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省苏州市搭建了综合金融服务、股权融资服务、地方企业征信"三大平台",首创了"股权+债权"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依托互联网平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新技术,服务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为进一步完善苏州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应优化金融监管机制,推进数字征信建设,培育金融科技企业,丰富金融产品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