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24)
- 2023(14903)
- 2022(12950)
- 2021(12102)
- 2020(9964)
- 2019(22741)
- 2018(23003)
- 2017(43921)
- 2016(23815)
- 2015(26671)
- 2014(26236)
- 2013(25815)
- 2012(23572)
- 2011(21071)
- 2010(20783)
- 2009(19072)
- 2008(18156)
- 2007(15801)
- 2006(13687)
- 2005(11768)
- 学科
- 济(96026)
- 经济(95924)
- 管理(68373)
- 业(65179)
- 企(53656)
- 企业(53656)
- 方法(43379)
- 数学(36768)
- 数学方法(36353)
- 农(27405)
- 中国(24049)
- 业经(22765)
- 财(22673)
- 地方(20418)
- 学(20386)
- 技术(18914)
- 农业(18711)
- 理论(17737)
- 贸(16476)
- 贸易(16468)
- 易(15920)
- 制(15472)
- 和(15426)
- 环境(14615)
- 产业(14032)
- 务(13199)
- 财务(13124)
- 财务管理(13103)
- 划(13013)
- 银(12725)
- 机构
- 学院(330377)
- 大学(330268)
- 管理(132748)
- 济(130469)
- 经济(127618)
- 理学(115770)
- 理学院(114550)
- 管理学(112527)
- 管理学院(111964)
- 研究(106734)
- 中国(77497)
- 京(70080)
- 科学(66893)
- 财(56926)
- 所(52261)
- 农(50729)
- 业大(49323)
- 中心(48716)
- 研究所(47867)
- 江(47048)
- 财经(46575)
- 范(44954)
- 师范(44579)
- 北京(43762)
- 经(42301)
- 农业(39712)
- 经济学(39195)
- 院(39065)
- 州(38611)
- 师范大学(36016)
- 基金
- 项目(231241)
- 科学(181971)
- 研究(171984)
- 基金(166538)
- 家(144008)
- 国家(142796)
- 科学基金(123348)
- 社会(107962)
- 社会科(102290)
- 社会科学(102265)
- 省(91232)
- 基金项目(89088)
- 自然(79200)
- 教育(78669)
- 自然科(77299)
- 自然科学(77286)
- 划(75904)
- 自然科学基金(75894)
- 编号(71492)
- 资助(67582)
- 成果(57132)
- 重点(51368)
- 部(50361)
- 发(49792)
- 创(48735)
- 课题(48535)
- 创新(45342)
- 项目编号(43974)
- 国家社会(43959)
- 科研(43589)
- 期刊
- 济(141355)
- 经济(141355)
- 研究(94225)
- 中国(60612)
- 学报(49553)
- 管理(47591)
- 科学(47074)
- 农(46225)
- 财(42138)
- 教育(39117)
- 大学(37590)
- 学学(35195)
- 农业(32881)
- 技术(31322)
- 业经(24624)
- 融(22885)
- 金融(22885)
- 经济研究(22574)
- 财经(21742)
- 经(18704)
- 图书(18701)
- 问题(18626)
- 技术经济(17120)
- 科技(17119)
- 业(16920)
- 理论(15694)
- 现代(15147)
- 版(14778)
- 商业(14722)
- 资源(14711)
共检索到469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武 杨大飞 琚云
基于技术差距理论,从全新视角提出产业技术安全理论,改进技术差距率指标,构建包含多项指标的SQE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熵值-灰色关联-TOPSIS"组合模型对产业技术安全进行评价。以2000-2016年世界5G移动通信产业专利数据为样本,对中国5G移动通信产业技术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5G移动通信产业技术安全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2008年无显著增长,2008-2014年发展迅速。规模分量方面,规模安全总体呈阶梯型上升,安全性不断提高;质量分量方面,安全总体发展缓慢,且呈现先缓慢下降后高速增长;效益分量方面,总体增长缓慢,呈现阶段性波动过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文嫮 赵艳
价值链治理问题由于涉及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技术标准是价值链治理的核心工具。首先,系统地回顾了技术标准的概念,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标准出现的新特征,并深入分析了技术标准在价值链治理中起到的关键作用;然后,以移动通信产业价值链为例,研究了国际领先公司如何利用技术标准,对全球价值链进行治理;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对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如何利用技术标准突破领先公司价值链治理的措施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技术标准 治理 价值链 专利 移动通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文嫮
在全球化背景下,价值的垂直分离产生了价值模块相互衔接的治理问题,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研究视角下,本文通过讨论不同学科对价值链治理主流模式的不同判定,而引出研究的问题;在回顾了成熟的价值链治理模式决定因素的相关理论基础上,质疑了“交易的复杂性”、“交易的可编码能力”、“供应端能力”这三个变量单一决定价值链治理模式的传统理论,并进一步提出了研究的假设:技术标准中专利的分布也会对价值链治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GSM、CDMA两种技术标准,由于其专利在价值链当中分布的不同状况,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链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相关讨论:价...
关键词:
价值链治理 技术标准 价值模块 专利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荣 李辉 赵芳 蒋金洁
[目的/意义]特定领域科技前沿情报跟踪工作需要构建信息源体系,而目前针对科技前沿跟踪信息源挖掘与获取策略研究还比较欠缺。[方法/过程]本文结合情报实践工作,对科技前沿信息源相关概念给予界定,对科技前沿信息特征及信息源挖掘方法加以归纳分析,并以5G领域为具体研究案例,从信息源主体间关联性、信息源挖掘与甄别方法、信息源直接获取三方面,探索科技前沿跟踪信息源获取策略。[结果/结论 ]研究提出了中心扩散、人机结合、权威发布获取三大科技前沿跟踪信息源挖掘与获取策略,以期对战略情报研究与实践工作有所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武 孙世强
在吸收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技术锁定生态系统概念,对其内涵与特征进行解析,构建技术锁定生态系统要素模型,从系统稳定性、系统中心性以及系统异质性3个方面,建立技术锁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增长率循环指数合成方法,结合5G产业有效发明授权专利,测度2012—2021年中美日韩德五国的技术锁定生态系统指数。结果发现,中国的技术锁定生态系统指数呈现出波动性增长态势;美国的技术锁定生态系统指数呈现出先升后降再缓慢上升的发展态势;日本的技术锁定生态系统指数前期平稳,后期波动较大;韩国与德国的技术锁定生态系统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艳 付敏
随着3G业务在移动通信市场的普及,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表现为从原来在基础移动通信业务市场的竞争延伸到增值移动通信业务市场。这就要求移动通信运营商通过产业价值链的整合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本文从分析国内移动通信产业价值链的现状及问题出发,汲取国外通信产业价值链整合的成功经验,探索一条整合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价值链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
产业价值链 3G 移动通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文嫮 韩笑
在全球化推进、价值链各环节出现垂直分离的背景下,价值创造过程需要治理活动来控制和协调。本文以2G和3G时代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为例,从中间环节的市场结构入手,探讨价值链治理者的决定机制。研究发现,中国2G移动通信价值链当中,"移动运营"环节的市场结构垄断性最强,处于该环节的运营商扮演治理者角色;而在3G移动通信价值链当中,"芯片提供"环节的市场结构垄断性最强,处于该环节的芯片提供商取代运营商,成为价值链治理者。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认为:价值链各中间环节的市场结构之间是存在偏差的,这导致权力分布的不平衡。某个价值链环节的"市场结构"垄断性越强,处于该环节的企业在价值链当中的权力越大,越有可能成为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卫杰 韩武成 鲁若愚 雷家骕 李天柱
利用产业科学关联度指标清晰界定科学驱动的产业与创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其在整个产业中的网络地位及其作用,并挖掘产业创新生态参与主体的网络关系。研究发现: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处于网络中心位置,更容易被频繁的引用,能够为其他创新成果提供经验输出和知识依赖,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基石,同时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审查周期和技术覆盖广度在数值上显著大于“技术驱动的创新”,表明其能够产生高价值技术的可能性更大;科学驱动的产业是科学驱动的创新大量汇聚的产业,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取得、协调及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够整合内外部信息和知识资源,通过频繁的交流、协作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为产业的形成演化奠定基础;在科学驱动的产业中,创新主体之间网络结构紧密,产学研协同融合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占据主体地位成为创新的主体和参与科学研究的主体,而大学等公共机构的创新成果传播速度更快,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新香 胡立君
数据业务时代,移动通信产业的业务重点不再是基本话音服务,而转向移动增值服务。产业链的构成日益复杂,成员之间虽有竞争,但更多的表现出相互依赖,产业竞争模式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整合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吸引所有成员企业参与价值创造活动,以实现协同共赢将是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引用双边市场理论,采用定性分析、建模论证、实例检验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范式,探讨了新形势下,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整合模式、内在机理和整合绩效,旨在为发展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参考。
关键词:
移动通信产业 产业链整合 整合模式 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云泽
双寡头垄断是我国当前移动通信市场的格局。在移动通信行业打破独家垄断、促进竞争的规制改革初期,为争夺市场份额,中国联通有进行价格竞争的动机,价格竞争可以带动其他方面业务竞争,这样的市场格局能够增进社会福利。但随着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在市场份额上逐渐接近,价格竞争的动机不再明显,进行"默契串谋"的动机增强。同时,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也使得双寡头的市场竞争格局不再是最有效的,构建一个三寡头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应成为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规制改革的取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媛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科技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覆盖率的不断提升,各种移动通信设备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着通讯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通讯网络也在随之不断地更新升级。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对网络的速度和容量有了极高的要求。目前4G网络的运行,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于网速的需求,因此,5G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目前5G通讯技术的概念进行分析,指出了5G技术在当今科技背景下应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能够借此促进5G通讯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为广大移动网络用户,提供更高级、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
5G通信 无线技术 应用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雨泽 朱善利 陈玉宇 罗来军
移动通信作为信息流动的便捷有效媒介和载体,在信息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其发展的区域均衡性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距。本文对Mansfield模型进行了改进,克服了Harald&Frank(2000)提出的发展过程中饱和参数不可估难题,成功评估了我国不同地区移动通信发展的路径差异,并考察了相应的扩散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在该产业起步阶段具有主要作用,而通信资费、收入、城市化水平则是决定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要缓解数字鸿沟,实现产业区域协调发展,须提升中西部对移动通信的有效需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舒兆平 毛蕴诗
从历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形成过程来看,存在着不同的标准形成机制。本文分析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的基于市场标准形成机制,第二代的基于市场与委员会混合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三代的政府干预下的市场与委员会混合机制,并重点分析了这种机制对标准的形成所发挥的显著作用,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汪敏
[目的/意义]第五代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用户数量的激增,给移动信息服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5G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对推动社会整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3G、4G环境下移动信息服务现状进行文献调研,分析5G技术在移动信息服务中的有利条件,并探究5G技术在应用中的创新。[结果/结论]5G环境下的移动信息服务与"绿色服务"新理念相结合,并且迎来了用户基数增加和用户黏性提升的发展机遇,有望实现移动信息服务在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及服务体系方面的创新,有助于加快移动信息服务向智慧移动信息服务迈进的步伐。
关键词:
5G 移动信息服务 人工智能 智慧服务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姜照华 马娇
经济数字化为当今世界经济结构变革的重要主题,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通信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企业运营和管理成本。以1970年为转折点,IT定价促进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的创新,对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起关键性作用。ICT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随着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产生一系列新的变化。根据共协理论,运用利益分解法,建立基于劳动者报酬、资本收益和共协利益关系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并通过分析ICT对固定资产投资、科技进步等主要因素的拉动作用,进而测算出ICT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1947-2016年间,ICT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变化趋势呈"S"型,且一直为正。把ICT "生产率悖论"放到共协理论框架下,测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分析表明服务业与工业的结构失衡抑制了ICT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导致了ICT的"生产率悖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